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璧立刻低头谢过:“谢陛下隆恩,臣定然不负圣上所托。”
皇帝已是见到他这模样就觉心烦,扔了道手谕到他怀里,不耐烦道:“全是不识相的孩子。”
送韩璧出宫的仍是先前那名宿卫官,他不过送到半途,便停下脚步,此时韩璧抬头一望,不远处站着的正是神情焦急的韩瑗,见弟弟安然无恙,顿时眼神一亮。
韩璧却没有立即走上前去,只是沉着脸望向那位一路上沉默寡言的近卫,低声道:“你没有话要对我说么?”
半响已过,仍是得不到任何的回答。
韩璧紧抿着唇,抛下他向着韩瑗走去,擦肩而过的时候,他总算是听到了一把熟悉的声音。
“你何必这样做……”那声音极为压抑,似是强忍着怒意。
“因为我要救你。”韩璧微微一笑,“倾家荡产,在所不惜。”
韩璧跟着韩瑗出了禁宫,一路上韩瑗脸色极差,全因他问过了方才在东宣堂中韩璧的所作所为,不禁气怒攻心,可惜他脾气虽坏,却坏不过他这个从小骄矜的弟弟,刚想开口教训韩璧一番,就被韩璧轻巧的一席话给堵了回去:“若是真的怕我穷困潦倒,不如先把你的私房钱交出来,供我周转一二。”
一向尊重妻子的韩统领连忙摆手:“我哪里有什么私房钱,你简直是诬蔑,这话可别在你嫂子面前乱讲,不然我可要揍你了。”
韩璧懒得理他,自顾自往前走了一段,便碰见了脚步匆忙的燕大将军,他身穿长袍,足下生风,长得一副极宽和的眉目,浑身透着平易近人的善意,令人窥不见一丝曾经戎马沙场的血气。
燕大将军名为燕怀深,曾任西北总督,麾下燕家军曾是兵强马壮,镇守一方,直到烽烟渐平,总理军权的西北总督一职先是裁撤,再分权为各州都尉,燕家军四散各方,曾经的西北总督燕怀深改任大将军一职,虽无实权,却有威望,他长住于京城,每日逗鸟养马,揍一揍不成器的儿子燕阳,日子过得好不悠闲。
燕家和韩家素有来往,韩家兄弟碰见了燕大将军,自然是要问个安的。
谁知道话未出口,燕大将军就长舒了一口气,拍了拍韩璧的肩头叹道:“我听说你被京城卫带进了宫中,便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了——璧儿,你好好地做生意,怎么就惹上官司了,还闹到了圣上面前?”
燕大将军作为长辈,亦算得上是看着韩璧长大的,从前便爱念叨着“若是燕阳能有你一半听话,我后半辈子就不用愁了”,惹得燕阳十分地看不惯韩璧这位隔壁家的孩子,更是变本加厉地惹是生非,怎么惨遭收拾都不长记性。
思绪转回如今,既然燕大将军有此一问,韩璧自然也不好不答,于是他笼统地应道:“燕伯伯不必担心,陛下只是要命我上任京城卫监察使,协助京城卫调查先前左澜等人被杀一案。”
燕大将军点了点头,笑道:“既然无事便好,我还想着要是陛下要罚你,我也好去帮帮腔,劝劝陛下别要动怒,如今看来,倒是没有必要了。”
韩瑗站在一旁嘿嘿笑道:“燕伯伯,您今日怕不只是来打听消息的吧。”
燕大将军轻咳一声,故作随意地问道:“我听说,燕阳今天又进了京城卫……”
说来说去,其实就是想求求情,韩瑗摆摆手道:“燕阳这回没犯什么大事,不过是和别人打赌输了,当场要吃桌子,他不肯认账,便跟人打了起来,掌柜没了法子,才让人去找了京城卫。”
燕大将军顿觉没脸,唉声叹气道:“整日逞凶斗狠,简直丢人。”
韩瑗笑道:“待会儿我就带您去接人。”
韩璧见他俩聊个没完,只得低声告辞道:“我奉皇上手谕,得先去一趟天牢。”
“去吧,若有你燕伯伯帮得上忙的,便尽管来找。”燕大将军温和地笑了笑,眼角夹起几缕细纹,尽是春风和煦的痕迹。
午后,京城不知为何刮起了一阵狂风,吹得树桠上新叶摇晃,阳光越过花间罅隙,艰难地落在青石板上,隔出了韩璧投在地上的影子,隐约之间,却是扭曲得不成人形。
他踏着轻慢的步子,走进了天牢之中,扑面而来的一股寒气,罩得他脸上微微发僵,甬道极深且狭,沿途有着不少空置的牢房,无一例外透着死寂的气息。
带路的牢卫已是接了南江帝手谕,毕恭毕敬地走在前头,脑门上却流下豆子般大小的汗滴:“大人,您晚来了一步。”
韩璧眉头一锁,低声问道:“怎么?”
“您要见沈知秋,可是,他已经……”
闻言,韩璧加快了步子,径直往那天牢深处走去。
囚室之中,灯火闪烁不停,似是在应和那道不知何处而来的穿堂风,吹得连仅剩的一点活人气儿都没了影踪,韩璧步子极沉,衬得他这样一个容貌秩丽甚至带点轻浮的富家公子,都莫名地染上了股肃杀气。
昏暗而空荡的囚室之中,刑架之上,捆着一个满身血污的男人,身上划有鞭痕数处,道道皮开肉绽,即便抛开这些不提,他此刻已是垂头不语,任凭黑发覆面,四肢瘫软,不知是死是活。
韩璧喉间一颤,似是压住了涌动的情绪,轻声问道:“……知秋?”
牢卫见他神情阴沉,不禁当场后退了一步,瑟缩道:“沈知秋原本已经画押认罪,可是,当问到墨奕是否有参与此事的时候,他就当场咬舌,畏罪……畏罪自杀。”
“是谁对他用刑?”韩璧低声问着,眼圈却逐渐泛起微红,“谁敢逼他自杀?!”
牢卫神色霎时慌乱,嘴巴闭得死紧,支支吾吾,就是说不清话。
“——是我。”
这把声音不高不低,在石壁之间回荡,似是夹着风霜苦寒。
韩璧转过身去,难以置信、却又早有预料地唤了一声:“父亲。”
牢卫眼睛一亮,立刻向着位高权重的韩丞相行了一个大礼,他本就机灵,又不愿意当这父子俩争吵的炮灰,见此良机,连忙告退。
他退到囚室以外,却并未离开,而是耳朵贴着墙壁,屏着呼吸静听起来。
韩珣静默半响,幽幽地叹了口气:“你身为我韩家人,理应明白……”
“我不明白。”打断他的却是一声冷笑,韩璧声线发紧,话里行间像是硬挤出来一般的压抑,“他不过是离开我短短两日,转眼就死在我父亲手上,您教教我,这到底是个什么道理?”
韩珣眼神微动,低声反问道:“我也要问问你,我的儿子为了救一个男人,竟要将我韩家全盘搭上,这又是个什么道理?”
“我所作所为,与韩家无关。”
韩珣几不可闻地笑道:“你说无关就无关?你可知道陛下会作何想法?”
“陛下已是委任我为京城卫监察使……”
“幼稚!可笑!”韩珣怒目而视,向着他曾经最疼爱的儿子,“家中是烈火烹油,岌岌可危,你却为了一己之私到处惹祸,甚至闹到陛下跟前……你大姐的死,难道你已经忘记了吗?”
沈知秋于铸剑谷中私下收徒,传授墨奕剑法,并他率领铸剑谷人在京城肆意行凶,诛杀朝廷命官,已是证据确凿。
韩家与墨奕之间的关系乃是千丝万缕,百剪难断,若不能及时弃车保帅,壮士断腕,恐怕会惹来陛下对于韩家与太子勾结的怀疑;另一方面,沈知秋性格坚毅,必然不肯将罪名全盘应下,届时韩璧若是苦心救援,定然会遭到别人的借题发挥。
除此之外,皇帝有命,希望尽快结案,便是不想沈知秋一案牵扯到当朝太子,惹出皇室丑闻,韩珣唯有谨遵圣令,尽快让沈知秋认罪画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