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冒着大雨回来时,许绵在他的院子砌了个小灶,教院子里的小厮熬驱寒汤。顺带将大厨房里的厨娘调过来,老夫人那边也不用大厨房了,大厨房现在只给府里下人准备吃食。
几人鞋子衣摆处都湿透了,换好衣裳,喝完驱寒汤。许绵用艾草蒸过的棉布让几人将头发一起包裹在头上。
“这是作何用”?司牧岚摇了摇头,摸了摸热乎乎的棉布,裹在头上还挺舒服。
“你们成日在外,免不了淋着雨,还受冷风吹,容易患头疾,久了湿气入体,对身体不好。这是用艾草蒸出热气的棉布,驱寒除湿,增强体质,你们每日回来喝碗驱寒汤,再这般裹着头一盏茶的时间就行“。
六安感动不已”许娘子懂得真多“。这么好的娘子,杨九居然弄丢了,六安双手捧着脑袋心里咕哝着:要是我娶到这么能干的娘子,才舍不得欺负她,杨九哥真没福气。
杨九老实的待在一旁没说话,时不时偷偷看一眼许绵。
“大厨房那边也安排了驱寒汤,在外行走的下人,回府后都去厨房喝碗汤,以防风寒“。
”嗯,府里的事,你安排我放心。作坊那边需要加大增量,许娘子,明日还得你去那边具体安排“。
”好,这边小厨房的厨娘从我那院子调过来的,少爷喜欢吃的菜,我都交给她了,少爷想吃什么直接吩咐她做“。
老夫人身子不好,司牧岚重金聘请了一位老大夫在府里。年纪大了牙口不好,许绵除了豆腐,还做出豆花,豆干,加入鸡蛋成了鸡蛋干。
不仅老大夫喜欢吃,康姐儿也喜欢吃加了糖的豆花。老大夫给老夫人看诊时道“老夫人的孙媳妇娶的好,老朽在府上养出了不少肉,在家里吃住都不如在贵府顺心。大夫人每日给小叔子熬驱寒汤,府里的下人也有,城门口也有,老夫人好好将养,积善之家必有福报”。
老夫人浑浊的眼睛转了转道“老婆子我没这个福气,那不是我孙媳妇。她是个好的,没名没份的照顾着府里老小”。
老大夫捏捏胡子“府里下人尊称她许娘子,老朽想差了。许娘子给做老夫人做了个头部蒸炉和脚部蒸炉,她祖母身子也不好,常年用此法,身体康健不少,老夫人也试试吧”?
“这是许娘子让你试的”?
“是的,她祖母情况与您不同,这般对您病情没多大用,但能缓解体寒,让您身体好受些”。
“那就用用吧,楼儿在外这般久,也不回来看看我。岚儿如今天天在外忙,也不知耽搁了多少学业,老婆子一点忙也帮不上“。说着,又哭了。
老大夫安慰”您还是要放宽心,府里都好,少爷也能耐。思虑过重身子更不好了“。
老夫人头枕在蒸炉上慢慢的睡着了。
许绵准备出门时,两个孩子赖着她不撒手。没法子,只能给孩子们穿的厚实实的抱上马车。
孙丫丫已经长高了不少,看到许绵,高兴不已“绵姐姐,绵姐姐,你好久没来作坊了”。
许绵抱着裹得紧紧的康姐儿,腾出手摸摸丫丫的脑袋“丫丫长高了不少,还长漂亮了呢”。
丫丫害羞的红了脸“这是旭儿吗”?
“这是司府的小小姐,旭儿在后面呢”。
“我给旭儿留了好多好吃的好玩的”,说着往后院跑了。
作坊的管事过来,两人开始商量怎么安排。孙大柱端着壶和茶杯进来,给她们倒热水。
“大柱,半年没见竟然长成大郎君了,木炭可够用”?
“绵姐姐,够用的,你不用再给我们送木炭了”。孙大柱已经能养活自己跟妹妹,但是许绵总是给他们送东西吃的用的,棉衣,年礼,如今天寒还送木炭。
这时,丫丫在外探头探脑。因为提前点了炭盆暖屋子,门没关,许绵将俩孩子给仆妇抱着嘱咐道“你们带孩子去侧屋,丫丫过去陪旭儿康姐儿玩吧”。
丫丫在外高兴的点头去了侧屋,孙大柱出去后,两人继续安排事宜。
暖宝贴生意稳定后,后院和前院凿了存材料的大地窖。这些材料能放许久,因此加量生产只需要增加人手就行。
最近江南道的暖宝贴销量极好,许绵叮嘱管事每个月拿出叁分之一的收入买粮食和面粉。若是天灾继续也要保证工人们每日两顿饭。
许绵万万没想到,这个意外之举,后面全靠这些粮食救了整个朗州百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