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他们二人!
她,何其有幸!
无双抱着乾武帝的颈子,哭得稀里哗啦。
一见娘娘抱着陛下哭起来,福生忙踩着猫步退下了,还不忘让服侍的人都下去。
「你好卑鄙,怎么都成你的功劳的,难道不是我也提议了?」
好吧,纪昜确实提议了不少,但谁叫他没耐心画这种精细的陵寝图,所以功劳被人抢了。
「我明天要带她去万寿山。」
大梁的皇陵就在距离京城一百多里的万寿山脉,那里葬着大梁的五位君王。提到皇陵似乎就与阴森可怖联系到了一起,其实那里群山环绕,景色十分优美。
而且乾武帝的陵寝早就开始修了,他一直想去看,没抽出空,正好可以借口巡视帝陵出宫一日。
自打他登基以来,除了两次冬狩,几乎就没怎么出过京城,乾武帝也知道他憋狠了,遂也没说什么默认下来。
这让纪昜有一种捏住了他小辫子的得意。
.
鉴于此,当晚纪昜就跟无双说,明天要带她出去玩。
去哪儿玩?
去皇陵玩,看看我们未来的陵寝。
好吧,这也算是一种别样的风花雪月了。
到了次日,帝后二人未惊动任何人,也未带什么仪仗车辇,而是直接骑马去了万寿山,随行只带了几十个黑甲卫。
皇陵就坐落在万寿山脉正中间,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据说乃上佳的风水之地。大梁当初在此建都,据说就是因为这里有一条龙脉,而龙脉的脉眼就在这里。
当然这是纪昜私下和无双说的,实际上很多人都不知龙脉是有脉眼的,就算知道也以为是在皇宫下面。
而所谓的万寿山,也不单万寿山一峰,而是十几座山组成的山脉,大梁几代君王的帝陵就散落在这片山脉之间。
此地不光有几代君王的帝陵,还有约有两万多人的护陵军。护陵军守卫的不光是皇陵的安全,同时也是一股隐藏在地下守卫京师重地的力量,历代以来只有当朝皇帝可以调动。
此时打着巡视帝陵口号,其实是出来游山玩水的帝后二人,并不知晓主管帝陵修建的工部官员十分头疼,因为在修帝陵的过程中,发生了几件很诡异的事情。
这里便要说说给帝王修陵寝的大致流程,一般情况帝王登基后不久,就会从工部寻一擅长堪舆的大臣,寻找风水宝地,为自己修建陵寝。
但大梁定都多年,皇陵也早已定下,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劳师动众劳民伤财,太/祖皇帝在当时为自己修建陵寝时,就提前为子孙后代做了打算。
这万寿山脉适合修建帝陵的地方不少,随便找个藏风聚气的穴眼即可。
也就是说,其实皇陵中适合修建帝陵的穴眼,工部早已熟稔在心,后面有皇帝殡天了,只用在这些穴眼里挑一个即可。
当年太上皇的帝陵是这么定下的,乾武帝也是这么定下的。
当时工部的官员拿了舆图来给乾武帝,他看了看舆图,从中择定一处。
至于剩下的活儿就是工部来干了,例如和礼部一同进行修帝陵之前祭祀之类的典仪,定下良辰吉日,甚至精确到什么时间下铲,也都由钦天监算了时间。
前面都很顺利,往下挖掘也很顺利。
一般帝王陵寝分为两个部分,不光地下有地宫,地面上也有宫殿群,是为日后祭祀之用,地面的宫殿群要在地宫修建完毕后才会建造。
修建地宫的话,先要往下挖,挖到一定的深度后,开始修凿墓道,墓道宽高深都有定制,并要边挖边修,也就是用夯土层覆以墙面和顶部,并用光滑的石条垒在土层之上,用以牢固。
修到这里时,也进行得很顺利,甚至因为墓道不需要什么工艺,修得极快。可再往后挖掘时,就碰到了困难。
先是工匠往后挖不动了,说是碰到了石层。
张溥现年五十有八,已主持了两代帝陵建造,也翻阅过无数先辈修建帝陵的卷宗,对皇陵的地质再熟悉不过,以此地山势和地态,就不可能出现挖不动的石层。
但他很谨慎,并没有让工匠继续再从那个地方挖,而是往下挪了几米再挖,想看看到底是什么石层。
可往下挖也被拦住了,而随着这两处的挖掘,土后面的‘石层’慢慢也露出了形态,竟让张溥看出了几分三合土的味道。
而且还不是普通的三合土,而是专为修建帝陵所用的夯土层。
他甚至知道大致的配方,是用粘性极强的黄土炒熟后,加以一定比例的细沙和石灰,再将糯米熬成汁调匀。
看似简单,实则京城附近没有粘性极强的黄土,需要从河南、山东一代运过来,而全都用糯米熬汁拌土就更不用说了,你熬一桶糯米汁可以,但若是用来给陵墓封土,耗费不知其数。
一般富贵的人家都用不起,得是极富极贵的人家。
但如此打造出来的夯土层极为结实牢固,一铲子下去只能砸出个白印,用来防盗墓贼最好不过。
怪不得工匠们挖不动,这种特制的夯土层别说用铲子挖了,用铁锤砸大概也要砸半天才能砸出裂缝。而破解这种夯土层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醋浇灌在土层之上,等再下铲子挖就简单多了。
张溥整个人都蒙了,难道说此地有一个前朝的帝陵?
可这也说不通,三合土常见,但这种调配三合土的夯土法,是大梁工部独有专门用来修建帝陵之用,整体为深棕色,太好认了。
而且大梁传承到现在,拢共只亡了五代君王,还有一个已经修建好的帝陵,是太上皇的,现任皇帝的,这不,正在修呢。
那这土后面又是什么?
难道说工部的夯土法,并不是独有的,而是学的前朝?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解释。
而张溥还有个忌惮,修坟修到别人坟头上了,这是大忌。
帝陵的位置虽是陛下选的,但地宫位置是他定的,修建也是他在主持,如今出了个这么大的纰漏,若是被陛下知道,他最轻的也是掉脑袋。
张溥左思右想几日,打算拼了,怎么也要把自己脑袋保住,就勒令那些工匠不得把此事告知他人,还把其中关系利害都说明了,将所有人绑在一条船上。
然后开始挖这层夯土。
他的打算是不管下面是谁的陵寝,先挖开再说,反正陛下也不可能监督他们干活,若下面的墓真是帝陵规制,就借用这层壳子,再进行修改修补,直接鱼目混珠当成帝陵来用。
至于里面葬的人,就算葬的是天王老子,现在也顾不上了,大不了他在接着修帝陵的过程中,重新选一个地方把对方葬了,总不会让对方曝尸荒野。
既然这么定了,接下来事情就好办了。
张溥亲自监督,带着工匠们花了半个月时间,将这层夯土挖了开,甚至挖出了前殿的墓室。
可恰恰是这间墓室,让张溥是又惊又疑,吓得差点没尿裤子。
无他,这间墓室建造的样式,甚至墙壁上镂刻的纹样,简直让他太熟悉了。
在建造帝陵之前,乾武帝就提出了自己要求,工部找人按照陛下的要求画图,而后经过多番打回去重改,到最后确定样式和规格,张溥全都参与其中。
可以这么说,帝陵该如何修,里面该如何装饰,张溥闭上眼脑中都能浮现相应的画面。
而眼前这间墓室的一切,竟都是按照他脑中所想修建而成。
可他何时建造了一个这样的陵宫?
眼下的情况就是,明明还没做完,正在进行中,偏偏你要做的东西现在提前出现了,张溥都怀疑自己是在做梦了!
他狠狠地打了自己几巴掌,这个梦还没有醒。而且这还不算完,在前殿通往后殿的石门前,立了一块碑。
碑上所写内容,才是真正让他吓尿了存在。
……
正当他心慌意乱,心惊胆战,肝胆俱裂之际,偏偏又在这个时候,有人来禀报陛下亲自来巡视帝陵了。
他第一反应是完了!
陛下肯定知道了!
所谓的陛下知道,并不是此时地宫里所发生的一切,他以为是乾武帝知道他出了纰漏,修坟修到别人坟头上的事。
而此时张溥因为惊吓过度,心灵完全失守,他所看到的一切,都在挑战他活了这近五十多年的经历。
他也不打算隐瞒了,直接破罐子破摔将此前自己遇到的诡异,一五一十禀报给了乾武帝。
.
本来纪昜只是带着无双来走个过场。
你说出来巡视帝陵,总要来一趟,可眼前的这个人在说什么?
“你、你叫张溥是吧?”
纪昜一时没想起来此人的名字,这时乾武帝出来了。
“张郎中,你可知胡言乱语是个什么下场?”
“臣,知晓。”张溥匍匐在地,战战兢兢道:“但臣没有胡言乱语,陛下去看一看就知道了。”
乾武帝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有人想杀他,所以有人买通了张溥,在地宫里设了埋伏。
可这等拙劣计量,一眼可见,谁用这种计量?
为了以防万一,乾武帝还是命人先去把地宫肃清了一遍,才打算下去看看。他本来不打算带无双的,但无双此时的脸白得吓人,又非要说一同下去,他也只能把她带上。
墓道并无任何奇特之处,只是在墓道尽头,有一个不规则的大洞。
乾武帝经过时,看了一眼侧面土层,确实符合了张溥的说法是夯土层。
等穿过这个洞,里面豁然开朗。
这间前殿面阔约有十多米,高约有七米,整体是为拱券式无梁结构,四周的墙壁和殿顶雕刻了许多与道家有关的图样,看起来简洁朴实又不失大气。
迎面是一扇巨大的石门,门上有门楼,门楼飞檐翘角,磅礴大气。门柱上雕了许多吉祥图案,门上有石雕的八十一颗门钉,此乃帝王规制。
与这扇石门和这座大殿相比,立在门前左侧的那块石碑就有些突兀了。
乾武帝走近细看。
其上银钩铁画地写了几行潦草的血红大字,让乾武帝和纪昜心悸的不光是其上笔迹熟悉,而是那石碑上的内容。
此地除吾与妻外,禁止任何人入内,若有违命者,我大梁纪氏子孙杀无赦!乾武六年,帝昜。
第114章 第112章
112
一时间, 整个大殿里鸦雀无声。
明明四周插了无数火把,照得殿中十分亮堂,可冥冥之中依旧有一股诡异的气息在众人之中弥漫开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