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箩不看她,低头掰弄魏昆的手指头,一个个数过来再一个个数过去,委屈兮兮地咕哝,“阿箩就是不要。”
大抵是上回去护国寺对孩子的伤害太重了,以至于现在一提起杜氏,她就忍不住瑟瑟发抖。魏昆瞧着心疼,把魏箩搂得更紧一些,对柳氏道:“三嫂不必再劝了,杜氏犯了错就该受罚,至于她生的是儿子是闺女,等她生下来以后再说吧!这事休要再提,三嫂就先回去吧。”
也就是说,杜氏起码要在银杏园住到孩子生下来以后?
柳氏面上微动,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也就没理由再留下。她起身告辞,没有直接回三房,而是中途拐去了银杏园一趟,把魏昆的话亲自带给杜氏。
杜氏听罢如觉五雷贯耳,坐在八仙椅上许久没缓过神来。
还要住八个多月,她可是一天都住不下去了!这里房屋简陋,身边只有两个丫鬟,虽然下人没有苛刻她们,可是毕竟跟以前的生活是有区别的。以前锦衣玉食,前前后后有数十个丫鬟婆子,谁见她都要恭恭敬敬地称一声五夫人;如今她被困在这个小院子里,连见自己女儿一面都困难,让她如何能接受这落差?
☆、第016章
当天夜里,魏筝发起热来,迷迷糊糊地喊“娘”。魏筝身边的金嬷嬷慌慌张张地敲响了魏昆的门,说得不知有多严重,魏昆披上墨绿竹节纹披风,连夜让人去请大夫。大夫看过以后,说只是感染了普通的风寒,多盖几床被子焐焐,他再一副药方,喝一碗药第二天便无碍了。
送走大夫以后,魏昆吩咐魏筝身边的银风、银楼两个丫鬟去抓药煎药,等药端过来后,他亲自喂魏筝喝下才离开。
第二天一早,果真如大夫说的那样,魏筝的烧退了,人也清醒许多。
今天是先生授课的第一天,她原本要去听薛先生讲课的,但是她却把自己裹在被子里,一动不动。银楼在床头叫了好几声,她始终不应,银楼便以为她是身子不舒服,病还没痊愈,跑去向魏昆替魏筝请了一天假。魏昆听罢,准许她明日再去听课。
银楼回来时,她还是躺在床上一动未动。
银楼本以为她在睡觉,没想到走得近了,却发现她躲在被子里偷偷地抹眼泪。哭得太伤心了,连身下的被褥都被洇湿好大一块。银楼惊了惊,上前轻轻地叫一声:“五小姐,您……”
魏筝缩了缩,抓住被褥往头上一盖,这下更是裹得严严实实,谁也看不到了。
银楼在床边急得团团转,还以为她怎么了,忙去把金嬷嬷和银风一块儿叫过来,商量对策。她也不是怎么,就是心里太难受了,堵得厉害,小孩子不知该如何发泄情绪,唯有哭这一条途径。
魏筝昨日去银杏园,把所受的委屈跟杜氏一一说了,杜氏愤怒得直骂魏箩是“小贱人”。她当时站在池边,如果不是魏箩推她一把,她根本不可能掉进去的。杜氏想找魏昆讨个说法,顺便教训教训魏箩,可是却连魏昆的面都见不到……她当时就在旁边,眼睁睁地看着母亲为难,平日高高在上的母亲一下子跌至泥里,连见爹爹一面都要通过下人……她看着看着有点难过,不想让母亲为了自己这样低声下气,她冲过去抱着杜氏的腿说:“不要见爹爹了,阿娘,我不见爹爹……我不疼了……”
后来怎么了呢?
后来杜氏搂着她哭了很久,她能感觉到母亲的绝望和无助。杜氏的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淌进脖子里,烫得惊人,她还小,不太能理解母亲的感受,但是知道母亲哭了,所以她也哭了。
为什么她们会变成现在这样?
杜氏贴着她的耳朵说:“都是魏箩,都是魏箩和她的母亲害的。”
那声音仿佛催眠,一声声灌入她的耳朵里,她渐渐止住哭泣,也把杜氏的话记在心里了。魏箩害得她们不好过,魏箩害得爹爹不要娘了……阿娘说她不能再这么任性下去,她要学聪明一点,最好比魏箩还聪明,爹爹才会更喜欢她,才会把阿娘从银杏园里接回去。
魏筝把自己困在床上一整天,没吃饭没说话,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金缕把魏筝房里的事情跟魏箩说了,彼时魏箩刚从薛老先生的书房回来,正准备用午饭,听罢“哦”一声,没什么大的反应,指着桌上的鸡丝松茸粥说:“金缕姐姐,我还要喝。”
她跟常弘今早学了半天课,早就饿了。薛老先生教他们写大字,手把手地教,教得极其认真。她跟常弘不敢怠慢,便一笔一划地跟着写,一早上下来手就酸得不行。吃饭要紧,她可没工夫把时间浪费在不相干的人身上。
魏筝总算要开窍了吗?说实话,她多少有些期待。
魏筝再这么愚蠢下去,她即便赢了她也没有成就感。
这样很好,高高抛起再重重摔落的滋味,应该会更难受一些。
*
一连过了几天,魏筝都很安静,仿佛消停了,又仿佛在思考人生。
她这个年纪想那么多,真是难为她了。以至于她连听先生讲课都心不在焉,常常走神,惹得两位先生大为不满。相比之下,魏箩反而乖顺懂事许多,她听课认真,再加上上辈子学过一点皮毛,字写得也还算工整。薛老先生常在魏昆面前称赞魏箩,说她聪明伶俐,乖巧懂事,很讨人喜欢。
魏昆身为父亲,听到这话自然自豪。
每当魏箩学完一天的课程,他都会把魏箩叫去书房,问她今天学了哪些内容,可有哪些不懂的。这是常弘都没有待遇,足以见得魏昆对她有多上心。有时候魏箩太累了,不愿意回答,便趴在他腿上撒娇,声音甜软:“阿箩白天学习,晚上学习,太累了……爹爹看,我今天写字写得手都肿了。”说着举起白白嫩嫩的小手,放在魏昆面前让他看。
魏昆就着槛窗外的太阳,一看指尖那儿果真有些红了,顿时心疼不已,拿到手里揉了又揉,“好好好,爹爹不问。阿箩最聪明的,爹爹放心。”
从这以后,魏昆就不盘问阿箩的课业了。
魏昆自从说过那番话以后,当真是亲自带魏箩,每天从翰林院赶回来,第一个问的便是“四小姐今日如何”。他抽出很多时间来陪魏箩,小姑娘就该娇养着,没有母亲,魏昆便又当爹又当娘,不忍她再受任何委屈。魏箩屋里的新衣服新裙子越来越多,换季以后,府里其他小姐每人只做四套,她一个人做了十二套,全是魏昆垫付的银子。除了这些,还有小姑娘喜欢的零嘴,佩饰,玩具……一样不少,甚至比别人还多。
魏昆知道魏箩好玩,担心她日后静不下心,心思浮躁,便在松园后面开辟了一个花棚,里面种了兰花、菊花、芍药、牡丹等花。他每天带着阿箩去给花浇水,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夸阿箩比这些花儿还还好看。
父女俩感情日益增进,好得连常弘都吃醋:“爹爹不要总找阿箩,阿箩都没时间陪我了。”
魏昆哈哈大笑,揉着他的脑袋笑话他。
另一边魏筝默不作声地看着,她比以前安静了许多,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不少。脑子也活络了,不如以前那样愚笨,比如现在,她跑过来笑着问:“爹爹,我喜欢这盆玉玲珑,把它送给我好吗?”
若是以前,她肯定上来一脚就把花盆踢翻了。
玉玲珑是白色的水仙花,一片一片的花瓣晶莹剔透,花香扑鼻。这盆玉玲珑早在一个月之前就该凋落的,但是因为阿箩培养得好,硬生生把花期延长了一个月左右。如今魏筝想要,魏昆当然不会立即给她,而是道:“这是你四姐姐养的花,你应该问她,她若是答应了,你盆花就是你的。”
魏筝扭头看向魏箩,圆圆的苹果脸,笑盈盈地问:“魏箩,把这盆花送给我好不好?”
魏箩不想送,这可是她细心照料很久的,魏筝不会养花,万一养坏了怎么办?她慢吞吞地哦一声,干脆道:“不好,我也喜欢这盆花,送给你我就没有了,那我怎么办呀?”
魏筝指向她身后的花棚,“你还有那么多花呢……我只要一盆。”
大抵是魏筝的模样太可怜,魏昆竟然有些心软了,想劝魏箩把这一盆玉玲珑送给妹妹,谁知刚开口说了两个字:“阿箩……”
魏箩歪着脑袋问:“我有那么多花,都是我跟爹爹一起养的,你说要我就给,为什么呀?”
她年纪虽小,独占欲却是很强,自己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别人碰一下都不行。这点魏昆身为她的父亲,可是清楚的,听到这话自然不好意思再劝。
她不同意,魏筝断然没有强要的道理,而且看魏昆的模样是打定主意谁也不帮,站在一旁假装剪花枝,竖着耳朵偷听。
魏筝扁扁嘴,嘟囔道:“我是你妹妹……跟你要一盆花都不行吗?”
这时候知道自己是妹妹了?
阿箩疑惑地眨眨眼,走到一旁扯了扯魏昆的袖子,“爹爹,魏筝说她是我的妹妹,可是我怎么从没听过她叫我姐姐?”
魏昆咳嗽一声,看向魏筝。
魏筝脸一红,这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她吞吞吐吐半天,终于叫出一声“四姐姐”。
魏箩唇瓣勾笑,最后大发慈悲送了她一盆蝴蝶花。这种花不稀罕,随处都可以见到,魏筝捧着花盆,心里怄得要命,不情不愿地说了一声“谢谢姐姐”,便扭头跑回自己屋里了。
*
天气入夏以后,便快到端午了。
这阵子魏箩除了养花钓鱼外,最喜欢去的就是韩氏的房间。韩氏屋里稀奇古怪的东西很多,据说都是宫里调制的秘方,瓶瓶罐罐的摆满一整个梳妆台,这个是嫩肤的,那个是美白的,还有能使玉体生香的……当然,还有许多女儿家私密的地方用的东西,韩氏见阿箩年纪小,便没跟她一一说完。
魏箩每日学完礼仪,便来她这里摆弄香膏玉露,这个试试那个摸摸。韩氏很少见一个孩子对这些东西上心的,起先觉得好玩,后来每调制出什么新东西,便拉着魏箩一起尝试。或是含一片香丸,或是用香露泡澡,这些东西不仅添了花瓣,还参杂着些许药材,对身体有益,小孩子试了也不妨事。不过短短一个月,魏箩的脸蛋儿就比原来嫩了三分,原来就不差,现在一掐仿佛就能滴出水来,白里透红,莹泽照人。
这才六岁多,若是长大了,不知该怎样好看。
说一句小祸水都不为过。
端午前几天,忠义伯府登门拜访,还带着宋晖和宋如薇兄妹二人。忠义伯世子宋柏业和妻子许氏准备回洛阳一趟,许氏的母亲病了,夫妻两人决定回洛阳看望。因为路途遥远,便没打算让宋晖和宋如薇回去,再加上端午过后宫中便要为皇后祝寿,忠义伯年事已高,不便走动,便由宋晖代表忠义伯府前往宫中给陈皇后贺寿。由此一来,宋晖更不能回去了。
宋柏业这一次来,是希望两家多走动走动,他和徐氏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英国公府能多多帮衬忠义伯府。
☆、第017章
英国公不在府上,只有魏昆一个人前往花厅接待忠义伯世子夫妻。
宋柏业和徐氏尚且不知道杜氏的事,来到花厅只见魏昆,不见杜氏,不免好奇地问:“怎么不见五夫人?”
魏昆不愿意多提,更不想忠义伯府的人插手他的家务事,便简明道:“她犯了错,目前正在闭门思过。”
两人一听颇有些吃惊,杜氏犯了错,这错可大可小,究竟是什么样的错?这事儿没人在他们跟前提起,他们自然也不清楚内情,有心问个一二三,可是见魏昆一副不欲多说的模样,便讪讪住了嘴。他们今次来有事相求,不好因为杜氏闹僵,何况杜氏只是个远房的姨太太,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他们没道理多管。
徐氏斟酌一番,象征性地帮杜氏说了两句好话,“月盈未出嫁时也是极懂规矩的……”
说罢见魏昆无心多听,识趣地转了话题,说起下个月皇后寿宴的事情来。
陈皇后今年三十有五,是怀化大将军的嫡幼女,出身将门,一身正气。当年收复邬戎时,是她与当时仍是太子的崇贞皇帝并肩作战,上阵杀敌,才得以守住大梁江山。陈皇后和崇贞皇帝是战场上生死相随的情分,荡气回肠,已成为盛京城口口相传的佳话。陈皇后膝下育有两儿一女,大皇子不到十岁便夭折了,二皇子赵玠今年十五,另外还有一个天玑公主今年才七岁。
陈皇后生在豪门贵族,那一双眼睛什么样的宝贝没见过,是以要给她筹备礼物,委实是件难事。
大人们说话,下面几个孩子自然坐不住的。宋晖坐得还算端正,另外几个小家伙儿却不老实了,宋如薇左顾右盼,常弘低头摆弄腰上的和田玉盘长纹玉佩,魏筝心不在焉地剥花生,至于魏箩……魏箩呢?
宋晖一抬眼,看到魏昆端坐的铁力木官帽椅后面露出一个小小的脑袋,小脑袋微微一动,露出一双圆溜溜亮晶晶的眼睛。魏箩笑容可爱,悄悄伸出小手指了指门口,意思是想让宋晖带她出去。
宋晖会意,轻轻一笑,站起来对魏昆和宋柏业行了行礼道:“父亲,五姑父,我想带着阿箩和妹妹们去后院转一转。”
魏昆对宋晖这个未来的女婿颇为满意,认为他不仅头脑聪明,而且容止可观、进退有度,假以时日,必定是一位值得托付终生的浊世佳公子。闻言点了点头,笑着把身后的魏箩抱出来:“别藏了,爹爹早就看见你了。”
魏箩一点儿也不心虚,甜甜地应一声“谢谢爹爹”,便挣开他朝宋晖走去。刚到跟前,宋晖便自然而然地牵住她的小手,带着她走出花厅,才刮了刮她的小鼻子笑着道:“小滑头。”
常弘跟在后面,面无表情地走上来,分开宋晖和魏箩握在一起的手,抬头狠狠剜了宋晖一眼,母鸡护崽一样把魏箩护在身后。
他对宋晖有很深的成见,真要问一声为什么,他自己也不大清楚,似乎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宋晖一出现,他就有危机意识,认为这人是来抢走魏箩的。大概是小时候常听魏昆说“阿箩是宋晖的小媳妇儿,日后要嫁到忠义伯府去的”,所以久而久之,对宋晖越来越排斥。
*
今儿个天气好,天朗气清,惠风畅畅,很适合到后院遛弯儿。
一行人刚出前厅,便遇见正好外出的大少爷魏常引。
魏常引是大夫人所生,今年十六,他本该是一个风采卓群的翩翩少年,可惜因为八岁那年被瑞亲王的儿子赵珏推下马背,马蹄踩在他的腿上,踩断了筋骨,从此再也无法站起来走路,只能倚靠轮椅移动。这些年大夫人背地里不知抹了多少眼泪,请了一个又一个名医,始终没有用。好在魏常引是个乐观豁达的人,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这些年过得风清雅月,十足的淡薄闲适,仿佛世外之人一般。明明同在一个国公府,魏箩却很少见他一面,对这个大哥也不是很熟络。
目下见了面,她规规矩矩地叫了一声“大哥哥”,便站在那里不再多言。
魏常引生得俊逸,眉眼像极了大老爷魏旻,萧萧肃肃,爽朗清举。这些年褪去了少时的锋芒,变得愈发温和,他虽不能行走,坐在轮椅里气势却一点也不输给旁人,给人一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之感。
他颔首应了一声,看向魏箩身旁的宋晖,唇畔带笑,“木樨来了。”
木樨是宋晖的小名,宋晖降生时满院桂花飘香,再加上他的母亲许氏一生钟爱桂花,便给他取了这么个名字。小时候叫起来顺耳,也觉得好听,如今长大了再叫,就显得有点孩子气了。宋晖满十二岁后很少有人再叫他的小名,如今被魏常引这样叫道,他自己倒不怎么介意,反而觉得有些亲切,“魏大哥。”
魏常引手扶轮椅,反正不急着出门,也不介意多跟他说上两句:“令堂和令尊也来了么?我许久不曾见到他们了。”
宋晖说是,“家父家母正在前厅。”
他若有所思,本应该过去看看的,但是自己腿脚不方便,常年独居,即便见面也没什么话说,想想还是算了。他笑道:“替我向令尊令堂问一声好。”说罢没再寒暄,示意身后的小童推着自己离开,“我还有事,便先走一步了。”
宋晖退开,客客气气道:“魏大哥慢走。”
轮椅碾在廊庑上的声音分外清晰,轱辘轱辘远去,魏箩看着魏常引的背影,陷入了沉思。上辈子她的好友梁玉蓉从小就喜欢大哥魏常引,一开始大家都没放在心上,认为她只不过是小孩子心气儿,等长大后懂事了就会渐渐疏远了。可是谁知道长大后,这种朦朦胧胧的好感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发展成男女之间的爱慕,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梁玉蓉的父母是万万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先不说魏常引比她大了整整十岁,光他那两条腿,就绝对不能托付终身。
可惜梁玉蓉喜欢大哥喜欢到了奋不顾身的地步,无论家里怎么反对,她始终不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