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什么也没说,实际却是什么都说了。
至亲至疏夫妻,他们两人的感情好,旁人也没办法指责,因为他们已经是夫妻关系,无论好坏都由不得旁人指指点点。
就算是有的老学究觉得不妥,只要一想到他们的关系便也不再多言。
自古都是劝和不劝离,人家小两口关系好,你一个外人指指点点想让他们和离,这不是等着让人戳脊梁骨吗?哪个缺德的人能干出这种事来?
但等到隔日,这个缺德的人又蹦跶了起来,楚老太爷只觉被顾诚之和楚君逸扫了面子,心里十分不满,兼之当时还有下人在场,“楚老太爷强逼孙儿和离反被拒绝”的消息也流传出来。
不过和楚老太爷设想的一同声讨不同,这次反而是指责楚老太爷,称赞楚君逸情深坚定的人比较多。
当初这婚事就是楚老太爷一手促成,现在又要逼着孙子和离,人家小两口就想要好好过日子,你一个长辈跳出来指手画脚做什么?
不管是休妻还是和离对家族名声都不好,人家顾诚之又没有哪里对不起你们楚家,非要逼着人家和离,这安的是什么心?
谁家有好日子不过净想着闹腾,尤其是听到的人再想一想自己家里,若是自己和妻子情深,然后老爹非要跳出来棒打鸳鸯……还能不能让人过日子了?!
听说楚六爷还因为不想和离被楚老太爷给打伤了,信息来自于为晋容治病的虞神医,据说伤得很重,没有三个月根本就下不了床。
可就算是这样也没见楚六爷跳出来指责楚老太爷,众人不由得暗自点头,这长辈可以不慈,但你一个小辈却是不能不孝。
舆论同情弱者,因为顾诚之和楚君逸都是忍着不说话,反倒是赢得了一致好评。
楚老太爷气得心肝脾肺肾一起跟着疼,楚老太太只是冷眼看着,要她说,楚老太爷就是闲的,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这时,楚家的两种态度也显现出来,楚家只有楚老太爷非要吵着让楚君逸和离,可楚家的其他人都是不管不问,就算有旁人问到也只会答一句:“与我们无关。”
由于自家人严重拆台,楚老太爷觉得面上无光,又把儿子孙子叫过去骂了一顿。
楚大爷当初会告诉楚老太爷这件事,不过是因为被骂得狠了,想要找个由头转移一下楚老太爷的注意力,可他也没想到楚老太爷能这么折腾。
休妻肯定是不行的,真写了休书皇上能直接把他们叫去谈话,可和离是他们俩的事情,就连皇上都默许了,你提一句不够还打算硬来,真是吃饱了撑的。
自从那日之后,楚君逸就再没出过门,也是因为顾诚之不让。
祺哥儿一看到楚君逸的手臂就会泪眼汪汪的看着他爹,白嬷嬷更是每日三餐加宵夜的煲汤,喝得楚君逸都快吐了。
又过了几天,虞机突然兴冲冲的跑来,一见到楚君逸就立马说道:“君逸,你家那位要疯了。”
“啊?”楚君逸愣了一下,什么叫要疯了?
“你不知道?”虞机见他这幅样子,竟不像是知情的。
“你在说什么?”楚君逸一头雾水。
虞机看他是真的不知道,也就不再卖关子,道:“你家那位,撺掇御史,这两天弹劾的折子雪花似的往龙书案上堆,楚家要倒霉了。”
楚君逸的注意力主要是在最后一句上面,什么叫做“楚家要倒霉了”,顾诚之他做了什么?
弹劾的事情虞机知道得不多,他是从太子那里知道了一点,这就跑过来找楚君逸,具体的事情他也不甚明白。
楚君逸想了想,让人去打听一下。
打听回来的消息出人意料,不是虞机说的顾诚之撺掇御史,而是御史疯了一样开始上弹劾折子。
而被弹劾的人家就有楚家,但因为夹杂在众多折子之中,楚家倒是显得不那么明显。
御史要有不畏强权的魄力,虽说大多数御史都是很有眼力价的,但每个朝代都会有那么几个人是想要青史留名,他们做不到高官,却想要留下一笔美名。
这几个积极上折子的御史就属于这一种,别人不敢说的话他们敢说,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他们敢做,自古便有不杀言官的不成文规定,他们做的也是心安理得。
这几位御史就是月月弹劾晋律的那几位,也不知从哪里得到了那么多的消息,弹劾起来真是下笔如有神。
楚君逸微囧,虞机说是顾诚之撺掇御史,信息来源自晋容,那应该是不会有错,可这……
这时,楚君逸无比想念陆勤,若是有他在,保证什么事情都能知道。
楚君逸又让人去打听都弹劾了谁家,这次带回的消息就是弹劾的人家多了去了,然后就噼里啪啦的报了一堆。
细数一番,最少有二十家被御史弹劾,楚家只是其中之一,并不明显,不过被弹劾的多了就有些微妙了。
有皇上的人,有晋容的人,有几位皇子的人,还有昱亲王的人,如果只是偏着一家,或许还能有所怀疑,可是那么多都被弹劾,一池水都被搅乱了。
朝臣也是这样想的,最开始的折子看到了弹劾楚家的,当时他们还以为是顾诚之告发的,正想着要不要写折子弹劾顾诚之不孝,结果这想法很快就被后面层层叠叠的折子给淹没了。
这么多的弹劾折子,怎么可能是顾诚之一个人弄出来的,而且上折的御史都是出了名的难对付,他们从来不买任何人的帐,顾诚之哪来的能力去做这些事,而且还有弹劾皇上和太子的折子,就算是御史疯了,顾诚之也没疯。
楚家听到消息的第一念头也是顾诚之干的,可后面的那么多折子总不能都是他干的。
就在楚家人犹豫之际,顾诚之也算是被洗白了。
楚君逸不由暗叹,前几天顾诚之曾问过,陆勤搜集过来的那些东西他可不可以使用,楚君逸从来没有瞒过他,听到了顾诚之的话,自然是同意的。
而且看起来还是走了晋容的门路,在旁人看来,顾诚之不会去对付皇上和晋容的人,但楚君逸却是知道这几家,不是偷懒耍滑就是包藏祸心,和几位皇子王爷都有牵扯,顾诚之能找到这几人下手也应是得了皇上和晋容的允许。
到了晚上,见楚君逸已经知道了这些事,顾诚之也就不再隐瞒。
皇上想要肃清朝堂风气,他就顺势提个意见,皇上让他来动手,得了皇上和晋容的允许,将朝中有问题的官员都筛选出来,然后交由御史弹劾。
楚家在弹劾之列也不算冤枉,他们本来就是昱亲王的人,不过不是以这个理由弹劾而已。
被弹劾的下场几乎都是丢官,偶尔有几个情节严重的是被抄了家,这些都是严格审查之后得出的结果,个个都是证据确凿不容抵赖。
楚家的罪名多了去了,顾诚之剔除掉最严重的那几项,总不能打老鼠反伤了玉瓶,反正交给御史的那些也够楚家受的。
不过楚家被弹劾的还有一点,楚大爷和楚二爷共妻,好吧,其实是共妾,也就是说着兄弟俩共用一妾,楚二少的生父不明,可以按通奸算,也可以含糊着过去。
最受影响的其实是孙家,因为孙姨娘是孙家的姑娘,而且还是楚大太太的侄女,即使是隔房的侄女,可做妾本来就够难看的,现在又传出孙姨娘睡了兄弟俩人,就连孩子是谁的都不知道。这让人不得不联想到楚二少的生辰,好像……进门不到十个月就出生了。
孙家族长差点被气晕过去,孙家不在这次的弹劾折子里,结果却因为楚家栽了这么大一个跟斗,孙家的姑娘名声受损,好几门看好的亲事都黄了,退亲的人家态度良好,但是眼神却说明了一切。
楚大太太也是孙家的姑娘,平时和娘家关系也不错,可就这一次却是将孙家给惹毛了,谁家没有女儿,就算没有女儿也是有儿子的,想要给儿子取个好媳妇,名声非常的重要。
本来孙家还想要反驳一下,他们家的姑娘品行良好,绝不可能有这种行为。
可谁家没事会去查出嫁姑奶奶的事情,而且孙姨娘又不是嫡系姑娘,孙家对她也就没怎么关注,不过是在楚二爷想要纳她为妾的时候反对了一下,可楚大太太坚持,许诺的好处也多,孙家这才同意。
现在怀疑孙姨娘私德有亏,自然会派人去查,而暗查的结果却是孙姨娘的确是未婚先孕,和两位爷都有点不清不楚,就连楚家都不清楚这孩子到底是谁的。
孙家族长这次是真吐血了,吐血之后直接开了祠堂,将孙姨娘的名字划去,这种姑娘他们家不能要,若不是孙姨娘已经是楚家的人,绝对会将她沉塘。
楚大太太为了儿子,为了孙子,算是彻底得罪了娘家。
楚老太爷看重楚家的名声,见此情况,直接让人勒死孙姨娘,随后又将楚大爷和楚二爷叫了过去,没在楚君逸身上使出来的棍法都用在了两个孙子的身上,最后还是楚大老爷和楚大太太哭着扑到了儿子身上这才得以喘息。
楚大爷和楚二爷都瘫在了床上,让人去查这些事情是谁传出的,结果却是几年前就有人在说,不过是主子们不知道而已。
楚老太爷早就不在朝中,现在也没有官职在身,楚大老爷治家不严,教子无方,官职也给免了,就连楚大爷和楚二爷的官职也一同抹去。
名声好的人有的是,干嘛非要认准这俩人,做官的人也是朝廷的脸面,你勾搭小姑娘倒是没什么,可兄弟的女人你也不忌讳,真是太没品了。
其实楚大爷和楚二爷也不一定非要罢官,但是孙家是恨极了他们俩,只要孙家还有一人在朝堂之上,这两人就别想在入朝为官。
本来皇上还想要顺便抹了楚大爷的世子之位,但朝中勋贵人家顿时转了风向,他们家也有世子,为了这事就要罢免世子有些小题大做,那妾室已经死了,现在死无对证,谁知这事是不是真的。
见此情况,皇上也就歇了这想法。
倒是晋容,他让顾诚之停手,现在这样已经可以了,在做就过头了。
外人的确是不知这事是顾诚之干的,但是比较亲近的人还是知晓的,不管怎么说,顾诚之都算是楚家的人,不睦的罪名不是那么好担的。
顾诚之也明白这个道理,忍下进一步打压楚家的想法,因为他将楚家也加入了弹劾之中,有的人已经对他有意见了,若是在不收手,估计弹劾他的折子就要递到御前。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被弹劾的人家被罢官,联合起来的力量还是很大的,他也需要小心。
因为皇上和晋容的吩咐,知道这场弹劾风波的人都闭紧了嘴巴,顾诚之也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依然老实的呆在翰林院。
楚家只在最初之际怀疑过顾诚之,之后因事情闹得太大也就没心思管了。
事情结束,当初弹劾的御史都得到了嘉奖,个个瞪圆了眼睛,只等哪个倒霉蛋犯错,再让他们参上一本。
朝中风气一肃,官员全部变成了勤政爱民的好官,皇上对此很满意。
楚君逸见天让人盯着外面动向,还让人通知了会宾酒楼的刘掌柜,让他告诉陆勤,小心戒备,那些事情会被捅出去,肯定会怀疑身边的人泄密,让他吩咐手下的探子小心,别吧小命丢了。
陆勤的回复就是已经吩咐下去了,定会小心谨慎。
楚君逸又让人去听外面的消息,没听到有和顾诚之相关的事情,这才算松了口气。
因为之前的弹劾风波,顾诚之和楚君逸的事情早就没人理会了,人家都成亲了,感情好是应该的。
楚家也算是遭了大难,楚老太爷见天在家里发火,楚家的名声都被丢到了泥里,在家里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这时他倒是想起了最喜欢的儿子和孙子。
可楚四老爷和楚五爷因为晋律的事情已经对楚老太爷寒透了心,对他也就是面子上尊敬,心里都是冷的,但楚老太爷就像不知道这一点,见天的去四房看他们,弄得四房烦的不行。
楚家大房势弱,二房倒是起来了,二房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搬出了济安侯府,楚二老爷和楚大老爷争了一辈子,临了倒是赢了大房一次。
楚三爷为人势利,但会损名声的事情他倒是不会去做,现在顾诚之风头正好,他也想着交好,不过顾诚之没有和楚家人深交的想法,楚三爷这才作罢。
楚君逸受了伤,顾诚之不让他出门,只得每天看着儿子,喝着补汤,他觉得自己最少胖了十斤,不过顾诚之看着确是挺高兴的。
平静的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楚君逸都快忘记今夕是何夕,直到一张帖子送到了他的手里。
楚君逸看着手里的帖子,脸上满是诧异。
第99章 嘴贱得治
晋容每年都会邀请京中子弟去温泉山庄小住几日,这件事楚君逸一直都知道,他曾经也跟着顾诚之去过一次,不过在顾诚之出征之后,他就没再理会过这些。
再次收到晋容的帖子,楚君逸显得很诧异,他会惊讶不是因为这帖子,顾诚之已经回来,收到帖子很正常,让他感到惊讶的是这帖子邀请的人是他而非顾诚之。
楚君逸将那帖子前前后后看了个遍,上面的的确确写着他的名字。
还真是奇了怪了,没有邀请顾诚之的帖子,反而只邀请了他……这是要干嘛?
楚君逸觉得莫名其妙,决定晚上好好问问顾诚之。
顾诚之回府后,还没等楚君逸将帖子的事情告诉给他,他就率先问道:“帖子收到了?”
“收到了。”楚君逸一见他这样说,就知道他心里有数,问道:“帖子上写的是我的名字,怎么没见你的那份?”
“我没空。”顾诚之叹了口气,坐到了楚君逸的身边,“本来是要给我下帖子的,不过被我给推了,前段时间闹得有些过了火,现在正忙着收尾呢。”
从收集证据到御史弹劾,还有之后的调查和扫尾,晋容可是没少让他干活,用晋容的话说:谁让主意是你提出来的……
“哦。”楚君逸也明白,虽然肃清朝廷风气对国家有利,但顾诚之也的确是存了私心,不过是皇上和晋容不太在意,只是让他多干点活已经算是很轻的处罚了。
“那我要去吗?”楚君逸指着那张帖子问道。
“去,肯定要去。”顾诚之略无奈,“太子的帖子谁敢推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