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门的是单慧琳的女儿,她听了介绍之后有点意外,又看了两个人一眼,总觉得特别年轻,不太靠谱。不过她终归是生意人,欢迎了两句后,就问道:“你们挺有心的,以前有什么作品啊?”
见她疑问,许盈沫把准备好的策划书拿出,给她看了一下。好在有着先前的积累,她们的策划书比较好看,有投资公司,有工作室,还罗列着《日出的琴声》《棱角》《香神领域》,有获奖成就、播放平台,这些作品都算是有点点小名气的,不至于像个推销自家门派的魔教教主。
单慧琳女儿惊讶地看了策划书和往期作品,想起楼下停着的车也不一般。从她做生意的眼光来看,策划做的挺专业,主题、时间安排、资金预算都有,她笑了一下:“这个《日出的琴声》原来就是你们做的呀,我当时看到了,还给我妈看过,她看得可高兴了。”
“诶,巧了呀。”单慧琳凑过来,听女儿这样说,她转头又看了一下两个人。《日出的琴声》是女儿帮她留心看到的,她曾经在电视上看过,没想到创作方竟然就是眼前的年轻人。她感慨不已,拍着许盈沫的胳膊:“很少见年轻人对这些感兴趣了,挺好的。”
本来是顶着一颗受风雨摧残的心来的,如今见老太太的家人态度很支持,许盈沫心里松了口气。“可以提供一份团员的名单给我们吗?我们会负责联系到这些人,组织大家演出和拍摄。”
闻言,单慧琳对女儿吩咐了两句,她女儿走到电视柜下,拖出一个盒子,从中拿出了乐谱。打开,里面夹了一张信纸。信纸很薄,甚至能透过纸背看到后面的墨渍。上面一共写了38个人的名字。
团长一人,指挥一人。
弦乐,二胡8人,高胡2人,中胡4人,大胡2人,革胡2人。
管乐,笛子4人,笙2人。
弹拨乐,琵琶5人,柳琴2人,中阮1人,扬琴1人,箜篌1人。
打击乐,排鼓、木鱼1人,中国大鼓、小钹、大钹1人。
她把名单递给许盈沫,名单拿在手里,那么薄的一张纸,却有一种灼热的沉重感。
单慧琳戴上了老花镜,指着上面每个人的名字,一个个地讲:“我们分开也有快三十年没见了,当时有些人,留的是厂里的电话,或者家里的住址,那时候都没电话啊。现在只能去找原单位或者家里,难度太大,太大了……”
她的口气里有点沮丧,许盈沫安慰道:“有名单就好,我们会尽力去找,也会在电视报纸上登寻人启事,我们团队做事情,风格就是这样的,要做一定要做好,决不留遗憾。”
她的手拍在单慧琳枯瘦的手背上,带着一种春风化雪的亲和力。
单慧琳的女儿回来收拾了一点东西,热情招呼道:“那正好,你们远道而来,一起吃个饭吧,去吃火锅怎么样?”
许盈沫正要答应,感到身边的人忽然没声息了。她转过头,看到谢斯哲一言难尽的表情,忽然想起来,他是不喜欢一群人围着一口锅,几双筷子伸进冒着泡的油里挑挑拣拣,一定很挑战他。
而单慧琳一家还挺热情,对于吃火锅表现出了美好的向往。此情此景不好煞风景,让婉拒也成了一种技术活。考验人的时刻到了!谢斯哲微微一笑,站起身客气道:“这样太给你们添麻烦了,再者,是我们来打扰了你们,既然提出合作,这顿饭应该我们请,来表示诚意。老人家吃不惯西餐的话,自助怎么样?”
他实在是不想扑面一身火锅的味道,和许盈沫走在一起呀……_(:3ゝ∠)_
谁知单家女儿豪迈地一挥手:“没必要没必要!”
谢斯哲心里几乎流下眼泪来:“我们应该做的。”
许盈沫夹在中间,此时终于明白了赵婷和容妩争执不下的心情,她很想提议两个人干脆剪子包袱锤算了……
*****
从单慧琳那里拿回了联系方式,两人回到了帝都,整个团队开会,群策群力玩“找找看”。面对着名单,剧组现在面临着开拍生涯的第一个难题——
#主角已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这不是片酬能够解决的问题。寻找那些人的过程,才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难关。
“但也是亮点。”赵婷敏锐地截断了别人的发言,“再好的题材,抓不到点也是白搭。就像我们《日出琴声》参赛那会儿,有个纪录片叫《医院里的黎明》,不就是败在了点没抓好吗?”
“即便有的人,实在没找到,也是可以反映进电影里的。”赵婷指着名单上的人,内心凄怆:“比如这个孙盍铭,去了某地车辆厂,那个车辆厂我上网一查,现在都没了。还有人在化肥厂变电站,可化肥厂都已经推平,要顺着这条线查他们,还不如去社保局查同名同姓的。”
何润萱的父母是机关人员,她对这方面要清晰一点:“去社保局公-安局查人,反而是最快的方式。可是我们算什么,人家又凭什么帮我们查?”
“可以的,合理利用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源。”许盈沫心中一动,掰着指头开始数:“我们想想,这个电影做好了,获益的有哪些机构?找他们来牵线。”
“比如光华大学。可以让学校开介绍信,给当地发传真,申请查询某某人现居地的函。”作为国内top2的头等学府,光华大学这个招牌,到哪里都是光环,介绍信是非常有效力的。“此外,我们还可以砸钱啊,在电视和报纸上,投放寻人启事。广而发动,至少可以找得到三两个。”
于是就这么定了,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既然要做,就不能嫌麻烦。
—-
这次,听说许盈沫她们又想拍电影了,党委副书记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他在办公室里,赶紧把空调温度开成16c,给自己降降温。
迎头吹着小凉风,他心里感慨,现在的年轻人,比他们赶英超美那时候的步调都快,真希望她们不要扯着蛋啊。
虽说惊讶,不过他还是很高兴地一路开了绿灯。许盈沫她们,如今是学院里实践成绩最好的一届,电影学院成立的年份不久,遇到这么上进的,自然愿意倾斜资源给她们。还有一两年毕业,以后她们功成名就了,也是学院的知名校友。
他签好了字,看着面前春风和煦的女孩儿:“你们想法好归好,不过这个电影,打算怎么拍?这个可不好做哦。”
“我们也是量力而行,做的是半纪录片形式的电影,以乐团的演奏为主场和主线,穿插每个人经历的辅线,相当于用一场电影的时间回顾他们和乐团的一生。”这段话,许盈沫已经说得非常溜,她每天要对着不同的人,做这么一番解释:“至于真正的大制作大电影……那个还是等以后,我们跟着前辈学习提高吧。”
副书记一听,心里大概就估算出了成本,确实不高,有的地方用不着胶片。这种格式的电影,其实很不商业。不过她们都说了,就当做公益电影,再看剧本,也确实没往商业剧本的写法上走。
—–
拿到学院介绍信和红头函件,大家就开始准备了。
剧本很简单,因为乐团老人们听这个项目、答应参演的过程,都是作为纪录片电影的一部分。所以,从剧组开始去寻找老人起,这部电影,就算正式开拍了。
“唉,我们这个,算不算是一边等光腚肿菊发证,一边先拍着呀。”分组前,水兵还开了个玩笑。
按着两人一组,许盈沫和谢斯哲,何润萱和水兵,赵婷和柯荇,容妩和宁真,至于还有两个来帮忙的……焦子玉和朴水正被分到了一组,每个组又带了一个摄像。
“哟西,开机了,开拍了!我们的处女作电影!”分好了组后,许盈沫豪情万丈地挥手:“从现在起,我们每个人,都算是独立的演员了。记得不要蓬头垢面,每天早晨要洗头!拍《香神领域》一星期不洗头的形象,我不想在我们的处女作电影里看到gt_lt……”
其他人冲她比了一个手势,内心充满了第一次拍电影的雀跃。
—
根据现有的名单,按图索骥,许盈沫和谢斯哲两人,先来到了另一座城市的一家医院里。
先前,她们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位叫曾华庭的老人,却发现他已经住院大半年了。谢斯哲找人查了查,曾华庭是肺癌,为此,许盈沫还犹豫了很久,怕这样找过去,会打扰了老人的清净。
想到这毕竟是乐团共同的愿望,最终,他们还是决定,先来拜访看望一下,是否上台,要尊重老人的意愿。
医院里人来人往,闻着消毒水的味道,谢斯哲忽然联想到了许盈沫的病情,虽然后来医院会定期把病检报告发给他,也看得到许盈沫的身体一直在缓慢复苏,但此刻站在这里,他还是心头逐渐沉重。
如果可以的话,他真的……愿意把自己一半生命分给她,在有限的生命里,好好地看她过半辈子,也好过每天都提心吊胆,有时候晚上睡不着,还要起来翻一翻病例。
然而他这个太监难过,许盈沫这个皇帝却没有他那么伤感。两个人上了电梯,摄像临时关了机子,谢斯哲便过来牵住了她的手,这样能够让他安心。
电梯里人很多,看到这对漂亮的男女,以及身后跟着的摄像,以为他们是来做节目的,一时纷纷投诸了各种目光。还有人在小声议论着:“这年头的相亲节目真是拼,都相到医院里来了。”
谢斯哲:“……”我就只是牵个手……
电梯打开,他们到了肿瘤专区,提前已经联系过医院和对方的家人,家人没说欢迎,也没说不欢迎,态度模棱两可,一个护士先给他们带路,来到了曾华庭所在的病房。
这是一个多人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泡面和饭菜的味道,有人靠在床头输液。两人走进去,一眼看到了窗边床头,正在做检查的老人。
他脸色消瘦灰白,穿着蓝白条纹的病号服,刚做完放疗,正晕眩着,模模糊糊看见走过来的年轻男女,也没力气看。他的女儿和许盈沫交谈了几句,俯下身:“爸,你以前那个c城民族管弦乐团,有人找过来了。”
.
——c城民族管弦乐团。
好像黑暗中,被注入了一缕光芒,是如此耀眼。曾华庭原本半陷入睡眠中,这道光,让他忽然清醒了过来。
他努力撑着,掀开眼皮,望了一眼许盈沫她们……是年轻人啊。不是他们。
他有点失望,却还是点了点头,示意有什么话说。
许盈沫从包里,掏出了在单慧琳那里影印的旧照片,递到曾华庭的面前。
看着照片上的字迹,看着那些抱着乐器合影的故友……曾华庭躺在枕头上,只看了这么一眼,心情澎湃而上,一行眼泪顺着眼角滑落,晕染了枕头。
“我们先前,联系过单慧琳……”听到这个名字,曾华庭不住地点头。
许盈沫把来意和想法讲给他,不知道为什么,面对着这些老人,她有点忐忑,也许是因为尊敬,所以才会不安。
.
一个完美的谢幕啊……记忆里的c城礼堂,红色的幕布,台下人的掌声……
曾华庭闭上眼睛,想了想,复又睁眼,他伸出手,摸了摸照片上一个双辫女孩儿,她抱着琵琶,巧笑嫣然,过了四十多年,再看还是一样好看。
看着照片里,他年轻时暗恋的人,曾华庭开口,声音不大,却还是稳:“她……她还在吗?”
他指的这个琵琶声部的女孩子,她倒是真的去世了,临出发前,都在当地部门查过。许盈沫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不该说,因为那声音里带了一丝听不出的渴望。还是谢斯哲微微叹息,替她开了口:“她前年冬天……走得很安详。”
.
……都已经故去了。也是,毕竟这么久了。
曾华庭的目光黯了下来,默然地又看了一会儿照片,仿佛看到故人的音容笑貌——他排练时慢了一拍,她娇笑着捶打了他一下,他一边笑一边躲开,心中却是甜的。
“可惜了。要是她还在,一定挺高兴……她可喜欢了,自己练的最多。”大概是老了,他说话比较跳跃,可周围人还是读懂了他的意思。见他挣扎着从床上坐起,他的女儿赶紧上前,把他扶了起来。
曾华庭垂下了头去,入目是洁白的被单。
要是就这么死了,是不是就像这洁白的被单一样,滚过人间红尘,就是没有留下过浓墨重彩?
手背上还插着点滴,他看了一眼,忽然想拔掉。
能再次上台,就算不治病了,他也要去的。
他要替她完成这个愿望,他们一起创作的曲子,就算过去四十多年,也一定是最好的,他要为她去演出,这次,再也不故意慢一拍了。
他的女儿担忧道:“您这样的身子骨,还怎么折腾,去了帝都,您不治疗了吗?”她也是多少了解乐团的情况,排练都要几个月呢,这么累,可未必吃得消。
曾华庭摆了摆手,口气坚决:“我都活到这个岁数了,多活一天少活一天也没区别,让我把这件事办了吧,安心地走人。”
他女儿不知道怎么劝了,束手无策的模样,看了一眼来客。谢斯哲一旁给她吃了颗定心丸:“我们剧组和光华附属医院有合作,老人住在帝都后,会联系那边的医院,不会耽误他的治疗。”
光华附属医院,毕竟是比本地的医院好了太多。他女儿听了这个保证,终于算放下一颗心,也就不再反对。
*****
在大家分头去寻找健在的二十几个老人时,电视和报纸上的寻人启事,也刊登了出来:
【寻找c城民族管弦乐团二胡演奏者时青茂、鲁源,柳琴演奏者徐芳菲……现组织乐团重新演出,由单慧琳牵头,联系人:许佳倩】
许佳倩在帮忙整理材料,电话忽然响起来,她接起电话,那边传来一个老先生的声音,有点犹豫:“你们……是登寻人启事的人吗?单姐还在吗?”
.
时青茂每天都有看报纸的习惯。
尽管如今的时代,已经步入了网络信息时代,但他固执地每年都要订报纸,每天的事情,就是早早起床,去买了豆浆油条,回来时在楼下小报箱里取出一天的报纸,仔细一张张看。
这一天,他看完了第一版新闻,正往后翻,忽然在报纸缝隙的中间,看到了一段寻人启事。
这一眼,他就怔住了,仔细凑到眼前看了下,没错,是他曾经所在的乐团,是他的名字!再看看那些熟悉的团员的名字们,他激动得手都要拿不稳报纸。
一旁餐厅里,正吃完早餐的儿子儿媳,准备出门上班了,见状奇怪道:“爸,你又在干什么?”
时青茂扬了扬手中的报纸,他整个人脸上都换发了光彩,呵呵笑道:“有人找我了,我以前的乐团成员。哎呀,终于让我等到这一天。”
他的儿子今年已经四十多了,眉心间是深深的川字纹。闻言皱起眉头:“您又在折腾什么事啊,都是多少年前的了,还放不下,老小孩儿似的。”
理想和执念这种事,时青茂不想和孩子们解释,他们根本不能理解他。他心中不免生出了一种孤独感,趁着儿子儿媳都不在家,时青茂才抓起电话,偷偷拨出了那个联络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