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儿划破水面,江雾中,不远处的码头已经逐渐露出形状。伞下郎君揽着女子左肩,女子蹙眉远眺,双眼中似是忧伤,似是怀念。
十足的近乡情怯态。
“离家才半年,甫一看见这渡口,竟有些恍如隔世之感。”泠琅轻声说,语气怅然。
“夫人无需顾虑,”江琮语声淡淡,“不想见的人不见便是,今日一行只为先生来,旁人若要嘴碎,那便绑了他,按着去先生坟前好生拜拜。”
泠琅叹气:“我实在不想见到他们……当初父亲去世,一些故人邻里欺我孤女,什么闲言碎语都有,若不是实在被伤透心,我又怎会孤身上京。”
她默了默,竟低头垂泪道:“连带着,看着这城墙都心惊胆战起来。因着那些日子,故乡反倒做了伤心地。”
江琮忙为怀中人拭泪,他柔声安抚道:“那我们便不进城,只在城外好生祭拜。岳丈在天有灵,定会体恤夫人的难处。”
泠琅泪眼道:“夫君,你待我真好……”
江琮含笑为她抚平鬓角:“夫人心愿便是我的心愿。”
细雨斜斜,江雾沆砀,一双人儿立在伞下含情脉脉,执手絮语,如戏本上的真情桥段。
这絮语全被甲板上侍立着的众仆听了个分明,绿袖已经全情投入,几乎也要坠下泪来。
经历了这么多苦楚,少夫人却还能温柔可亲,以德报怨,实在是难得啊。
船终于靠了岸。
泠琅歇着江琮走在前,后面跟着一串仆人,皆捧着香炉香烛,提着瓜果陈酒。
滁州的城郊同其他地方的城郊没什么不同,无非是乱糟糟的树木草丛,或平坦或隆起的小坡土堆。只是在烟雨时节,一切都显得清新淡雅而已。
路有些湿滑,杂草也生得茂盛,并不算好走。泠琅提着裙子,毫不扭捏地行在野地之中,任凭湿泥露水沾染。
旁人见了,又是暗叹少夫人孝心可嘉。
在别人听不到的当下,江琮却低声问:“坟在哪?”
泠琅面上是淡淡愁绪,语气却充满不耐:“我怎么知道?”
“随便找一处便是了。”
“不行,得找个一看就无人管的旧坟,我可不想让别人的爹占便宜。”
“那何必找坟,直接寻一片荒地,就说墓被掘了。”
“虽然我编的生平很惨,但也不至于这般惨罢?届时还需扮作哀恸,我不干。”
“夫人的假泪说掉就掉,这有何难。”
“我掉假泪,你便必须假意安慰,你一那样说话,就叫我浑身难受,还是不要自讨苦吃了。”
“……”
“有了,你看那边——”
江琮寒着脸往泠琅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从茂盛的丝茅草中,隐约可见隆起的弧度,勉强能看作是坟头的形状。
其实更像一处天然形成的小土丘。
无碑也无庐,倒是可以借用一番……
才思及此,身边的少女忽然一个箭步冲了上去,跌跌撞撞地扑进烟雨之中。
“父,父亲——”
江琮哑然,看着她全然不顾湿滑泥泞,跌跪在草间深深叩首,再抬起头时,她已经是满脸泪痕。
身后几步开外的某个小侍女见状,竟叫了一声少夫人,也扑上去同她哭作一团。对着一个长满长草的小土丘,二人肝肠寸断,凄楚极了。
身后还有一堆人看着,江琮咬牙扔伞,长袍一掀,也跪在了一侧。
他面无表情道:“岳父大人,愚婿不孝,当初未能侍疾一二,每感于此,时常垂泪憾恨……”
她能认一堆杂草作父,那他下跪念点悼文,也没什么大不了。
凄风苦雨,孤坟茕茕,众人无不动容于这一幕。只有身为主角的二人知晓,这只不过是一片荒地罢了。
回到船上,已是后话。
少夫人忧思太过,回来便昏睡了过去,世子发令继续往前行驶,去往咸城。
“出来一趟,也该陪夫人好好散散心绪,若郁结于心,终究不佳。”
“我计划在江南一带游玩些时日,届时轻装简行,用不上这么多人。夫人房里的那三个留下,我身边那几个也跟着。”
“其余的,领了赏赐,便在咸城返程罢。”
“回去该说些什么,不必我多讲。”
第44章 纷纭说
元升三年六月初二。
未及小暑, 却已能感受到逐渐升高的气温。蝉伏于树冠一声声嘶鸣,天空永远澄净透彻,风暖熏熏地吹拂, 草木在此时已经茂盛到极致。
午时刚过, 咸城某客栈内,大堂正是人最多的时候。
每张桌子都有客人,有的正大快朵颐, 有的趁等菜间隙同同伴闲谈,有的从入座之时起,便闭目端坐,任凭四周喧嚣吵闹, 岿然不动如同古佛。
店小二游鱼一般在人群中穿梭,因着天燥,额头上沁出了一点汗。客人催促抱怨的声浪此起彼伏, 他忙得分身乏术, 已经有些晕头转向了。
在客栈忙活多年, 像今日一般的热闹, 是很少见的。
咸城只是一座小城, 没什么排的上号的名胜古迹,地方产出也无甚特别。这段时间却有大批客人蜂拥而至,或打尖或住店,好似这里一下子成了什么四通八达的要地一般。
不必四通八达, 只需能通杭州最南边的灵源镇, 便是咸城在短时间内能吸引大批游人过客的原因。
灵源镇上的明净峰,上个月散布了消息, 说将在六月初十开办比剑大会。比出来的前三甲, 将获得入峰学剑的机会。
此消息甫一传出, 江湖如同炸开了锅。
那可是明净峰!
三十六路明澈剑传世已有百年,如今纵观天下剑宗,它仍无出其右。明净峰行事向来孤傲高洁,每隔几年才会招收新的弟子,如今这大张旗鼓收人的做派,简直是千载难逢。
而明净峰掌门顾长绮,更是将明澈剑法同西域某神秘宗派剑法相融合,灵动更甚以往。虽然如今掌门已老,但威名仍丝毫不减。
这些年,有幸见过其风采的剑客,无不拜倒于诡谲瑰丽的剑招下,回去茶饭不思,甚至因此自惭形秽自断其剑的也不在少数。
能有机会上山求学,接触到如此玄妙高超的剑法,是每个用剑之人的梦想。于是这名不见经传的咸城,短时间汇聚了各方江湖豪杰,立志入峰者有,欲开眼界者也有,想趁机会浑水摸鱼者更有。
泠琅和江琮,显然属于最后一种。
她和他正坐在大厅角落,听着周围喧嚣,相对着默默无语。
放眼望去,各桌皆搁了些武器。剑是最多的,棕红或玄青的各式剑鞘不一而足,除此之外,便是长刀短刀,铁棍木棍。
仿佛谁若走进来,不将武器往桌案上狠狠一拍,高声唤“小二来壶酒”,就对不起这江湖人士之名头。
可惜,泠琅这桌上没有剑鞘刀鞘,只有一碟煎花生,一碟拍黄瓜,一碟猪头肉,以及两杯茶。
小地方的小客栈,东西种类少,做得也差强人意。
花生有的还泛软,有的却已经有焦味,一看就是客人吃剩后回炉再造的。拍黄瓜味道也淡了些,猪头肉则是干如柴火。
至于那免费添的茶,便更不必说,自打它放在那儿,江琮就没看过一眼。
泠琅却看了,不仅看,还吃喝得很起劲,彼时她正嚼着粒与香脆二字毫无关联的花生,竖着耳朵,偷听邻桌客人的闲谈。
“哟!这不是王兄吗,没想到太原一别,竟能在此地又遇上!来来,坐这边。”
“咳咳,看来在下同张兄甚为投缘,半年不见,张兄变化倒是不小——”
“哦,此话怎讲?”
“张兄原来用重剑,刚劲酷烈,好不威猛,如今怎么换了把这么薄的。”
“呵呵,王兄不必惊讶,难道你不是为了明澈剑法而来?”
“自然是为此而来!但这同你换剑有何关联?”
“这,便说来话长。小道消息,我原本不信,可后来又听说些传言,觉得姑且可以一试。你我投缘,今日我只讲与你听,别人问我,我都是一概不说的……小二,拿壶花雕来!”
说话的人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他音量不算小,内容却十足地吊人胃口,周遭客人已经暗暗听住了。
然而话说了一半,他却朝桌对面的人招招手,一脸高深之色地同那位王兄附耳交谈起来。
泠琅悻悻地喝了口茶,茶味粗劣而寡淡,倒是同焦糊的花生味道起到了中和之效。
对面的江琮抬起眼,凉凉地瞥她。
他用双方才能听到的语声问:“夫人吃好了?”
泠琅又扔了块黄瓜入口:“没有。”
江琮微笑:“夫人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泠琅将黄瓜嚼得嘎吱响,她满不在乎地接上:“在乎众人之间也。”
“都是些不足为信的谣言,有什么好探听的?”
“谣言虽不可信,但既然能传出,便能说明些道理,”泠琅放下竹箸,道,“从前有个村寨,不知为何传出半夜闹鬼的谣言,一时间人心惶惶,谁也不敢在夜晚出门。”
“然后呢?”
“然后——事情真相是,某家汉子同另一家的媳妇私会偷情,为了掩人耳目,不被撞破,才散播这等消息。”
“这故事老套了些。”
“老套归老套,道理依然适用。谣言先不论真假,但其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哦?那关于明净峰的谣传,夫人有何高见。你我停留此地已有三天,昨天有人说掌门好软剑,软剑是上山之终南捷径,今天又有人说轻剑才易得掌门青睐。”
江琮淡声道:“若明日传出明净峰掌门其实是个用刀的,也不足为奇了。”
泠琅摆摆手,做出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众说纷纭,这至少能证明一点。”
江琮看着她:“什么?”
泠琅诡秘一笑:“你靠过来些。”
江琮迟疑一瞬,继而倾身靠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