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模式是最适合独裁和贪腐的模式。这种模式首先预设所有体制内成员都是圣人,可惜,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最终的结局只会变成另一个《动物庄园》。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苏联模式跟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儒家文化也首先预设所有体制内的读书人都是君子。但是看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为什么王朝更迭会变成一个破不掉的怪圈?就是因为在这样一种预设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内部的党同伐异与贪污腐败将会可怕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明朝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就算没有清军入关,它也必定会自己崩溃。有没有觉得朱元璋的剥皮实草与斯大林的大清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把所有的手下都当成了圣人,但是现实本没有圣人。”
对面的云明月显然已经听呆了,陆秀微微一笑,继续道:“王朝更迭,就像电脑重启。啊呸呸!王朝更迭杀光了原本的贪官污吏,用新官僚代替了旧官僚。这些出身贫民的新官僚恨透了旧官僚的作风,自然不可能像旧官僚一样腐化。所以,王朝新立的那一段时间永远都是国家最繁荣富强的一段时间。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二代三代之后,这些新官僚的后代依然会免不了走上旧官僚的老路。既然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己的身份地位为自己谋取到普通人做梦也无法想象的利益,为什么不干?”
陆秀喝了一口茶,总结道:“不仅仅是苏联。在我看来,任何一个以人性本善为前提,需要以体制内成员自身的道德水平为保证的制度,永远都不可能走太远。因为人性本恶!”
陆秀的话已经说完,整个客厅却依然陷在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之中。半晌,云明月才终于如梦初醒般开了口:“所以,你觉得苏联走不了太远?”
陆秀点了点头,毫不迟疑地施展了未来人的大预言术:“别看苏联现在这么强大,也就是个样子货而已,斯大林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以换取工业的强大,却忘了,农民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家凭什么一直要求人民为国家牺牲?一代二代可能还能够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狂热中以为国家牺牲为荣,但三代四代呢?当他们看到自己节衣缩食,换来的却是人民公仆的脑满肠肥,你觉得这种狂热还能继续下去吗?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苏联撑不过这个世纪。”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这话,云明月依然还是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原本是为了解惑而来,没想到告辞离去的时候,她的背影却比昨晚离开时还要踉跄。刚刚那番话的冲击力在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听来果然太强烈了,刚才陆秀一时口误提到了电脑,她竟然都没反应过来。
送走了云明月,陆秀开始收拾行李。没想到,刚刚收拾到一半,门外便再度响起了敲门声。这一次的访客大大出乎了她的意料。
因为来人竟然是一个日本人,而且还自称是一名电影导演。
虽然现在中日关系依旧紧张,但七七事变还没爆发,实在不好直接把人拒之门外。纠结了片刻后,陆秀还是决定把人放进来。不过,她没像往常一样让女佣去开门,而是派了自己一名西装革履的白人保镖前去开门。还故意让保镖用英语说话。
没想到那个日本人水平不错,竟然还懂英语,虽然发音相当的搞笑,但陆秀的保镖这段时间听惯了上海人的洋泾浜英语,倒是勉强能够交流。
日本人面对中国人的时候趾高气扬,面对白人的时候果然还是会下意识地感觉矮上一头,被保镖这么一折腾,那名日本人走到陆秀面前的时候已经面红耳赤。一抬头,发现陆秀身后竟然一字排开站着四名人高马大的白人保镖,气势顿时又是一泄,表情竟然微微有些局促。直到从女佣手里接过热茶,表情才终于稍稍好看了些。
“在下东宝电影公司上野真嗣,久仰陆小姐大名。陆小姐在威尼斯电影节大放光彩,实在是为我们大东亚的黄种人大大的争了一次光。”
果然是这个时代的日本人啊,一开口就是大东亚。
上野真嗣?陆秀连这个时代的华人导演的名字都不记得多少,更别提日本导演了。这个名字果然连听都没听说过。她只记得全面战争爆发之后,日本人带着那个着名的日本影星李香兰,在上海拍了不少宣扬中日亲善的神逻辑电影。面前这位,想必就是那帮导演中的一个吧。
第203章
陆秀上下打量着面前的日本人。她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久,真正跟日本人面对面,却还是头一回。面前的日本人留着这个时代标志性的仁丹胡,身材干瘦,坐姿冷硬,脸上明明挂着礼节性的笑容,却无法让人产生哪怕一丁点的好感。就算没有那一撇仁丹胡,恐怕也不会有人把他认成中国人。
上野真嗣呷了一口茶,抬头深深地望了陆秀一眼,操着生硬的中国话幽幽道:“在下前些天无意中看到了陆小姐在《申报》上连载的《菊与刀》,陆小姐对日本文化的了解连我这个日本人都自叹弗如。”
对方脸上皮笑肉不笑的表情让陆秀无法判断这到底是不是真心话,于是,只好笑着打着哈哈:“哪里哪里,过奖了。”
“没有过奖,没有过奖,陆小姐的文章简直仿佛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我的不少朋友这几天每天都在追连载。”上野真嗣说话间微微眯起了眼睛。
陆秀在《菊与刀》中可没写多少日本人的好话,闻言只能尴尬地一笑,随即转移了话题:“不知上野先生大驾光临,所谓何事?”她的时间宝贵,可没有心情继续浪费在日本人身上。
上野真嗣闻言,竟然从公文包中掏出一份文件,双手递到陆秀的面前,正色道:“东宝久闻陆小姐大名,这次想邀请陆小姐合作拍一部电影。”
此时,陆秀也终于看清,他递过来的竟是一个剧本,看清上面《支那之夜》的片名后,她皱了皱眉,甚至都没有伸手去接。
上野真嗣保持着递出剧本的姿势僵硬了等待了半天也不见陆秀接过,脸色一僵,最后只得悻悻将剧本放在了茶几上,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补充道:“东宝这次诚意相邀,片酬一定会让陆小姐满意的。”
陆秀忍不住勾了勾嘴角,笑道:“上野先生既然知道我在欧美的名气,就应该明白我不缺钱。很抱歉,这次回国,我只想跟家人好好享受一下团聚的时光,没心情拍什么电影。”
“希望陆小姐好好考虑一下。”
“不必考虑了,上野先生,茶喝完了吗?喝完了的话,杰克,替我送客吧!不好意思,我还有事。”陆秀说完,这就准备转身回房。
“陆小姐,等一下!”上野真嗣竟然站起来,想抓陆秀的手。可惜,杰克反应够快,一个闪身,冷冷挡在了她的面前。
面对整整比他高出一个头的杰克,上野真嗣咽了咽口水,深吸了一口气后,才终于对着陆秀所在的方向大声道:“陆小姐在《申报》的那些文章伤害了我不少朋友的感情。我的那些朋友,看过那些文章后,都在为陆小姐对我们日本人的偏见而愤懑和懊恼。继续这样下去,我可不敢保证,会不会有失望的崇拜者,对陆小姐做出什么不利的举动来。合作拍片,这是一个化解双方误会的好机会,希望陆小姐好好珍惜!”
陆秀闻言,猛然收住了脚步,转身冷冷打量了一眼面前比自己高不了多少的日本男人,笑道:“上野先生难道是在威胁我?”
“这不是威胁,我只是想让陆小姐认清形势。”上野真嗣抬头望了一眼杰克,语气终于弱了下来,“我说的都是事实,陆小姐应该也明白,伤害全体日本人的感情对你不会有什么好处,你最好还是考虑一下。”
“上野先生说笑了,我还伤害过全体美国人民的感情呢,现在还不是活得好好的?”
上野真嗣还想说话,可惜,得到了陆秀授意的杰克没给他继续说话的机会,摆出一个送客的手势冷冷瞪了他一眼,这一眼让他把到嘴的话咽了回去。
原以为日本人就算要嚣张,也得等到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没想到才现在他们就已经这么迫不及待了。
送走了上野真嗣,陆秀回到客厅,拿起了那个被他留下的剧本。上面“支那之夜”四个大字说不出的刺眼,她原本想直接把它扔进垃圾桶,想了想终于还是选择了翻开。
这是一个日本军人和中国孤女的“感人爱情故事”。故事的逻辑简直令人匪夷所思,一名东北女子全家都死在了日本人手里,流落上海遇到一名日本男人,原本想替家人报仇,却在挨了那名日本男人几个耳光后,奇迹般地爱上了对方,还爱得死心塌地,缠绵悱恻……
陆秀没坚持到看完整个剧本,只看了一半,就仿佛沾上了什么恶心的东西般将剧本扔进了垃圾桶。后悔没有早把它扔进去。
身在烂片频出的二十一世纪,她也不是没看过各种神逻辑的剧本,这么神逻辑的却还是头一回。就算是在儿童片中,也不可能出现这样不合逻辑的神转折。如果真的去演这样一部片子,在陆秀看来,不仅是对她自己智商的侮辱,也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
难道在日本人眼里,中国女人都是受虐狂吗?他们自己国家盛产受虐狂也就算了,也别以为全世界的人都跟他们一样变态啊!
这上海果然不能久留。才一个早上,先是有人找她来谈苏联,接着又有日本人上门请她拍电影。要是继续留下去,天知道接下来还会有人找她做什么。
陆秀皱了皱眉,连忙回房间继续整理行李,然后便领着四个保镖,用最快的速度赶回了南京娘家。张启明虽然算不上什么实权人士,在国内却还有几分面子,应该不会有人上门欺负她女儿。而南京城,在南京保卫战开始之前,依然是全中国最安全的地方,只要回了南京,应该就可以过几天安生日子了。
这段时间,张家上下早已在翘首盼着她回家了,刚下火车,张家的仆从便将他们一行人团团围住了。看到只有她跟四个白人保镖,竟然还有几分失望。
“怎么就你一个人回来?雪怀呢?”一到家,听到王氏的埋怨,陆秀才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
“现在国内形势不稳,我让他跟三个孩子留在了美国。”
王氏的眉头皱得更紧,冷声道:“既然雪怀和孩子都不回来,你一个人回来干什么?”
陆秀顿时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好在这时张启明也已经迎了出来,连忙替女儿解围:“孩子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你就不能少说两句。”
此时,陆秀的那群侄子侄女也已经兴奋地迎来出来,看到一张张可爱的小脸,陆秀原本已经大受影响的心情顿时一振。
张家的几个儿子一直在国外求学,结婚都晚,几个小家伙年纪都不大,最大的也不过四五岁大的样子,最小的还是几个月大的婴儿。血缘真是种神奇的东西,为首的那个四五岁大的小丫头长得竟然跟雪球有七八分相似。活脱脱一个女版的雪球。
介绍之后才知道,这是大哥的长女瑞雪。看到这张可爱的小脸,陆秀顿时感觉跟这个家的隔膜霎时消失了大半。女儿像爸,外甥像舅。小家伙会长得跟雪球相似也就不奇怪了。
“来,让小姨亲一口。”
“来,让小姨抱抱。”
……
不愧有着相同的血缘,几个小家伙身上的奶香味闻起来都跟雪球一模一样。陆秀彻底把王氏冷落到一边,对着几个侄子侄女又摸又亲。
几个小家伙原本还不太习惯陆秀的热情,待到看到她从美国带回来的礼物,一个个顿时兴奋不已。出乎陆秀的意料,虽然几个孩子,除了瑞雪都是男孩,但她带回来的那些玩具枪,玩具车却一点都不受欢迎。最受欢迎的竟然是兔子家的吉祥物兔子。几个小家伙人手抱一只,又亲又蹭,爱不释手,那反应竟然跟雪球和毛团刚刚得到兔子时一模一样。
看着几个小家伙那可爱的模样,陆秀兴奋地直按快门。
跟孩子们玩闹过一阵之后,陆秀依然免不了被王氏训斥了一顿。埋怨她不该丢下老公孩子独自一个人回国。陆秀被她说得不胜其烦,终于忍不住预言中日年内必将有一战,劝她让大嫂和二嫂带着几个侄子侄女一起去美国避一避,惹得王氏大怒。
历史上留在南京惨遭日本人屠杀的都是没钱搬离南京的底层穷苦百姓,王氏不信,陆秀倒也不担心。以张家的地位,就算不去美国,也不大可能遇到什么危险。
王氏因为陆秀的顶撞愤怒不已,直到陆秀拿出肉肉的照片,看到那张可爱的小脸,面色才终于稍稍好看了些。
四个白人保镖被打发去了客房,陆秀则回到了出嫁前的闺阁。王氏虽然嘴上说着不欢迎她。房间倒是打扫得很干净,连被子都翻晒过了,很多东西甚至还保持着她出嫁前的原样。
站在房间里,看着外面迥异于上海洋房别墅的中式风景,陆秀心中一动,终于找到了《东京梦碎录》的第一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她跟出嫁之前一样,一直大门不出二门,躲在房间里专心进行着《东京梦碎录》的创作。然而,被她拒绝了的日本人却不打算就这么放过她。
见她在上海的住处已经人去楼空,明白她不可能改变心意之后,日方在报纸上发出了一封措辞强硬的抗议函。声称子不语的《菊与刀》是对大日本帝国的无耻抹黑与污蔑,要求子不语停止连载,并为这段时间对大日本帝国造成的不良影响公开道歉。
因为陆秀这次搬家搬得急,只跟寥寥几人打过招呼,而张家又没有订阅《申报》的习惯,等到她从周广平那边得到消息的时候,事情已经闹得沸沸扬扬。
第204章
好在《申报》选择了站在陆秀这边,连载并没有因此中段。日方看《申报》这边没有半点要停止连载的意思,恼羞成怒之下,竟然正式照会了外交部门。
这下子,整个南京都震动了。一夜之间,子不语这个名字再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为子不语呐喊助威者有之,大骂文人误国者有之。当事人还没站出来说什么呢,报纸杂志上竟然已经战成了一团。
得知女儿竟然闯下了这么大的祸,这段时间,张启明已经捻断了自己好几根长须,连天的唉声叹气。害怕有人趁机落井下石,对女儿不利,这几天一直在各个部门四处奔波,联络感情,跑得腿不沾地。
陆秀原本以为回了娘家,别人就找不到她了。没想到非但没能置身事外,反而还把麻烦一起带回了家中,看着父亲母亲大哥二哥这几天紧张的表情,她内疚不已。
她承认自己在写《菊与刀》的时候的确有些不厚道,但再不厚道,也是有理论依据的。她还真没想到,日本人竟然真会因为她的拒绝恼羞成怒,费这么大周折来对付她。她原本还想一路装聋作哑到底,但既然现在,事情已经上升到了外交纠纷的程度,她就算想继续装鸵鸟也不行了。
还好,张启明这张老脸还有几分薄面,虽然不时有人跳出来,叫嚣着要把她这个祸国殃民的惹祸精交给日本人发落,倒是没人真敢上张家抓人。
不过,就算真有人上门抓人,陆秀也丝毫不惧,她现在手里可是捏着美国护照,要是日本人不依不饶,大不了再接着把事情闹大,以她在美国的影响力,她就不信美国政府到时真会放着她不管。
有了底气,陆秀严词拒绝了张启明要她息事宁人的要求,义正词严地对着日方的抗议书进行了反驳。
她在《申报》发文称:
《菊与刀》是一部基于大量资料与史料而进行的人类学研究着作,秉承着人类学研究应有的客观与公正,每一个结论都是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去芜存菁后得出的,有着详实的理论依据。她不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任何的偏颇之处。
如果日方人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建议阅读以下参考资料。她不仅不客气地列出了自己在写作中用到的英文参考文献,甚至还把一些没有多少价值的垃圾资料也列了出来。那些明显故意丑化日本人的资料连她都觉得太过离谱,以至于不能用来作为参考文献,可以想见,自以为已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傲慢日本人在看过那些资料后,会多么暴怒了。
在美国的时候,她一直对西方人的傲慢与对异种文明的歧视深恶痛绝,现在,却打从心底感谢他们的傲慢与偏见。跟他们一比,她对日本人的稍许丑化,根本就不值一提。
列完参考文献后,她甚至还惟恐天下不乱地表示,她在看到那些资料时,也对西方人对黄种人的歧视与偏见愤怒不已,如果日方想要为此向美国政府提出照会,她非常愿意为日方友情提供她列出的那些参考文献。
在那篇文章的最后,她甚至还摆出一副和稀泥的架势,颇为感慨地表示。西方人的那些评价虽然带着有色眼镜,但也无风不起浪,必然有着存在的理由,希望日本友人在愤怒之前,先反省一下自身。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无论是那些西方人,还是自己,做这样的研究完全没有半点要伤害日本友人感情的意思,相反还是出于善意,旨在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帮助日本友人了解自身,进而避免一些由于根深蒂固的民族性格而导致的悲剧。
在她看来,人有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仅不愿承认自己有病,反而还千方百计加以掩盖。这样做,除了让病情加重,最后发展到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的程度外,没有半点好处。望广大日本友人戒之慎之。
她的这篇声明主题就是拉人下水,不仅不客气地列举了不少西方学者歧视丑化日本人的文章,甚至还把自己塑造成了反抗白人种族主义,准备在国际上为日本友人正名的种族斗士。鉴于她前段时间在美国的那番折腾,估计有不少人会被她忽悠成功。
这篇文章把日本人对她的指控一股脑儿全甩给了远在美国的白人学者。就算日本人明白她是在推卸责任,也可不能继续不依不饶。日本人不是白痴,就算再生气,也不可能真的为了这点小事去照会美国政府。现在可不是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人可是还指望着能从美国那边购买军火呢。如果真有人为了这点小事去得罪美国,陆秀敢保证,他的下场一定会十分精彩。
既然不准备追究那些白人学者,那么再抓着子不语不放就显得有些不那么地道了。只要稍稍长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跟白人学者的那些文章一比。子不语的《菊与刀》到底是多么的公平与公正。
此时事情已经因为日本人自己作死的那番折腾闹大,就连国际媒体也在兴致勃勃地期待着后续。这篇文章一出,不少欧洲媒体甚至满怀期待地摆出了一副等着日本人跟美国人开掐的架势。
陆秀的这招祸水东引不可谓不妙。不想得罪美国人,就只有放过子不语。日方权衡了一番利弊后,只得灰溜溜地认了栽,不仅撤回了照会,甚至还发文感谢了陆秀这段时间,在美国为提高黄种人地位而做出的努力。
这惊天的逆转把原本已经做好了准备要誓死保护女儿的张启明打蒙了。外交无小事,就算女儿一再声明自己手里有美国护照,日本人不可能拿她怎么样,他也不敢有半点掉以轻心。随着外面舆论愈演愈烈,他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准备豁出一条老命保护女儿。
没想到最终的结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日本人不打算继续追究也就算了,竟然还感谢女儿?
张启明的目光再落到女儿身上的时候,终于再也无法把她当成当初那个只会躲在他身后的小女孩了。受这次事件的影响,连带着王氏对待陆秀的态度也跟平时变得有些不同,不再像一开始那么居高临下。倒是让这段时间时不时会忍受一番王氏的唠叨的陆秀长舒了一口气。
事情虽然已经解决,陆秀这边却不敢掉以轻心,生怕日本人在明面上吃了亏,会在暗中使绊子。她现在人在南京,又住在深宅大院里,日本人不可能过来对她怎样。她在上海的那些产业也有张汉声他们照顾,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申报》可没那么多靠山。
不想因为自己连累无辜,陆秀连忙联络了张汉声,请他帮忙派兄弟暗中保护《申报》的几位编辑一段时间。
成功让日本人吃了憋,这段时间,《申报》上下士气大振,连带着销售额也跟着一路攀升。日本人那边一松口,就立刻不客气地刊登了《菊与刀》的最新章节。
知道因为这段时间的纠纷,接下来的章节读者数量一定会远超往常。想到即将发生的七七事变,陆秀特意调整了章节顺序,把最新章节换成了日本人的下克上传统。除了原先的古代史料外,她甚至还加入了不少新的内容,把九一八事变也作为下克上的典型放了进去。并且不客气地预言,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日本中下级军官对整个国家的绑架将会让日本走上一条不归路。
最后,甚至还友好地警告某些人,日本的国力根本不存在短时间吞并中国的可能,战争的进一步扩大只会把整个日本拖入持久战的泥沼,对中日双方都不会有什么好处。如果日本真心想实现大东亚共荣的梦想,应该戒骄戒躁,徐徐图之。
不仅九一八事变,其实即将发生的七七事变也是一次成功的下克上。不过,陆秀当然不可能狂妄自大到认为仅凭自己的一篇文章就能让某些人打消这个念头。她这么做,与其说是提醒日本人,不如说是在提醒中国人警惕日本人的野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