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亮插上耳机接了电话,很不耐烦地说了一句:“干嘛?”
马亮接李博文的电话一直都是这个态度,孙问渠每次听了都想笑。
“亮子,”李博文对着马亮的时候语气明显没有跟孙问渠说话时那么收着了,“你丫干了什么?”
“什,什么屁?”马亮看了孙问渠一眼。
“你找我爸了吧!操!”李博文说。
“书,书画圈儿跟我们做,陶的,没交集,”马亮说,“找,不着。”
“你他妈别装了,你是不是跟我爸说了我什么!让我被我爸误会了!还让问渠误会我了!”李博文提高了声音半吼着说。
马亮冷笑了一声:“你给,给我二,百万……”
“我凭什么给你二百万!”李博文这回声音都没收,直接吼了。
“吗?”马亮把话说完了。
孙问渠偏开头咬着牙才没乐出声来。
那边李博文也愣了愣:“你他妈说什么乱七八糟的?”
“你不给,我凭什,什么理你,”马亮说,“我这儿手头二,百万的单,单子正忙,着呢,我有功夫说,说你?真当自,自己能上封,面了啊?”
“你他妈甭跟我绕!一句话,是不是说我什么了!”李博文说。
“你不配。”马亮说完挂掉了电话。
孙问渠冲他竖了竖拇指:“还是那句话,得亏你是个结巴。”
“滚蛋,”马亮笑了,“你把人怎,怎么了?”
“真没怎么他,”孙问渠靠到椅子上往后仰了仰头,“能把他怎么着的是李叔……我想吃椰蓉面包,皮儿有点儿酥的那种。”
“你上,上辈子是我,儿子吧?”马亮站起来转身出去了。
孙问渠笑着拿出手机,给方驰拨了个电话。
那边响了挺长时间方驰才接了起来:“你在打针了?”
“嗯,”孙问渠看了看手上的针头,很小心地把手放到腿上,“刚戳上,你好点儿没?”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方驰说,“听,我嗓子不哑了,发烧什么的早好了。”
孙问渠笑了笑:“在干嘛呢?”
“我爸妈昨天不是回来了嘛,”方驰说,“今天我叔他们也回来,我一会儿去接,这几天人都开始陆续回来了,比去年人多呢。”
说到亲戚都回来的时候,孙问渠能听得出方驰声音里明显的不安,他笑了笑:“要陪他们打麻将吗?”
“不陪吧,不想。”方驰说。
“那跟我聊天儿吧,”孙问渠说,“你一想我了,马上回屋打电话,咱俩聊。”
“你不陪你爸说说话吗?”方驰问。
“说,跟他说话半小时顶天儿了,说长得打起来,”孙问渠说,“我们还可以视频。”
“……怎么视?”方驰顿了顿。
孙问渠没出声,笑了起来。
“我不是那个意思,”方驰赶紧解释,“我的意思是……哎行吧,我就是那个意思。”
“随你啊。”孙问渠笑了好一会儿都停不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对了之前孙蛇蛇的那套作品名字写错了,是等待不是成长,我说怎么写的时候感觉不够味儿了呢。
第88章
这两天家里人陆续都回来了,方驰一天出去两三回接人,小子兴奋地跟着他来回跑。
爷爷奶奶是最忙碌的,安排吃住,忙活过年的饭菜,如果方驰和方辉吵起来,奶奶还得忙着把他俩赶开。
不过今年方驰兴致不高,一边是心里有事不踏实,一边是心疼跟他一样心里有事儿还得压着的爷爷奶奶,所以方辉照例发表演说的时候只有胡颖兴致不错地一直呛他。
三十儿那天也是老规矩,一大早全家人就都起来了,乱糟糟又热闹地闹着,干活儿的,添乱的,招猫逗狗的。
方驰在屋里待了一会儿,亲戚们的话题开始往大学里交女朋友这事儿上转的时候,他起身去了厨房。
“你吃一片儿这个,”爷爷手里拿着个小药盒子,正剥了药片儿往奶奶嘴里放,“挺提神的。”
“参片?”方驰一鼻子就在各种肉香里闻到了洋参含片那种销魂的气味。
“嗯,”爷爷点点头,“还挺提神的。”
方驰听了这话挺心疼的,这些天爷爷奶奶都没睡好,奶奶就躺床上出神,爷爷经常半夜了还在客厅抽烟,就连小子都被家里这样的气氛影响了,连着几天都没上隔壁村找小伙伴玩。
“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方驰问,“我闲着没什么事儿,要不我帮奶奶砍骨头吧。”
“骨头都砍完了,都这会儿了,也没什么要干的了,”奶奶说,“你要不帮我洗洗菜吧。”
“好,”方驰马上把外套一脱,撸起袖子准备洗菜,一转脸的时候看到了爷爷放在菜盆儿旁边的参片盒子,顿时愣了愣,“这参片哪儿来的啊?”
“哦,张爷爷给我的,”爷爷说,“说是你张叔孝敬他们的。”
方驰没吭声。
张叔一个几十年都生活在农村的中年大叔,怎么可能想得到买参片给张爷爷两口子,而且这个参片……方驰眼熟得很,上面全是英文,根本不是平时药店能买到的那几种。
这是孙问渠拿来的。
或者说这是孙问渠从马亮那儿拿来的。
方驰把一大筐菜洗好,又帮着奶奶都切好之后,才出了厨房,避开屋里一大帮正聊得热闹的亲戚,绕到了后院。
爷爷正带着小子在后院柴垛旁边站着。
“这么大风,别在这儿站着了。”方驰走到他身边。
“你奶奶老想把这些东西都清掉,腾出个空来弄个鱼池子,”爷爷拿烟斗指了指后院堆着的柴和杂物,“我想着开春暖和点儿了就给清一清,彻个池子。”
“养锦鲤吗?”方驰问。
“锦鲤能吃吗?”爷爷也问。
“……那是观赏鱼,就白的金的花的那种。”方驰笑笑。
“那种啊,那种我知道,”爷爷想了想,“我还真没问问你奶奶是想养什么鱼,没准儿她真是想养点儿观赏鱼看看呢?”
方驰笑了:“我觉得挺好的,爷爷,后院可以再种点儿花啊草的,也不用花盆儿,就弄几个轮胎装上土码上就行,开一院子花,多漂亮啊。”
这是孙问渠曾经站在天台上给他说过的话,他在脑子里已经想像过无数次。
“种什么花?”爷爷问。
“铃兰?还有风信子。”方驰说着突然有些不好意思,低头揉了揉鼻子。
“水渠挺喜欢花花草草的是吧。”爷爷看了他一眼。
“嗯,不过我也……我也喜欢啊。”方驰说得有点儿没底气,他从小到大连根草都没摘过,就他们山里的野花他也全都叫不上名子来,这会儿还说自己喜欢花草,一听就假得很。
爷爷笑了笑没有说话。
“你们爷俩吹风吹够了没啊,”老妈打开门从屋里探出脑袋来,“进屋吧,一会儿煮点儿面吃了。”
“好,我去煮面。”爷爷笑着转身往屋里走。
“爷爷,”方驰在他身后小声叫了一声,犹豫着问了一句,“水渠……是不是来过?”
“嗯?”爷爷回过头。
“那个参片,是进口的,”方驰说,“那是水渠拿来的吧?”
爷爷顿了顿,然后叹了口气:“是他拿来的。”
本来方驰只是猜想,并没有百分之百地确定,听到爷爷的回答时,他整个人都被不知道是吃惊还是兴奋还是别的什么感觉包裹住了,有些没控制住自己的调子:“他来过?”
爷爷转过了身,看着他点了点头:“来过,前几天了。”
“爷爷,”方驰上前去抓住了爷爷的胳膊,“你告诉我,这怎么回事?他怎么跑来了!他为什么过来啊?”
孙问渠回家两天了,每天差不多都猫在自己卧室里。
说起来这卧室他还有点儿陌生,搬进这套房子之后,卧室是按他的要求装修和布置的,但弄好之后他就差不多没怎么在家住了,这屋子对于他来说甚至还不如方驰爷爷奶奶家那间小屋子熟悉。
桌上放着几件陶器,杯子,笔筒,都是很糙很拙的风格,古朴而单纯。
这是孙问渠最早做出来的“作品”,让很多人觉得大师孙正志的儿子果然天生就是做陶天才的那几个“作品。”
孙问渠已经不记得自己当年做这些东西时的心态和想法了,这么多年他也再没有回头看过自己的这些东西,更没有细品过。
现在静下心来,他坐在椅子上,面对着这几件陶,倒是突然有了一些灵感。
那种最初的时候他想要的,后来被时间和跟老爸之间的纠结磨掉了的最单纯的想法。
孙问渠手指撑着额角,偏着头盯着桌上的陶。
说起来,按他现在的阅历和眼光,这几件东西,还的确是有灵气。
虽然这么想有点儿自夸,不过这的确是他真实的感觉,当年的想法还真是有些让人意外。
他拿过手机,给马亮打了个电话:“关于新的系列,我有点儿新的想法。”
“什,什么?”马亮那边正在剁饺子馅儿,哐哐的,还有不少说说笑笑的声音。
“过两天咱俩见个面再说吧,”孙问渠说,“你还记得我以前做的那几个小破玩意儿么?”
“就是你给起,起个名儿叫,叫‘初’的那组吗?”马亮问。
“亮子,你真不愧是我兄弟,”孙问渠啧了一声,“我都忘了还有这么个名儿了。”
“我能记,记得好多事儿,呢,”马亮笑着说,“我还记得二,二姐军训裤,裤子绷,开线的事儿。”
“你有种当她面儿说去。”孙问渠乐了。
“不,敢。”马亮说。
“不跟你扯了,你哪天有空了给我电话,我们聊聊。”孙问渠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