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一装出一副儒雅书生的模样,向士兵拱了拱手,恭谦而拘谨地笑了笑:“兄台好!我是新调遣来折冲府整理文书的典史,今天刚到任,不怎么熟悉这里的环境,刚才在府里转着转着就到这里来了。”
显然,士兵接受了袁一的这套说辞,只见,士兵脸上的紧张情绪得到放松,他点点头,笑道:“他娘的!吓死老子了!原来你是新来的典史,我还以为你是朝廷派来折冲府找麻烦的人!”
袁一笑了笑:“兄台,还真会说笑。有哪个朝廷大官会穿成我这样?”
士兵上下打量了他一眼,笑道:“这倒是一句实话。”他边说,边做着动作:“哪个朝廷大官头上不是戴着这么大的金冠,系这么粗的玉腰带,还有,身上穿的衣裳都是金线织的,脚上穿的靴子都是一百两才能买一只,如果想要买成一双,就得二百两银子。二百两银子啊!我们一年俸禄,都不够买他们一只靴子。”
见士兵说得夸张,袁一打趣道:“这么说来,他们简直就是一金娃娃!”
“那可不是!”
袁一见与士兵聊得越发熟络,便开始套话。他压低声音,问道:“我来折冲府时,听说这里管事的老大是一个什么郡王,他整日待在郡王府里游手好闲,把折冲府所有事务都交给了一个姓梅的将军处理,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
听袁一打听起这些事,士兵突然变得谨慎起来,他心想,自己与袁一认识还不到半柱香时间,而且,对于他典史的身份也不十分确定,万一他为人不善,自己又对他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那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吗?
此时,袁一见士兵一脸沉默,也猜到了他的心思,便道:“我新来乍到,想要知道一些规矩,摸清一些门路,避免日后在为人处世时栽跟头。”
虽然,他说得很含蓄,可士兵也能明白他意思。士兵心想,曹史虽小,可也算是官,对于自己这个身份卑微的士兵来说,袁一也算得上是高人一等。可他没有半分高傲,始终都是客客气气地跟自己说着话,现在,还不介意放低身份,虚心向自己求教,自己应该跟他一些事情,以免他拜错码头,日后受罪。
这样想着,士兵便很直率的说出了袁一的心思:“我知道,你是想要拜码头,对吧?”
袁一微微一笑:“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兄弟。若折冲府真是梅将军管事,那我找个机会,向他拜拜码头,就算万事大吉了。”
士兵摇摇头:“我可不这么认为。”
他脸上浮现出一丝惊讶:“此话怎讲?”
士兵特意向前走了一步,在他耳边低声道:“在别人眼里,他是梅将军,可到了我们这里他就成了没将军。因为,没人会把他当回事。”
第195章 恶毒流言
袁一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这么说来,折冲府真正管事的人是?”
士兵警惕地看了眼四周,而后,把声音压更低道:“反正这事在折冲府也不是什么秘密,告诉你也无妨。这里算起来既是长安的第一折冲府,也是折冲总都尉处理公务的官衙,这样一来,这里就有两个发号施令的老大。可按官职来说,总都尉要比折冲第一府的都尉大,通常情况下,折冲第一府的都尉就会成为总都尉的副手,协助打理长安十二折冲府的事务。”
士兵顿了顿,继续道:“虽然,折冲第一府的都尉,与其他十一府的都尉官职相当,可因为这层原因,第一府都尉的权力,就要远远大于其他都尉。因为这是一个惯例,所以,总都尉默许这种情况的存在,而其他都尉也都以第一府都尉马首是瞻。”
听到这儿,袁一插话道:“这么说来,折冲将军这一职位不就成了形同虚设?”
士兵点点头:“常言道,入乡随俗。折冲府一直都有折冲将军这一职位,可所有人都习惯了这一自然形成的惯例,包括总都尉。朝廷见没有折冲将军,折冲府照样能够正常运转,就不再派人担任折冲将军,可就是不知道,朝廷为什么没有取消折冲将军的职位。所以,我们名义上的老大荣郡王,也像你一样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强行把自己的亲信提拔成折冲将军,然后,把他安□□折冲府,这样等同于破坏规矩,这样当然难以服众。”
袁一笑了笑:“分析得很有道理。如果我要是那个糟糕透顶的荣郡王,一定要给你个官当当。”
士兵脸上显露出些许得意:“这也没什么,都是耳濡目染罢了!我十六岁从军,在塞外的都护府待了六,七年,然后,又在长安折冲府待了将近十个年头。算起来,我也在军中混了十多年,运气好,几乎没上过战场,所以,身上连半条疤痕都没有,健健康康地活到了现在。虽然,我没立过功绩,也没捞到过一官半职。可是,在军中待了这么多年,把都护府和折冲府的规矩和门道,摸得一清二楚。”
袁一问道:“你能把这两个军政机构的脾气,摸得这么清楚,还真是难得。有没有想过,以后,遇到合适的机会,弄个小官做做?”
士兵摇摇头:“明年我的军役期就满了。到时候,朝廷会发一笔退役安置的银子,我拿着拿笔钱回到家乡,置几亩田地,过着媳妇孩子热炕头的日子,那才叫快活!”
袁一低头沉默了片刻,点点头:“是啊!那真是让人羡慕的日子。”
士兵道:“这有什么好羡慕的,只要你愿意,随时都能过上那样的日子。你真要羡慕,就要羡慕得折冲府的老大荣郡王。”
袁一皱眉道:“他有什么好羡慕的?”
士兵狐疑地眼神看了他一眼:“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他年纪轻轻就封了郡王,住在长安城最好的宅子里,甚至,皇上他老人家,见荣郡王还未娶妻,就相当关照的,让荣郡王亲自去宫里挑了十二名美女,带回郡王府。听说,那十二名女子个个美得跟仙女下凡似的,貂蝉,西施在她们面前都不值得一提。”
见他说得有鼻子有眼,袁一深感不快道:“这也太离谱了吧!皇上可是一国之君,怎么可能放一个大男人进宫里,挑选他的女人?”
士兵解释道:“坊间传闻,不都是传来传去,越传越夸张。我们这些跟他们八竿子都打不到的小人物,就当笑话,闲话听听就好了,不必太较真。”
说着,士兵邪邪地一笑,压低声音道:“我还听说,荣郡王房间里有张可以容纳八个人的大床,他每晚都叫上五个姬妾与他同床共枕,整天窝在郡王府,就是为”
袁一听着士兵把他的生活越说越荒淫,越说越龌龊,突然他脑子里一片空白,耳里开始嗡嗡作响,士兵的说话声渐渐被这样的嗡嗡声掩盖。一瞬间,他终究明白,武后为何要让他挑选美人图,为何要让孙满贵带着那些女子,招摇过市地来到郡王府。
武后做这么多,就是为了让他与十二名女子的传闻流入市井,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然后,在无数人口耳相传时,被无数次添油加醋,甚至,被好事者加入许多无中生有的故事。
如此,一个简单的传闻就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口味辛辣的故事,在坊间以瘟疫般速度传播着。这样的故事在大多数人面前,像一个装扮滑稽的丑旦,孜孜不倦地传播着乐趣,或是恶趣。
可在少数人面前,或者说在极少数人面前,它则成了毒辣的刺客,能够一剑刺穿人心,可偏又不把人刺死,只是让人痛不欲生。
它来无影去无踪,在最不想看到它的时候,偏偏出在你面前冷不丁地给你一刀,如果想要逮住它,置它于死地,它就混进人群,让你觉得,见到的每个人都是捅过你刀子的刺客。
显然,袁一属于后者,他觉得,太平也应该属于后者。
武后作为这个坊间流言的发起者,她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把一个屎盆子扣在袁一头上,把他搞得臭不可闻,恶心至极。切断他的退路,也让太平不敢再靠近他,浇透他们之间哪怕一点点可能旧情复燃的火星。
这时,见袁一陷入了沉思,士兵拍了拍他道:“喂!想什么呢?”
他回过神,摇了摇头:“没想什么。只是觉得,荣郡王活得还真够可悲!”
士兵笑道:“别人羡慕他还来不及,你倒觉得他可悲,你的思想还真够特别。不过,话说回来,因为,我自己是条汉子,所以,之前,从来没有崇拜过任何男人,觉得英雄说的都是像项羽,关羽那样的历史人物。后来,我唯独觉得能称得上当世英雄,就是荣郡王,准确的说袁将军。”
听到这话,袁一垂下视线,摸了摸额头道:“是吗?”
“当然。他凭借几万固盟军,就差点把整个突厥都给掀翻了,幸好突厥的可汗识时务,及时服软向大唐称臣,不然,突厥早就成了大唐的国土。还有,他奇兵突出,带领几千人就把战神笃鲁的几十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简直是凭一己之力扭转了唐军在吐蕃的败局。”
士兵说得越发兴奋:“这些战绩已经很牛了!可这还不算他最厉害的事迹。之前,他遭人陷害差点死在吐蕃。后来,虽然老天开眼,让他奇迹生还,可他还是背负的投敌叛国的罪名,只要他一现身,就会被朝廷诛杀。可即便如此,他为了给惨死在吐蕃的士兵洗脱罪名,也为了揭露李泰仁和杨志俩个王八蛋的真面目,他竟然绑着炸药,大摇大摆的出现在含元殿上,威胁皇帝,让他在一个时辰之内,不把李泰仁和杨志带来说明真相,他就炸了含元殿,大家一起同归于尽。”
士兵用手一击拳,咬牙切齿道:“你知道,最气人的什么吗?李泰仁和杨志那俩个王八羔子,竟然脚底抹油跑了!当报信的人一来,说那俩王八羔子跑了,皇帝下得痛哭流涕,差点从龙椅上滚下来。皇后娘娘害怕得脚一软,当场就跪在了袁将军面前。还有,那帮文武大臣吓得那叫一个屁滚尿流,都争先恐后地来抱袁将军的大腿,求爷爷,告奶奶似的,求袁将军放过他们,还有”
见士兵越说越夸张,袁一不由得打断道:“他们可都是见过世面的大人物,不至于这么没出息吧?”
士兵笑了笑:“别人这么说,我就这么听来的。现在想想,好像是有那么点夸张。不过,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
说着,士兵特意压低声音道:“袁将军竟然能够号称在戒备森严得,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的大明宫来去自如。而且,当他绑着炸药来到含元殿,皇帝和大臣们竟然拿他束手无策,最后,等到真相大白,皇帝不敢动他一根手指头,只能乖乖地放他走。最有意思的是,他带到含元殿的不是炸药,只是炮仗礼花,皇帝和大臣都被他狠狠地涮了一把。”
说着,士兵顿了顿:“皇帝和大臣可能觉得,袁将军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让他们颜面尽失,可他们又只能硬生生地吞下这个哑巴亏。因此,他们想极力掩盖,慢慢抹去这件事。”
“所以,这件事的官方说法就成了,袁将军从吐蕃回到大唐后,立刻就被守关的将士擒获。然后,袁将军就向将士说出了自己的冤屈,将士就把事情呈报给了兵部,而兵部上报给了朝廷。皇帝知道后,就下令刑部暗中调查整件事,再让边关的将士秘密将袁将军押解回长安。”
第196章 密探折冲府(一)
这时,士兵见袁一满脸沉思,像是听得入神,又像是在思考别的事情,士兵便用手肘撞了撞他,道:“还在听吗?”
袁一点点头:“在听,你继续。”
士兵笑了笑,继续道:“之后,刑部查明了真相,皇帝就让一直关押在天牢的袁将军来到含元殿,本要他当着满朝大臣与杨志和李泰仁对质,可没想到那俩混蛋已经畏罪潜逃了。可这并不影响,皇帝和满朝大臣对整件事的判断,最后,皇帝当场下诏给杨志和李泰仁定了罪,还了袁将军和那些士兵一个清白。本来皇帝要给袁将军官升三级,赏赐黄金万两,可都被他谢绝了。他还向皇帝提议把黄金赏给那些阵亡士兵的家属,最后皇帝也照办了。”
说着,士兵轻微停顿了片刻,继续道:“这件事,虽然有民间传说和官方认证两个版本,可我还是比较喜欢传说的那个版本,因为,那个版本里的袁将军,凶狠!热血!侠义!像个为了心中的正义,拿起一把剑就敢与天下为敌的孤胆英雄!至于,官方的那个版本,袁将军就显得比较弱鸡。”
袁一笑了笑,意味深长道:“我倒喜欢官方的那个版本。在那个版本里,有敢于拔刀相助的将士,有健全,公正,透明的审查机制,有贤能睿智的君主,这些都在向世人传达着积极美好的治国风气。相信对于官吏百姓来说,相比起一个成功的孤胆英雄,他们更需要一个政治清明,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想必,那个孤胆英雄也不例外。”
士兵用略带赞赏的眼光打量了他一眼,道:“读书人就是读书人,说起话来道理都一套一套的,让人不服都不行。话说回来,你觉得哪个版本像是真的?”
“你都不知道,我又怎么会知道?我觉得,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愿意相信那些才是真相。”
士兵脸上出现一丝迷茫,好像并没有听懂话中的意思,可他还是笑着点头道:“好像是那么回事。说起来,我对现在的袁将军感到很失望,自从他被封为荣郡王后,就整天沉湎于酒色,纵情享乐,好好一个英雄被糟蹋成了一个狗熊。我还真希望,他没有回长安,没有接受封赏,能够像之前那样,成为一个传说消失在江湖。可惜,英雄也是凡人,终究抵不过荣华富贵的诱惑。”
袁一眼神变得黯然:“我也对他很失望。说到底,他就是个英雄气短的窝囊废!”
士兵略表赞同道:“英雄气短,这四个字概括得很好。说起荣郡王大闹朝堂的轶事,我突然想到另一件更为诡异的事。”士兵像卖关子似的,故意停顿下来。
袁一发问道:“更为诡异?什么事?”
“如果你不是长安人士,可能不知道,几年前,长安发生了一次惊险的逼宫,叛乱的始作俑者就是皇后娘娘的亲侄儿贺兰敏之。折冲府奉旨权力平息叛乱,当时,我正好在场,从头到尾我可是看得清清楚楚,那真是一场恶战,连前来向太平公主提亲的笃鲁,都被皇帝请来平息叛乱。后来,战乱解除了,贺兰敏之也被擒住了,按理来说,叛乱逼宫可是十恶不赦的罪,贺兰敏之肯定要落得一个凌迟处死,满门抄斩的下场。但是”士兵又停顿了下来。
袁一知道他又在卖关子,虽然,贺兰敏之的事情,他都有所耳闻,可为了不扫他的兴。袁一便很配合的问道:“但是什么?”
“但是啊,皇帝并没有处死贺兰敏之,只是把他拘禁在天牢,去年,又判了他流放。说起来,贺兰敏之虽然风流成性,可还挺为自己的女人着想。他在天牢时,自身都难保,却为了让自己的女人不受牵连,就给十四名妾氏每人写了一封休书,让她们跟自己划清界限,日后,能够再嫁他人。”
袁一从没听过贺兰敏之写休书这一茬,因此,现在听到士兵说起,他在惊讶的同时,心中莫名出现一些猜想。贺兰敏之没有孩子,他一出事就立马休了贺兰十四妾,他可以在身陷囹圄的情况下,做出如此理智果断的决定。看得出,这些好像都是他事先就想好了,包括没有子嗣这件事,至于目的,免除自己的后顾之忧。
这样看来,贺兰姐弟联手策划,要置武后于死地的逼宫,不像是临时起意,而是一场耗时多年,经过精心布局的大阴谋。贺兰姐弟和武后之间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非得要用这样同归于尽的方式来报复她?
袁一沉思之时,士兵则自顾自地继续说着:“我之所以说这件事诡异,不是因为贺兰敏之没死,或是,贺兰十四妾没受到半点牵连,毫发无损地回到娘家。而是,贺兰敏之能够脱罪的理由,知道是什么吗?”
袁一再次配合道:“是什么?”
“贺兰敏之受了巫术蛊惑,迷失了心智,才会干出犯上作乱的事。后来,刑部真从贺兰敏之的叛军中揪出一个巫师,严刑逼供之下,巫师只好认罪,说自己觊觎皇位,就向贺兰敏之下了蛊,彻底控制了他,让他帮助自己谋反。斩了巫师后,贺兰敏之的事就大事化小。”
士兵看了眼袁一,笑了笑:“怎么样?这理由够诡异吧?”
袁一点点头,心语:“没想到这士兵这么健谈,我原本话题都被他这番滔滔不绝,带得越跑越偏,这样可不行,我得把话题拉回来。”
这样想着,他便道:“的确够诡异。话说回来,现在能够在折冲府说得上话的人,不是梅将军,那就是第一府都尉啰?”
士兵点点头,道:“没错。我们这位陈都尉特别会投其所好,所以,他与上任总都尉关系好得就如同父子一般。上任总都尉告老还乡时,还向朝廷大力举荐过他升任总都尉,就当折冲府所有人都以为,总都尉这职位非他莫属时,朝廷却把这个职位给了荣郡王,而荣郡王大手一挥又在他头上加了个折冲将军。”
说着,士兵叹了口气:“他也是时运不佳,升官变成了贬职。本想再次施展他的投其所好大法,□□郡王就是闭门不见,还让他有事就去找梅将军商量。他被荣郡王气得大病了一场,然后,怨气就成了怒火,怒火就成了狠劲。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暗中把另外的十一个都尉召集说了些事情,至于,说了什么,我也不清楚。可自从那次聚会后,所有都尉好像对自己管辖的折冲府,都不怎么上心了。”
说着,士兵拉着袁一连退了几步,像是在刻意避开围观马球赛的众人,而后,压低声音道:“在荣郡王没有到任前,我们都是规规矩矩操练,可没有人敢在校场上这样玩。可现在,都尉们都学着荣郡王那一套,正事不管,有机会就出去吃吃喝喝。老大都不管事,折冲府的其他官员自然也跟着懒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管事的人都成了半吊子,士兵还不是能偷懒就偷懒,有得玩就尽情玩啰!我们这里还有个没将军看着,还不算太放纵,如果,今天你是被分到其他折冲府,才知道什么叫好玩!”
袁一心语:“我记得这个第一府都尉叫陈精忠来着,名字到挺好听,可做的这些事,还真对得起这个名字!虽然,我本就不打算管理折冲府,可现在看到这个陈精忠竟然像搅屎棍似的,利用自己的余威联合其他都尉,不但,架空了梅仁的权力,还一个劲的给他使绊,搞破坏。让本就好不到那里去的折冲府,变得更加混乱不堪。想想这些,还真够让人窝火!”
虽然,他心中愤慨,可脸上还是保持着应有的平静,对士兵道:“没办法,只能怪我运气不佳!看来我得找机会,拜拜陈都尉的码头了。”
士兵满脸警惕地看了眼四周,道:“陈都尉可是出了明的热脸迎权贵,冷脸踹小吏。所以,就算你送他一座金山,他都不会把这个曹史当回事。”
袁一轻蔑地笑了笑:“原来是官场常见的冷热脸,通常这类人,都是些道行不深的小魔小怪。”
士兵打量了他一眼,戏虐道:“哟,这口气!倒真有几分大人物的气派。”
袁一用玩笑的口吻道:“说不准,我还真是个大人物。”
士兵很认真的看了袁一片刻,而放声大笑,连连摆手道:“不可能。有哪个大人物会跟我聊天,还能这么客客气气,再说,你太年轻,又长得这么俊,应该没有你这么的大人物,除非你是个王爷侯爷之类的皇亲国戚。可那些人都高傲得很,哪会搭理我这样的粗人。”
第197章 密探折冲府(二)
听着这番颇有些自卑意味的论调,袁一道:“这样说来,我还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
这时,士兵好像想到了些什么,道:“不过,话说回来,说到年轻,又不是皇亲国戚,还没什么架子的大人物,还真有一个。”
“谁啊?”
“荣郡王。”
袁一皱眉道:“你怎么知道他没有架子?你见过他?”
士兵摇摇头:“没有。不是都说,他还是袁将军时,虽然,军纪严明,可特别体恤下属,每天都跟将士在一起吃同样的饭菜,时常还跟他们唠唠家常。这样应该算没架子吧?”
袁一听到这些,许多往事骤然浮现眼前,他心中不由得五味杂陈。他没有说话,只是向士兵点了点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