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卫西伯府。
在通往后花园亭子的小路上,一名十一二岁的少女正缓步走来,这名少女眉目清婉,五官精致,梳着少女发髻,再配上一身大红色衣裙,宛如画中之人一般。
亭中有一男子负手而立,听到了脚步声便偏头望去,这名男子不及弱冠之年,身姿挺拔,相貌清俊,在看到少女时,平静无波的眸子里泛起了丝丝笑意与温柔。
“祺哥哥。”少女的声音清脆悦耳,脸上的笑容也越发甜美。
男子走出亭子,几步就来到了少女面前,笑道:“可可,好久不见。”
男子名为顾言祺,乃是顾诚之与楚君逸的儿子,今年十七岁,两年前高中解元,后又被两位父亲扔出了京城,美其名曰:历练,实则是觉得儿子大了,太碍眼了,赶出去一段时间正好过过二人世界。
而少女姓祝,闺名为可,亲近之人都喜唤她“可可”,她是卫西伯祝宁的嫡长女,也是祝家唯一的姑娘,上头有五位兄长,本人则是祝家孩子中最小的一位。
虽说顾言祺并非祝家的孩子,但楚君逸与祝宁私交甚好,两家的孩子自幼相识,感情上堪比亲兄弟。
可可的年纪最小,而且还是个懂事乖巧的小姑娘,大家自然更加偏爱于她。
可可福了福身,笑着问道:“祺哥哥是什么时候到的京城?路上可曾顺利?”
“刚回来没两天,路上也很顺利。”顾言祺垂在身侧的手抓握了一下,忍住了抚上可可发髻的冲动,他们的年纪大了,不能再像以前那般随意。
“那就好。”可可笑过之后又微微蹙眉,“这一路旅途劳顿,应该多休息几天才是。”
我想来看看你,这句话差点脱口而出,幸亏顾言祺反应迅速,及时将话咽了下去,转而回答:“我的身体很好,也没觉得累,所以你不用担心。”
听他这样说,可可放下了心,她知道顾言祺自小习武,身体也比一般人要好,而且他从未骗过她,她自然也相信了他的话。
两个人走进亭中,分别坐下,丫头端上茶水点心,而后守在亭外。
顾言祺瞥了一眼外面站着的四个丫头两个嬷嬷,心下不由暗叹。
就算是伯府嫡女,在自己家里也不用丫头嬷嬷前呼后拥的跟着,外面的两个丫头两个嬷嬷是祝大太太和祝二太太派来的,毕竟他是男子,祝家肯让可可出来见他就不错了,要是身边没有长辈派来的人,与可可的名声有碍。
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的年纪大了,需要避嫌了,再过两年就算有丫头嬷嬷跟着,祝家也不能再让可可出来见他。
想到这里,顾言祺的心情难免有些低落。
可可倒了两杯茶,一杯放在自己面前,另一杯则是递给顾言祺。
顾言祺压下心底莫名的情绪,接过茶杯问道:“我写的信你都看了吗?”
“看了看了。”可可连连点头,脸上的笑容纯真美好,“祺哥哥好厉害,走过那么多地方。”
得了可可的夸奖,顾言祺脸上的笑意渐深,随即便说起了未曾写在信上的见闻。
可可听得聚精会神,一双眸子直直的盯着顾言祺的脸,眼底似有星辰闪烁,将顾言祺的耳根都给看红了。
虽说顾言祺外出游历了两年,但他与京城的书信却从未断过,除了给两位父亲的书信以外,再就是将游历途中的一些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然后送回京城,交到可可的手里,偶尔还会附带一些当地的小玩意儿,很有地方特色,并且小姑娘都很喜欢的那种。
可可很喜欢顾言祺写的书信,可以说这两年她总是盼着她的祺哥哥能给她来信,作为一个女儿家,再没有父兄陪伴的情况下是不好离家的,但顾言祺的书信就像是将千里之外的场景展现在了自己的眼前,就算身不能至,也能让她看到远方的一切。
外面站着的丫头嬷嬷看似低眉垂目,实则耳朵都竖得老高,她们家姑娘过两年就要议亲了,万万不能坏了名声。
若非顾言祺自小就和祝家几位爷摸爬滚打着长大,且两位太太都将他当成半个儿子,哪能让可可出来见他。
不过说真的,顾言祺对她们家姑娘是真好,有时候就连祝家的几位爷都比不上他的心细体贴,要不是年龄相差得有些大,估计她们家太太都想找他当女婿了。
可惜,她们家姑娘的年纪实在是小了些,顾言祺今年回京应该也有议亲的意思,就算祝家和楚君逸的关系再好,也不好意思让顾言祺等个五、六年在成亲。
顾言祺说至口干舌燥才停了下来,面前的茶杯早已空了。
可可连忙为他续满茶水,脸上还挂着满足的笑。
顾言祺灌了一杯觉得不够解渴,接连又灌了两杯才放下茶盏,看向可可问道:“听说你已经在祝家婶婶身边学习如何管家了,会不会很累?”
“累倒是没有,就是里面有好多学问,大伯母说我还小,可以慢慢学。”可可摇了摇头,距离她出阁还有五、六年的时间,只要用心就肯定能学好,“而且我要学的不只是管家啦。”
“哦?还有什么?”顾言祺看向她的目光很温柔,嘴角翘起的弧度也在渐渐加深。
“很多呀。”可可掰着手指数:“管家是肯定要学的,还有人情往来,外面的庄子,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对了,还要学习怎么对待妾室。”
“你先等等!”顾言祺瞪大了眼睛,前面几项还算正常,怎么后面几项听着这么别扭呢,最后那个怎么对待妾室是个什么鬼?!
“怎么了?”可可疑惑的抬起头。
顾言祺深吸口气,有些僵硬的问道:“夫妻、婆媳、姑嫂的关系我还能理解,为什么要学怎么对待妾室?”
可可嘟着嘴,不高兴道:“还不是你们这些男人,大伯母和母亲都说男人会三妻四妾,会有妾室通房,而且上头还有婆婆在,有的婆婆就喜欢往媳妇房里塞通房。谁都想夫家家风正派,丈夫可靠不花心,婆婆良善不折腾媳妇,姑嫂好相处不为难人,但真正摊上这样的人家能有几个?大伯母说了,与其想着以后碰运气,还不如让我多学点,做好心理准备,免得以后想不开。”
顾言祺听得哑口无言,他想说他很可靠不花心,但这话跟可可说不合适。
被他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姑娘,出阁之后就要面对这些,不只是丈夫的家人,就连妾室都出来了,一股无名之火“腾”地一声从心底窜起,好似要将他整个人都燃烧殆尽一般。
过了半晌,顾言祺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他咬着牙道:“要是嫁人那么委屈,干脆就别嫁了!”
外面的丫头嬷嬷俱是眼皮一跳,早在可可抱怨妾室的时候,她们就想跳出来阻止,顾言祺不姓祝,哪怕他和祝家关系再好也不能什么都说呀,但顾言祺的脸色实在是太过难看,愣是将丫头婆子们吓得没敢说话。
“怎么能不嫁人呢……”可可叹了口气,又道:“就像虞伯母,她拖了那么多年才嫁人,姚家承受了多少压力,要不是看在皇后娘娘的面子上,流言蜚语就能逼死她。”
嫁人会受委屈,不嫁又不行,顾言祺感觉自己像是被丢进了油锅里炸,捞出来之后又被扔到钉板上滚了一圈,心里难受得要命,但他还是安慰道:“你先别急,祝叔叔那么疼你,肯定不会委屈你的。”
“我知道呀。”可可点头道:“大伯母说,这是以防万一,不堪的人家肯定不会让我嫁过去,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要是突然蹦出来一个真爱,那就真是没活路了。”
“姑娘,您该回去了。”一个嬷嬷实在是忍不住了,可可的话说得不是不对,但是跟个男人说真的不合适。
可可愣了一下,看了看天色,的确是该回去了。
顾言祺也不好多留,跟可可道别之后便离开了祝家。
不过,顾言祺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拐到了卫西伯府隔壁的邵府,在邵家找到了悠然喝茶的祝宁。
邵言走不了科举的路子,但是当年他帮过太上皇和晋容的忙,待到孝满之后也得了个武将官职,这些年下来也坐稳了四品的位子。
邵言的侄子邵杭已经定亲,待到明年就要成亲了,邵言为邵杭另外买了一处宅子,邵杭婚后并不和邵言同住。
祝宁见顾言祺来找他,心里还挺纳闷,但听他说完可可的抱怨之后,脸已经沉了下来。
顾言祺观察着祝宁的神情,他知道祝家人很疼可可,不可能为她挑选不好的人家,可他还是担心,万一出阁之后受了委屈要怎么办?
“你先回去,我去和她们说。”祝宁深吸一口气,安抚道:“可可现在还小,等到议亲的时候肯定要好好挑女婿……敢对我女儿不好,哼!”
顾言祺点头应下,还请祝宁事后通知他一声,他也很关心可可。
祝宁答应并且送走了顾言祺,转身就回了卫西伯府。
而祝大太太已经从丫头嬷嬷那里听了个全,看到祝宁气势汹汹的过来,轻叹一声,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们坐下慢慢谈。”
第173章 女婿标准
虽说祝宁从两位太太怀上老四老五和可可之后便不再留宿内院,但他对妻子还是很尊重的,祝家的大小事务也是大家商量着来。
祝大太太的一些想法他心里明白,可明白不代表他能接受,他的宝贝女儿凭什么要去受委屈。
祝宁坐下后就等着祝大太太开口,丫头端上了茶水,随后便退至一旁。
祝大太太端着茶盏轻啜一口,思索了一下才道:“按老爷所想,可可的丈夫应该是个什么标准?”
“家世不用太高,但也不能太低,家风正派,公婆和善,妯娌和气,小姑子好相处,丈夫要可靠,必须对可可好。”这是祝宁对可可未来夫家的标准。
祝大太太笑了笑,放下茶盏道:“如果真有这样的人家,我肯定也舍得让可可嫁。但是京城中有哪家符合这些标准,老爷有想过吗?”
祝宁语塞了一瞬,标准是标准,因为可可年纪还小,所以他还没想着去考察女婿人选呢。
“既然老爷问起了这事,那我就和你说说。”祝大太太道:“首先,我反对可可进宫或是嫁进宗室。”
祝宁点了点头,他没想过送女儿去搏富贵,以可可的身份嫁给王府世子绰绰有余,但世子还有侧妃的名额呢,他哪里舍得让可可受这份委屈,即使看着风光也不行。
祝大太太的神情缓和了几分,又道:“可可是我们府上唯一的姑娘,她的婚事肯定不能太低,只要不进宫或是嫁进王府,那就没有高嫁一说。既然如此,可可的夫家就要在勋贵武将和清流文官之间挑选。”
祝宁接着点头。
“勋贵子弟不成器的多,成器的也不少,但是综合一下,你觉得有谁家符合你刚才所说的标准?”祝大太太又道:“张家和项家的家风很好,而且还是我们家的亲戚,但你舍得让女儿嫁进去吗?”
祝宁蹙眉抿唇,没有说话。
“像我们这样的人家,爷们到了十五岁就要在身边先放两个通房,等到娶了媳妇在由媳妇决定是否要抬姨娘,是也不是?”祝大太太瞥了他一眼,“京城中的勋贵人家都是如此,只我们卫西伯府例外,原因为何你也知道。”
祝宁沉默不语。
祝家人口稀少,其中也有人为的原因。
祝宁的高祖父偏爱妾室,而那妾室怀孕之后心也大了,想着嫡系死绝她的儿子就可以出头,结果一包药下去就将祝宁曾祖父的两个兄弟给毒死,就连曾祖父的身体也垮了一半,留下一子便撒手而去。
高祖母因着儿子逝世,拼着夫妻决裂硬是将下毒的妾室打死,就连妾室肚子里的孩子也没能保住,要不是为了祝家的爵位,高祖父能直接将妻子休弃。
妾室为祸,从那以后祝家不提纳妾之事。
等到了祝宁这一辈,五服之内只剩他一个男丁,幸而他的身体很好,儿女也很健康。
“家大业大规矩也大,再是亲戚关系,难道可可还能比他们家的孩子重要不成?”祝大太太叹息道:“我知道你想为可可选个一心一意不沾花惹草的丈夫,但勋贵之中有谁身边没有通房妾室?当年的楚三老爷算一个,楚老爷算一个,你也可以算一个,对了,张四老爷身边也没有妾室,但张四太太过的是什么日子你也知道。”
楚君逸已经从楚六爷升级为楚老爷,张四爷也升级为了张四老爷。
“那就从文官家里选。”祝宁心塞极了,勋贵家里烂事多,就算是张家和项家内里的阴私也不少。
“文官啊……”祝大太太微微蹙眉,道:“就怕你看上了人家,人家看不上你。”
祝宁双眉倒立,他家可可这么好,怎么会有人看不上她?!
“可可是我看着长大的,我自然觉得她千般万般的好,但可可日后是嫁人当媳妇,不是去当祖宗。”祝大太太顿了一下又道:“而且文官结亲的首选对象自然还是文官,相比于帮衬女婿,我们家还是要差一些。”
祝宁只觉一口气堵到了嗓子眼,差点没把他噎死过去。
“家风好的人家不少,我比较看好于家和姚家,这两家的家风正派,而且太太奶奶们的性情都不错,就是规矩大了点,媳妇要去婆婆那里立规矩,不过谁家的媳妇都是这么过来的,忍忍也就算了。再则,他们家有‘四十无子方可纳妾’的规矩,就算是通房也是媳妇怀孕的时候预备两个,等到生完了孩子就可以打发走。”祝大太太说完又叹了口气,“我看好了他们家,想来其他心疼女儿的人家也会盯着,结亲总要男方愿意才行。”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从可可出生那时起,我就在考虑这些事了,女儿不比儿子,总要给她挑个好人家才行。”祝大太太接着道:“所以我想着,要是不能跟于家和姚家结亲,那就退一步,挑个婆婆好相处,丈夫够上进的,妾室通房拿捏住就不算个事儿,但是总要可可自己想通才行。”
祝宁……他已经不想说话了,但祝大太太说的话也在理,他还没法反驳。
“要是祺哥儿能再小几岁就好了。”祝大太太惋惜道:“这孩子是我们看着长大的,知根知底,也不是那等拈花惹草的性子,最重要的是他对可可好,就是……”说到这里还叹了口气。
祝宁摆了摆手,无奈道:“他不行,他身兼两房,子嗣的任务重着呢,如何能让他为可可守着。”
顾言祺的确是个很好的女婿人选,但是年龄不合适,他肩上担负着两房的子嗣问题,要是跟可可定亲,最少要六年之后才能看到孩子的影子,而且还不一定是儿子。
祝宁和楚君逸的关系好,也是看着顾言祺长大的,如何肯这样坑他。
“反正可可现在还小,议亲一事过两年再提也行,我们在看看。”祝宁也叹了口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