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樱笑道:“自天气变凉,五少爷喜欢去四姑娘院里睡,如今有四姑娘看着,五少爷夜间都不闹了呢。”
郑氏这辈子算是得意的,身为二房次女,能嫁入京里有清贵之名的简家,已是高嫁,当年她娘唯一的遗憾不过是担心女婿只是次子,上头有大哥下头有小弟,怕是最不受重视的一个。却不想还未过几年,她大伯做官一路外放,婆婆慈善,允了大嫂随大伯外任,便轮到她这个儿媳妇当家。
小叔倒是最受婆婆宠爱,怕也是因为小叔三十好几了还在考进士,如此一来只靠公中,三房再无进项,婆婆贴补些也正常,郑氏倒还真不将这些看在眼里,她婆婆不是个没有分寸的,且三十几岁的举人在别家已是难得,于简家这等书香世家却不够好看,同样的年纪,自个儿丈夫和大伯已经授官了。
明年的秋闱,她大儿子还要与小叔一道下场呢!
弟妹也是个有眼色的,虽性子有些爱掐尖要强,在她这个掌家的二嫂跟前还是十分乖觉,并不仗着与老夫人沾亲带故的身份而在她跟前显摆。
是以郑氏日子过得一向舒心,不过她最得意的还不在此,不是她自夸,自个儿养出来的几个儿女,个顶个的优秀,大儿子年纪轻轻已是举人前途不可估量,二儿子志不在仕途,醉心于三水书画间,现今已颇有才名,小儿子年纪虽小,那股机灵劲却让人忽视不了,三个儿女更是感情融洽,放眼京里,比她几个儿女更加亲密的兄弟姐妹还真没见到。
素樱这话可谓是说到郑氏心坎上了,她一改回来时的疲惫,脸上露出了浅浅的笑容,又问:“府里可有别的事发生?”
“回太太,并无呢……”素樱的话刚落音,方嬷嬷便匆匆绕过了屏风,脸色有些凝重。
与之一块进来的还有郑嬷嬷。
“方嬷嬷不是回屋了么,怎的又过来了?”
“回夫人,老奴半路上遇到了郑嬷嬷,索性无事,便随她一道过来了。”
见她不直说,郑氏自然知道事情严重,遂对两丫鬟道:“我有些饿了,你们去小厨房叫做些吃食上来。”
素云与素樱也心知郑嬷嬷过来,定是与四姑娘有关,这两年四姑娘婚事一直不顺,太太和郑嬷嬷心急如焚,这类情形并不少见,两人并不多问,福身离开了。
关上了门窗,郑嬷嬷才道:“太太,今儿您不在,瑞郡王世子带着人来家里闹事,非要见姑娘,不然就硬闯后院。”
“什么?”郑氏险些没握稳手中的杯子,还是方嬷嬷眼疾手快,弯腰接过杯子放在一旁,郑嬷嬷继续道:“管家拦不住,催了几遍,姑娘怕他真闯进后院,只得前去应付,也不知瑞郡王世子到底是何意,见到了姑娘,反倒没说两句便走了。”
郑氏柳眉蹙起,想到素樱方才说今儿并无法生大事,便问,“这事还有谁知道?”
“管家已经严令不许外传,除了外院几个传话的家丁和姑娘屋里的人,别个都不清楚。”
方嬷嬷在一旁轻声道:“此事恐怕还得知会一声老夫人。”
这么大的事,郑氏当然知道绕不过自家婆婆,她眼神闪了闪,道:“待我了解来龙去脉,亲自去向母亲告罪。”说罢便眼神锐利的看向郑嬷嬷,“你且将今日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我,一句话都不能漏。”
郑嬷嬷眼神一肃:“是,夫人。”
一炷香后,郑嬷嬷从郑氏院里出来,而屋里的郑氏也不复先前的愤怒,反倒很有些苦恼,拉了方嬷嬷问:“嬷嬷,若瑞郡王世子真有那意……”
“郡王妃素来端方,已帮着咱们姑娘相看,怕不会容许世子这般胡闹。”
“可郡王妃毕竟只这一个儿子,若真痴缠起来,怕是瑞郡王都挡不住,若不然那林家姑娘是如何被纳进门的?”
方嬷嬷也想起这些日子时常被众夫人太太拿来讨论的闲话,正是瑞郡王世子的风流韵事,也不由着急了起来,道:“那岂不是要在他胡闹起来之前将姑娘的婚事定下来?”
郑氏不由叹了口气:“我原是瞧中了张家次子,张大人虽是御医,可张家也是世代的书香之家,往上几代比咱们家也显赫些,不过如今没落了,跟咱们也算门当户对,谁也不高攀谁,张家家风也素来不错,这年轻人又聪敏好学,听闻身边也清静,并无那些莺莺燕燕。我思来想去,还是该给珞瑶配个书香之家的,正巧张夫人也有此意,本以为是天造地设,可谁知今日母亲在张老夫人跟前旁敲侧击,那张老夫人竟是隐隐透露出要将娘家侄女配给自家的打算。”
方嬷嬷也遗憾的道:“既如此,也勉强不来,只得另寻佳婿了。”
“可不是,我如今再是不敢了,那陈浩然的娘不过是个农妇,大字不识一个,同样能闹得咱们非退婚不可,这张老夫人见识广阔,到如今还把着管家权,不肯叫几个儿媳妇理事,若真将忤逆了她的非将珞瑶嫁进去,还指不定她日后怎么磋磨珞瑶呢。”
方嬷嬷叹道:“如老夫人这般温和宽容的婆婆,到底不好寻,光瞧了婆婆还不成,男子自个儿也得知上进有品格,便成了难上加难,还不知这世上到底有没有十全十美。”
☆、第12章
郑嬷嬷回了湘兰院,因得了她吩咐,今儿院里头十分安静,粗使的丫鬟婆子忙活完凑在一起,也不敢琢磨今儿发生了什么事,捡那有的没的说一通,权当打发时间。
瞧见郑嬷嬷进院,几人站起身问候:“嬷嬷回来了?”
“嗯。”郑嬷嬷只略微点头,脚步并未停歇,径直进了屋子。
“姑娘这会儿可得闲?”
简珞瑶正排列着手中的一叠信纸,回道:“不忙,嬷嬷有事直说便是。”
郑嬷嬷却凑近了一点,转而笑问道:“这不是三少爷给姑娘写的信么,姑娘翻出来是为甚?”
“说是写给我的信,其实里头全是些游记见闻,还有他自个儿题诗作画,虽是些歪诗,倒也可以装成册,给爹娘大哥他们都瞧一瞧。”
在一旁帮着排序的秋霜也笑道:“可不是,听说三少爷如今在外头有些才名,姑娘将这些装裱起来,日后说不准就直接出成书了。”
郑嬷嬷闻言便道:“前次听方嬷嬷说过,有好些夫人太太向二太太打听三少爷。三少爷自三年前离家游历,这些年回京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每没待几日便又匆匆离去,那些个夫人太太更不曾见过三少爷,如今能打听,可不是为着三少爷在外的才名。”
说到这里,郑嬷嬷又叹气:“只是三少爷心不定,还不知何时能安定下来。”
“明年二哥和小叔要下场,他定会回来,到那时有爹娘和祖母看着,再走就由不得他了。”
郑嬷嬷点头称是,倒没再说下去,她想的是三少爷毕竟是男子,晚些都不打紧,再不济还能像二少爷一般先定亲,真正苦的是自家姑娘。不过姑娘好容易走出来,她也不想再提这些伤心事。
屋里一时沉默,简珞瑶细细的按日期将信纸都整理好,这才交给秋霜:“你手巧,替我装起来罢。”
秋霜瞧了一眼,倒笑了:“姑娘为何不给它做封题字?”
郑嬷嬷闻言也笑道:“三少爷小时爱躲懒,常哄了姑娘给他写夫子布置下来的任务,以至于姑娘将三少爷的字临摹得惟妙惟肖,连太太都分不出来,姑娘替三少爷作序,只怕无人看出端倪。”
简珞瑶却叫了红云打水来净手,才道:“那便先放着罢,待我哪天有兴致了再做。”
郑嬷嬷亲自拿了帕子给她擦手,一面道:“姑娘,老奴方从太太那儿过来,今日之事,到底是姑娘鲁莽了,太太叫姑娘这几日都在院中别出门,抄一遍《女诫》。”
简珞瑶还没说话,端着水盆的红云却已经皱眉道:“可姑娘也是顾全大局,瞧着瑞郡王世子那样儿,姑娘不出去,他便真要擅闯了,到时难看的是咱们整个简府。”
郑嬷嬷看了简珞瑶一眼,就怕她也是这般想,便解释道:“太太也是为姑娘好,虽然管家说了保密,却也不能绕过老夫人去,面上总要有个交代。”
简珞瑶点点头:“我知道,等会用过了饭就摆墨。”
郑嬷嬷笑道:“不用这般赶,太太没说时限,姑娘这些日子慢慢抄便是了。”
于是简珞瑶过上了在家罚抄书的日子,足不出户,为此简司业还过问了一句:“我听千珏说瑶儿被拘在屋里受罚,怎么回事?”
正亲手给丈夫脱外衣的郑氏闻言便笑了:“这才第一日呢,那小子就向你告状去了?”
简司业坐在椅子里,端着茶细细品了一口,才放下茶杯道:“也不怪他,方才我检查课业,看他今日字写得比平日都工整,他说是陪瑶儿一块写的,想是瑶儿被罚,顺便也盯着他练字呢。”
“那我倒是一箭双雕了,这小子平时滑溜得狠,如今在他姐姐眼皮底下,总算认真了一回。”
郑氏是打趣,简司业却没笑,再一次问道:“瑶儿犯什么错了,竟要被罚抄《女诫》?”
“犯了什么与你何干,你往日不是不管后院的事吗?”郑氏瞥了他一眼,简司业尴尬的笑:“瑶儿素来聪慧懂事,小时候兄弟姐妹不省心时,她也没闯过祸,最是让人放心不过了,这长大了反倒要受罚,才有些好奇罢了。”
“说得冠冕堂皇,心里头怕是担心我冤枉了你宝贝女儿罢。”郑氏嗔了丈夫一句,眼波流转,却也不再卖关子,说了来龙去脉,“老爷昨儿有聚会,回得晚些,便没拿这糟心事打扰你,委实是那瑞郡王世子不着调……”
“欺人太甚!”听得妻子的话,一派儒雅的简司业气得吹胡子瞪眼,桌子被拍得咚咚响。
郑氏看着被丈夫扫在地上已成碎片的青瓷茶杯,一阵心疼,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单是这套南边得来的青瓷杯,价格都抵得上府里下人加起来半个月的月银了,生怕丈夫一怒之下把另外几个茶杯也扫下地,郑氏忙上前劝道:“你气也没用,咱们还能跟郡王府较量不成?我瞧着这简郡王世子怕是又后悔退婚了,趁着他纠缠之前,先把珞瑶嫁出去,任他是郡王世子也没辙了。”
简司业点头,气顺了些了,还是更关心嫡女,“可他胡闹,关瑶儿何事,为何要瑶儿受罚?”
“原是怕母亲怪罪,不过之后与母亲商议过后,倒不如让她安生在屋里待着,大伙儿都知道咱们四丫头在家闭门不出,便是那瑞郡王世子真闹出些什么,也跟咱们扯不上关系,索性如今相看的当口,各家太太夫人都知道咱们四丫头的秉性,也不用她露面。”
知道简珞瑶不是真正的受罚,简司业这才放心下来,道:“那便好。”
郑氏却斜睨了他一眼,挑眉道:“如何,没冤枉你宝贝女儿罢?”
简司业微微一笑,又道:“虽是禁足,瑶儿还乐在其中呢,今儿还给我说要将千珩写给她的信装订成册,还要自个儿作序……”
还未说完,却见郑氏柳眉一竖:“先还道是千珏说的,分明自个儿去见了四丫头。”
简司业咳了咳,面色有些尴尬,郑氏关注的却依然转移到数月未归的简千珩身上:“还有千珩那小子,他总是忍不住往外跑,怕是你们父女也没少怂恿罢?”
“有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男子志在四方,他既有这个心思,又何必像女子似的将人拘在屋里?”简司业道,“若非千珝决定了明年下场,他想外出游历,我也是支持的。”
儿女多了便是这般,夫妻俩刚说完简珞瑶的事,又在儿子的终身大事上起了争执。不过好在过去数日了,令人担忧的瑞郡王世子还没出幺蛾子。
简府依旧风平浪静。
张天祥却越来越不爽,华丽的马车在平康坊门前停下,坊内伙计笑脸上前迎接,却被看谁都不爽的瑞郡王世子一脚踢开:“滚开,一身腌臜也敢往本世子身前凑!”
伙计还要捂着屁股陪笑道:“是小人不长眼,还望世子爷大人有大量。”
张天祥冷哼一声,正欲拂袖而去,身后传来一个吊儿郎当的声音:“世子爷今日不在郡王府陪着心尖子,还有空来平康坊?”
闻声回头,身后站着个锦衣玉带的年轻人,笑容轻佻的看着张天祥,跟在张天祥身后的云杉见礼道:“方四少。”
原来此人正是平日与张天祥一拨混的狐朋狗友,兵部尚书方大人的幼子方少英。
方少英平日也有些眼色,瞧见张天祥一脸不悦,便收起了脸上的戏谑,上前一把揽住他的肩,笑问道:“这么久不出来玩儿,在府里作甚?”
张天祥抱怨道:“也不知我爹忽然发什么疯,三娘都进门了,还非拿着这事要我在家禁足。”
“所以你才如此暴躁?”方少英笑着拍他的肩,“反正你已经抱得美人归,只是被关几日,又不会掉块肉,快别气了。”
“不是为着这个。”
方少英挑眉:“还是谁得罪了张兄?”
云杉生怕自家主子在人来人往的大厅里就将与简姑娘的恩怨全盘托出,忙上前劝道:“世子爷,不若先去雅间,再与方四少慢慢商议?”
张天祥对简珞瑶已十分忌惮,自然乐意采纳这个提议,见他点头,倒是方少英眼底闪过一丝兴味,十分上道的道:“这般不知死活的人,小弟定要好好见识,正巧今儿大伙儿都约在这里,想来都已经在常聚的雅间了,一块过去。”一面说一面揽着张天祥熟门熟路的往雅间走去。
☆、第13章
之于平康坊,即便是京里普通百姓,提及也能头头是道的数出来,温柔乡,销金窟,里头姑娘美如画,惹得达官贵人为博佳人一笑,不惜一掷千金。
当然若要他们具体说来,只怕很难说出个所以然,大多数是人云亦云,毕竟这等地界,不是他们能进去一窥究竟的。
里头贵人多如毛,并无人敢肖想。
也因此平康坊便是财色权贵的代名词。
其实平康坊里头,倒无百姓猜测的那般灯红酒绿,奢靡不堪。时人爱附庸风雅,平康坊也是极尽清幽之地,丝竹之声不绝于耳,虽有美人吹弹助兴,平康坊却也有规定,坊内姑娘俱是卖艺不卖身,除非姑娘自个儿乐意委身,否则客人不能相逼。
与那烟花之地,还是略有些不同。达官贵人平常寻欢作乐腻了,倒爱召集三五好友来平康坊吃酒听曲,兼之坊内厨子颇有手艺,也有不少人选择来这里谈正事。
平康坊一间上等雅间内,一群纨绔子弟为张天祥同仇敌忾:“若真如张兄如此说的话,这女子倒真是不能娶了,如此精于算计,娶回家岂不是家宅不宁?”
张天祥猛点头:“还望大家集思广益,替我想办法解决此事,现在我娘彻底蒙蔽,如何劝都说不通。”
众狐朋狗友道:“不急,咱们慢慢琢磨,定能找到好办法的。”
这群人吟诗作画不成,却没少凑在一起干些偷鸡摸狗的坏事,歪点子不少,个个说得热火朝天,张天祥听得也津津有味,恨不得立时挽起袖子大干一场,却不想外边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被打断热情的张天祥满脸不悦,瞥了身后的云杉一眼:“你去瞧瞧,到底是谁如此不长眼,打扰本世子商量正事……”
话还没说完,门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世子在吗,主子在隔壁,请您过去一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