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已深,风更凉更沉,大雁终日南徙,如今也几乎飞尽。
僧人站在荒芜的园景中,仰头看着一行大雁于划过,它们双翅笔挺,弧线流利,成群结队地消逝于碧空。
秋去春来,人世间的岁月便是如此。
他绕过一处倒塌的凉亭,推开某扇残破花门。
今晨,他收到了来自上级的密信,要他来这处荒园,等待三次雁过,便可推门而入。
寂生不知道雁飞有何意义,在这个位置上呆了五年,他早已习惯遵从而不是思考。
就像现在,屋内空无一人,只有灰尘在静静漂浮,他也没有丝毫疑惑,更不会转头寻找。
只需要等。
没有等太久,只是几个呼吸的时间,他听到身后传来步声。
沙哑莫测的声调响起:“你来了。”
寂生没有回头,他保持着单膝跪地的姿势,垂首道:“计划仍在进行,他们在鹰栖山并未得知线索,已于上月底出山,去往杭州。”
“为何去杭州?”
寂生将村中事简单概括了一遍。
对方沉默了许久,都没有再问话,这个过程里,只有窗外黄雀在鸣个不停。
终于,会主说:“她杀了多少人?”
“六十个左右,是村中所有成年男子的数目。”
“据你观察,同明净峰上那次相比如何?”
“十分相似。”
“玄字二三的身体最近如何?”
寂生微微一僵,但很快回答:“还算平稳。”
“距那时开始,已经有多久了?”
“已有八年,主上。”
“这八年,已经很足够了。”
“……”
“你应该知道,世上多的是连八天都不能有的人。”
“……主上。”
“我需要你做一件事,在那之前,先把头抬起来。”
寂生没有动。
实际上,他的额头已经沁出汗珠,心几乎是以恐惧的频率在鼓动,他咬紧了牙关,只轻声重复:“求主上垂怜。”
对方不为所动:“抬头。”
寂生僵硬地,缓慢地抬起了眼。
他先是看见了一双鞋,皂靴,最为常见的款式,无甚特别。
接着,是黑色袍角,没有花纹或刺绣,扔进夜色中,难以分辨的那种颜色。
再往上,依然是浓黑,对方身形高大,脸上戴了面具,只露出一双眼,在静静垂视于他。
寂生在和这双眼对视的那刹,几乎窒息。
他瞬间明白大厦将如何倾倒,在那之前,他已经感受到绝望。
第125章 遇故人(上)
那天伶舟辞离开的时候, 扔下了一句话。
“你迟早会来找我。”
彼时二人站在旭日初升的旷野中,天光朦胧混沌,把彼此的身影映得很薄。
伶舟辞说:“你主意太多, 我管不了, 但事情结束后,该好好想想哪里才是该去的地方。”
她朝远处打了声呼哨,一匹枣色骏马冲破薄雾奔来, 女人翻身上马,朝站在原处的泠琅一扬下巴。
“江湖很大,我到现在都还没看倦,你年纪轻轻, 难道不想去得更远?”
泠琅点点头,又摇摇头。
伶舟辞拉着缰绳,轻嗤一声:“朝我身上挥刀子的时候, 倒没见这么犹豫。”
泠琅笑了笑, 她灰头土脸, 衣衫破损, 看上去非常狼狈。
但她说的话却很自信:“师父, 我挥刀子从来不犹豫。”
“待会儿你回西京也最好是。”
“当然。”
“我发过誓,今生不会再进京城一步,若你以后想好了,就来茉莉镇寻我。”
“好。”
“叫你那个夫婿小心点, 别被我碰上。”
“好。”
“你迟早来找我,”伶舟辞最后看了她一眼:“蠢丫头。”
她策马离去。
泠琅目送女人消失在原处,才慢吞吞地招来自己的马。
她上马, 并不急着回京, 而是折去凤翔镇, 穿梭尽漫长石巷后,在某处青墙外停下。
墙上缠绕着青藤,叶片宽大整齐,密密地排列着,像一层层波浪。
波浪的尽处,门吱嘎一声被人打开,妇人端着盆水走出,看到墙下孤身而立的人,吓了一跳。
“姑娘?”她好奇地打量着,面上露出关怀神色:“可还要紧?”
声调又细又软,是明显的姑苏口音。
泠琅看了她一会儿,说:“叨扰了,我想讨碗水喝。”
“噢,请进,请进。”
妇人把她引进院中,就在那张石磨旁,为风尘仆仆的少女倒了一杯水。
不是一碗,是一杯,温热干净,上面飘着几片新鲜的葵苏叶。
泠琅端着杯子,慢慢喝尽里面的水,她知道在秋天用奎苏泡水喝是凤翔这边的习俗,当地人相信这样对气血有益,可以帮助他们度过漫长的寒冬。
水即将喝完,妇人正在灶房忙碌,书院的主人也从房中走出,他站在檐下看着石磨旁的少女,一动不动。
他说:“你在这里。”
显然,他没想到有人能走出那片暗道。
泠琅放下杯子,她说:“我来讨杯水喝。”
妇人听到对话,擦着手从灶房里出来,然而石磨旁已经空荡荡。
她看着沉默的丈夫,疑惑道:“刚刚那个姑娘呢?”
他说:“走了。”
“走了?唔,你怎得大早上就一脑门的汗?”
“今天有些热。”
天一点都不热,只是他替友人保管的东西,终于被取走,他的恩情已经报完,并且成功逃过了将死的命运,一时难以动弹。
那只木匣里的事物,后来被泠琅取出翻看。
一本秘籍,是双节棍相关,只编撰到一半,看来是常罗山自创的,可惜它再没有完成的那一天。
几枚印章,有本人私印,也有宗门印。看来那个姓甄的偃师很得常罗山信任,这匣子的东西重要程度不言自明。
东西不多,泠琅很快把目光放在最后的事物上,那是一个扁扁的纸包。似乎上了年岁,通体泛黄易碎,外面盖了一个章,没有文字,只是繁复神秘的花纹图形。
泠琅小心翼翼地拆开,发现里面包着一些信件。
她盘腿坐在软垫上,沉默着看完,撑着下巴久久沉思。
身侧是波光粼粼的小池,秋风温柔吹拂,几道纱帐之外,檐下风铃微动,细碎清脆的声响传来。
江琮掀开竹帘,穿过屋室走到少女面前,他略微一看:“这是?”
泠琅说:“常罗山的遗物。”
江琮了然:“夫人去凤翔为的是这个。”
泠琅点点头,又揉了揉额角,才将手中事物递出:“你先看这些。”
江琮接过纸张,却没立即翻看,他靠着泠琅坐下,十分自然地把少女捞进自己怀里,右手摸了摸人耳垂,接着沿着脸际向上,在太阳穴上不紧不慢地揉按。
他一边按,一边看信,声音凉而润地扫过泠琅发顶:“和周渭的信件往来?”
泠琅靠在他胸口安然合眼:“是的。”
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甚至出言指挥:“往下偏一点。”
江琮依言照做,他缓慢道:“这是周渭写给他的,信上说,他把近日所配的酿方整理了一份,附信寄出——”
怀中人轻哼一声,他话语微顿,不动声色地换了个力道继续。
另一只手翻看余下纸张:“黄芪,炙草,三年生赤蝎,寒柳……”
这样的酒方有好几张,他一一看过,说:“里面会有春秋谈吗?”
泠琅已经舒服得什么也不愿想:“不知道,我也不懂这个,江舵主能耐大,可找个信得过的内行人看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