因为主家要求,所以算数管账的课教的偏多。村里娃学这个将来也能去城里找活计,账房也是很体面的,一般的账房做得好可以在东家做一辈子。原夫子年岁大,比陈夫子行事稳重,但是看了许绵算数又快又准,也不由得大为震惊。某天特意没课时,晃去了许老爷子那,找他说说话,原来他家四个孙子都是许老爷子启的蒙。“许兄,你家孙女自小便会读书吗”?“我孙女在读书上有些天赋,自我启蒙开始,她识字背书快,比她两个兄弟强太多了,也就她大哥占着年长许多,稍微能比上一比”。“你家孙女算数极好,有这等天赋,可惜了是个女娃”!原夫子摸着胡子摇头道。
许老爷子道:“这也是个人的缘法,没啥可惜的”。原夫子道:“许兄想的开,是我等狭隘了”。“哪里哪里,我那二孙子像个棒槌,还望原夫子多多费心了”。两人客套一番,论起学问来。
鉴于学里有个读书厉害的小女郎,那些家生子都不太服气。被许绵问过几次夫子布置的课业会不会做时而终结,到腊月,夫子们准备考试完回家过年。许绵在甲班算得上年纪最小的,拿了个第一,夫子奖励了她一套笔墨纸。本来想奖励一本史记的,见了她的字没太长进,就换了。有个叫杨九的家生子,期期艾艾的问许绵,可不可以教他怎么学算数。许绵看着他害羞的小模样很想捏捏他的脸蛋“要休假了,想学的话,等过完年再来寻我吧”,完了又问“你脸红的好可爱,我能捏捏吗”?“啊,捏我的脸吗”?是啊,可以吗?“男女授受不亲”。“我们还小,不算的”。看着许绵瘦瘦黑黑的样子,看起来比自己小了两三岁的女娃,杨九想这么小就给她捏一下吧。
就这样,在学堂上了三年学。三个夫子一起挑出了二十来个孩子单独成一班,作为科举培养的重点班。夫子们商量了许久,拿不定主意,许绵这个女娃怎么分。于是,林夫子去了趟司府,回来后许绵进了重点班,这是许绵和她爷没想到的。许绵以为她就只上这三年了,学里的家生子女孩识数差不多就回去当差了,是的,年满十岁就去干活了。
听说,司府现在除了老太太女主子外,其他两个都是未及冠的少爷,小的比许绵还小上两岁,所以家生子女娃才能过来识字。和许绵处的好的几个女娃都走了,下学后,许绵找她娘问“娘,前些年大旱,爷说司府对咱家有恩,什么恩啊”?许绵娘说“那时你爷还是你爹说的话,你都记得”?“你也说过啊”!“我当时问你来着,你还说我小,不要瞎问”,“哎哟,绵芽儿记性可真好”。“娘你快告诉我嘛”。“你别晃我,头都晃晕了。我当年生你大哥时难产,司府的大奶奶正好在庄子上小住,稳婆没法子,大奶奶听说了让她的嬷嬷和老大夫过来帮忙,顺利的生下了你哥。后来还让老大夫给我调理了身子”。许氏有点感慨的叹了口气“要不是大奶奶心善,我生你哥时就一尸两命了,不仅救了我们母子,后面大夫说我身子亏了,不调理以后都难再有孩子。大奶奶把老大夫留在了庄子上还给了娘一些买不起的调理药材。把娘的身子调理好后,娘才能有你们三个。娘是个憨人,大奶奶出事时恰逢大旱,咱啥也帮不上,连给她磕头都不能。大奶奶人太善了,可惜老天爷不善待她,娘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她,光送水还不够,绵芽儿,你得帮娘记着恩情。大奶奶有三个儿子,以后用得着我们,你和你兄弟们一定要报恩啊”!看着娘泪流满面,许绵握着她娘的手道:“娘我记住了”。这份情确实重,难怪她爷爷自家水都还没喝就想先给司府送。知恩图报的家人,值得大奶奶的善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