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围着一个立式木人台忙碌到天色发亮,终于完工。
阳光从窗户照进来,随着人台的转动,整条裙子在温柔的晨曦下,不时闪出点点华彩。
刘嘉让两个男生帮忙把衣服连人台搬到一楼大厅,然后,她把所有的黑色厚呢窗帘拉下,最大程度的隔断阳光。
然后,她打开大厅里安装的的聚光灯。
强光之下,刚才还清雅平和的小清新长裙,又变得闪闪发光,就连珍珠的光都比平时要闪。
这是刘嘉根据现在上流社会的贵妇们的活动习惯设计的,她们往往在下午扎堆,一直聚众到晚上。
白天的衣服太过素净,到华灯初上时,她们就会选择加一个披肩,或换个胸花,显得与下午不太一样。
刘嘉的设计就是为了让穿着的人在白天和晚上处在同一个活动的场合时,产生出明显的前后对比。
刘嘉匆匆将裙子包好,又手写一封信,建议露易莎太太在天没完全黑的时候就与宴会的其他来宾见一面。
“哎呀,我的字太难看。”刘嘉为难的看着自己写的字母。
工作那些年,连中文都是在电脑上打,哪还会去练英文和法文,看来以后要抓紧时间练练。
她望向彭举和郑不艾:“你们二位,谁的字母写得好看?”
彭举站得最近,但是他犹豫了一下,他打小接受的教育是如果有人夸他什么,就一定要谦虚地说“我做的不行,还不够好”,要他主动说自己好,这也太羞耻了。
就这么迟疑的片刻,郑不艾已经热情地大步跨过去:“我可以!老师都表扬过我!”
说着,就在纸上写下带了那么一点花体风格的“dear”:“行吗?”
“不错不错。”刘嘉将纸和钢笔递给他:“拜托,帮忙把这信抄一下。”
“好!”
等信抄完,短针刚好指在八点整,前一天晚上约好的汽车已经在窗外等候,刘嘉提起装着裙子的包:“我去机场了。”
锦儿忙说:“送衣服这小事还是让我去吧。”
自打昨天较为顺利的接了一个法国人打来的电话,让锦儿对自己的法语能力充满自信。
不就是找个机长,从他手里接东西,再把衣服给他吗?
我行,我可以。
锦儿觉得自己肯定不比《红楼梦》里的小红差。
刘嘉摆摆手:“你还是留下吧,机长是英国人。”
勤学苦练法语的锦儿蔫了:“英国法国离得这么近,怎么还分两种语言。”
刘嘉笑道:“你老家不号称八个城门八个音吗?怎么还嫌弃人家两个国家两种语言。”
接着,便一阵风似的出门,出门前还没忘记对一夜没睡的彭举和郑不艾说:“赶紧回家睡觉,今天不用工作了。”
·
·
车,绝对是好车,那是1901年进贡给慈禧66大寿的贡品——奔驰。
就是这车速,慢得令人伤心。
刚上车的时候,司机很骄傲地对她说:“选择了我的车,是明智之选。我的车曾被征召,当时我们几百辆车,把几千个士兵准时送到了马恩河!马恩河的胜利,有我这辆车的功劳!”
事情还没成,先吹一定不会输,是几大着名flag之一。
这不,悲剧发生了。
从刘嘉的工作室到布尔歇机场,一共就20公里。
那是什么概念,慢跑爱好者一小时跑10公里,马拉松业余选手4小时跑47公里。
然而,开了半小时,刘嘉觉得还没有离开她平时的步行活动范围。
她有些着急,催促司机快点。
司机指着在车头前面随意走动的行人:“小姐,不是我不想快,实在是没有办法快,今天不知怎么回事,人这么多。”
他按了两下喇叭,行人们有些加快脚步,有些不为所动。在这个红绿灯还没有普及的年月,过马路的时候是过还是不过,完全看谁愿意礼让,还有谁的胆子大。
司机转过身,冲刘嘉耸肩摊手,意思是:你看见了吧。
他反过来安慰刘嘉:“不要着急,你是要去英国吗?那里的车更慢,他们有《红旗法》,哈哈哈……在城里开车的时速还不能超过三公里。”
刘嘉无语,这大有《泰囧》里曼谷司机对徐峥说:“北京更堵啊!”的意思。
红旗法案是英国在十九世纪制定的一条法律。
必须有一个人在车前五十米的地方步行作引导,手持红旗不断摇动,为机动车开道。
类比的话,就像古代大官或皇帝出巡,前面一堆提着灯笼举着仪仗的队伍。
“这条法令不是在1895年就取消了吗。”刘嘉望着窗外,寻找是否有更合适的代步工具。
早知如此,今天就应该穿裤子和运动鞋,20公里3个小时,跑都跑到了!
不知今天又是什么活动,连着几条马路被警察管制,让所有的车辆绕行。
司机冲着警察骂骂咧咧几句,又对刘嘉说:“我们要绕到那边的桥,然后兜过来。”
“会比现在远多少?”
“不多,大概六公里左右。”
刘嘉抬腕看了看手表,九点。
已经出发一个小时了,然而,道路旁的那家面包店的店标是看起来那么的眼熟,是郑不艾和彭举两人最喜欢吃的一个牌子,他们说每天来工作室上班的路上,就会买一根法棍。
是的,现在还在每天走路上班的区域之内。
如果照这个速度继续下去,别说十一点到机场,只怕飞机已经到了伦敦,她还没到。
现在刘嘉面对两个选择:
继续待在车上,赌司机能在规定时间内赶到;或者马上去找辆自行车,骑到机场。
除了刘嘉的车之外,还有好几辆不知道今天有活动的车被迫调头,路窄人多车多,一堵堵一串,后面的车退不出去,刘嘉的车被夹在中间,进不得,退不得。
刘嘉定定地看着秒针转了三圈,被堵住的车们如横于江中的巨石,一动不动,那家面包店里都走出来十个客人了。
她向司机询前往机场是否有明确路牌标识之后,果断下车。
她跑到记忆中的一家自行车店,却发现今天大门紧闭,玻璃门里的牌子上写着停止营业。
“见鬼。”刘嘉暗骂一声。
她继续向前跑,想找个人问问附近有没有更多的自行车店,刚好看见一位男士在街边停下自行车,往路旁的一间诊所里走。
她忙过去询问:“你好,请问除了那家店之外,是否还有卖自行车的店铺?”
那个男人摇摇头:“非常抱歉,我不太清楚。”
“那您是否可以把您的自行车卖给我,我愿意以全新的价格购买。”
男人上下打量着她,用非常诚恳和认真的口气说:“小姐,希望您能打消这个可怕的想法,骑自行车会让您生病。”
刘嘉以为这个男人担心她的长裙会被自行车轮绞进去,从而摔倒,导致受伤。
“我会抓着我的裙摆,不会受伤的。”刘嘉解释道。
男人摇头:“哦不,我是说,您会得一种可怕的自行车脸病,这将会非常有损于您的容貌。”
这个诡异的组合词,刘嘉能听明白,但完全不能理解,她骑了那么多年自行车,从来没听说过自行车脸病。
难道骑自行车会让脸变成车轮的形状,还是变成被自行车轮辗过去的形状?
刘嘉恳求道:“我真的有急事,如果您不方便把车卖给我,我用完之后就马上还给您。”
男人还是摇头:“我是一个医生,我不能让致病因素从我手中传递给您。”
不管这个病是他编的还是真有其事,刘嘉知道这个男人绝对不会把自行车借给她了,只得再另想办法。
平时在街上经常能看到骑自行车的人,不知为什么,今天都过了一分钟了,竟然一个都没有。
刘嘉自言自语:“不要的时候满大街都是,要的时候一辆都没有。”
此时已经是九点三十分。
要是搞不到自行车,只有再想别的办法,刘嘉退而求其次,决定再走三条街,去找一家体育用品商店买运动鞋。
大不了跑到机场!
就在这时,她听到了一个懊恼的声音:“诶?怎么关门了喃?”
循声望去,她看见郑不艾推着一辆自行车,满脸沮丧地看着那块停止营业的牌子。
刘嘉跑过去,问道:“自行车是你的吗?”
“是啊,本来想把它卖掉,不知为什么这店今天没开。”
“卖给我!回头给你钱!”刘嘉像抢似的从郑不艾手里夺过车把手,飞身上车。
长长的裙摆裹着腿,实在影响发挥。
什么形象不形象的,不要了!
刘嘉利落地把裙摆提到膝盖,顺手将多余的布料压在屁股下面。
紧接着,两个脚蹬子被她踩得像风火轮,两腿划出残影,眨眼前,连人带车就消失在街角。
把郑不艾看得目瞪口呆,缓缓吐出一句:“人不可貌相。”
·
·
没有实时地图的年代真是相当不方便,路牌只在一开始的几个大路口出现过,剩下来还有好几个没有路牌的小岔路口,每一条看起来都很像正确的道路。
幸好出门前刘嘉看了一眼地图,对机场位置有一个大概的方向感。
凭着模糊的印象,她一路向前。
在经过一个岔路口的时候,一条路非常新,一条路比较旧,宽度相似,看不出谁是正确的道路。
刘嘉一琢磨:英法每日航线刚刚开通没多久,那么,这条新的路,有可能是为机场修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