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以为,他父母皆是忠将,而他必须同女帝作对,一定凄惨可怜极了?”
“女帝那种角色,真的会对此一无所知吗?”
伶舟辞看着紧抿着唇的少女,低低地笑起来:“好徒儿,何必用这种表情看着我,你之前想偷偷打听那柄剑,看来还未算彻底昏了头。”
“我好久不理会西京的事,调查出它,的确费了我许多功夫……
“让我想想,该从何说起?”
该从何说起,关于那柄散发着淡淡光辉,如月华一般的剑。
关于那个曾“孤身下昆仑,一剑动江南”的青衣剑客。
剑叫孤绝剑,剑客叫第五月。
第五,这个姓本身就已十分奇特,当单名一个月的时候,就更为古怪了。
江琮学剑的第三天,问:“你叫什么名字?”
对方挑着眉瞪着眼:“有你这么询问师尊名讳的?”
江琮面无表情道:“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他其实很懂礼数,但不知为何,在这个笑起来很年轻的男人面前,他总是做不出毕恭毕敬的样子。
男人不说话,只举剑刷刷刷比划了几招,剑收,五尺外的胭脂花落了一地。
他努努嘴:“看到了吗?你什么时候练成这一招,我便什么时候告诉你。”
江琮说:“看到了。”
于是十天过后,他得知了男人的名字,一开始,男人十分气急败坏,因为他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这招已经练成了。
“再来一遍,我没看清!”
“已经是第十五遍了,师父。”
“好小子,你练成了一招,是已经开始没大没小了?让你再来就再来。”
“是,师父。”
那丛胭脂花几乎成了秃头,终于,男人颓然道:“后生可畏。”
这是夸人的话,配合着他生无可念的表情,让江琮抿着唇,很努力不让嘴角扬起来。
得知了姓名后,他还是没忍住笑了一声。
只一声,就让男人更加恼怒:“喜欢笑?这招再来五十遍。”
“是,师父。”
江琮并不介意再来五十遍,甚至不介意五百遍,学剑对他而言,是非常非常美妙的事,他短暂的人生中还未获得过如此纯粹迷人的快乐。
父亲是儒将,不会一刀一枪,母亲会用枪,但极其急躁不耐,并不是一个好的老师。况且,他们处于一些原因,根本不愿他学这些东西。
小小的少年痴迷于此,他爱剑柄震动的弧度,爱金属激鸣的声响,当剑尖凝着日光在花园中闪耀,他觉得那比天上的长庚星更明亮。
第五月看出这一点,他说:“和我当年有的一比。”
江琮只会说:“师父谬赞,徒儿不敢。”
第五月又说:“能学好一件事,无非需要两者——热情和天赋,你两者皆有,所以现在非常快乐。”
他意味深长:“天赋不会耗尽,但热情可以变为负担,到那个时候,每一次挥剑都会是折磨——我不愿你有那一天,你要记得你挥剑的初衷。”
江琮知道自己的初衷,他想保护一些人,仅此而已。
他没有把这句告诫放在心上,只要想保护的人还好端端活着,那他便没有理由憎恶挥剑这回事。
少年依然为每一次新的招数,新的进步而兴奋,那些沉重晦涩的未来,还很远很远。
学剑的第二年,某个午后,第五月迟迟没有来。
太阳西沉之前,他终于姗姗来迟,说:“今天不学剑。”
江琮点头说好,但没有立即离去,因为他看到男人的面色苍白得可怕,声音也十分虚弱,身上还有淡淡血腥。
他问:“师父,出了什么事吗?”
第五月说:“没有。”
可在他刚开口,一缕暗色就顺着他嘴角滑下,两个字说完,已经迅速浸透了前襟。
那一天,江琮在花园又呆了半个时辰,最后,第五月倚着破旧的栏杆微笑:“徒儿,你是不是一直都想问,我为什么能带剑在皇宫行走?”
“这就是原因。”
“你见过皇太女吗?她身上的病症,是即使远远见上一面都能感觉到的。其实那不是病,是毒。”
“圣上想救她,但没什么办法,幸好我中过一样的毒,可以为她所用。”
“她身边有很多高手,并不忌惮我这个随时都会犯病的人,我的剑在江南或许不错,但在皇宫里太久,它已经不好了。”
江琮知道,这个奇怪的男人的身份,他是青云会的人。
他也知道,青云会和圣上的关系,这些是从父母闲谈的时候得来的。
那是前朝末尾的事,女帝那时不过是叛将一家的次女,她有野心,需要力量,而青云会刚刚建立,需要一点可以依傍的名头。
青云会的主人,同样是疯狂之徒,两个同样疯狂的人如何能达成合作?他们不可能信任彼此。
于是,他们对对方下了不同的毒,解药只在彼此手中,可以定期用来给彼此舒缓,但绝不彻底消解。若有一方反悔,那就同归于尽。
女帝给青云会会主用了什么,无从考证,但青云会会主的礼物已经很明显。它能让人体寒,空乏,日复一日地虚弱。
最可怕的一点,是它会无时无刻令人疼痛,这种痛楚是小刀搅动心脉的一万倍。
两个世上最孤注一掷的人,也只能用这种方式达成一致。
最后,叛贼攻破皇城,还未享受几天好日子,便被自己的女儿亲手杀死在龙椅上面。
她杀了父亲,又杀了兄长,母亲哭喊着阻挠,她也一并杀干净。残阳如血,年轻的女帝站在真正的血泊中间,接受千万人颤栗的跪拜。
这种人,是不能信任和依靠的,她不需要同伴,只需要臣服。
因此,一个剑客对她的爱,显得非常、非常愚蠢。
而更愚蠢的是,他明知一切,还死不悔改。
他消耗自己生命,来成全她的江山,她最看重的继承人在忍受寒毒的痛苦,那他便替她分担承受。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如果解毒失败,那他的女儿——那个拥有着馥郁芬芳的名字的女孩儿,将会继承这至高之位。
女孩儿亲口说过,她不愿意一辈子在这里,她很不喜欢皇宫的一切。不管那是不是童言无忌,他便信了,也为之做出了一点努力。
这些事,在江琮眼里,其实是很可笑的。
他觉得,一个江南来的剑客,甘心囿于深深宫墙里,成为采血试药的工具,而绝多大部分原因是为了成全心上人的霸业——
简直是最荒唐的事,人要如何,才会对另一个人心甘情愿到这种地步?
十三岁的江琮这么想,二十岁的江琮站在秋夜中,却明白了这四个字究竟何等分量。
它不仅是心甘情愿,更是胆怯,是迟疑,是深深沉迷后徒劳的叹息。
他如今正像从前自己唾弃的那样,为另一个人的命运而奔波,为另一个人的喜怒而浮沉。他知晓她想去往何处,便尽力成全她通坦的路途。
他做了一些事,有的简单,有的很难,但他没有讲,没有透露分毫。是的,她是个会铭记恩情的人,这一点他看得很透,所以他绝不会以此邀功,让其成为她的负担。
只渴望一切顺遂后,她能带着一点惊喜的表情,亮着双眼问:“这竟然是你做的吗?”
到那时,他可以轻轻绕起她耳边垂落的发,说:“这没什么大不了。”
因为情愿,所以没什么大不了。
因为情愿,所以希望她可以对他报以一点同样的心情。
夜已深得不能再深,江琮站在熹园池边,想着他甜蜜而无情的心上人。
昨夜他见了旧友,并用一颗朝中大员的头颅,证明他的力量和信心。而一个时辰前,他站在大理寺刑房,杀了几个人,送了一点话。
这些事从前做过很多,但这是头一次,他提着剑穿梭在地道中时,心中充斥着奇妙的愉悦。因为他知晓,她的未来将和他紧密相关。
江琮已经想好,过几天她回来,他要以什么语气说这一切,他会告诉她,她从没想过的未来,他真的在替她想,她以为会一直踽踽独行的路,其实不必一个人。
青年凝视着池畔氤氲漂浮的雾气,不久的从前,有人从相似的雾中走来,问他在想什么。
那时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发生,即使如此,也足够美妙了。
他视线落在雾中,缓缓停留在某个点。
那里正浮现一个人影。
少女走出夜雾,她踏着和那夜相似的露水,隔着池面和他对视。
仿佛情景重现,江琮一动不动,几乎怀疑自己看到的是幻象。
刀出了鞘,被提在手里,她好像在笑,但又没有在笑。
那双星辰一般清亮的眼眸,在非常淡漠地注视他。
这个眼神几乎把他钉死在原地。
第122章 夜潮起
夜风吹。
没有人说话, 只有雾气在缓缓涌动。
少女的脸庞明净素白,在盈盈月色的照耀下,氤氲着剔透光泽。与此相对的, 她的眼神却和月色一样冷。
有什么事不太对, 这显而易见。
江琮从未知道,仅仅是被这样的眼神注视着,就足够让他难以忍受。
泠琅终于开口了。
“江舵主,”她淡淡地说,“几日不见,您身体可还好?”
江琮听见自己回应:“尚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