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县城的除了燕妮和何穗,还有村里的两个婶子,四个人再加上赶车的张大爷,刚坐满一车。
通往县城的路是一条大道,官府派人修过的,还算比较平稳。这条大道可以通往八方,所以经常有其他地方的商人路经此地,算是要塞通道,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有赶路的都会在县城歇脚,也有很多其他国家的商人在这里做买卖,是个比较繁华的县城。
何穗听到燕妮介绍的时候,心里猛地升起一个念头,可很快又把念头打消了。
有个婶子听了两人的对话,扭头问何穗:“你以前没去过县城吗?”
“没去过哩。”何穗应声。
那婶子“啧啧”两声,直肠子地说:“我听人说你那个亲戚对你们一家差得很,往日只是听听,现在看来是真的,谁家一年到头不去几次县城?就算家里再没钱,农闲时都会上县城去逛逛的,想必他们每日都给你们安排不少活儿吧?”
何穗没有回答,只是深深“唉”了声,她这声无奈的叹气已经是最好的答案。
牛车行驶了快一个多时辰才到县城,此时刚巳时,在县城口上大家都下了牛车,因为张大爷要在这里等生意,不再进去了。
何穗看了一眼高处挂着的牌匾,上面写着两个大字:古县。
进了县城后,两个婶子和何穗两人分开,燕妮要去买东西,何穗便跟着她走,燕妮经常来县城,轻车熟路径直进了一家布匹店,想必她来过好几次,跟店小二熟络打过招呼后便开始挑选,布匹类型,多少银子,她都一一告诉何穗。
何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怀里揣着冯爱莲给的十两银子嫁妆,琢磨自己该买些什么。
买完东西,燕妮要去一趟秀庄,她的姐姐在秀庄做工。
两人商量两句,决定燕妮去秀庄,何穗自己逛一逛,一个时辰后在那家布匹店旁边一家靠墙的面摊集合。
燕妮走后,何穗沿着路边的街道逛,几乎每个铺子都要进去看一看,走的脚都疼了才只看完了东区,想着身子吃不消,便往回走,在面摊那里等燕妮。
她出来一趟,虽然什么都没买,可收获却不少,这会儿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这面摊虽然是个小摊子,可燕妮说的没错,小县城来往的过路人很多,所以面摊的生意也还不错,并不比从前他们家的生意差多少。
趁着面摊老板煮好最后一碗面条后,何穗忙问:“大叔,请问一碗面多少钱?”
面摊老板乐呵呵地道:“清汤面叁文钱一碗,肉丝面六文钱一碗,姑娘你要吃什么?”
何穗笑着答:“我等着同伴来了再吃。”
“那姑娘你在我这儿坐着等你的同伴吧。”面摊老板还挺热情。
何穗道了谢,刚坐下,忽然听到邻桌有两个男人道:“没办法,娇贵的很,老太太去山上烧香去了,要是回来看到小少爷瘦了,绝对要把我们剥一层皮!”
“你们不是请了宝月楼的厨师去府上吗?那小娃娃还是不肯吃饭?”
先前说话的那人叹了口气,“就是不吃啊,零嘴倒是吃的不少,那可东西哪里长肉?别提了,我吃完这面还要想办法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吃食,买了回去哄哄小少爷好歹吃上一点,唉,可真是愁死人了!”
“这京城来的娃娃就是跟我们村子里的不一样。”
“那是,家里有钱得很,而且就只得了这么一个孙儿,可不就是个宝贝?等老太太从山上回来就要启程回京城了,只是小少爷一直不吃饭,只怕到时候我也要跟着受罚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