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感性的评委,看到这一句话的时候,忽然鼻子一酸。吸烟的掐灭了烟头,走进室内,回到座位上。有人和身边的人交换意见,指着屏幕讨论。
纪录片是双线人物并行,于是镜头跟到北方偏远的农村,在容爷爷家,不懂事的外甥财迷心窍,贫穷却一尘不染的琴房,厨房里供着的祖谱,山脚下已经不再隆起的小坟包……
还有那句痛彻心扉的“这琴我捐了,我也不能给你们糟蹋!”
伴随着一幕幕令人唏嘘的画面,伴随着日升日落的追忆,影片终于走到了尾声。旁白的男声适时地响起,却很简单,没有煽情也没有说教。
“这薪火相传的精神,浸润在民族的根骨里,我们的文化才能延续了五千年。而他们,在垂暮之年,守望着未来,等待着——”
大城市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路人。
小巷胡同里的老人和小孩。
山巅上,朝阳缓缓地升起了。
他们的背影,依然孤独并坚-挺。
.
直到主持人来换另一部作品时,还有人对最后那幕镜头回味不已。这时再看选送方,果然研究院送的作品,总是有水准的。有部分人知道决赛指定的名额,也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
入选名额只有三个,看完所有纪录片后,评委统一评分。评审室里,各个专家也发表了意见。
“这个《医院里的黎明》,立意非常好,不过挖掘得还不够深刻,其实这种对生命的思考,完全还可以延展到贫富的差距、意志的坚韧等等。但我还是认为,这是一部发人深思的作品。”
“《活着》虽然也很有现实意义,但太过于注重失独老人的悲情,还有一部分对制度的批判,但是主线不明,副主题没有处理好。”
“《守望回归》的主题表达倒是清晰,但是细节的表现手法上,比不上同批的很多作品,导演缺乏观察和解构能力。”
“相比这几个,这个《日出的琴声》嘛……立意方面来说并不算特别出众。同类的作品还有《旗袍》,都是文化类,入围一部就够了。”一个专家很自然地说道。
如果这两部纪录片都进决赛,评选起来就会很麻烦。
这种不动声色的定调和打压,很快遭到了其他人的反驳:“我觉得有亮点。从文化意义上说,‘传承’和‘民族的’一直是我们的文化之痛,这个纪录片里面,对于当下很多西化年轻人的价值观的迷茫,提出了中立性批判。从社会意义上说,民间老艺人的艰难生活,支撑他们坚持的信仰,和那些衣食无忧却迷茫的年轻人相比,发人深思也很让人感动。”
“可我觉得有点无病□□了,你们看创作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0岁,能懂什么现实意义?能懂什么人性悲欢?不过是取巧罢了。”有的人难掩对它的不屑。
宋老爷子眉毛一挑,一个作品而已,今天上会的17个纪录片,为什么大家偏偏对《琴声》这个,争议最大?
要说没有来自幕后的力量,他可不信。
“有意思了,你吃鸡蛋很好吃,会去关注下蛋的鸡几岁吗?”说这话的是一位电影协会的专家,“我不觉得他们立意是无病□□。但我觉得最好的还不是它的主题,而是拍摄团队对细节的处理很美妙,他们很懂得抓感情点,对于镜头隐喻和意象的运用,是很有灵气的。有几个地方,我真是看得心头一酸。这个作品,我各项都给最高分。”
每个人由于专业出身,看作品的眼光也不一样。他说完,和斜对面的宋老爷子交换了一下目光。
宋老爷子慢悠悠地发言:“刚刚说入围一部的,这话可有意思啊。为什么文化类的,就不受重视呢?”
那个专家也是想到什么就直说了,虽然潜意识里,确实认为文化类题材不重要,但是说出来确实就不好了。
第一个发言打压《琴声》的专家,这时呵呵笑道:“宋老研究音乐考古出身,难免要带上些感情,哈哈。”
听这不动声色的挤兑,宋老爷子笑了笑:“我要是对文化类作品都没有了感情,还能有人替我关心它们吗?”
这话说的挺现实,传统文化在国内引不起主流重视,甚至要靠民间倒逼官方,已经是一件无奈的事,作为评委会的人,有着话语权,今天却公然说出“文化类一部就行”这种话,难免令人叹息。
那个专家被暗讽了一句,不好再争辩什么,一来他理亏,二来宋老头儿的学术地位很高。其他人见这一番争论,心里大概也定了调。
围绕各部作品漫长的讨论后,他们开始打分。从入场时,评委们就上缴了手机,此刻屋子里安安静静的。
一小时后,总分评选结果公布在了电子栏上。这种评选,一般还是有一半的公正性,要留给别人的。
第一名,《旗袍》。
第二名,《医院里的黎明》。
第二名,《日出的琴声》(并列)。
.
第一名的结果毫不出奇,高分压过后面两名。然而评委里,有一个人不动声色地皱起眉头。
他想保的作品入围了,他想压下去的作品……奇怪的是也入围了。
偏偏,它们的立意如此相像,这在决赛里,是个麻烦。
—
入围作品名单送上去,很快情况也传到了国外。
陆蔓琪的家族如今在国内只做vc和控股,而承办纪录片比赛的a电视台,陆氏正是其股东。
比赛评委都是承办方通过公开程序请来的专家,支付评务费,过程中,承办方自然也可以接受一些来自各方面的“指示”。
更何况,陆家控股的其他公司,还是a电视台的广告标王,不管是从哪方面,这位远在国外的千金小姐,她所发的话,都如老佛爷的圣旨——不容忤逆。
陆蔓琪听了别人的汇报,她的马术教练递上来一瓶水,她喝了一口,言简意赅:“结果。”
那边报上了三个作品名字。
陆蔓琪淡淡一笑。
初选时,她不想太过介入,一方面那个娘子军团没惹到她眼前,她就不做太绝的事,随她们折腾;另一方面,电视台也有自己的关系要处理,发号施令的人越多,摊子就越乱。
也因此,她让电视台按原计划评奖,那边高层十分感激她——毕竟承办方也有来自各方的压力,哪一尊神都不好得罪,股东没要求是最好的。
虽然捧或压,这些不过是她一句话的事情,但——没意义的事情,哪怕多费一句口舌,陆蔓琪也不做。
却未想,那几个女孩还是挺有能耐,顶着各种强敌环伺,竟然杀出重围,进了决赛。按理说和内定获奖的作品立意相似,她们应该在初赛时就出局才对。
她们背后或许也有后台强势支持,不过,都没有关系了,决赛只能有一部能获奖,而这个奖早已尘埃落定。
目前来看,谢斯哲也许是最大变数。
她不和这些女孩们较劲儿,她只要把女孩们对谢斯哲的依赖和信任掐断即可。
铲除依赖,才是□□最根本的方式。
—
决赛的通知很快下来,入围的三部作品,除了评委外,还会有100名来自各大高校的教授,组成专业观众团评审,他们的评分占有一半的比重。
而创作团队也要参加决赛,亲自讲述每个镜头、细节的想法。评委会对他们进行提问,因此这个环节很重要,能否给评委留个好印象,关系着作品的总成绩。
这样的决赛,也是拼后台谁的脸大的时刻。
对许盈沫而言,谁得奖已经不再重要,能进决赛已经是意外之喜。而大家一同站在一个舞台上,一起努力过,才是最重要的。
决赛当天,她们早晨到了会场。偏偏这天,谢斯哲临时遇到些事情,不能到场。接了他的电话后,许盈沫心里有点七上八下的。
也奇怪,有一种人,他在的时候,你会觉得莫名安心;但他若是不在,你总觉得好像失去了很重要的力量源泉。
显然赵婷也因为谢斯哲的缺席,而有点心神不宁,但她考虑的却和许盈沫不一样——她知道谢斯哲外公的家世地位,知道在场一定有人认得出他!如果他能和她们一起上台,很多事情的结果完全不同!
.
现在,到会场的创作团队,有的在后台吃早餐休息,有的已经去观众席坐下。还有一个小时,决赛就正式开场。
休息室里,《旗袍》纪录片的主创人员聚在一起,讨论着和他们撞了的《日出的琴声》。
“听那天的评委回来说,那片子做的确实很有水平,我有点担心,能不能想办法看看?”
“参赛片子怎么可能流传出来,他们没看过咱们的,咱们也看不到他们的。不过你担心啥,咱们都……”
后面的话,心照不宣。
他们的纪录片,从出选题,到说服那个手工老艺人,已经准备了一年多,还拿了院里的专项资金投入拍摄,获奖的事情也基本落定。
且不说这个行业里,导师的身份地位有多重要,是他们的极大保障;他们自己的专业素质,也是非常过硬的,拿到这个奖,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发展。
然而,横空杀出一部撞立意的纪录片,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好在就在昨天,他们收到了最终消息,评委团这边,已经都做通了工作,至于专业观众团——
这个“专业观众评分”看起来公正,是组委会拿来表明严肃客观的好道具,然而实际上,专业观众的意见往往分散,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评委团。只要评委团没有问题,专业观众评分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所以,他们看着对面赶赴而来的《琴声》团队,难免都带了一点同情的神色。最让人感到奇特的是,他们中间还夹杂了一个棒子。不知道文化界不少人,对某国是有点意见的吗。一会儿上台陈述,看刁难不死他们。
看到歪果仁,他们对于接下来的讲述环节,已经完全放心了。倒是一个女孩子,看朴水正落单,而他们团队的人还没到齐,就先给他来个下马威。
“你们这次搞这个题材,也是挺不错的。可惜啦,你们和我们的立意有点相近,咱们两部作品里,只能是谁拍的好,谁说了算喽。”
朴水正这时候还不知道入围的其他作品:“哦。你们拍的什么?”
那女孩子一顿,想起来他们没有内-幕消息,更有些优越不已,施施然一笑,打开遥控器,投影仪上出现了一个女人婀娜多姿的身影,丰-乳细腰,手戴玉镯,风韵宛然,背后是夕阳拉下的光,仿佛穿越回了民国旧影……
朴水正惊叹道:“好美,好漂亮啊!旗袍果然是最体现身材的!太美了,啊啊啊!”
“那是当然,光取景,我们就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每个镜头都反复筛选的。”
纪录片当然也要看美感,她自信没有哪部作品,能和她们比美了——丽人、倩影,缂丝、蜀绣,古韵盎然的美,拿钱砸出来的精良制作,谁能比得过?
那位工艺师傅,可是家传的旗袍手艺,是绝学,想拍到可不容易呢。
就听朴水正羡慕完了,不无显摆地说道:“我们h国也有h服,我觉得也很漂亮,而且历史比这个更悠久!”我大h民国表示不服!
“呵呵”,那个女孩一笑,关了投影仪。她一旁的男人低声骂了句“我-操”,这个团队……世仇!就算大家题材不撞,也是世仇!
于是猪队友一句话,给他们还没登场的团队,拉足了仇恨……
这时,后台门被推开了,看清进来的人时,那男人瞬间顾不得生气,对来人看直了眼……收、收回世仇的话来得及吗?
女孩看着来人,也有点发懵。怎么回事,这个《琴声》的纪录片,主创人员竟然有赵婷?国民校花赵婷?
她忽然觉得,能把《琴声》踩下去,那自己这个纪录片还是挺有纪念意义的。以后就可以说,她曾经在比赛里,赢过了国民校花赵婷。
但是又觉得,这次比赛好像不那么简单啊……既然是赵婷参加的作品,本身后台应该也不差吧?毕竟,赵婷是光华大学的一张名片,这句话所言非虚。
就在他们犹豫纠结的矛盾心情中,《琴声》主创人员也陆陆续续到了,而决赛评比,也将正式开始。
第51章
决赛在一个不大的礼堂,三面屏幕环绕,前两排评委,还从各大高校请来了一百名专业观众团。
而评选,则是按照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依次来的。
主持人开始致辞,介绍了一遍评委身份,每个人身后都挂着一长串荣誉称号,念完就花了不少时间。这个间隙,三个团队的主创人员依次上台。
在看到《日出的琴声》走上来的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女孩时,《旗袍》组的人愣住了。
对面什么来头,怎么一个接一个的,都是大美女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