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忘了告诉你,这几天布庄和我这宅子外面,都有陌生人徘徊,想必就是来看着我们的,你既进了我这宅子,想必也跑不掉了,我劝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吧。”
听完,苏启怀当即脸色大变:“苏城你坑我!”
“你也没少坑我,若不是你坑我——罢,这些闲话不说,你把从我这拿走的银子还回来,我再凑一凑,去找小小姐请罪。”
一时间,苏启怀脸色变化不定,显然心里正在斟酌,半晌后问道:“没有银子,还布可行?”
“那得是好布好料子,滥竽充数的就别往外拿了。”
“指定不是滥竽充数。”
苏启怀已经打算好了,他前几年做生意,因为贪心,从江南那边买过不少上等丝绸布匹,可惜他那铺子不是大布庄,买的起的人少,一直压在手里没卖完,不如拿出来充数。
苏城又怎会不知他打什么主意?
因为他也打算这么做,花掉的银子是补不回来了,但他想把账面凑得漂亮一些,必然要多补。他曾经受苏氏吩咐,要替女儿收罗嫁妆,当年苏氏藏的那批好布料被太姨娘卖掉了,如今再补一批回来,正是合适借口。
.
无双并不知道苏城这些小心思,更不知道苏城因要凑账面,家中闹得是一片不可开交。
苏城的老妻也就罢,他这老妻当年还是苏王氏为他做的媒,妇人家胆子都小,当初他这老妻就不赞同他和苏启怀来往,后来虽苏城一直瞒着,他老妻还是察觉出来了一些异常,只是她说话不管事,又顺从丈夫惯了,这些年没少私底下埋怨苏城对不住东家,如今听说苏城要改邪归正,自然支持。
可苏城儿子儿媳不愿意,对他们来说,苏王氏的威慑他们从没感受到过,本来铺子是自家的,现在要还回去,那自己还是少东家、少奶奶?
反正是闹了好几场,最终还是没用,因为苏城在家里素来说一不二。
临到半个月期限最后一天,苏城亲自来到长阳侯府,求见无双。
无双在如意馆见了他。
见无双长相只有三四分随了苏氏,更多的反而像苏王氏,那个曾以一己之力撑起苏家所有家业,甚至将苏氏布庄的生意做到遍布整个江南的奇女子,苏城不禁跪了下来,哭得老泪横流。
无双想自己也没说什么,怎么就哭成这样了?这是在忏悔,还是做戏?
她也没说话,就任苏城哭,一直哭到他自己抹了抹老脸上的泪水,道:“老奴来向小小姐请罪了。”
“你何罪之有?”
本来苏城来之前编了一肚子话,他甚至想好要怎么说,就说不放心太姨娘,虽这些年没来交账,但账目都是清楚明白的,每年的进账也都收在他手里,只等着小小姐亲自来,必然完璧归赵。
这个理由是完全可以说得过去的。
毕竟苏城是苏家的家仆,没道理要听一个外姓人的,尤其还是自古以来婆媳不合中的婆婆,有些防备也属理所当然。至于这些年为何没来找无双,也有理由,因为太姨娘交代过让他们不要去长阳侯府,就算他们去了,大房为了钳制无双,也不会让他们见。
可这一肚子话,都在苏城看到这张脸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突然改了主意,选择实话实说。
不为其他,就为自己姓的这个苏吧。
苏城突然遥想起当年自己只是个乞儿,一次抢食中被人打得偏题鳞伤,被彼时还不是苏老爷的苏少爷救起。后来他就跟在少爷身边,给他当小厮,再大些当随从,少爷让人教他算账,带着他到处跟人谈生意,又给他起名叫苏城……
自己怎么临老了就晚节不保了?
苏城也想不明白以前为何被猪油蒙了心,他就那么一点点诉说着,包括苏启怀的事也一字没漏下。
无双默默地听着,心中也感慨万千。
她相信苏城说得都是实话,悔过也是真心实意,但并不代表她心里愿意原谅苏城。
因为无双心里一直在计较一件事——
前世梅芳混进侯府来到她身边,梅芳只是结巴,不是不会说话,以太姨娘性格,就算把东西都交出来,肯定还留有后手。以当时那种情况,后手必然是在梅芳身上,也在鸿盛布庄上。
可梅芳去了她身边,却什么都没提,什么也没说。
可能这其中有太姨娘的交代,毕竟孙女处境不好,她也不忍给她压力,之前太姨娘临终前就说过这话,前世想必也说过。但最大的可能却是梅芳去找过苏城,但苏城见其只是一个结巴丫鬟,根本没认,甚至将之赶了出来,才会有之后梅芳混进侯府服侍她,却只字未提这件事。
当然,这里头梅芳也有很大嫌疑,但梅芳无亲无故,孤身一人,离开了太姨娘就去了她的身边,后来还因为救她而死,无双是怎么也不会怀疑到梅芳身上的。
只能是苏城。
……
无双突然想到郿无暇说的一句话:“……她们只是看中了你权势,你若没有现在的身份,你以为她们会理你?你吃苦受罪的时候,也没见人来关心你,现在跑来哄你几句,就把你哄得像傻子一样……”
其实无双明白这个道理,就像她曾经所想:当你好的时候,你身边都是好人,哪怕以前觉得可恶的、狰狞的,都能换出一副笑脸来。
只是她没有郿无暇偏激,锱铢必较,做事不留余地罢了。
这一刻,她突然疯狂地想念纪昜,虽昨晚才见过的,她却疯狂地想他。
她打算去做点什么,想了又想,决定亲手做点吃食。
这么一想,觉得自己很忙,也顾不上感慨了,就把之后和苏城对账盘账的事,交给了宫嬷嬷,她自己则去了如意馆的小厨房。
.
见小小姐这样,苏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小小姐大概是没原谅他。又见那嬷嬷说,有什么事等盘完账再说,他也明白其中的意思。
苏城把这些年的账本让人搬了进来,加起来竟有三大箱子这么多,连宫嬷嬷看着这么多账本都头疼了,想了想,决定还是老规矩,求助魏王府。
王嬷嬷在一旁看了,私下找了宫嬷嬷说话。
“王妃也该学着管家了,这些东西正好可以给她练练手。”
宫嬷嬷脸上带着笑:“王妃还是小孩性儿,这会儿在厨房呢,说要给殿下做点心。”
一听这话,王嬷嬷顿时不说话了,她在如意馆这阵子算是看出来,这位未来的王妃可是得魏王心意,虽平时魏王殿下从不出头露面,事都是宫嬷嬷在做,但光凭宫嬷嬷,能找到手艺好做得又快的老师傅给王妃做家具?能有精力去采买那些琐碎的嫁妆?还不是魏王府那边帮了手。
真是恨不得连嫁妆都一手包办了呢!
王嬷嬷以前虽在宫里,但这次能被宫嬷嬷带出来到了无双身边,显然是没有异心的。她能以年迈之躯出宫去王府当差,对于宫里的老嬷嬷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出息,自然巴不得王妃和殿下和和美美才好。
不提这些,无双很快就做出了一笼桂花糕,只是她许久没做过了,手艺稀疏,做出来的味道还行,但成品看着不太好看。
她这边还在寻思,要不要再做一笼,谁知就被下面人误会她害羞,忙主动趁热装进食盒,说要给魏王府送去。
呃,她就是顺口说要做给殿下吃,但这个殿下指的是晚上来的纪昜,而不是现在在魏王府的魏王。
这个误会她解释得清楚吗?
见东西已经被送走,无双只能放弃解释,准备再做一笼,留着晚上自己和纪昜一起吃。
魏王府那,听说东西是王妃送来的,福生自不敢轻忽,一路带着笑将东西送到魏王面前。
魏王正跟人议事,见福生笑得诡异,便挥退了其他人,把他叫到跟前。
福生打开食盒道:“这是王妃专门叫人送来的,还是热乎的。”那话的潜意就是,殿下,你看王妃多对您上心,专门做了糕点送来。
这是她做的?
魏王看了看碟子里看着有些奇形怪状的糕点,犹豫了下,捻起一块来吃。有点太甜了,但味道还行,就是模样不太好看。
福生见从来不吃甜口的魏王,竟然连吃了两块,心想:果然殿下是高兴的。
第56章 第56章
56
晚上, 纪昜来了。
无双端出一碟子桂花糕,纪昜还有些诧异:“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桂花糕?”说着也没等无双回答,就拿起来吃了两块。
无双能说我自然知道?肯定不能, 便以练厨艺为借口, 正巧做了桂花糕。
两人合着伙把一碟桂花糕吃了, 这东西再好吃, 吃多了也有些腻,所以无双还准备了茶, 两人一边喝着茶, 无双就把今天苏城来的事说了。
经过她这阵子的试探, 她确定纪昜和魏王是不互通的, 至少在她面前是这样,所以有时跟魏王说过的事, 她跟纪昜说时还要夹带着把前情提一遍。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怎么你还打算留他一条狗命?”纪昜挑眉道。
“我打算等帐盘完再说,看他是不是真心实意悔过。他对布庄熟悉,打理了多年, 苏州那边的货源和京城这的路子都熟悉,就是不用他了,总要找到合适的人接下他的位置, 这中间也需要个过程。”
无双考虑的比较多,有的嫁妆铺子能开多年,每年所赚不少,有的嫁妆铺子开几天就亏钱关门, 这中间人的作用其实很大, 并不一定是忠心的人就懂得做生意, 一个合适的大掌柜其实很难找, 这也是为何她没一上来就和苏城撕破脸皮的原因。
她打算看过苏城报上来的帐后再说,是不是诚心悔过,无双不想听人说,因为人的嘴会说谎,看他如何做就行了。
见无双这么说,纪昜也没多说什么。本来他也不懂做生意的事,不过是无双跟他说,他就在边上说两句罢了。
之后两人吃饱了睡觉,一夜无话。
.
那三箱子账本,花了三天才看完。
宫嬷嬷不擅长这个,也说不清楚,就把魏王府派来帮忙看帐的老账房请了过来。
老账房说了很多,其实老账房说的这些无双也听不懂,大体只懂了这帐没有问题,不过有后续人为加过的痕迹,总体来说从账册上来看,这个布庄的生意是一年好过一年的,看不出有贪墨的痕迹。
为了证实这点,老账房还专门对比过,得出鸿盛布庄每年所赚的银两,比其他相同规模的布庄要多的结论,算得上是经营有方。
另外,几个庄子每年的进账也挺正常,若碰到旱年灾害,进账会少一些,但若是碰到风调雨顺的时候,进账就会符合当年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这老账房是魏王府的账房之一,管着魏王私产的,魏王的私产中也有布庄、庄子,老账房对比过才得出这一结论。
那如果照这么看的话,苏城的悔过之心还是挺明显的。
无双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接替他,便让人去跟苏城说,账目这边收下了,这几处暂时还交给他管着,不过以后改为三个月一报账。
……
时光匆匆,转眼间就到了郿无暇出嫁的日子。
当下习俗是成亲的前一天,新嫁娘家要提前往夫家发嫁妆,除了这以外,给新房进家具、布置新房,婚床也是新嫁娘这边铺的,长阳侯府这边自然有所准备。
只可惜,这个过程并不顺利。
其实从两家确定婚事,到开始照着礼俗过各种礼,这个过程就十分不顺。曹氏当时虽答应下来,是迫于无奈,人答应了心里却不甘,以至于之后武乡侯府派人来过礼,她无事还要挑三分刺,更何况武乡侯府那边根本不重视,武乡侯夫人看不上郿无暇,这态度自然也影响到下面人。
总之,中间磕磕绊绊的。
这次发嫁妆也是如此,本来只有一个多月,时间就不够用,家具这种大件不能现做,只能现买,曹氏好不容易凑齐了家具,等到送嫁妆这天,长阳侯府这边架势倒是摆得挺足,亲戚朋友们都来了。至于嫁妆,不管箱笼装得满不满,东西贵重不贵重,最起码足足的六十四抬,面子上看也能过去。
但武乡侯府那边就敷衍了事了,竟没派人来迎,等东西到时,送嫁妆的队伍还在门外等了会儿,才开了大门让东西进去。
按照习俗来看,这自然不吉利,嫁妆不能顺畅入门,意味着可能这门婚事不顺。
这也就罢,等进去后,就只派了两个下人来引路,到了新房,也没见到男方家的亲戚们。一般按照习俗,送嫁妆铺床时两家亲戚要碰个面,算是熟悉下面孔,可武乡侯府这边一概没有,连主人都没露面。
来送嫁妆自然不能曹氏亲自去,而是她嫂子和她两个堂弟媳妇帮忙的,两人带着亲戚们在男方家受了冷落,回来自然有话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