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一飞,水泽里的银鱼香蟹也肥了,随便找根草枝,钓上小半天,便能得一箩筐。水蒸或是火烤,都有滋味。
心中畅想着美好愿景,眼前一切都变得可爱起来,泠琅规划了半晌路线,一偏头,发现江琮还静坐于原处,眉眼淡垂,不知在想什么。
她笑眯眯地凑上去:“夫君,在想什么呀?”
对方如一座木雕般岿然不动:“没什么。”
泠琅并不介意他现在三棍子打不出个屁的闷样,她贴近他,紧盯江琮双眼,试探地说:“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夫君这般高风亮节,定不会食言的罢?”
江琮答得很快:“不会。”
泠琅美滋滋地说:“王八夫君你真好,你就像是一块宝。”
江琮终于从入定般的姿态中脱离,他瞥了眉眼弯弯的泠琅一眼:“这么高兴?”
泠琅说:“当然高兴,一回到京城,又得做端庄柔婉的世子夫人……在那之前还能于路途中痛快玩玩,也算值当了。”
江琮笑了,他轻声说:“这个世子夫人当得很累?”
泠琅柔声说:“你觉得呢?”
江琮没有说话,答案显而易见,从西京一路到江南,这个女孩儿是怎么一点一点变得鲜焕真实,他再清楚不过。
她在侯府的时候,绝对不这么笑,她会用手指掩着唇,眼睛只弯上那么一点。
她不会那么粗鲁地喝水,不会眉飞色舞地谈论自己轻功如何高超,侯府对她来说,是一个需要时刻紧绷着的锦绣笼罢了。
一只习惯了天际的鸟儿,短暂停留在他檐下,他可以用水和食物换它片刻驻足,绝不应该肖想它从此收了双翅是什么模样。
那样一定不会美丽。
泠琅认真想了想,却说:“侯府很好,侯夫人很好,当世子夫人也不错……”
江琮静静地注视她,他知道这句话还没说完。
果然,她犹豫片刻,说:“以后无论哪个姑娘来做这个少夫人,都会很快乐的,只不过我还有大事要做,不适宜这样的生活。”
事毕之后呢?江琮不会问这个问题,他已经在想,至少在回京的路上,他们还可以去一趟雁落山。
那里高峻奇险,她一定会喜欢。
第73章 夜风软
日落时分, 咸城。
侯府众仆已经驾着马车离开,客栈大堂之内,年轻的泾川侯世子夫妇对坐在桌边。
似曾相识的客栈, 似曾相识的江湖男女聚在一起吆五喝六, 只不过谈论的内容从“明净峰到头了”变为“明净峰太强了”。
强者为尊,明净之巅那一战过后,风向大变是情理之中的事。
泠琅见怪不怪, 也没什么感慨要抒发,她仍旧坐在桌边吃花生,一颗糊一颗软地十分津津有味。
江琮在她对面,他今天穿了身薄衫, 颜色介于浅白与云黄之间,整个人少了几分清冷,多了点平易近人的温润。
他没动筷子, 只将手置于杯旁, 时不时敲桌面, 似是在想事情。
泠琅撑着下巴, 默默注视对面青年。他们这个桌位靠窗, 夕阳橙黄色的光亮斜斜投射,洒落到他手指和肩上。
那副清隽精致的面容,便隐了一半在暗处,光晕勾勒出眉骨鼻锋, 显现出深刻的俊美。
泠琅左看右看, 忽然说:“我发觉——”
江琮抬眼看她,于是那片橙黄火红又照了些在他眼里。
泠琅顿了顿, 衷心道:“我发觉, 你还挺有几分姿色。”
江琮的表情没什么变化, 他说:“是吗?”
泠琅嚼着黄瓜,真挚地点了点头。
江琮垂眼笑了一下:“不就是骑马回去,夫人竟高兴成这样?”
泠琅抿着唇笑:“你以为我说假话?”
她视线移到周围,逡巡片刻后停在一处,她压低声音:“你信不信,我一离开这里,马上会有人过来找你搭话?”
江琮朝她凝视的方向望去,只见某张桌子边坐了一男一女,男的穿青衣,女的穿红衣,他们身上都别了武器,似乎是鞭。
二人看着是认识的,只是各自表情都不怎么好。
泠琅说:“那个红衣女子一直在看你,我估摸着,定是有话想说。”
江琮收回视线,淡淡道:“你在这里,她怎么会有话想说?”
泠琅哈哈一笑:“你不信,那就走着瞧。”
她喝了口茶便利落起身,负着手便施施然往后院去了。
江琮看着少女的身影消失于后院院门处,但他知道,她一定会再次折返回来,在某个暗处看着他。
“怎么就你一个人了?”一道女声忽地响起,就在他身后。
江琮没有回应,那人便绕到他对面,毫不客气地坐了。
果然,是那个红衣女子。
她眉眼都生得很利,明朗亮堂,此时正看着江琮,面上带了一点笑。
“这位公子,能不能帮我一个忙,”红衣女子语气十分熟稔,“你看那边,那个穿青衣的男人,他是我丈夫。”
江琮知道那里有个青衣男人,但听了这话,他还是转头重新看了眼。
结果那个男人正盯着他,俊秀白净的脸上似有咬牙切齿的怒气。
江琮平静地收回视线,女子见状,解释道:“我想一个人来咸城,他非要跟着,实在有些烦。”
“所以,你能不能帮我把他甩脱?不用你做什么,只要这么坐着,同我说两句话便好。”
“等他受不了,会自行离开的。”
江琮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他在想,那个带着狡黠笑意离开的女孩,此时在哪个角落里打量观察着这一切,脸上是不是会露出得逞后的窃喜表情。
那双眼是否微微弯起,唇角微翘,显出猫儿一样的神气。
他说:“我夫人很快会回来。”
红衣女子微笑道:“我知道,但她看起来愿意帮我这个忙。”
江琮问:“为什么?”
红衣女子说:“因为她很漂亮,一个漂亮的姑娘一定体会过我现在的烦恼。”
江琮说:“这里坐了这么多人,你怎么不去找别人?”
红衣女子笑了:“我丈夫自视甚高,如果我找生得比他差的,他是不会忍下这口气的。”
江琮顿了顿,说:“我看到他身上有鞭,万一他来找我论理,我打不过。”
红衣女子温声道:“这个你放心,他已经走了。”
江琮回头,果然,那里已经不再有身着青衣的男子。
红衣女子轻轻啊了一声,她对着另一个方向说:“你来了。”
泠琅从窗户外面跳进来,脚步落在地面,雨燕一般轻巧。
她笑眯眯地:“你们说的话我都听到了,你说得对,这个忙我一定愿意帮,因为——”
“我也有个这样缠人的夫君,”她坐到江琮旁边,挽起他手臂,亲昵而甜蜜地说着,“走到哪里都跟着,所幸有他些颜色,我现在还未到厌烦时候。”
红衣女子抚掌道:“我叫陈阿绫,从祁州来。”
泠琅道:“我叫李泠琅,我夫婿姓江……你的名字是陈阿绫,还从祁州来,你是否认识陈阿罗?”
陈阿绫面露惊讶:“是的,她前阵子上明净峰参加比剑大会,莫非——”
泠琅笑道:“我在山上认识了阿罗,虽然前后没几日,但她那一手九节鞭实在叫人印象深刻。”
陈阿绫摇头叹息:“我这个妹妹向来胆大,这番比剑也是执意前往。我听闻明净峰上有异动,本想着前来相助,没料到她竟真的夺了三甲,受到顾掌门赏识。如此,我便懒得上山。”
泠琅朝她举起茶杯:“阿罗女侠侠肝义胆,这是她应得的。”
陈阿绫没有茶杯,东西都在另一张桌子上,但她觉得,今晚会在这里呆上很长时间。
于是她招手:“小二,来壶竹叶青。”
泠琅却按下她的手,虽然才相识短短数刻,但这个动作却很自然:“我喝不得酒。”
陈阿绫微笑道:“无妨,只是我自己想喝。”
泠琅又说:“这里太吵,也不是方便说话的地方。”
陈阿绫悠然道:“我倒是知道一个好去处,咸城最大的酒楼,丰台楼,离这里不远,那里的烤乳鸽和醉虾都十分好。”
泠琅饮尽茶水,说:“我还未尝过醉虾,虽然不能喝酒,但想来醉虾应该能吃一点。”
她和对面的红衣女子相视一笑,江琮忽然站起,往门口走去。
陈阿绫问:“我这般叨扰,他会生气吗?”
泠琅说:“那你夫君之前生气吗?”
陈阿绫笑着说:“他已经气急败坏,但那又怎么样?我早就说过不要这般缠人。”
泠琅也笑起来:“这不就对了。”
江琮已经折返,他刚刚是去付钱,听了这两句对话,只是微微一哂。
“走罢,丰台楼,”他倾身靠近,帮泠琅抚平鬓边发丝,语声低而缓,“这里还有一个缠人夫婿。”
出了门,天边霞光还未燃尽,正是最为热烈的时分。
泠琅带了她的刀,身在千里之外的咸城,再没有遮掩隐蔽的必要。沉重冰凉的器具背在身上,有难以言喻的踏实自在。
江琮或许是决心把“我可打不过他”的假话贯彻到底,他两手空空,只有宽袖在晚风中漫飞。
丰台楼上,凭窗而望,霞光和江水交融连绵,化作一片绚烂色彩。盛夏的晚风轻到醉人,从衣角到发梢都吹得柔软。
陈阿绫给泠琅看了她的九节鞭,杀器精美而锋利,柄上刻了一个字,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