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府学名声还不错,想拜他为师,找他指导的学生多的了去了。
秦贞琢磨了一下用词,“规规整整吧。”
即不像董大人那样见识多广,又不像辛先生那样会引着学生把问题说下去。
反正就是规规整整,可能与本人的性格有些关系。
毕竟年纪、经历都在那儿。
不管是人还是课都透着稳扎稳打的感觉。
吕先生好笑道:“那你说说老夫的课怎么样?”
秦贞暗暗咋舌,早知道就不说了,不过吕先生正等着呢,他也不好意思搪塞,想了想道:“针对性不一样,先生针对的是过了府试,想要过院试的学生,内容自然是讲得越细越好。”
上次余城来的两位先生都有这样的特点。
一个知识点能给你讲一整天。
把能牵扯进去的内容和书目都恨不得告诉你,让你背牢靠了。
那是因为不管县试、府试,还是院试,考的就是你的基础知识。
可乡试和春闱就不一样了,阅历和思想大概更重要一些吧。
梁先生讲的就比较笼统,但是极少与学生互动,反正就是规规整整,该告诉你的都告诉你了,至于你怎么想,梁先生好像不大在意。
吕先生道:“没想到你感悟这么深。”
秦贞道:“不敢,就是听了这么多先生的课,觉得梁先生其实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好。”
这些先生的课,让他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辛先生了。
可惜人家也就是路过,随便过来扯几句。
吕先生又问了宋贤几人。
宋贤的感受和秦贞差不多,宋先生和吕先生两人一见如故。
两人经常一起讨论如何教好学生,两人对于秦贞他们几个人下课后一起扒文章,讨论功课这种学习方法很是推崇。
可惜宋贤他们私塾也就宋贤和杨师兄两人。
否则讨论起来收获会更多。
吕先生与大家聊了一会,便把人给放走了。
他今日还得去见几位老朋友,秦贞几人要去许中义家,喝他的乔迁喜酒。
说是乔迁其实什么事也没有,就请了他们几人,烧了几个人菜,大家边吃边讨论功课。
见吃的差不多了。
许中义道:“阿贞,我那画你帮我看看,咱们等岁试结束能不能开始。”
秦贞跟他进了书房,再次将画给看了一遍,道:“上次我给你的清单还在吗?要是有时间,你把上面的材料准备一下,考试结束后,咱们就能开始了。”
“对了,师兄许多东西需要一点就行了。”
许中义道:“好的。”
正说着佟二走了进来,看了一眼许中义手中的单子笑道:“师兄,我可以帮你买。”
这些东西她都知道,自己作画时也用过,其中有些材料还能用别的代替。
许中义笑道:“那辛苦师妹了。”
秦贞:“……”
我真是躺着也吃了一碗狗粮呀。
秦贞从许中义家回来,又开启了以前的学习模式。
梁先生讲的内容笼统,甚至有些书他们还未曾看过,秦贞把重点内容列出来,按人头分,每人一两个问题,大家各自整理完,秦贞再往一块总结,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吃过饭,几个人又围成一圈开始看整理的内容。
李青云笑道:“每次和秦师弟一起讨论东西,都觉得收获很多。”
朱玉山道:“你要是想在砚城读书也不是不可以呀。”
李青云道:“我可没信心考到前三十名。”
本来秦贞他们府试前二十名都能来砚城,这样今年的竞争压力就小了许多,谁曾想今年遇到了这事。
秦贞道:“师兄,其实我觉得今年是名额比往年多了。”
往年说是岁试前二十名,事实上你院试成绩好的,岁试的成绩肯定也不差,再加上还有府学里这些秀才在这儿呢,余下的人能进前二十的寥寥无几。
今年扩大到前三十名,总比往年多了十个名额不是。
总能挤进去几个人吧!
杨喜笑道:“这么说,不管是前二十,还是前三十,事实上咱们是半点机会都没有。”
他们一群人中就只有王福礼是稳稳的进了府学,从今日起,他已经办好了入学手续,现在已经把东西搬到府学去了。
想来应该在宿舍铺床呢。
宋贤今日一问才知道,李老板那位亲戚根本不是府学的先生,而是道台大人。
平时比较低调,因着小时候家里穷,李老板的父亲经常接济他与家人,现在李老板来了砚城开酒楼。
他有次路过觉得这酒楼的名字与记忆中的那个一模一样,便进去瞧了瞧,点了几样常吃的东西,一尝味道便知道这是自己曾经那位恩人。
与小二一打听可不就是当年那家么,于是便经常来这里吃饭,一来二去就跟李老板攀上了关系了。
听说李老板的小舅子今年过了院试,便想报答李老板一家人,于是将王福礼安排到了府学读书。
现在还亲自在教导李老板的儿子李元元呢。
众人听得一阵嘘唏,能像道台大人这样知恩图报的,甚至在自己发达后还记得恩人的,不管在哪个年代都弥足珍贵吧。
众人又读了会书便各自回去睡觉去了。
如此在府学学习了几日,终于迎来了岁试。
令秦贞郁闷的是,他们这些年轻体壮的,被安排到了贡院考试。
因为人数太多,府学排不开。
宋贤缩着手道:“我感觉咱们也算幸运的,起码在贡院还有号房,虽说挡不了多少寒冷,可也比那些在府学操场上考试的师兄们好点。
秦贞道:“说来也是,加油吧!””
没想到,运气这么不好。
一早起来就飘起了雪花,现在是越下越大。
而他们也没有任何准备,出来带了一壶热水,经过一个时辰水早就冷了下来。
秦贞冷得直打哆嗦,写出来的字都自带抖性。
好在岁试也就场三场,每场二个时辰,一共一天半的时间。
除了第一场没有任何准备之外,余下的两场他们都准备了汤婆子、暖手炉。
秦贞这次说来了就不回去了,阮氏还特意给他带了斗蓬。
岁试也不像正经考试那样麻烦,不允许你这个不允许你那个。
饶是如此,秦贞的大耳朵也给冻了。
晚上吃饭时,总感觉耳朵痒得厉害,揉了揉、捏了捏,一点用都没有。
坐在他旁边的宋贤咦了一声,“你这耳朵肿了。”
跟被蚊子咬了似的。
耳朵本来就大,现在看起来更大了。
秦贞从铜镜里照了照,苦哈哈道:“一会用热水敷一敷不知道能不能好。”
杨喜道:“佟师妹那儿应该有带冻伤的药,明日你去给他们家修画时,问问。”
秦贞觉得也只能这样了。
这次考试也把吕先生冻得不行。
考完第二天,便急着要回去。
王福礼因为要成亲,也与吕先生一道同行了。
杨喜知道他的成绩上不了府学,也背着包离开。
李青云和朱玉山还想搏一把,再加上李青云要跟秦贞学画画,决定不管上不上得了府学,都留到成绩出来。
是以,朱玉山也与他一道留了下来。
秦贞他们给吕先生送行时,忍不住道:“先生,您怎么不参加乡试呀。”
他一直觉得吕先生的学问蛮好的,参加乡试不一定过不了,何必每年受这样的苦。
就像佟先生人家只中了个童生,也不用来参加岁试。
可吕先生不一样,听说二十来岁就中了秀才,到现在也这么多年了,不可能中间没想过参加乡试呀。
吕先生道:“别问我,问我就有阴影。”
当年他也参加过,毕竟二十来岁的秀才,也有骄傲的资本。
岂知,一进考场,给他分配的位置实在让人一言难尽。
七八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那一年又许久不下雨。
白天热还能挺过去,大不了多喝些水,可到了晚上隔壁那个胖子呼噜声起此彼伏,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
天气又热他离厕所又挺近,那味道简直终身难忘。
现在想想都不寒而栗。
吕先生回来后,生了一场重病,以后一说起乡试,他就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恐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