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常引笑了笑道:“我已经命人找过了,一直没有找到。”
魏箩一噎,接不下去。
她该说的都说了,临走前又下了一剂猛药,“玉蓉的父母如今正在商讨她的婚事,常引哥哥若是不早点想清楚,以后就再也没人给你送果脯点心了。”说罢,看了一眼桌上的冬瓜瓤,踅身走出屋外。
魏常引坐在轮椅中,看着她走远,身子慢慢往后仰,疲惫地靠在榉木椅背上,缓缓阖上双眼。
*
英国公府门口。
一辆朱轮华车停在对面的小巷子口。
姜妙兰身披月白色绣玉兰花纹狐狸毛里披风,她看着记忆中这座熟悉的府邸,心头百感交集。她曾经在这里住过几个春秋,还生下了一对玉雪可爱的龙凤胎。彼时她决然地离开,从未想过会有回来的一天。
如今她只不过见了两个孩子一面,便忍不住重新回到这里。
十五年了,她的阿箩和常弘都长大了。当初她千辛万苦把他们两个生下来的时候,他们才小小的一团,仿佛轻轻一碰就碎了。如今阿箩长成大姑娘,常弘也长成七尺男儿……他们应该早已忘记自己这个生母了吧。
姜妙兰立在马车外,看了片刻,终是转身对侍女说道:“走吧,我们回客栈。”
侍女不懂她的用意,辗转多个地方,难道只为了在门口站一站?虽然很好奇,但也没多问。
侍女掀起布帘,刚要请姜妙兰走进马车,便见英国公府门口走出一人,神态慌乱,步履匆忙。魏昆身穿墨色绣金暗纹直裰,听门房说外面来了一个人,模样描述得跟姜妙兰很有些像,他立即阁下手边的事情,连鞋子都没来得及换,便匆匆忙忙地出来了。
魏昆站在门口,遥望对面朱轮华盖车上面的女人,胸腔急遽地咚咚直跳。生怕自己看错了,又或者一眨眼,她又消失不见。
姜妙兰也看到了他,怔怔地站在马车上,少顷转头,弯腰决绝地走入马车里。
马车没有等他,车夫扬起鞭子便要启程。
魏昆终于回神,举步飞快地跑过去,长袍猎猎生风,这时候身份面子都顾不上了,只想拦住她,一定要拦住她!他终于追上马车,不顾一切地拦在骏马前面,“站住!”
车夫生怕撞着人,连忙握紧缰绳停了下来,不满地斥道:“你这人不想活了?”
魏昆根本不看他,眼睛死死地盯着紧闭的帘子,眼里生出哀求,声音颤抖道:“别走……求求你,别走,让我看看你。”
☆、第112章
车夫赶不走他,向马车内的人请示:“夫人,您看怎么办……”
姜妙兰闭紧双目,许久才缓缓睁开,坚定的声音从马车里传出:“不用管他。”
车夫得了吩咐,再看向魏昆时便流露出些许不耐烦。因为都是邬戎人,性格比较粗鲁残暴,方才顾忌着这是大梁的国土,没有直接碾过去已经很客气了。目下得了姜妙兰的吩咐,车夫直接一扬马鞭挥在马屁股上,朝着魏昆毫不留情地踏了过去!
魏昆错愕地睁大眼,迅速往旁边躲避,他刚刚站稳,马蹄便重重地落在他放在站的地方,扬起一地尘埃。朱轮华盖车从他面前驶过,车帘被风扬起又落下,他透过缝隙,仅能看到一张熟悉的侧脸,尚未来得及探究什么,马车已经扬长而去。
他僵在原地,看着马车离去的方向,激动得不能自已。
是她,真的是她!
过去这么多年,她终于回来了。
方才姜妙兰开口说话的声音他听得清清楚楚,他几乎立即就能肯定是她。因为她说话时尾音略有些上扬,拖得长长的,柔软中带着娇媚,他这一辈都忘不掉。
她什么时候回来的,为什么会跟邬戎人在一起?这些年她都去了哪里?她回到英国公府,是为了见两个孩子吗?
魏昆不受控制地胡思乱想,冲动之下,差点扯过一旁的枣红骏马追上去。然而刚翻身上马,忽然想起什么,又停了下来。她这时候应该不想见他,他贸贸然过去,只会徒增她的厌恶。就像刚才那样,她不肯下来见他一面,狠心地命令车夫从他头顶踏过去。
魏昆紧了紧缰绳,手背泛起青筋,他挣扎许久,还是选择从马背上跳了下来。门口的阍者上来迎接,魏昆把缰绳递给他,没有直接进府,而是叫来藏在暗处的侍卫,吩咐道:“跟上刚才那辆马车,看看它停在什么地方……还有马车里的人住在哪里。无论打听到什么,都要跟我说。”
穿玄青布衫的侍卫颔首应是,“属下遵命。”
魏昆没再说什么,失魂落魄地走入府邸。
松园里,魏箩刚从榕园回来,见到他,想起自己刚才去大慈寺求来的平安符,弯起杏眼笑容璨璨地上前:“爹爹,我今天和常弘一起去大慈寺,给你求了一个平安符。”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大红绣岁岁平安的香囊,里面叠着一张平安符,交给魏昆手中,“这是住持亲自开过光的,能保一辈子平安。”
魏昆魂不守舍地接过去,拿在手中缓缓婆娑了两下,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忽而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魏箩:“阿箩,你今日去大慈寺,有没有遇见什么人?”
魏箩歪头,不明所以地反问:“我今日见过许多人,不知爹爹指的是哪一种?”
魏昆一顿,想了想,有些难以启齿道:“比如说,你觉得熟悉的人……”
魏箩顺着他的话思考一番,摇摇头道:“没有。”
魏昆眼里难免露出失望,点了点头,没有再跟魏箩多说什么,举步走向书房。
若是往常这个时候,他拿到平安符一定会很高兴,夸赞魏箩有心了,再问她从大慈寺回来还去了什么地方。可是今日他却沉默寡言,恐怕连手里拿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惘惘然离开了。
魏箩站在原地,望着他的背影,脸上的笑意渐渐收起来,变得很不容易揣摩。
*
今日是举办骑射大典的日子。
大典设在太液池后面的练武场,邀请了朝中许多青年勇士参加。练武场场地广阔,一眼望不到尽头,此时正值深秋,白草黄云,草木枯萎,地上落满了树叶,冷风一卷,更添几分豪迈之情。场地北边搭建了一处棚子,共上下两层,以供人观赏。
魏箩和梁玉蓉被赵琉璃邀请过来,特地为大梁的勇士助阵。
赵琉璃贵为公主,自当坐在崇贞皇帝和陈皇后手边的紫檀雕花翘头案后面,魏箩和梁玉蓉也因此沾了光,坐在最上面一层。这里视野好,能够把练武场一览无遗,看得清清楚楚。
只见练武场两端分别立着两排人,一边是身穿交衽胡服的邬戎人,一边是身穿玄青绣金暗纹的大梁勇士。邬戎人稍显粗犷一些,虎背熊腰,看起来就很吓人。相反,大梁人虽不如他们粗壮,但是气势上却一点也不输给他们,一个个英姿勃发,器宇轩昂。尤其骑马站在最前面的赵玠,明明跟别人穿着一样的衣服,但就是比别人多了一股英武之气。他领边绣着缠枝番莲纹,背脊挺拔,剑眉入鬓,表情不苟言笑,不必开口,便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魏箩托着腮帮子,想看又不好意思往那里看,眼神飘飘忽忽,就跟做贼似的。
赵琉璃和梁玉蓉见她这样,纷纷忍不住“扑哧”一笑。谁不知道他们定亲了?即便光明正大地看着,也不会有谁说什么,偏偏她脸皮薄,白白让人看了笑话。
赵琉璃附到魏箩耳边,小声说道:“阿箩,我哥哥在看你。”
魏箩心念一动,听话地循着她的视线看去,只见赵玠坐在一匹青海骢上,目光直视前方,哪里看她了?魏箩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杏眼瞪的圆圆,嗔了赵琉璃一眼。
这个赵琉璃,自从跟杨缜在一起后便学坏了!
魏箩不再搭理她们两个,专心致志地听崇贞皇帝身边的老公公宣读比赛规则。
骑射比赛共有三场,第一场比箭术,第二场比骑术,第三场比骑射。每一场比赛都分别派出三个人应战,依照三局两胜的规则,决定最终的胜负。赵璋被分配到第二场比赛骑术,赵玠则被安排到第三场,对面的邬戎四皇子万俟真也在第三场。
若是按照一局半个时辰来算,起码还得等一个时辰才能轮到赵玠呢。魏箩看向最前头的赵玠,不知不觉走了神,待回神时,发现赵玠也正目光含笑地看着她。她脸颊一烫,却没有收回视线,朝他做了一个“好好比”的口型,让他认真对待。
赵玠敛眸一笑,收回视线,对看台上的崇贞皇帝道:“……儿臣定不负父皇重望。”
崇贞皇帝满意地点点头,挥手示意他和众人一起下去比赛。
赵玠手持缰绳,骑马离去。
不知为何,魏箩总觉得他那句话是说给自己听的。她摸了摸烫烫的脸颊,抿唇露出不易察觉的笑意。自从上次宫宴后,他们已经有好几天不曾见面了,魏箩一看到他就想起自己曾经握在手里的那个东西,既羞赧又不好意思,可是却没有任何反感。因为她也喜欢他,想让他快乐吧。今日一见,魏箩才发现自己很想他。
*
身穿曳撒的宫人手持鼓槌,重重地敲响牛皮大鼓,“咚、咚、咚”三声,昭示着骑射大典正式开始。
老公公立在看台上高声道:“骑射比赛第一场,箭术——”
随着这一声,双方各有三名青年勇士入场,其中有一位正是魏箩的三哥哥魏常弦。魏常弦今年刚及弱冠,别看小时候是个顽劣不堪的熊孩子,长大后却变成了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佳公子。他骑着骏马,来到练武场中央,抱拳向对方行了行礼,颇有些胸有成竹。
魏箩知道魏常引从小就擅长箭术,准头非常高,只是不知道跟这些邬戎人比如何?
数十位宫人推着靶子来到场地上,老公公讲解比赛规则。场上共有十个靶子,一个比一个距离远,每人依次上场,开弓搭箭,谁若是能射到最远的那个靶子上,谁便是这场比赛的赢家。
第一个上场的大梁这边一位户部尚书的儿子,他胸有成竹地抽出箭筒里的一支箭,搭在角弓上,动作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流畅,很快便射出三支箭,分别都正中靶心!到了第四个箭靶,便射到了红心之外,第五个箭靶比第四个减半又远了三丈,他勉勉强强地射在靶子上。到了第六支箭,便远远地飞了出去。
如此只能算射中五个靶子。
接着是邬戎勇士上场,第一个邬戎人跟户部尚书的儿子一样,也射中了五个靶子。
再是第二个大梁的人,射中了六个靶子。
接下来的两个邬戎人一个射中了七个靶子,一个射中了八个靶子,这就让大梁这边的情况比较紧张了。
邬戎皇帝含蓄地一笑,有模有样地对崇贞皇帝拱拱手道:“承让了。”
崇贞皇帝笑得有些勉强,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魏常弦身上。
魏常弦倒是不慌不忙,淡定地骑着马走了两圈,丈量了一下自己与第十个靶子之间的距离。直接放弃了前面九个靶子,从箭筒里抽出一支箭,拉满弓弦,眯起一只眼睛对准最远处的靶心。
围观的人禁不住倒吸一口气,他这举动委实冒险了一点,若是一个没射准,那他这场可是一个靶子都不算的!
就连崇贞皇帝都忍不住蹙了蹙眉。
魏常弦却没有丝毫慌乱,目不转睛地盯着第十个靶心,毫无预兆地松开右手,只听“嗖”地一声,一个影子飞速从他脸旁掠过——
正中靶心!
看台上响起一阵喝彩声,就连互为对手的邬戎人也忍不住对他赞赏地点了点头。
魏常弦调转马头,唇边扬起一抹意气风发的笑,跟随其余两人回到看台前面。
毫无疑问,这局比赛是大梁胜了。
邬戎皇帝脸色微妙地变了变,对崇贞皇帝道:“大梁果真人才辈出。”
崇贞皇帝笑笑,学着他刚才的模样道:“承让,承让了。”
*
接下来是第二场骑术比赛。
魏箩从刚才的比赛中回神,一扭头发现身边的梁玉蓉不见了,好奇地问:“玉蓉呢?”
赵琉璃也不知她何时离开的,问了问身边的绿裳宫婢,宫婢一五一十道:“梁姑娘方才似乎有事,便先离开了。”
这时候,她能有什么事?
魏箩纳闷不已,原本没怎么刚在心上,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连忙往看台的另一边看去。果见那里本该坐着魏常引的地方也空了!魏箩立即猜到怎么回事,又急又气,恨铁不成钢地在心里把梁玉蓉狠狠骂了一遍。
她思前想后,还是坐不住,编了一个小解的借口,跟赵琉璃说一声便离开了看台。
看台后面不远便是练武场大门,顺着大门往外走,经过一条两旁种满水杉的青石路,前面就是后花园。魏箩往前走了一段路,果然在一棵水杉下看到了两人。
梁玉蓉穿着湖绿色短襦和高腰裙,坐在树下的一块石头上,微垂着脑袋,不知跟魏常引说了什么。魏常引依旧坐在榉木轮椅中,静静地看着她,眼神清澈又温和,唇瓣一启一合,至于说了什么,魏箩离得太远却听不到。
后来魏常引见梁玉蓉落泪,滞了滞,表情有些无措,从袖中掏出一块绢帕,递到她面前让她拭泪。梁玉蓉没有接,低头默默地哭,好在他们选的地方比较隐蔽,一般没人看到。若不是魏箩刻意寻找,估计也不会发现这里。
魏常引见她不接,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举起绢帕,动作轻柔地亲自为她拭泪。
这还是魏箩第一次见到自家大哥对人这么细心温柔的样子。
他也是喜欢梁玉蓉的吧?上辈子只是因为腿疾的无奈,不得已才放弃了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