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不是你的宝宝了?”睡前的药不能吃蜜饯,满嘴口味的黛玉委屈巴巴来了一句例行公事一般的问话。
贾敏伸手在黛玉额头上点了点,“小没良心的。”要不是亲生的,管你死活。
林如海到不以为意,看一眼黛玉,又看一眼贾敏,用一种明显是逗小孩的语气对黛玉说道,“你当然是爹爹的心肝宝贝,至于你娘…唉~,那就不好说了。”
贾敏:这什么老爷们。
黛玉点头,“爹爹不用说,玉姐儿都明白的。”
贾敏:这又是什么破孩子。
又说笑了几回,林如海和贾敏身上的汗干了,一边将黛玉哄进被窝,一边吩咐晚上值夜的下人照顾好姑娘,这才相携离开。
回去后,自是一番洗漱更衣不提。
……
翌日一早,林如海等了黛玉起床,吃过了药,又用过了早膳这才去前面衙门办公。
黛玉则按着往常的习惯继续在贾敏身边混日子。
“娘想给我们玉姐儿请个教养嬷嬷,玉姐儿有什么话要对外祖母说的吗?”管了一会儿家,见没什么事了,贾敏便让人侍候笔墨,一边给京城的贾母写信,一边问黛玉。
黛玉压下想要翻白眼的冲动,百无聊赖的说了一句,“那就顺便请个安吧。”
贾敏闻言,又见黛玉这般态度,当即眉毛就皱了起来。想要对女儿这种对长辈不敬的态度进行训斥。
女儿是她亲生的不假,但老太太却是生了她的人。她不允许女儿对她母亲不敬。
“太太,白姨娘那里又闹起来了。听说是没胃口从昨儿晚膳到现在一直没用膳呢。”
“那就饿着。”贾敏转头没好气的喝了一句,然后压了压心头火,将因为黛玉而起的怒火都转移了,“如意,你带着府中所有管事媳妇,还有林二管家去白姨娘的院子,就说我的话。哥儿好她就好,哥儿若是有个好歹,她全家老小都给哥儿垫脚。”
威胁谁呢,真以为她会投鼠忌器?
“来人,去白姨娘家里,将白姨娘家里大大小小所有人都给我送到庄子上去。告诉他们白姨娘平安生下哥儿,前事一概不追究。若是…就别怪你们家太太心狠手辣了。”
因为子嗣艰难,贾敏每隔几年就会从府中的家生奴才里挑个出来升做姨娘。
白姨娘原就是府中家生子,前两年因为颜色好被贾敏单拎出来想要给林如海做了屋里人。
贾敏事先问了白姨娘和她老子娘的意见,见他们确实愿意,这才给白姨娘换了工作,又给了一笔赏钱放了白姨娘全家人出府。
奴籍三代不得科举,哪怕贾敏放了白姨娘全家人出府做良民,他们的身份实际上也没多少好处。
不但如此,还断了白姨娘在府里的一条臂膀。
白家是家生子,在府中总会有些人脉。若真让他们继续留在府里,这对贾敏管理后院是个隐患。
这一招是贾母在贾敏还没有出嫁的时候亲自教给她的,也因此,别看林如海每隔两三年便会多个姨娘,但那些姨娘都是单支独线生活在林家内院的。
直系家人被良民了,近亲被调远了,想要起幺蛾子,也没多少帮手了。
不但如此,贾敏在管家时,尽量给姨娘们安排年纪大一些的丫头。
那种再有一两年就到了年纪出府嫁人的那种。
她们所求的大多都是平稳过渡,被姨娘们忽悠成心腹的极少。
毕竟姨娘们也不会花太多心思后,看着她们到了年纪就拍拍屁股走人。
另一边将姨娘的家人放出去了,但却不是真正的放他们走。贾敏做事从来都极谨慎,喜欢看三步走一步。
也因此,在放他们走之前都或多或少留下不少‘罪证’下来。一但有了什么矛盾,就算是变成良民也照样能收拾了他们。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过逝的荣国公曾经教导过贾敏的。
他告诉贾敏,男人允许他的女人玩心眼,玩手段,但一定不要将男人当傻子忽悠。
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万万不能沾,子嗣便是男人的底线。
除此之外,荣国公还以男人的角度告诉贾敏。不要一开始就表现的太贤惠,真性情一些。
男人最了解男人,对于唯一的嫡女,他最疼爱的小女儿,荣国公这个老父亲可谓是将能说的不能说的都跟贾敏说了。
也因此,除了子嗣这方面,贾敏婚后的生活真的相当滋润。
……
对于管家,对于应酬往来,贾敏绝对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但就是在教养子嗣上,摊上这么个闺女,让贾敏累觉不爱。
回过神,贾敏准备继续对不孝女进行爱的教育,哪想到一转头却压根没见到黛玉。
视线在房间里扫了一圈,贾敏又是一气。
这小混蛋竟然趁她说话的功夫悄悄跑了。
低头看了一眼刚刚写一个开头的信,贾敏下定决心要给她这不服管教的闺女找个教养嬷嬷。
不,找俩。
咬牙要给亲闺女上个小夹板的贾敏,今天这封信注定要写出个一波三折来。
这不,例行请安问候的话还没写完,便又有人进来回事了。
看了一眼没写完的信,贾敏只得放下笔起身出去了。
林如海是巡盐御史,又是外任江南为官,三节两寿收到的东西,有时都够他们一家全年的花销了。
盐商们的孝敬,官场同僚的礼尚往来,相互应酬,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
这不,扬州城最大的盐商李家,他们家的太太亲自过来送节礼,没下帖子就上门了,来的突然又冒失。
若是一般盐商家眷,以贾敏的身份自是连见都不需要见。但这位太太却是出身江南甄家。
不但出身甄家,还是近支的嫡女。
就冲着贾家和甄家几辈子老亲,贾敏都不能摆出官太太的架子来。
对于甄家会将嫡女嫁给盐商家这件事,外人都说是这位小姐外出遇到意外,多亏盐商家的公子搭救。
但这种说法一传出来抱有质疑想法的人便不少。
甄家在江南,可谓是庞然大物了。他们家的女儿出门,还需要盐商家的公子搭救?这本身就是个笑话。
不过是官商勾结的一块遮羞布罢了。
林如海能在扬州当官当的如此顺利,这里面便有甄家给的几分薄面。也因此,贾敏是不可能现在就下了甄家的面子。
更何况,无冤无仇的,她也没必要下吧。
当然,这是贾敏见到来人之前的想法。等见到了来人,在一番客套寒暄后,贾敏面上笑容不见,但眼底却再无笑意了。
“我竟不知白姨娘的嫂子是李家的姑奶奶,只李家也是大户人家,怎么会想要将姑娘嫁到家生奴才家做继室呢?”
贾敏话里有话,李太太甄氏似是早就知道贾敏会这么问,将一套编得极合理的解释说了出来。
“说来,也是我这位夫家族妹命苦,三四岁的时候便走丢了。这不,前两个月我那婶子去城外上香,娘俩个长的跟一个人似的,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原来如此,那倒是巧了。‘丢’了那么多年,一朝找回来,跟白捡的也不差什么了。”
“谁说不是呢。这样的事,我们也没往外说的道理。正好今日拜访太太,才多嘴与太太闲聊了几句。”甄氏笑着将茶碗放到一旁的几桌上,笑容温柔,“虽说是闲聊,不过还是要恭喜林大人,林夫人将要喜得贵子。”
贾敏冷冷淡淡的道了一句,“多谢费心。”
眼神闪了闪,甄氏仿若未觉一般笑着与贾敏继续‘闲聊 ’,“听我们那位姑奶奶说,白姨娘这阵子身子骨一直不怎么好,不知可有大碍?”
贾敏闻言慢条斯理的端起茶杯,有一下没一下的用茶盖扫着上面沲浮着的茶叶,“这人的命呀,上天早就注定了。我们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
甄氏没想到贾敏扯出这么一句,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转瞬又准备张嘴哔哔。
黛玉听到这里,便没再往下听。小手按在唇边,对门口的丫头做了一个禁声的手势,便提着裙子出了正院,一路朝前面衙门跑去。
“爹爹!爹爹!出事了。甄家的姑奶奶逼娘给她让位呢。”她还是个孩子呢,应该不会有人跟她一般见识吧?
!!!!!
正在前面衙门的林如海和扬州城的大小官员在听到这句话后,都有些风中凌乱。
真看不出来,你是这样的林如海。
第4章
小孩子软糯中带着几分焦急的声音自后宅渐传渐近,前面衙门里与林如海一同议事的扬州官员们脸上的表情都是一言难尽。
甄家姑奶奶…是他们知道的那个甄家吗?
官场上的人,最先记熟的除了本朝避讳言字外,还有就是官场仕族的家谱来历。
林如海出身姑苏林家,祖上列候钟鼎之家。其妻贾氏,祖籍金陵。一门双国公的贾家,先荣国公之女。
敢挑衅这样出身的正室嫡妻,怕是只有那个甄家了。
姑奶奶而不是姑娘,这必是出嫁了的。
那么是哪位甄家姑奶奶守了寡想要更寻枝头,还是有人不安于室了?
哎呦我去,真刺激的哇~
众官员的视线躲过林如海所在的区域,来了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眼神后,便都装出一付都在忙的样子。
林如海的脸色都不能用锅底灰来形容了,这世上最好的墨估计也就这个浓度了。
他先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的盯着房门,然后站起身朝着房门走去。洽好这时黛玉也跑到了门前。
黛玉一边拍着急喘的胸口,一边抬脚往里迈,抬头间仿佛才发现这间中堂坐了一屋子官员一般,眼睛瞪得圆溜溜的,一双小手捂住自己的嘴巴,“诶!我,我什么都没说。”
林如海:……
众官员:……
林如海哼了一声,转头对中堂里的人交待了几句便带着黛玉走到了房外。
林如海一走出去,这一屋子的扬州官员直接变成嚼舌头的三姑六婆,一会儿挤眉弄眼,一会儿小声嘀咕,端的热闹。
可见黛玉那句‘让位’的话,有多惊人眼球了。
.
甄氏嫁到盐商李家确实跟世人想的一样,意在官商勾结。至于李家是不是真有个女儿在三四岁的时候丢了…那不重要。扬州总有姿质不好,年纪大了还没脱销的某种自小培养的特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