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可知寻常平民,能一日三餐,一季一衣,都是极好的,许多百姓,尚是一顿只得五分饱,勒紧了腰带,勉强度日。”王妃温声解释,“东城、东安二郡,皆非富庶之地,百姓交了赋税,又突来一阵搜刮,家中还能余下什么?胆小的人冻挨饿,将日子熬过去,胆大的又岂能不聚众生事?偏生二郡多山,民风彪悍,多得是悍不畏死的壮士。”
汉王愈听愈肃然,道:“涉事大臣真是该死,如此不顾黎民死活,都当的什么官!”
她白皙的小脸涨得通红,显是气的,恨不得立即就到二郡,惩治那班没良心的大臣才好。此番若不是朝廷及时知晓,指不定会酿成什么大祸。
她为亲王,自然知道,一旦激起民变,怕是少不得要派兵镇压,到时,不知要枉送多少性命!
汉王气鼓鼓的,转头却见王妃仍是平和淡然的模样。她愣了愣,不由想到,阿瑶活了这么多年,凡间许多事都见过了,眼下这桩举朝震怒的大事,在她眼中,怕只是如云烟一般转瞬即逝,不值一提。
怒意渐渐自汉王脸上散去,她好奇地看着王妃。王妃摸摸她,汉王便如受了鼓舞一般,连忙凑近了,让王妃再摸摸她。
王妃轻笑,也如了她愿。汉王眯了眯眼,很舒服的样子,口中一边道:“阿瑶,你经千年岁月,是否已见过许多朝代更迭,改朝换代?”
她读过史书,自开天辟地以来,到大魏朝,已换了好几个,上一回改朝换代尚是二十余年前,汉王的父亲受前朝皇帝禅位,改国号为魏。说是禅位,其实谁又不知,那实则是篡位。
后颈轻柔的抚摸忽然停了。
汉王不解,扭头看去,便见王妃神色惘然,似是出了神。
汉王试探地唤道:“阿瑶?”
王妃听到她的声音,回过神来,微一弯唇,道:“自是见过。”
“那,世道可是十分凄惨?”
汉王问罢,便见王妃一贯温柔如水的眼眸之中,仿佛在刹那间便溢满了悲伤,汉王心头一紧,连忙握住王妃的手。王妃对她笑了笑,那眼中的悲伤已不见踪影,好似是她看错了一般。
汉王满心茫然,不知怎么了。
王妃却已在为她解答:“自是十分凄惨,血流成河,垒骨成山,满地都是尸身,饿死的,战死的,还有……还有殉国的,那世道,活着的是苟延残喘,死了的都带着恨带着怨。人间炼狱,不外如是。”
汉王伸手,抚摸王妃的脸颊,王妃轻柔地看着她。
她是一个平和的人,修炼千年,看惯了世事苍凉,早已无悲无喜,平淡从容。但她看汉王的目光总是如此温柔。汉王觉得此时王妃看她的目光,更是柔和得过了头,满是珍惜,满是爱意。
汉王立即红了脸,既是羞涩,也是欢喜。只是眼下说着如此严肃的话,她努力忽略脸上的滚烫,一板一眼的,认真道:“故而为政者当广施仁政,不可使国家陷入那般境地。”
王妃一笑:“殿下说的是。”
得了她的赞同,汉王饱受鼓舞,窝到她身旁,与她轻轻地说,此去当将如何行事。还未亲眼见过二郡境况,她其实也说不分明的,倒更像是一个孩子说起她宏伟的抱负。
王妃也认真听着,偶尔点一两句,她的目光始终在汉王身上,仿佛看着世上最珍稀宝物。
用过午膳,汉王便往卢尚书府上去。
她心急,唯恐自己做不好,只想与卢尚书多学一些,也不用什么仪仗,翻上马便往尚书府去了。
卢尚书已在府中恭候,听门子禀报汉王殿下驾临,抬头看了看天色,早得很,刚过午时。他正了正衣冠,施施然出门相迎。
老尚书年过五旬,腿脚不便,他又刻意缓步,走到正门外,汉王已等候多时了。
汉王丝毫不见厌烦之色,卢尚书将将弯身欲拜,便被她扶了起来:“卢卿不必多礼。”
依礼而言,他二人一尊一卑,一君一臣,当是卢尚书往王府拜见才是。汉王却不以为意,按约前来,将她在门外晾了许久,她也无不耐之色,谦和得很。
卢尚书是天子之臣,自然偏向皇帝,汉王此次行事,委实果决,全然不似她平日懵懂。倘若这般方是她真面目,这位殿下,可当真心思深沉了。
先帝几位皇子都颇具野心,个个都将眼睛盯在皇位上,全部卷入谋反之事,被皇帝一一料理了,或杀或流或囚,只剩了眼前这位汉王殿下。
目下看来,恐怕汉王,也未必当真安分。
“未必当真安分”的汉王迈入府门。
尚一般,严谨端方,连景致都是方方正正,无半分情致。往来仆役格外规矩,恭恭敬敬地行礼,目不斜视地避开,知礼得很。汉王偷偷地看在她身旁引路的老尚不苟言笑,连步伐都走得格外方正,一看就是个端肃之人。
汉王胆战心惊,想到自己过会儿要请教老尚书诸项事宜,恐怕少不得要教他凶上一顿。
卢尚书将汉王请入正堂,又将她让到主位上坐下,方令仆婢奉茶来。
汉王一路过来,已将此去兴许会遇上的难题理过一遍,如何抚民也细细想过了,许多不解之处要询问尚书。
待茶上来,饮过一口,她便开始寻思如何开口。
若在往日,卢尚书自是有什么便说什么,然而经这一日汉王表现,他已不敢小视她了,斟酌着如何与她言语。
一时间,堂中二人竟一齐静了下来。
过得片刻,还是汉王先开了口,他们时间不多了,陛下下诏令他们尽快启程,至多后日,他们必得出京,具体如何抚民尚能路上垂询,出京需带些什么还是早些问明为好。
卢尚书知汉王头一回领差使,多半不知如何行事,与她相见,本也是存了提点之意,以免出了错不好收场。眼下听汉王问起,他也不奇怪,尽心尽力地解答了。
只是汉王越问到后面,卢尚书神色便越严谨。汉王殿下一不知民间疾苦之人,竟能想到是否先挪些府库中的粮食,以赈百姓之饥。
单单她能想到民怨民愤,多源自百姓肚腹受饥,便比京中许多何不食肉糜的纨绔子弟强上百倍。
他只赞叹,却想不到汉王是有一修炼了三千年,见惯了世间百态的大妖在教导的。
☆、第五十二章
府库之中所囤银粮皆属国有, 非朝廷之令不可擅自挪用。故而汉王先问了问卢尚书, 倘若有此需, 还得先往宫中, 向陛下讨一纸手令为好。
卢尚书抬手捋了捋须:“也不必如此繁琐。”
汉王正了正身子,专注地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