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许平怎么推辞,他也得将好友从食堂的虎口狼窝里拽出来!
薛恒劝道:“子津,你就听我一句劝。咱们两家交好,本没那么多条条框框。不若从明日起,你就与我一并用朝食,何必去食堂活受苦!”
闻言,许平双目微睁,诧异道:“安远兄,我未曾说今日朝食不好吃啊。”
薛恒只当好友是跨不过心中的坎,嘴硬而已,刚想再劝几句,就听到身侧传来一声讥讽。
“听听,竟然有人说食堂那些猪糠好吃哎!”来人身着统一制式的监生袍,腰间挂着刻了“国子学田肃”字样的木牌。
田肃这一声讥讽道出,紧跟在他身后的监生当即哈哈大笑,你一言我一语起来。
“田兄不必惊讶,毕竟人家阿耶只是个从七品下的主簿,差一点就进不了四门学。对他而言,想必食堂已是珍馐美味啦!”
“我来时可听说了,不就是出了个什么'葱油索饼'嘛,里头只有葱、油和索饼,如此寒酸……哦不,是如此简朴的吃食,怕是连我家婢子奴仆都咽不下去吧?”
“哈哈哈可不是么!”
“……”
许平与薛恒的脸色陡然沉下,周遭一些四门学监生的面上也很不好看。
国子监分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统称六学。能入国子学的监生,多是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皆为高官贵胄;入太学者,为五品以上……到了书学算学,多是普通官员之子,或者有才学的庶人子弟。3
如田肃等人,家中长辈穿紫着红,入得是国子学,无论家境还是出身,皆甩了许平等人一大截。
自打去年岁考被许平压了一头,田肃就开始有意无意针对起许平,连带着薛恒和其他四门学监生,他也看不顺眼,时不时就出言讥讽。
“你薛安远号称和许子津是至交好友,怎么全无兄弟义气?好歹陪着许子津一起去食堂吃猪糠啊!”
“你晓得什么,人家不过是表面兄弟罢了,哪舍得委屈自个儿呢?”
薛恒被激得怒上心头,猛地站起:“吃就吃,我自今日起,便与子津一起去食堂!”
见到薛恒中了激将法,田肃等人笑得越发大声。
“都吵什么!肃静!”
一声怒喝从讲堂门口处传来,钱博士板着脸缓步而来,制止了一场将要发生的闹剧。
田肃满是不屑地扫了许平一眼,带着身后跟班去了前头桌案。
许平呼出郁气,拉着怒火冲天的薛恒坐下,小声劝道:“安远兄,不必与他们一般见识……”
碍于钱博士在,薛恒压低声音,坚决道:“我绝不能让他们平白无故质疑咱俩交情,不就是吃食难吃些嘛,忍忍就是了!”
早课已经开始,看着薛恒毅然决然的模样,许平不好再劝,只能按捺下来。
也罢,至少孟师傅做的朝食足够美味,定能合了安远兄的胃口。
第12章 葱油拌面(五)
食堂内,忙完了监生这一波,送走唯一一位来食堂用朝食的白博士,孟桑三人刚给自己拌了面囫囵吞下,还未真正歇上一会儿,又迎来了新的一波客人。
这回来的俱是监内的杂役等,陆陆续续约有五十余人。比之监生,他们人少得多,也不怎么挑细面种类。
正巧刚刚已经备下许多细面,灶火有柱子守着,只需要孟桑和阿兰轮流去灶上煮面即可。
先去的是飞快扒拉完朝食的阿兰,而等孟桑吃完想去换班时,却被阿兰和柱子齐齐拦住。这二人,一人用言语一人用神色,不约而同地劝孟桑去歇着。
孟桑就被推到一旁清扫干净的桌案旁坐下,一脸茫然。
思来想去,左右煮面也不是什么难活,自个儿扯了一早上的面也有些疲累,孟桑便也半推半就歇着了。
片刻后,徐叔与魏询一同进入食堂大门。
孟桑瞧见了,连忙和这两位问好,随口问:“您二位可用过朝食不曾?倘若不嫌弃,可尝尝我与阿兰他们做的葱油索饼。”
话虽这般问,但孟桑其实没抱多少希望。昨日她便听柱子说过,徐叔和魏询在务本坊内有屋舍,又无须早起,是少有的那些不住在国子监内的人。
如魏询这般性子,必然家中备了朝食,无须来食堂用朝食。倒是徐叔还有些可能,毕竟是个老饕,许是昨日吃了葱油拌面后意犹未尽呢?
听了孟桑所问,徐叔笑呵呵地顺势应下,坐在孟桑对面。
出乎意料的是,魏询轻咳一声,竟也落了座,淡声道:“我也要一碗。”
孟桑有些讶然,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魏询,随后笑着扬声让阿兰再准备两碗。
一旁,徐叔转过头冲着魏询笑,调侃意味十分浓,直让魏询板着的脸越发僵硬,撇过视线。
哼,他并非贪恋口舌之欲,不过是来看一看这孟师傅第一日朝食做的如何罢了!
很快,两碗葱油拌面就送到了魏询和徐叔面前。
徐叔昨日吃过一回,一拿到手就轻车熟路地搅拌起来,势必要让每一根面条都充分裹上葱油酱汁。
而魏询略有些迟疑,扫了徐叔一眼,后知后觉地仿照着他的动作开始拌面。
待到拌匀,魏询卷起一筷子送入口中,当即感受到了葱油汁与面香相结合的妙处。舌尖甫一接触到酱汁,刹那间激起人进食的热情,一扫清晨疲惫,那面条光滑筋道却不难咬,哪怕是他这样略有些松动的牙口而言,也不怎么费力。
一碗索饼下肚,魏询二人意犹未尽地搁下木筷。
徐叔摸着肚子,笑着问:“孟师傅明日要做什么?尽管报上食材,我让底下人先帮你买来,免得耽搁孟师傅做事。”
孟桑笑吟吟道:“都是库房内有的食材,今日便不报新的了,也给徐叔少添些麻烦。”
听见这话,徐叔半是惋惜半是期待,诚恳道:“都依你的,不过孟师傅若是中途发现缺了什么,尽管来找我,徐叔必定立即找人买全补齐!”
眼前的徐叔看起来一副无比好说话的模样,面上满是真真切切的亲和笑意,和昨日初见时精明圆滑、试图推掉麻烦的狐狸,仿佛全然不是一个人。
孟桑忍不住腹诽,这差别也太大了,果然对付一位老饕就得用上美食。
魏询睨了身侧人一眼:“徐老儿,我让你提点看照一下人,你私下是不是又犯了老毛病,各种推脱事情?”
徐叔讪讪一笑,尴尬地咳了两声:“老魏,你怎能这么说呢?这不是我昨日身子有些不舒坦嘛,今后必然是孟师傅要什么给什么,没有我老徐不应的。”
闻言,魏询只是冷冷哼了一声,没再说话,也不曾起身离开。
精明如徐叔,哪里看不出魏询是有话要与孟桑说,自是随口找了个说辞,撑着他那圆滚滚的腰走了。离去前,他还笑着嘱咐孟桑,让她想去库房的时候,随时找他。
待徐叔离去,杂役将桌上空碗皆数收走。无需多言,这些杂役就自发远离了这处桌案,人为空出能清净说话的地方。
孟桑与魏询相对而坐,她暗自打量魏询的脸色,心中虽无忐忑,但多少有些好奇和不解。
这是要找她单独说些什么?
沉默并未持续很久,魏询清了清嗓子,淡声道:“你可晓得食堂内其他师傅们都做些什么?”
孟桑不解其意,挑着自己已知的说了:“陈、文、纪三位师傅都是负责暮食,一人一道菜式,白饭是帮工们煮,而您负责的是祭酒、司业并各学博士等人的暮食。”
“所言不错,”魏询投来认可的目光,接着开门见山抛出来意,“那孟师傅除了做朝食之外,晚间可愿来助我一臂之力?”
没等孟桑发问,魏询接着道来缘由:“我年纪大了,腿脚不能久站,近来很是吃力。本想从食堂里其他三位师傅里挑一位来,然此三人的技艺都无法让监生满意,何况是诸位大人们呢?幸好寻到了孟师傅,我分别尝过你做朝食、暮食的手艺,昨日也特意去找姜老头问过你的脾性,倒是十分适合。”
“你且放心,只需你每日负责一道菜式即可。此外,虽然公契定下后不好轻易找监丞变更,但孟师傅你多做的活,我会从自己的月钱里贴补,不会让你白干。”
如此一番详实又恳切的言语,孟桑既不便推辞,也不愿推辞。
她笑道:“这有什么的,您不必忧愁,我应下就是了。”
心中大石落定,魏询神色轻松许多,换了一种更缓和些的口吻:“桑娘,我听姜老头说,你来长安本是为了找阿翁?”
眼下魏询抛开“孟师傅”的称呼,而换成“桑娘”,一为亲近之意,二则表明此为私事。
孟桑颔首,语气带着几分无奈:“确是来长安寻阿翁的。家中突逢变故,阿耶阿娘在外生死不知,无法再呆在扬州府,我便试着来长安投奔阿翁。只可惜我与阿翁素未谋面,对之知之甚少,来长安后遍寻不得。”
她忽而喜道:“魏叔是要帮我寻人吗?”
“不错,”魏询点头,神色沉静,“虽说你在国子监内做活,无须担忧吃住,也不会遇着什么歹人,但一个孤零零的女郎在外,总归让人不放心。”
孟桑心头仿佛涌过暖流:“多谢魏叔关怀。”
魏询摆了摆手,又问:“我本就是长安人士,又在国子监里呆了许多年,身边也有许多好友,你且说些线索,我托人帮你问一问,兴许能快些找到你阿翁。”
提起这个,孟桑却犯了难,长叹一声:“阿翁与阿娘之间关系不睦,早早断了联系,平日阿娘也不怎么提起阿翁。我所晓得的一些线索,都是从阿娘往日的只言片语推测而来。”
“无妨,你只管说来。”魏询心中有数,此番寻人必定不易。毕竟孟桑都来了长安两月有余,仍然没有头绪,可想而知她手头也没什么线索。
于是,孟桑将自己所知道的娓娓道来:“阿翁在长安为官,我阿娘是家中独女,早年丧母,并无兄弟姊妹。阿娘曾提起过,说‘庭院内有一棵百年桂树,自小就爱在树下玩耍’,可见早在三十余年前,阿翁就有了自个儿的宅院府邸,或是家境殷实,或是官位不低。”
“离家时倒还带出一支阿娘的簪子,只是来长安首饰铺子问过,是当年长安城里流行的样子,并无特殊之处,也追溯不了买家。”
魏询蹙眉:“这线索着实少了,簪子且不提,这偌大长安城一百余坊,家中种桂花的不知凡几,而在朝为官者人数众多……对了,你还未说你阿翁姓氏。”
孟桑这才发觉自个儿竟然把最重要的给忘了,连忙补充道:“姓裴,阿娘名唤裴卿卿。”
如此听完,魏询也不免犯难,叹道:“朝中姓裴的老大人们可不少啊,况且也不晓得是否还留在长安,万一已经去了外地任上……”
是了,当初宋七娘也是这般说的。七娘常出入高官府邸,是少有对各家内情知晓一二的,即便是如此,她也会对孟桑寻阿翁一事犯难。
在孟桑来国子监当日,她还特意早早遣了奴仆来姜记食肆,说会帮着再留意。
孟桑沉沉叹气,她自然也晓得其中变数颇多,或许阿翁早已外任,或许阿翁换了宅邸,或许阿翁已故……可她又能怎么办呢?阿耶阿娘生死不知,她但凡回扬州府,就免不了要被那些不常来往的叔伯们压着随意嫁人。
留在长安寻人,虽然前路不可知,但也比胡乱被人许配出去好得多。
孟桑强打起精神,温声道:“我晓得寻人不易,魏叔不必心中存有负担。无论结果如何,您此刻愿意相助,桑娘已是感激不尽。”
魏询摆手:“我会尽力帮你寻人,多余的话不必再说。”
寻找阿翁的事情暂且没有下文,孟桑本身倒还看得开,只管把此事暂且抛之脑后。
她领着阿兰二人去库房领了食材,一边为明日朝食做些准备,围了一圈挑坏豆,一边暗暗思索晚间究竟要做什么菜式。
夏末秋初,日子一阵冷一阵热的,没个定数。就拿今日来说,是要比前几日要凉快些,倘若衣裳穿薄很有可能受了凉气。
要不做一道热乎些的下饭吃食?
就在孟桑没想出个所以然时,恰巧望见徐叔领人过来,他身后的杂役们提着扁担,筐里各色食材都有。
徐叔远远孟桑,笑眯眯道:“庄子上送了新摘的菜蔬,孟师傅快来瞧瞧,有什么想要的尽管说,我都帮你留下来,不必客气。”
孟桑丢开手上一把豆子,凑近去看,在看见其中一个装满新鲜茄子的扁担筐时,忽然灵光一闪。
对喽,这个冷冷热热的时节,暮食用一道鱼香茄子煲,可不就正恰当么!
孟桑笑着指了过去:“徐叔,那就不跟您客气了,我想要那筐茄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