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经理目瞪口呆,他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心中暗自猜测,是不是刘嘉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到这来拿无辜的玻璃撒气。
刘嘉仔细检查了玻璃的破口,是钝角,玻璃碎片没有飞迸出去的。
她放下锤子:“行,就用它吧。什么时候能交货?“
·
·
奥运比赛还在进行,后面苏珊又一举拿下了混合双打冠军。
比赛照片很快传过来,出现在各大报纸的头版上。
有一张照片的角度抓得特别损,也非常巧妙。
照片拍的是最后一球落地之后,四个人的不同神态:
苏珊和她的搭档马克斯神采飞扬,笑得无比灿烂。
对面穿着长裙的对手和她的搭档神情沮丧。
穿着短裙的苏珊与马克斯站在一起的时候,显得非常搭,就是活力四射的一对年轻人。
而长裙的对手站在搭档身旁,再加上低垂着头,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亦步亦趋,跟在丈夫身后无奈的家庭主妇。
现在的社会风气是什么,是女人能当家,是女人能工作,是女人能出来执掌社会权力。
上一次苏珊拿到女单冠军之后,涌进来买衣服的顾客群体是打网球的、赶时髦的、还有喜欢苏珊的人,以及一部分凑热闹的。
这一次刘嘉有了准备,在混双比赛结果还没出来的时候,她就找报社谈妥投放广告的事宜,等结果和那张巨损照片出来的时候,emma’s house的广告就随着苏珊的照片传播到全国。
苏珊人在国外,刘嘉无法得到苏珊的允许,没有办法使用她的照片。
就这么错过风口,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刘嘉给了报社一些钱,要求他们在报道苏珊夺冠的同时,也要提到苏珊的裙子是谁做的。
同时,广告的位置也很讲究,在苏珊夺冠报道的新闻下面,就印了一句emma’s house的广告词——
emma与胜利,为你存在!
·
·
制衣工厂忙得二十四小时轮班,留学生不必说,能来法国的勤工俭学生,没有一个会蠢到毫无动手能力。
一时间,找不到工作,包括在一些工厂里工作的留学生都纷纷来到刘嘉的制衣工厂。
其他制衣工厂的熟练裁缝们,更是眼馋刘嘉这里的加班费和奖金,纷纷跳槽。
同行们看着自家的裁缝头也不回的跑了,留下空荡荡的工作间,恨得牙痒痒。
有人开始琢磨,怎么样才能把emma这个害人精从巴黎赶出去。
第44章 我们只是来调查非法加班……
刘嘉刚入职的时候曾代表本部去厂里监督过一段时间,后来自己成一方区域管理者,也曾去厂里催过货。
厂子里的基层管理者会怎么忽悠公司本部。
工人会怎么忽悠基层管理者。
她的心里都明镜似的。
因此,在这个管理不那么严格的时代,她就执行了签到打卡制。
最近新来了一些裁缝,刘嘉就安排她们实行三班倒。
人歇,缝纫机不歇。
每天所有岗位都必须签到,上班签一次,下班签一次,以便计算加班费。
锦儿每天检查一次,刘嘉每五天检查一次。
上班的时候,刘嘉很烦excel,每天都要做销售表,团队成绩差太多在月底大会上就等着接受暴风雨的洗礼。
现在她很怀念excel,如果有它,就能一眼看出来谁的上班时间有异常。
不开心归不开心,五十多个人的考勤,努力一下还是可以看完的。
刘嘉看着厚厚一本手写的签到表,叹了口气:等再有钱一些,锦儿在管理上也有经验了,一定要再多招几个主管。管进货的,管出品的,管销售的……
她也想坐在办公室里摇脚看报告,再偶尔装成普通职员,到基层转转,看看有没有潜在问题。
现在一天天什么破事都要管,太烦了。
·
·
很快,刘嘉就把现在店址旁的另一个店面也买下来了,店名叫emma’s mode,专卖运动系列。
emma’s house里的尊贵女客们又得到了祥和的安宁购物空间。
活力四射的青年男女们也不用跟尊贵女客们抢试衣间,那些尊贵女客试一件衣服能试半个小时,左看右看,就是不出来。
不得不说,洛森铜艺厂的人除了会按步就班的工作之外,还挺有钻研精神,他们按照刘嘉的要求,开发出不同粗细的拉链。
运动系列除了网球裙之外,又新出了拉链外套、拉链风衣,拉链滑雪服,emma’s mode橱窗里的假人模特,不是打网球就是滑雪,还有骑马和旅行。
有时候早上,橱窗旁就会围好几个准备去上班的人,她们满怀羡慕地看着橱窗里的衣服,幻想自己也可以享受这样的生活。
很多人平时没什么时间运动,更没有时间旅行,她们也会走进emma’s mode买一两件衣服。
她们买的不仅仅是某种功能性的衣服,她们买下的是对离开现有生活的美好梦想。
·
·
法国的网球代表队率先回国,他们的车再一次经过凯旋门,受到了如英雄般的欢迎。
刘嘉第一时间找到苏珊,签下她一年的独家运动装和肖像使用权。
拍了几张宣传照之后,刘嘉觉得很没有意思,网球裙胜在动起来的感觉,可是哪怕照片是在苏珊跑动的时候一瞬间拍的,也还是不够味儿。
刘嘉决定找人来拍视频。
1920年的时候,美国人才刚刚打算研制电视,直到4年后才有电视。
这不重要,没电视,咱们不是有电影吗?!
电影开场之前插播广告的事,21世纪的人不陌生,20世纪初的观众们也可以提前适应一下。
在现代,拍广告有专业人才盯着。
可是现在,只有拍电影的专业人才,他们拍个广告跟拍记录片似的,折腾下来要十分钟。
就算是21世纪的观众,坐在电影院里看那么长的广告,也要了他们的命。
刘嘉决定自己动手,搞一个十五秒的广告。
剧情很简单,让苏珊来回跑动打两球,然后一个绝杀。最后她拿起金牌,亲吻,面对着观众说:“我选择了emma,我是冠军。”
然后画面定格在:欢迎到店试穿,或来信索取邮购目录。
地址xxxxxxx
按现代眼光看,这广告简直简陋到让人不忍直视,最后那句话,更有厚颜无耻之嫌。
刘嘉查到后面电影院排片计划,然后直接找到这几家公司,花钱,请他们在发到各地的拷贝上加上这么一段。
简单粗暴,但是效果很好。
巴黎报纸的发行地区最多辐射到周边小镇,电影拷贝就不一样了。
法国全境没有问题,好片子甚至能覆盖到大部分欧洲地区。
工厂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现在刘嘉拥有一百台缝纫机,巴黎的裁缝都不够用了。
有的技术学校甚至紧急扩招短期缝纫培训班,号称培训合格,直送emma的制衣工厂。
一切看起来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忽然有一天,有两个男人来找刘嘉,他们声称自己是劳工部门,接到举报,说刘嘉这里非法超时工作,强迫工人加班。
刘嘉不慌不忙,拿出自工厂成立以来所有的考勤记录、加班费发放记录,还有签在合同上的加班工资。
考勤记录,上下班时间无误。
用工时乘以加班费,最后签字领取的数字无误。
本以为就这样平安无事了,没想到,那两人指着名册,问刘嘉:“在你这里还有三个中国人工作,举报人说,他们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十六个小时以上,工作范围从店铺到工厂,为什么名册上没有他们三个人的名字?”
“三个中国人?”刘嘉愣了一下,“是谁?”
“一个女人,两个男人,有一个……”那个人比划了一下身高,“个子小小的,我们怀疑你还违法使用童工。”
刘嘉似乎明白他们在说谁了。
她把锦儿叫来,对两个男人说:“她是我妹妹,也是这家店的管理者,她不是劳工。”
一个男人问锦儿:“是这样吗,你不要怕,虽然你不是法国人,但是工会也会为你说话,绝不让任何一位劳动者受到压迫。”
此时锦儿的法语已经非常流利,她忍俊不禁:“我真的是她妹妹,我们天天睡觉都在一个房间呢,谁会跟同事睡一间呀,你们俩睡一间吗?”
两个法国男人对视一眼,其中一个轻咳一声:“那还有另外两个中国男人呢?也许另一个是男孩。”
此时郑不艾和彭举在外面参加一个集会,还没有回来,刘嘉说:“他们是我的朋友,今天不上班。”
两个男人的眼神陡然犀利起来,一个人说:“是不是为了逃避检查,才没有来?”
另一个说:“都是雇佣关系,其他店员和工人都有考勤记录,他们俩却没有,你还说不是在压迫他们?中国工人这段时间,因为劳动纠纷引发了不少抗议事件,工会处理了很多起这样的事情。
你的工厂和店铺,必须停止运营,等我们排查完,确定没有违规行为之后,才能继续营业。”
刘嘉确实没有给他俩按正常的雇佣工人那样计算,他们俩的工作时长也确实超出八小时工作制,而且就算给加班费,也远超过应该的加班时间。
只是工厂和商店,随便哪一个停一天,就是上千法郎的损失。
刘嘉现在根本找不到郑不艾和彭举,只能去店里通知停止营业。
店里的人收入都是低底薪加高提成,一听说停止营业,她们先跳起来:“什么!不让我们工作!你们劳工部的人凭什么不让我们工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