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琅几乎呼吸都要停止,她也不明白自己为何这么紧张,她正欲绕过木门,走到院中,同那女子说话招呼,她已经能看到那截鹅黄色的衣角——
她袖口一紧,是被人拉了一下。
泠琅怔然抬头,僧人正看着她。
那是一个很复杂的眼神,温柔还未尽散,却已显露内里无尽的哀愁。
还有一些无法出口的恳求。
第129章 月下雪(上)
这是很短的一瞬间, 泠琅错愕着,还未反应出什么,木门内的身影已经显现出来。
这是很美的秋天的傍晚, 夕阳静静垂落, 少女立在黄昏中,却恍然看见了雪。
冷寂,浅淡。
若你在冬天, 曾见过月亮下缓缓流动的冰河,便会懂得那是什么样的颜色。
这是一个青雪般的女人,她端坐在桂花树下,正朝门口露出一个笑。
只需一瞬间, 泠琅便懂得了门口那个眼神的含义。
寂生的妻子看不见东西。她的双眼空濛动人,像含了无尽烟雨,这是一双美丽的眼睛, 却并不健康。
她清楚自己的特别之处吗?
寂生走上前, 他将菜蔬放到一边, 弯腰为阿香抚平耳边发——那其实没什么好抚, 它干净光洁、一丝不乱。
“久等了罢,” 他语气温柔得几乎滴出水来,“今天买了葵菜,挑的尽是鲜嫩的,待会儿炒了吃。”
阿香微笑着:“葵菜?这个时候哪能买到葵菜。”
“夫人喜欢, 便什么时候都该有。”
“贫嘴, 净同我说这些,让客人干站着。”
“他们身体好, 多站一会儿不碍事。”
女子闻言笑起来, 她的笑声十分轻柔, 像春天的鸟雀,笑容也很特别,甜蜜柔婉,是那种无忧无虑的,被深爱且保护着的人会露出的笑。
没有人不会为这种笑动容。
“你刚刚别了什么东西在我头发里?”她娇嗔着,抬手往发间触碰。
寂生低声说:“是风雨兰,昨天下了雨,外面路上开了许多,我瞧着漂亮,便带回来给你。”
“这花娇艳,都是活泼小丫头戴的,怎适合我?”
“夫人颜色好,什么花戴不得?”
“还说——别让客人看了笑话。”
“阿香不信么?尽可以问他们,这花到底配不配。”
他们旁若无人地谈笑着,轻言蜜语,如同凡尘俗世中最最平常不过的一对夫妻,话题只关于饭菜和天气。
这一幕过于温馨醉人,泠琅喉头发紧,一时间几乎说不出话。
当寂生将目光投过来时,她终于笑起来,柔声说:“总听大师说起他的妻子如何温柔美丽,如今一见,果真没有夸张。”
阿香笑吟吟地偏过脸来,她快乐地说:“是李娘子和江公子罢?阿生也同我说了你们在鹰栖山村庄的事,我一直都想见见你们——快请坐。”
泠琅走到另一椅子边坐下,这个距离让她能更清楚地看见阿香的脸,她面上泛了红,那片薄薄的青雪便如同洒了霞光。
她的确年轻,头发乌黑光润,眼睛像含了雾气一般楚楚。她十分爱笑,至少从泠琅看见她开始,脸上便一直挂着恬静喜悦的笑意。
然而,这些东西配着她惨青色的皮肤,和空洞迟钝的双眼,几乎可称毛骨悚然。她手腕和脖颈细瘦得可怕,能看见青紫色的血管,好似轻轻一触碰便能折断。
泠琅看着这一幕,却一点也不觉得可怖,她视线落在女子鬓边粉色花朵上,只感受到酸楚。
仿佛感受到了视线,阿香又伸手去摸花,想把它取下:“风雨兰太粉艳,我精神头不好,哪儿能戴这么亮的花——”
泠琅却按住她的手臂,温声道:“怎么会?夫人戴它十分好看。”
阿香便垂下手,掩唇笑道:“那便这样罢,横竖我看不见,若瞧着滑稽,也是苦了客人。”
泠琅为这句俏皮话笑起来,寂生也对阿香说:“我去做饭,夫人陪陪客人。”
阿香嗯了一声,泠琅推了推江琮:“你也跟着帮忙,烧烧火什么的。”
江琮微微颔首,却略有迟疑:“我似乎不会烧。”
泠琅耐心地说:“村子都会烧,炉子不会烧?”
江琮领命而去,阿香坐在树下噗嗤一声笑了,她真的很爱笑:“二位果然同阿生说的那样有意思。”
泠琅说:“我很好奇,寂生会怎么说我们?”
“他说他因任务结识了一对男女,一开始打了几场,后来一同流落在鹰栖山,发现他们古道热肠,颇有侠风,凶险之中有了些情谊,这就叫不打不相识罢?”
“颇有侠风……他竟然会这般评价。”
“我也有些意外,这么多年,阿生除了完成任务便是回来陪我,我原以为他一个朋友都没有——今天二位来做客,我好高兴。”
阿香一边轻声说着,一边从袖子中摸出一样物事递出:“这个……送给李娘子,前几日阿生说你们要来的时候,我就在做了。”
泠琅道谢接过,放在手中一看,那是一个淡色的香囊。放在鼻尖上闻一闻,里面传来桂花香气,馥郁扑鼻。
阿香赧然道:“可惜绣不了花,有些简陋,还望李娘子莫要嫌弃。”
“多谢夫人相赠,这青色正配丹桂,”泠琅将香囊收好,“它定能香很久。”
她也取出一只锦囊,是此前在白杏堂拿的:“这是加了安神草的药包,放在枕头边上入睡,可以安气宁神,请夫人收下。”
双方互换了礼物,彼此三言两语,便有亲近之意,一同在桂花树下说起话来。
天边云霞仍在炽烈地烧灼,橙红光芒透过婆娑树影,落在阿香冷月般的面庞上,她神色始终甜美柔和。大部分时候,都是她在说话,泠琅在听。
说她院子中这棵桂花树的年龄,桂花晒干了可以做成甜糕。说外边路上的风雨兰,这种淡粉色的硕大花朵总在某场暴雨后出现,平日里路过,你绝不会瞧出那里能开出一片绚烂。
说葵菜在冬天和秋天的区别,说今年秋天来得格外浅淡,天不冷,风也不寒。
泠琅渐渐听出来,阿香已经很久没出过门。
平日寂生不在的时候,她就自己一个人生活,定期镇上会有人送菜蔬来,但只放在门口,并不会入内。
“阿生身份特殊,我们能平安过这么久,需要警惕小心,后来我身体越来越差,也没了出去走走的力气。”
泠琅环视四周,这是一方很干净的小院,可用纤尘不染来形容,很难想象,一个目盲的人能把这一切收拾得如此井井有条。
也很难想象,她忍受着病痛和寂寞,还能为如此的生活而喜悦幸福着,关心桂花的开落,和葵菜在春与秋的区别。
泠琅垂下眼睛,她想,寂生说得很对,这样一个女人,你很难说她不迷人。
日光下沉,炊烟飘散,灶房中传来饭菜香气。
泠琅忽然想到什么:“我记得,寂生在村里连豆子都剥不好,一刻钟剥五十颗,他今天竟然能捣鼓这么久?”
阿香抿着唇笑:“那是因为我不吃豆子。”
“啊?”
“我身体不好,不能吃,他从来没做过豆子,所以弄得不熟练。我喜欢鱼,他便很会做鱼,待会儿李娘子尝尝,看合不合口味。”
能做鱼,却剥不来几颗豆子,这根本说不通,但泠琅竟觉得很有道理。
就像在鹰栖山写的那些书信日志,僧人从山洪中死里逃生,连武器都被江琮抢了,怀中纸笔却半点水没被浸着。
字字句句,虔诚而用心,收到的人却注定无法看见。但他依然在写,写了厚厚一叠。
晚些时候,泠琅坐在案边,总算见识到了寂生的手艺。
平心而论,非常好,一条鱼分别做了脍和汤,鱼脍细嫩爽滑,汤羹也浓香醇厚。
这两道菜式恰到好处,根本无法同那个蹲在地上削萝卜的笨拙身影联系在一起。
寂生却有话要说:“江舵主说不会烧火,小僧原本以为是客气,没想到房子都差点被点着。”
泠琅闻言看向江琮,对方却端坐着从容饮汤,动作优雅,丝毫不尴尬。
他还说:“猛火收汁,难道不是刚好?”
“煮汤还用收汁?” 寂生冷笑一声,转头看向妻子,脸上立即变作柔情蜜意,“幸亏我补救即时,虽不及平日七分功力,但招待二位还是绰绰有余了。”
江琮没说话,泠琅却冲他说:“学着点。”
阿香听着桌上人言语,并不搭腔,只含笑默默听着。她进食也不用旁人帮助,哪个盘子在哪方,她明显知道,也能轻松取用。
一餐毕,寂生说:“天黑不好行路,二位可于寒舍歇息一晚,明天再离开。”
江琮温声道了谢,泠琅也没意见,等一切收拾妥当,星星已经都出来了。
不知是不是因为身处田间,头上的星子比别处要亮堂很多。洗漱后,泠琅披散着头发,坐在桂花树下仰望夜空。
桂花香气静静浮沉,把深重秋夜柔化得清而浅,江琮在黑暗中来到她身边坐下,二人一同安静着,没有谁开口。
终于见到了只活在寂生口中的阿香,关于她的一切不可思议,却又理所当然。
又有步声传来,是寂生走来,他立在树下,身上的粗衣隐没在夜色中,面容也模糊不清。
泠琅看着僧人的背影,他没有白日的插科打诨,只这么沉默地站立的时候,像一棵不会开口的树。
江琮忽然问:“阿香叫你阿生,我原以为,寂生是层云寺弟子的法号,看来不是?”
寂生平静地说:“这就是我原本的名字。”
“拿自己的名字当法号,果真是个假和尚。”
“受自己的戒,烧自己的香,拜自己的佛,若是够虔诚,哪有什么真或假呢?”
“你为什么要假扮和尚?这样难道不会更引人注目?”
“因为在前年,发生了一点危险,阿香差点没挺过去。当时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所有,除了没有迷信于神佛——于是我当了和尚,天天参拜,如果这样,上苍都还不肯放过她——”
僧人轻轻说着:“那便是上苍的错。”
寂生——生于寂,归于寂。
这个名字不太吉利,也不够威风,它曾经困扰了他很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