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琅抬起眼看他。
江琮轻声说:“现在的他,应该情愿为救他的妻子做任何事。”
泠琅张了张嘴:“你莫不是——”
江琮说:“他是四堂之一,能同会主接触的频率比我高得多,他能够做的事,自然也多得多。”
“可是刚刚郎中说了,已经没有办法救治她。”
“他也说,从前续命的药物断了,她才到如此境地,”江琮静静地说,“办法不是没有,只是不能。”
他视线轻轻落在少女的脸上:“要调查那把匕首,以及前任北堂的事……全天下,恐怕只有会主才知晓一切。他怀疑我被圣上把控,已经很久没有再召唤我,而如今寂生是个很好的契机。”
“泠琅,你有决心吗?”
泠琅不缺决心,但她缺趁人之危的狠心,尤其是当她把寂生视作萍水相逢的半个友人后。
江琮看穿了她在想什么:“无需负担,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他意味深长:“他或许求之不得。”
泠琅叹了口气:“我知道。”
江琮又敲了敲案上某处花卉浮雕,片刻后,先前那老者再次走入。
“主上。”
“把那味月下尾包好给我。”
“是。”
老者领命离去,泠琅听着眼熟,猛然想起,泾川侯从岭南带回的药方,其中最为珍稀难寻的,便是这一味,白杏堂花了好些功夫才送来。
江琮拿起案上纸张:“这味药缓释疼痛,益气补血效果极佳。纵使生命垂危之人,也能延上半月寿命,把它拿给寂生,是很大的诚意。”
泠琅说:“那你呢?我之前听到,月下尾在西京只剩一棵,把它送了,你怎么办?”
江琮笑笑,他欣然抬臂,将手置于桌案,露出青筋分明的手腕。
“药方再好,也无法根治,若真有神药,圣上早就给太女用上了,”他低低地道,“更何况……我有别的办法。”
嘴上“我有别的办法”,其实眼神润而深地落在她身上,意思是“我有你”。
泠琅盯着那截精致手腕,想到从前度内力的种种场面,一时失语。
“此事便这么办罢。”江琮说。
要寻寂生,费不了什么工夫。
他早已离开西市归家,而白杏堂的老者昨日上门诊治,去过一次住所。稍稍问询,江琮便得知僧人居住在西京边的昌明镇上,要到那里只需一个时辰路程。
泠琅的猜想果然没错,他离京城并不远。但她仍有忐忑,这么不请自来,对于一个需要时时隐瞒警戒的杀手来说,会不会是种挑衅?她怕陡然现身,场面会很难看。
然而,担忧成了多余。
天朗气清,古道上,两匹骏马先后奔过。
泠琅控着缰绳,纵马在前,她斗笠压得很低,所见不过一条寂长古道,以及道路尽头的尘烟。
她心中在忧虑,视线落在前方,却瞧见涌动的尘烟之中,有一个隐约身影。
骏马被勒停,发出一声长鸣。
轻尘浮动,下沉,归于平寂。僧人站在他们的去路上,像在等候远道而来的客人。
江琮驱马而上,路过泠琅身侧,他微微偏头,露出线条分明的下半张脸。
“我说了,他或许求之不得。”青年低声说。
寂生站在原地,敛眉垂目,面色平静,仍是从前的做派,瞧着像个不染红尘的古刹僧人。
这个场面似曾相识,头一次正面交锋,也是在漫长寂寥的道路,也有浅淡尘埃静静漂浮。但泠琅看到,比起当时,他手中多了串佛珠,颗颗圆润,正被慢慢捻动。
她立即想起明净峰决战,层云寺众多弟子脖颈上都垂挂了佛珠,它们在战斗中被抛上天空,爆炸出热浪,碎片能深深刺入人的血肉。
而江琮似乎恍然未觉,他的马仍在一步步向前走。
泠琅忽然紧张,她跟在后面,紧盯着那串青灰佛珠,直到寂生开口:“阿弥陀佛——”
他淡淡微笑:“二位施主,小僧等了很久。”
江琮温声道:“有多久?”
“从那天江舵主要我去东市白杏堂开始,小僧就在等。”
“堂主果然知道那是在下的产业。”
“小僧还知道,江舵主为何把我引去那处。”
“先不说这个,”江琮从袖中取出一件物事,“堂主,诚意已在这里。”
青年在马背上略微倾身,将东西递出,寂生却没有立即来接。
他念了声佛号:“小僧若接了,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江琮脸上仍是温和笑意,他耐心地说:“会付出抬一下手的力气。”
寂生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饭。”
“花了力气,怎能叫白吃?”江琮笑了声,“大师,瞻前顾后,是会浪费时间的。”
泠琅屏气凝神,她看着僧人终究走上前,将那纸包接过,置于袖中——
那串精巧佛珠,一摇三晃,随着动作在空中颤颤巍巍。
寂生忽然问:“施主一直盯着,是很喜欢我这串念珠?”
泠琅笑道:“瞧着眼熟,便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寂生微笑:“来而不往非礼也,施主若喜欢,这念珠便赠与你。”
他一抬手,珠串被甩出,直直往泠琅身上来——
它在半空中被江琮截了胡。
青年出手如电,轻松将其纳入掌中,垂眸一看,从容笑道:“给了我们,大师用什么?”
寂生微微一笑,从袖中又摸出一模一样的一条,缠绕在手中不紧不慢地捻揉起来。
“一条平平无奇的念珠罢了,小僧家中还有十来件。”他悠悠然道。
泠琅干笑了两声,有种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尴尬。她上前,一把把江琮手中事物拿过,揣进袖中,说:“多谢大师赠礼——此地不好说话,不如?”
寂生坦然道:“不如来寒舍中一叙,请吧——”
他打了声呼哨,一匹健壮白马踢踏而至,三人复又策马,在一阵阵微风中飞驰过山野。
路上,彼此多有交谈,但都是些不咸不淡的话题,气氛轻松如常,寂生甚至还同从前一般开他们的玩笑。
念珠之事纯属误会,泠琅心中却越来越古怪,因为从始至终,她都没在寂生脸上瞧见过痛色。
低落,隐痛,或是因可以预计的离别而生的茫然,统统都没有。他如过去一般嬉皮笑脸,那张深俊的面容上,没有半丝心事痕迹。
或许这是伪装,可是双方心知肚明当下境况,他又何必伪装。
除非,这已经成为了某种深刻习惯。
昌明镇很快便到了。
稀松平常的一座小镇,镇外是被分割成块状的水田,镇内不过两三条街,房屋低矮,孩童跑来跑去,彼此打闹,笑声传了很远。
寂生牵着马走在前,他很熟悉此地,带着二人七拐八拐,在某处院落外停下,抬手敲了敲古朴院门。
泠琅站在后头,拉了拉江琮的袖子,心跳得有点快。
她乱七八糟地想着,来开门的会是什么样的女人?在她猜想中,那应该是位年纪不大的女子,或许因为病症而有些瘦弱,眼中定含着被深爱的人会拥有的柔光——
门开了,一位身形高大的健壮老妇探出头。
寂生柔和道:“嫂子,还剩了豆腐没得?”
他说话带上了浓重的西南口音,而老妇也用同样的口音朗笑道:“还有三文钱的!晓得你今天要来,特意剩着。”
她转身进里,留得泠琅愣在原地,同江琮默默对视一眼。
直到老妇出来,把豆腐交给寂生,说:“今天这么晚,你婆娘都在家等急了吧?快点回去。”
寂生笑着称了谢,院门一关,他回头看着身后一语不发的两人,挑眉道:“怎么?江舵主竟没为妻子买过菜?李女侠这般惊讶。”
泠琅哼哧道:“他……确实有些笨,做不来这个。”
寂生哼笑了一声,又去了好几处地方。昌明镇这种小地方的集市早早就收了,若要购买菜蔬,必须挨家挨户去商户家中。
很明显,寂生颇精于此道,他熟门熟路地买了条一斤半的草鱼,半只老母鸡,一捆秋葵菜。轻言细语地同居民寒暄,从容不迫地杀价来回,好似真的只是个忙碌于俗世烟火的男人。
“张嫂,你这菜老了,阿香不太欢喜,你再便宜点。”
“再加点鲜菇,阿香上回说这个煲汤最好。”
“王二哥,今天这个草鱼很可以哦,下回帮我多留条。”
泠琅问:“为何你同他们说话不自称贫僧了?”
寂生说:“因为他们都知道我是假和尚。”
泠琅无话可说,她看着寂生拎着一大堆菜蔬,走在夕阳余晖中。他脚步轻快,口中甚至哼着些乡野民调。
他们牵着马,再次出了镇,走了没多久,只见蜿蜒弯曲的田埂尽头,一幢小小的院落矗立着,屋顶已有炊烟袅袅。
寂生微笑着说:“阿香知道你们要来,已经提前煮好饭了。”
让死期将至的爱人进厨房,似乎不是个爱护妻子的男人该做的。
但寂生神色忽然变得柔软,泠琅恍然看到鹰栖山的雨夜,僧人捧着纸笔,一字一句地写他的生活轨迹,好似在镌刻神圣无上的经文。
她终于又问了:“大师,阿香是什么样的人?”
僧人停住了脚步,也停住了欲叩门的手,夕阳洒在他肩侧,他说:“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女人。”
这句话可谓柔情之至,你可以夸赞你的爱人美丽,聪明,勇敢,但万千美好特质不过积累成一句迷人。
寂生推开了门,他朝着院落,温柔地唤了声:“阿香。”
一道柔和甜美的女声响起:“不是说今天有客人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