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念书考了状元,官拜丞相又如何?我只想着到时候做一方父母官,爹娘弟妹都在身边,生活无忧就极好了。”
这话说的赵氏一愣。
在赵氏看来,能考上秀才便是极好的,状元这个名头平日也就说说,哪里真的敢想?莫说父母官,就是能够入了官途,便是做个最底的小官那都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没想到润哥儿居然想到了状元,甚至官拜丞相。
而润哥儿口中的父母官,赵氏还是明白一二的,这个父母官有镇上的,有县官,甚至还有省城的,若是能做到县令那都是不得了的事情,至少在这个朝代,拿宁阳县来说,县令就是一县之长,整个宁阳县就他最大,俗称的土皇帝。这在家中从未出过官员,甚至秀才的谢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润哥儿….倒是比爹娘想的要多。”
赵氏带着几分心酸,几分爱怜的伸手抚了抚润哥儿的脑袋,叹了口气。
一系列的谈话在圆姐儿看来也想了很多,润哥儿的话其实不无道理,丞相虽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京官哪有地方官来的逍遥?在圆姐儿看来,润哥儿对于自己未来的理想和上辈子孩子们口口声声说长大要当科学家的理想是不一样,莫名的,润哥儿总是会给人一种信服。
便是赵氏,润哥儿的亲母听到这话首先也不是认为不过孩子气的大话,倒是认认真真的听了,甚至设想了…
虽然对于现在的谢家来说…还是个很大胆的设想….
“娘,去县学是为我好,如果我先去了宁阳县,你和爹,什么时候搬过来?”
赵氏被润哥儿的话问的一愣,半响没有音,最后只得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事儿还得看你爹怎么打算的。”
润哥儿也知晓家里的事情,便点了点头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道
“我和吴叔林婶先去,这事儿还得和奶说,你们…也尽早带着弟弟妹妹搬过来吧。”
说到后面,润哥儿的话音有些低落了下去,听得赵氏心里堵的慌,涩的慌…可还是露出一个笑容点头应了下来。
过了会儿,润哥儿去了杨虎那里,圆姐儿在床上站起来一下扑在赵氏的背上搂着赵氏的脖子带着几分娇嗔道
“娘….哥哥要走?”
康哥儿原本自个儿玩着被子角,听到圆姐儿直白的说着润哥儿要走的事情也跟着抬头眼巴巴的看着赵氏。
后者一笑,伸手抚了抚两人的脑袋道
“不走…润哥儿是要去念书的,往后啊,等康哥儿圆姐儿长大了,你们也去念书去。”
能让男娃都去念书这只要能负担的起的都要送去学几个字,可这要送女娃去念书的赵氏要是在水溪村这么一说,定要被人嘲笑辱骂的。
圆姐儿来了这里,虽说谢家人大多宠爱自己,并不会重男轻女,可是别家不一样啊,在这个地方,女子的地位依旧不及男子,念书对于男子来说都是难得的,对于女子….还没有人有把家中女儿也送去念书的想法。
赵氏的这个想法,很超前….也很….感动。
康哥儿跟着润哥儿一起睡,一起玩,也有了感情,为了确认也站起来扑到赵氏背上,嘟嘟囔囔的叫道
“哥哥不走…”
“不走不走…都在一起呢。”
赵氏嘴里哄着,心里却叹着气。
润哥儿的想法赵氏晚间就和谢大郎说了,这番话倒是让谢大郎沉默了,好半响谢大郎才叹了口气说道
“润哥儿先跟着吴家过去,娘这里我在问问,若是娘不愿意走,你就带着圆姐儿去宁阳县照看着润哥儿,我带着康哥儿留在这里。左右宁阳到这也就一天的路,雇了马车还要更快一些….就是苦了你了。”
一边是责任,一边是家庭,谢大郎总是要前后都能顾得上,做得好。赵氏也能理解,从家中遇难后遇上赵氏,早就将赵氏当做自己的母亲来孝敬。
只点了点头道
“这事儿听你的罢。若是我带着圆姐儿去宁阳县,倒也能在那里先做点小生意。”
谢大郎心里记着这个事儿,第二天捱了点时间,见杜氏清闲下来了,谢大郎这才和杜氏说起了自己和赵氏的打算。
却不想杜氏听得点了点头说道
“这事儿是为了润哥儿好的有啥好犹豫的?平日里长辈走了子背才分家,这长辈在的,分家也没个啥。你和老二老三已经娶了媳妇儿也有了自个儿的娃,就算分了家也没人说个什么。”
说着杜氏顿了顿继续说道
“在村子里,我呆了一辈子也是不愿意走的,可是圆姐儿归了你们那房,自然要跟着你们走,只是这么一动弹,这里的老屋,田里的地,那都是老谢家留下来的,你爹在世的时候,最看重的就是咱们家的那几亩地了。还有二房和三房。”
杜氏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杜氏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水溪村和谢三郎了。水溪村是谢家的根,谢三郎如今还是懵懂的,往后和李氏自己不压着点儿怕是要翻了天去。还有分家,大房的那份屋子和田地怎么处理?这些都是问题。
想到这里杜氏更是连连叹气。
搬离故土,特别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谢大郎没想到杜氏这么果断的就愿意离开,只是后面说的那些事情一时间也急不来。不过杜氏会松口,就没有问题。
“娘,那边这般,让润哥儿随着吴家去宁阳县,咱们既然决定搬过去,丽娘就还是留下来,总是近段时间的事儿了。”
杜氏大概想了想,便点了点头
“这事儿得让老二老三也知道,心里有个数,这事儿办起来慢的话也就一两年,快的话指不定就是几个月的事儿。”
得了杜氏的话,谢大郎心里稍稍安定了,自是又回到屋子里把两个小的叫醒,一人一手里塞两只番薯就领着往田地里走。
许是解决了心头大事,谢大郎脚下生风走得极快,圆姐儿一手拽着一个番薯,嘴里咬了一口,咬了半天,因为走得太快,硬是还没来得及咽下,只满嘴的含着。
一旁的康哥儿更是糟糕,连带着小跑,因为追着有些累了,有些闹脾气,干脆停下来蹲在半道上拿眼去看谢大郎。
谢大郎心里想着之后的事情,一时间也没看身后跟着的俩只,自顾自的走,圆姐儿看了看不肯走的康哥儿也干脆停了下来,喘匀了气,咽下嘴里的番薯,休息了会儿,叫着康哥儿边走边吃,反正都认识路,圆姐儿也不是第一次一个人走,倒也一点不急着追赶了…
☆、第44章 先往宁阳
谢大郎心里念叨着润哥儿的事儿,午觉的时候还不等孩子们睡着就拉着赵氏把杜氏的话重复了一遍,赵氏听闻大喜。
虽然还要一段时间,可是杜氏松了口,就有个盼头,夫妻也不用分居两地,这当然是极好的。
“那你啥打算?”
“润哥儿先跟着过去,毕竟念书要紧,咱们把这边的事情处理了就带着娘一起过去。今儿康哥儿圆姐儿也快满两岁了,翻过年去也叫三岁了,左右不过今明两年就能成的事儿,就是润哥儿怕是要吴家照顾一些时日了。”
赵氏点了点头,也觉得这样好,只是想到润哥儿还是有些犹豫,半响没有说话,谁知还没说出口,就听见一旁润哥儿说道
“挺好的。”
赵氏一愣扭头看过去,润哥儿这会儿穿着亵衣站在里间的门口看着谢大郎和赵氏,见赵氏有些惊愕露出一个淡笑道
“娘…我在宁阳县等你们就是。总是两个地方离得也不算远。”
润哥儿的懂事让赵氏心里一阵的酸楚,到底是儿子,总要放手,想想杜氏的打算,更是满意,只得点了点头,连连说好。
“娘,弟弟妹妹闹腾着,不愿睡觉呢。”
赵氏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猛地站起来,佯装一脸怒气的说道
“两个小混蛋,我来收拾他们。”
说着就往里间走。
润哥儿看着杜氏一脸严肃的指着两个小娃娃都躺好,闭上眼睛不许说话,心底柔软一片。一家人在一起挺好,他从小没什么野心,只要一家人在一起过着安康富足不被人欺负,不被人看不起的日子就好。
如果被人听见润哥儿说的这些话,又免不了要笑话一番了。
听着是很平凡没啥追求的一句话,可真要做起来,那可不简单呐….
在吴家定下搬家的具体日子,谢大郎就领着润哥儿去了一趟吴家,那一次圆姐儿没有跟着,不过见赵氏怀里抱着一包东西,瞅着很有可能是银子。
毕竟麻烦人家,吃人家的用人家的,总要付银钱,谢大郎也能安心一些。
这么一来,润哥儿就得跟着吴家同一天去宁阳县了,齐先生那里就必须先说道,还有就是杨虎那里,虽然润哥儿在杨家的时间并不长,可是杨虎也是用心的教导了润哥儿一番,免不了的一番道别,这可把杨昌气的直嚷嚷不愿意去读书了,听说杨叔直接把人摁着揍了一顿才老实。
润哥儿的事儿都安排妥当了,倒是家里却引爆了一场战争….至少在圆姐儿看来是战争。
从杜氏决定了跟着大房搬到宁阳县开始,杜氏就打算把这个事情拿出来说一说,到时候若是二房三房不乐意分家自己也就考虑是不是留在水溪村?毕竟没分家,自个儿不跟着大房走,大房也不会被人指着脊梁骨了。
杜氏知道润哥儿会合着吴家一同回家,便在润哥儿走之前挑了一个日子在全家都到齐的时间把这个打算说了出来,首先叫起来的就是三房的李氏
“娘!你偏心也不是这么一个偏心法!为了三房你就直接想把我们和二房踢出去?这还让人咋活?哪有爹娘在世就分家的?”
李氏骤然拔高的音调带着几分尖锐,听得杜氏眉头紧皱,听林氏说完才道
“若是不分家也罢,不分家到时候大房就带着孩子去宁阳县,除了人不在跟前,一切照旧。”
“就是要大房好才罢么?娘….三郎也是你亲儿子,你咋不为三郞想想?”
李氏几乎要气的跳脚了,虽然自从知道大房在宁阳县买了屋子,迟早有一天要去宁阳县过生活,可是李氏从没有想过,这去县城住大屋子的只是大房一房,压根就没有想过二房和自己这一房。如今说走,杜氏和大房想到的就是分家,把二房三房扔掉,可若是着不分家….又和分了家有什么区别?大家都不住在一处,赚的钱,种的地全是充公的,全是要给杜氏的,好处却又没有大房在的时候好。
大房在,好在还有赵氏,就冲着干活儿上面,自己都能轻松一些。
可若是分了家,明年祥哥儿就要念书,大房二房的俩个男娃,念书的钱全是杜氏公中出的,那是自个儿也有份的,给人养儿子养了这么多年,这好不容易轮到自个儿儿子了却要自个儿掏钱了?!
这怎么算都不划算!
“润哥儿如今也有十岁了,往虚了叫得有十一了,一个大男人的,咋就不能自个儿去求学念书了?况且还有吴家人照应着,一家子好好的,干哈要分家呀,说出去也不怕人笑话了咱们。”
李氏的话滴滴答答的跟倒豆子似得没个完,好一会儿等她发泄完了杜氏才不紧不慢的说道
“不分家也成,但是润哥儿如今在县学,大房自个儿的本事在县里买了屋子,能往高处走我这个做娘的,做女乃的,还要拦着不成?大房自去,我就在这村子里,若是分家…那就分个清清楚楚,大朗是老大,分妥当了我自就跟着大房一处了。”
杜氏说完,顿了顿,继续说道
“这事儿二郎和三郎,你们和你们媳妇儿自个儿商量商量。润哥儿还有几日就要跟着吴家去宁阳,这事儿早些商量好,后头的事儿才好办。”
三房这会儿的叫嚣也安静下来了,倒不是李氏想明白了,而是李氏深深的知道,杜氏这会儿是铁了心的要大家做出一个决断的,总是三房留在水溪村,不分家,两件事儿不可能同时存在,特别是第一件事儿。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说都是无用功,还不如早早想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二房倒是想的不多,年哥儿如今就等着来年的院试,考过了就是秀才,没考过…年哥儿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盼哥儿如今还小,往后念书考秀才都要十几年后的事情,轮不着现在操心,二郎没啥手艺,却是个勤勤恳恳的,田地里头的好手不管是分家不分家,只要有田有地,养活老婆孩子不成问题,就是年哥儿往后若是中了秀才,在这水溪村过上一辈子都没人小瞧了去,娶媳妇儿更不是问题,指不定也能像齐先生一般,开一个私塾来教书,那收入也是可观的。
三房想的就多了,湘姐儿十岁了,再过五年就要说人家,祥哥儿六岁了,翻过年去就要上学念书了,李氏怎么想都烦躁无比。
再想想自家男人的样子,更是觉得这日子没发过,可这会儿杜氏压着,有火气也只得憋着,心里只想着,这事儿能拖就先拖着,还得和自家男人合计合计这以后的事儿才成。
那是圆姐儿以为这事儿就这么顺顺当当的定下来了。当然,当时的杜氏也是这么想的。
家里风平浪静的过了几天,赵氏亲自给润哥儿收拾了几个包袱,走得那天和谢大郎一起领着往吴家走,而这个时候康哥也终于知道哥哥要走了,只死拽着润哥儿的衣袍角哇哇大哭,任赵氏和谢大郎怎么哄都不肯松手。
最后润哥儿一把将人抱了起来,颠了两下说
“哥不走,哥去念书呢。等康哥儿长高了就能见到了。”
康哥儿抽抽搭搭的一脸不相信,之前赵氏还说润哥儿不会走的,可这会儿不还是走了?康哥儿脑子难得转得快,知道他们说的话不可信了。
“骗人!”
康哥儿看着润哥儿,一脸鼻涕眼泪的,润哥儿也不嫌弃,从康哥儿领子上放着的小手帕抽出来细细的擦好才说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