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好可爱啊。”刘嘉都被这只小豹子可爱的模样打动了。
她决定把这条项链配给价格贵一些的圣诞礼盒套装。
彩妆设计部门疯狂的试色,调整数据。玻璃与铁艺两家工坊也交了十几版稿子。
阿牙与服装设计部的首席设计师整天加班到清晨,被连毙了二十多版设计稿之后,两人坐在emma’s house的楼顶,一边喝热红酒,一边骂刘嘉是恶魔。
两人恰好都上过一战的战场,四舍五入就是一起扛过枪了。
现在还一起挨刘嘉的退稿,顿时那感情就从普通的同事,变成了阶级兄弟。
于是,喝高之后,两人齐声高唱马赛曲,唱得四街八巷,整个芳登广场都听见了。
这事还在新闻上小小的露了个脸,记者本来听说emma’s house楼上有两个员工要跳楼,想追去采访一下,看看是不是emma’s house压迫员工。
结果他俩勾肩搭背地开唱了,记者只好转而发了另一份评论:连华人员工唱法国国歌都这么有精神,可见emma对法国爱得深沉。
莫名的让法国人民对emma’s house又添了一份好感。
·
·
最终定稿的是两版。
便宜版是一个木盒子,打开之后,里面的机关会自动弹起一棵圣诞树,圣诞树的一共有四层,每层呈梯形,在梯形底部的两个角上各挂着一个圆球球,打开圆球球,里面就是emma’s house的彩妆了。
圣诞树的最顶端是宝格丽生产的,可以挂在脖子上的香膏瓶。
昂贵版是九只驯鹿拉着雪橇,雪橇上坐着圣诞老人,圣诞老人的背上还背着一个袋子。
九只驯鹿身上都有一个小皮革制成的小包,小包里装着彩妆,圣诞老人的袋子里装着雪花小豹子项链。
玩具店里的驯鹿玩偶也上架了,顺便跟浪凡夫人的童装一起搞了个联合套装促销。
同时购买浪凡童装和驯鹿玩偶,小朋友可以坐在店里的驯鹿雪橇上跟cos成圣诞老爷爷的店员合影留念。
有小朋友抱着大驯鹿不撒手,强烈要求给家里的小马也装上鹿角。
那不就成……马鹿了吗,不知是海军马鹿还是陆军马鹿。
小朋友的妈还是很有审美的,知道在小马头上装鹿角,会显得特别傻,告诉他如果他听话,就可以让他在圣诞节看到真正的头上长角的马。
这下连刘嘉都好奇了,世间竟有真正长角的马?非洲角马?
孩儿他妈解释了半天,刘嘉只恨自己法语语汇量太少,竟不知道她在说啥。只仿佛听明白了,那鹿的脸像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巴像驴……
听着好耳熟啊,那不就是——四不像?麋鹿。
江苏的大丰号称麋鹿之乡,她还去玩过。听当地的导游跟她说过,十九世纪,法国人首先在大清皇家狩猎园发现了麋鹿,欧洲人非常稀奇,陆续把麋鹿陆续往欧洲带,1900年,中国最后一只麋鹿被入侵北京的德国士兵射杀并吃了,从此麋鹿在中国绝迹。
一直到1985年,英国往北京送回22只麋鹿,第二年往大丰送了39只,中国才算又有了这个物种。
以这位小朋友的家世,动物园表示如果他想要,可以租借一只小麋鹿给他家一周。
刘嘉脑中一瞬间闪过一个想法:现在就送几只麋鹿回国。
转念一想,算了算了,后面还有好多战争、饥荒,人都活不下来,麋鹿回去,也就落得一个蒸烧煲烤炖的下场。
还是不要违逆历史规律,1985也没什么不好,改革开放了,人民有钱了,有闲心照顾动物了,大家都开心。
刘嘉的驯鹿玩偶还在工厂里的时候,她就已经在为驯鹿编故事了。
卖玩具的店里辟出一个小展示区,专门放驯鹿以及说明牌。
每只驯鹿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有些跑得快,有些很可爱,有些特别聪明。
鼻子上涂了萤石粉的绿鼻子驯鹿叫鲁道夫,它的鼻子跟其他驯鹿不一样,从小就受到鹿群的排斥,就连它的爸爸妈妈都觉得它是个小怪物,讨厌它,最后还说它那会发光的鼻子会把狼群引来,所以一起把它赶了出去。
鲁道夫一直在森林里流浪,大冬天的没有草吃,非常非常的可怜,直到它偷偷去圣诞老人家的草棚里偷吃干草,被圣诞老人发现,它说自己什么用都没有,让圣诞老人把它杀了吃肉。
圣诞老人告诉它:“你很有用,你的鼻子可以成为其他驯鹿的灯塔,引领着它们在迷雾中继续前行,不会失散。”
从此,鲁道夫就跟着圣诞老人,成为驯鹿中的领航员,走在第一个,无论在哪里,它那只绿荧荧的鼻子都像一个灯塔,让驯鹿们知道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去。
本来刘嘉觉得这么一个悲情角色可能不会卖得太好,毕竟来买的人非富即贵,谁能跟一个被爹妈赶出来,最后才找到自己位置的悲情角色共情。
没想到,鲁道夫卖得最好,小朋友们纷纷表示要给鲁道夫一个温暖的家,让它不用拉车也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来买的人里还有一些年轻人,从他们的衣着看起来,他们并不是emma’s house的常规客户。
后来有个姑娘来买,刘嘉好奇地问了几句,姑娘说这鹿是送给她男朋友的,她的男朋友在战前是个学化学的,经常捣鼓一些试剂之类的东西,具体她也不懂,现在战争结束,化学相关行业萎缩,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工作了,非常颓废,觉得自己是不是一开始就选错了。
“试剂?化学?我想见见他,也许,我这里会有适合他的工作?”刘嘉脑中闪过了护肤品、各种变色物质,包括各种化纤材料。
刘嘉带着那个有些局促不安的年轻人去面试的时候,路过阿牙的房间。
正在被刘嘉按着头跳出舒适圈,要搞人类南极大探险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盒的阿牙默默举起一张纸,上面用中文写着两个大字——快逃!
年轻人不认识中文,问那纸上写着什么。
刘嘉淡定地回答:“欢迎!”
第104章 什么,这个世界还没有……
战前,这位年轻人的主要工作是在德国某化学实验室里打杂,盯实验进度,刷试管之类的事情都干,在科研方面属于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被实验室老板压得死死,不让他有一点自己发挥的余地。
老板做得也不算错,年轻人的很多想法都是出于一时兴起,如果他身在美国的药企实验室,他的作法可能会受到老板的欢迎,毕竟美帝出品的那些药,在做出来之后,都不知道它有什么用。
但是在严谨的德国老板面前,什么?根本就不知道能干什么的东西,搞它干什么?还要浪费我的材料。
特别浪的小伙子郁郁不得志,然后刚好赶上一战开打,他从德国回法国。
本来有几家研究杀伤性化学武器的实验室可以为他提供职位,偏偏他特别有良心,一战时德国人使用了毒.气弹,而他所在的实验室研究成果为毒.气弹提供了不少贡献,他有心理阴影,不愿意接受那些实验室的职位,就这么颓废到今天。
刘嘉说:“我不指定你一定要做什么东西,但是连你都不知道有什么用的东西,是不可以做的。我是商人,不是上帝,可以随便你自由发挥。你一定得告诉我,你想做的东西能呈现什么样的结果。”
之后,刘嘉给了他几个可选项:
化妆品路线,考虑怎么往皮肤里补水防晒。
油漆路线,最好油漆涂上去一小时就能马上干。
面料路线,防风防水但是要透气。
发光路线,不管什么颜色的光,要求是冷光源、不能产生任何安全隐患,不要碰除了萤石矿之外的任何矿物。
年轻人听得一愣一愣,他只做过小打小闹的试验,平时大多数的时间都在让试管保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状态。
刘嘉提出的这几个方向,对他来说,跟要他马上去摘诺贝尔化学奖也没什么区别。
刘嘉觉得自己可能把这个年轻人给吓到了,决定先把他送去护肤品实验室。
青霉素是怎么产生的,不就是不小心手欠造成的吗。
在普通人家里手欠能看出青霉素的功能吗?不能,只会让一个桔子被扔掉。
所以,想要搞啥,一定要把他送到那个环境里去。
年轻人重新回到实验室环境,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虽然实验室里也是严谨的,但是法国人的严谨在德国人的严谨面前,嗯,确实差了不少。
见老板带新人过来,几个能力比较强的老员工心里不满意的。
他们觉得这个新人没什么本事,而且还是老板带来的,老板一个根本就不懂化学的人,跟她说什么都不懂,能带什么好用的人过来。
心里这么想,脸上就免不了带出那么一点意思。
之前刘嘉有些想法,让他们做的时候,他们一听是陌生领域,就说这个想法必然不可行,因为一二三四……刘嘉不懂化学,无法与他们争辩,只能做罢。
这次刘嘉也看出他们的不服,嘴上没说。心里打算一会儿想办法让他们服气,不然这实验室怕不是有一天要成安禄山,一味的忽悠她,到时候她还在梦里呢。
她的化学再不济,也背过“氢氦锂铍硼”,制备过氢气和氧气。
唉,就是在这里好好的,突然制氢气和氧气,会不会显得脑子有病?
好恨啊,现代气球发明于1933年……
刘嘉忽然一愣,为什么要等到1933年,现在已经有橡胶了啊,气球是什么金贵玩意儿,不就是橡胶吗?
很好,今年圣诞,可以让小朋友们都拥有一个可以飞起来的玩具。
先把这群化学家们搞定,不然他们肯定要觉得自己不懂,各种反驳,工作不好推进。
刘嘉不动声色的找人带着年轻人熟悉一下实验室,同时自己也跟着去。
实验室打扫的很干净,某些角落不通风,还隐隐飘着一股84消毒液的味道。
刘嘉抽动鼻子:“嗯?这味道是……”
职员告诉她:“是次氯酸钠的味道。”
刘嘉点点头:“你们小心一点,不要把次氯酸钠和酸性物质放在一起,会出事。”
“啊,您知道这个?”职员从其他同事那里听说老板对化学一无所知,被她这句吓到了。
刘嘉神秘莫测一笑:“就算不精通,也应该稍微懂一点。”
所谓稍微懂一点,是在玩剧本杀的时候了解到的。
刘嘉对年轻人说:“所以,想要出成绩,就不要在德国人的实验室里干。你看,次氯酸钠,是法国人在1787年发明的,发明出来没怎么花钱,随便把氯气通进碱液就成了。到1820年才有人决定用它当漂白剂,要是德国人,能允许你不按操作流程,随便操作,最后做出一个33年都不知道有什么用的东西吗?”
年轻人怯怯的说:“可是,您不也说,要自己知道想要做什么,才能做吗?”
“对啊!你总不能是因为手痒才突然决定把氯气通进碱液吧?要是它发生爆炸反应了呢?再说,你就不能做出来之后赶紧做些试验,看看它到底能干什么?也算是事后补报告了。”
然后就是去储物架,职员介绍各种材料的摆放位置,无毒的,微毒的……
“我们这里主要研究的是护肤品和彩妆,所以没有剧毒物品。”
花花绿绿的各种瓶子,刘嘉一个一个看过去,发现有一个透明玻璃瓶里装着黄色的粉末,瓶子标签上写着luminol
这个单词,英语与法语同一个意思,就是发光氨,涉及现代法医的电视剧里不会少的——鲁米诺试剂。
“怎么会有这东西?”刘嘉问道。
职员以为她问的是鲁米诺的属性是强酸,他回答:“您放心,摆放次氯酸钠的地方在另一个房间,它们不会碰在一起的。”
“你们用它做什么?”
职员说了一堆,那些单词,属于中文都听不懂,更不要提法文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