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苦口,在韦舅舅每日把脉,每天按时三剂药的照顾下。来势汹汹的风寒,以几乎媲美它发病时间的速度迅速退去。病好后的卫嫤也重新活蹦乱跳。
在幽州时写下的几款烹饪方式由钱夫人送到如意楼,多番尝试后,新菜色已经上桌半个月。
如意楼菜色好服务佳,若说先前还有楚夫人的陪嫁酒楼压着它,如今在楚刺史倒台,晏衡横空出世后,得知晏夫人是股如意楼背后靠山,整个凉州都买这家账。
新菜色一推出便广受好评,经营有方的钱夫人借此赚个盆满钵满。当然她没忘记卫嫤功劳,如意楼收入全部四六分。即便她只要四成,算起来也比先前全拿时还要赚得多。钱夫人有更多钱拿,也就丝毫不嫉妒卫嫤比她分成还要高。
卫嫤也不会随便让人吃亏,在她来西北之前如意楼已经是凉州城内数一数二的酒楼。这响当当的名声,全是钱夫人多年积累。而她不过提供几个菜色,便得到如此丰厚回报。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她终究还再往广源楼去了一封信,想以自己独家的烹饪方式,换陈东家几样菜谱。
信件发出去,估摸着时间还没到京城,喜讯便纷至沓来。
首先是卫妈妈的家书,这封家书依然是她与阿昀合写,不过比起先前几封,阿昀字迹进步很明显。信中说淑妃娘娘甚喜阿昀聪慧,归程闲来无事便教他写字。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件事,途中经过山路时有人在她马车上做手脚,被她发现后反将一军邀请那几位丫鬟同坐。不用九公主出手,几位丫鬟便被吓得尿了裤子。
看完后卫嫤会心一笑,提笔回信先谢过淑妃娘娘。至于卫妈妈遇险之事,刚想问她有没有得罪什么人。还没等落笔,想到如今晏衡升任代指挥使,她好像也不是以前那种凡事委屈求全的商户。于是落笔时她换了种说法,直言卫妈妈挺直腰板,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要道理站在他们这边,有晏衡在他们没什么好怕的。
写完信晏衡正好回来,看到她狐假虎威的回信,他脸上笑容那叫一个舒心。
“阿嫤终于想通了,你我夫妻一体,不论你做什么事,即便是错事,后面也有我给你担着。”
见他这般如释重负,卫嫤错愕。
“阿衡是嫌弃我太懂礼?”
“是啊!”晏衡简单直接地点头:“有时候倒希望阿嫤无法无天一些,好让为夫多施展些本事。”
紧接着他还列举了自己的一些整蛊技能,从套麻袋到高黑状,不论明面暗面,他总有很多法子收拾一个人。
种种手段听得卫嫤目瞪口呆,心底升起一丝崇拜之余,还真让她想起一件事。
“不论世子夫人还是赖上端王的吴尚书嫡女,这两位吴氏都够可恨,阿衡有没有什么法子让他们吃点小亏?”
晏衡笑而不语。他永远都不想告诉阿嫤,自己将一支从瓦剌王廷中发掘的天山雪莲送给了吴家相熟的太医,及时救了太医体弱的孙子一命。而他唯一的要求,便是要世子夫人腹中胎儿平安,最好补到难产后依旧白白胖胖活蹦乱跳。
还有吴英,不顾男女大防陪她习武的几位军汉就像凭空冒出来的。而找出这几人的柱子,却是深藏功与名。
☆、第133章 喜讯连连
关于吴家姑侄两位嫡女的事,晏衡不告诉卫嫤的原因很简单。
无故伤人性命,无论再有理也不是应该的事。他知道阿嫤很坚强,但坚强不代表冷血,她还没到眼皮子都不眨一下的要一个大活人性命,或是让那人生不如死,即便这人是罪有应得。
所以将此事告知她,最后只会是两种后果。阿嫤不是内疚,便是要他放他们一马。前一种他舍不得,做出后一种决定阿嫤心情不上不下不说,他也绝不会允许。
吴氏身为世子夫人,可是几次三番想要阿嫤性命。即便那几次都反过来为阿嫤做嫁衣,但她的动机是他绝对不能饶恕。而吴英,不说她差一点搅了表妹好姻缘,就说随吴尚书视察凉州时与他的那点私人恩怨,也足够他报复一番。
他素来帮亲不帮理,更别说两人本来就惹到过他。
“没法子了是吧?”
见他久久不言,卫嫤笑着打趣道,声音中却没有丝毫怪罪之意。
晏衡点头:“京里实在太远了,日后我会寻个机会。”
“算了。”
卫嫤耸肩一脸无所谓,她知道自己忍无可忍之下几次爆料,对世子和吴氏之间感情伤害有多深。当初吴氏千方百计想要嫁进镇北侯府,为此甚至不惜毁了柳家千金的脸,可见她对世子的感情不一般。
女人偏感性,她一手摧毁了吴氏感情,已经算是亲手为自己报复回去。
她为人就是如此,轻易不会记仇,因为有仇她一般当场就会报了。如若不然,一直带着仇恨憋屈下去,她非得忍到内出血。
“先依阿嫤的。”
点头应下,晏衡心下更是笃定自己判断。看,阿嫤就是这般善良。若是把他暗中做那些事说出来,只会平白给她增添烦恼。
见两人达成共识,卫嫤拆开第二封信,出乎她意料,这封信竟然是陈伯安写来的。
晏衡同样惊讶:“伯安兄?你不是前几日刚给他去过信,算算日子这会应该还没到京城。”
看到信上专属于陈伯安的笔迹,卫嫤心里也存着疑惑。将信纸推过去,两人一块看。
来幽州路上同意与钱夫人合伙做生意后,她就往京城去过信。信中意思说得很明白,以如意楼这些年周到的服务经验,换广源楼几道独家菜谱。然而一个月过去京城没有回信,她以为这是对方在婉拒。
之所以前几日鼓起勇气再写一封信,是因为钱夫人给的分成实在太过优厚。再者她知晓陈伯安对于研发新菜色的狂热,以菜换菜,他同意的可能性会更大。再三思索后,她才提笔又去了一封信。
然而今日收到回信,她才知道其中内情。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个季节食材特别丰富。按捺不住那颗蠢蠢欲动的心,陈伯安再次离开广源楼,南下寻找新的吃法。这次他走得非常远,深入西南遍布瘴气的丛林,甚至一度踏入吐蕃国境内。
陈伯安离开,广源楼坐镇的是陈家娘子。见是夫婿最重视的兄弟晏衡来信,她没敢随便拆,而是派人快马加鞭送到陈伯安处。而信送去的那几日,他恰好身在吐蕃。等他出来后又走了另外一条路绕到苗寨,也就与先前的驿站错开了。直到听陈家娘子来信说有这么一封信,他才派人快马加鞭去取。这一来一回,又耗费了不少时日。
好不容易收到信,看到她请求,陈伯安二话不说答应下来。并且随信他还附赠了几道适应西北百姓口味的特色菜。
看到这卫嫤笑道:“这封信可真是好运,不费吹灰之力就踏遍了大越的大好河山。”
“伯安兄竟敢深入吐蕃,好在他有惊无险地回来。”
听他这说法,卫嫤疑惑:“吐蕃怎么了?”
她印象中的吐蕃跟中原关系好像一直不错。当然卫嫤理解的不错,是相对于北方异族来说。毕竟历史上游牧民族数次南下入侵,而吐蕃不过是小打小闹。虽然后世外交总是说什么睦邻友好,可国家间哪会跟亲兄弟一样打断骨头连着筋。两个国家间的关系只能是合作间的互利互惠,等到真正利益有损时,说翻脸就翻脸。
最起码比起北方的草原狼,南边吐蕃一直是友好国家。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婚姻,到现在不还是一段佳话?”
听到她说出来的两个名字,晏衡面露嗤笑:“阿嫤你知道,和亲这两个字代表着什么?”
卫嫤对和亲的印象实在不怎么好:“这也算和亲?”
“公主远嫁安抚外邦是为和亲,区别就在于国力强盛时可以选宗室女代嫁;国势微弱时只能选亲生女儿,有时候甚至连皇后嫡出的公主都无法免俗。”
解释一番后晏衡面露骄傲:“我大越自立朝以来,从未有任何一位公主远嫁和亲。”
这的确是件值得骄傲的事,透过晏衡的话,卫嫤也对历史有了种不同理解。也许在后世史学家看来,那些远嫁的公主以一己之力维系起了两个国家间的和平。可公主本身呢?
封建制度下男子社会地位高,不就是因为天生体力优势让他们能执掌兵权。既然享受了种种优待,那为什么国难当头时不站出来保家卫国,而是把平日瞧不起的弱智女子推除去挡在前面。
“然而前几年吐蕃新赞普继位,一直想向大越求娶一位公主为妻。”
求娶公主……
卫嫤喃喃道:“如今年龄最合适的,便是阿怡。”
晏衡点头:“的确是九公主。”
而后他接着说道:“吐蕃赞普倾慕汉族文化,年少时曾乔装打扮前往京城,无意中见过九公主一面。而前几年,他在递交的国书中所求的便是九公主。”
明明刚才读完卫妈妈和陈伯安的来信还很高兴,怎么一眨眼情况变成了这样。
“阿衡方才说国力强盛之时,可以找宗室女……”
“阿嫤好生聪慧,”晏衡夸赞道:“不过这次,我估计不会用宗室女。”
端王年近弱冠,许多人在他这个年纪已经是好几个孩子的爹,而他却硬生生顶住压力没成亲,庆隆帝也一反常态地听之任之,丝毫都不焦急。先前他一直不解,但今日收到伯安兄深入吐蕃后偶然打探来的消息,他总算有了一丝明悟。
皇上是在保护九公主。
从舆图上看,吐蕃与瓦剌一个在西南、一个在西北,两国在西边对大越成掎角之势。若真开战,大越固然能打得过,但到时必定伤亡惨重,而这是皇上所不愿意看到的。正因如此皇上才一直拖着,总没有兄长不娶妹妹先嫁的道理。
然而随着再往南的婆罗多国力日强,形势发生彻底改变。据陈伯安所言,吐蕃过最近形势紧张,赞普一直往南线增兵。
风水轮流转,如今到了大越驱虎吞狼之时。
想到这晏衡眼睛微眯,娶到阿嫤离京时他曾暗暗发誓,要尽快爬到一个尽可能高的位置,让阿嫤能一直无忧无虑,受人威胁时也不用忍气吞声。楚刺史预料到的战事,也在他意料之中,今年冬天将是他最好的机会。
提到军国大事卫嫤都是两眼一抹黑:“不用宗室女?难道真的要阿怡嫁过去?”
凑到她耳边,晏衡小声说出两个字。
“吴家?”
瞪大眼她反问道:“吴英肚子都大起来了,这样嫁过去赞普不会跳脚?”
这可是绿帽子!
不过反过来一想,吴英肚子里孩子是太子的,也是皇上亲孙子。以大越强盛的国力,扶持一个有自家皇族血统的孩子成为新一任赞普,那不就等于不费吹灰之力控制一个国家。
看她扬起唇角脸上尽是得意,晏衡就知道她想歪了。
“皇室血脉不容混淆,即便是吐蕃也没那么随便。阿嫤别多想,吴家家大业大,可不止这一个嫡女,用一个嫡女来保住全族,吴尚书乐意的很。”
“这也行?”
“你当这事有多复杂。”
在卫嫤不可置信的目光中,接下来发生的事证明了晏衡话的正确性。
圣驾回銮后又过了半个月,当幽州城的民房修缮完一半,足够普通百姓挤挤过冬时,京中也传来了此次西北贪腐案的最终结果。
涉及贪腐之人一律抄家,男丁贬为军户、女眷没入教司坊。庆隆帝这次是真发了狠,连往常会被宽恕的幼年男子也没放过,悉数充为童丁。一时间整个西北官场哀鸿遍野,抄没贪官污吏家所得金银古玩总价值,足足抵得上朝廷三年税收总额。在朝廷派来的抄家队伍离去后,凉州府衙附近那片官员聚居区,几乎成为一座鬼城。
这场清洗中,涉及贪污之人只有两人幸免于难。一是楚刺史,事情很奇怪,他虽然经手过贪污一事,但本人却没贪多少;因镇北侯楚英暗中协助过此次调查,他把皇上的奖励换成了对楚刺史的赦免。贬为平民的楚刺史全家为镇北侯府所收留,当然这不包括那位甘姨娘。楚英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他直接把甘姨娘扔到了当年她出身的青楼门口。
第二个便是吴尚书,关键时刻吴指挥使担下了全部罪责,而后在吐蕃上国书再次请求和亲时,他及时阐明西北局势,并进献自家嫡女一名用于和亲。借此功劳,他不仅逃过一劫,而且还保住了兵部尚书的位子。
☆、第134章 酣畅淋漓
西北官场变动并没有引得百姓人心惶惶,相反平日被贪官污吏欺压的底层兵卒,以及底层兵卒身后所代表的每一个军户全都弹冠相庆。若说他们有什么担忧,那无非就是不知道新来的顶头上司会怎么样。
等过了几日,看凉州卫里的代指挥使大人还是晏衡,朝廷丝毫没有要派新指挥使大人来的意思,众人也就把心放回肚子里,继续热火朝天的投入幽州城建设。赶在上冻前,他们想再新造一批房子。
吴良雍保住兵部尚书之位,晏衡从中隐隐察觉出危机感。升任代指挥使,享受过更高一级的权利后,无论是他个人追求、还是内心深处想保护阿嫤的愿望,都让他不想再退回去做那个晏镇抚。但他可不相信,在此事中吃了他大亏的吴尚书会打落牙齿活血吞。有了这层意识,他表现起来越发积极,整日拉着丁有德往工地上窜,试图将幽州城造的固若金汤。
后者很有怨言,虽然他醉心于研究这些,然而媳妇才是头等大事。在卫嫤提醒下,丁有德终于找到了接近阿罗的诀窍。阿罗喜欢马,他便开始钻研马鞍、马蹄铁以及其它关于马的设备。在追妹子上他无师自通,自己研究不出新成果,他便在花样上做改进。京城高门大户多就这点好处,大家聚在一起爱攀比,从衣饰到住房,层出不穷的花样深入到生活各个角落,甚至连平日用的马也没落下。
即便没接触过这些人,每日上衙门点卯,一路上还有进衙门后看几眼,耳濡目染之下他也知道许多新花样。他动手能力强,缝缝补补或是简单木工都会,加之幽州如今是个大建筑工地,原材料就摆在那,很容易他便打磨出个新马鞍。托卫嫤送过去后,一直对他爱答不理的阿罗给他回信,话语中满是兴奋和对他的夸赞。
掌握正确方式的丁有德越发殷勤,这时候晏衡拖着他给朝廷卖命,简直不能忍。要不是卫嫤出声威胁,开玩笑说不听话就断了他信路,他早就偷奸摸滑不干了。
大家都在忙着,性子压根闲不下来的卫嫤也没有闲着。
首先她关心的是家里的事。韦舅舅升任西北监察,新规划的监察府便在幽州,自此后一家人也算在幽州扎下根,这下连再三推辞的韦舅母也不得不搬过来。
她一搬过来,就显示出家里有女主人的好。从缝缝补补到领菜做饭,这些先前卫嫤最头疼的事,如今全被韦舅母一手包圆。从此之后,她过上了安心做正事,到点就有人来送饭,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腐败日子。虽然韦舅母安排的不如卫妈妈精致,但她本身也不是那么讲究的人。她的讲究只在于有条件时要挑最好的,有什么条件就用什么规格。
韦舅母的尽心她看在眼里,感动至于也给她提供条新的生财路子。
旧的路子便是编一些小挂件,用在她打算年底推出的晏记小米贺岁版包装袋上。韦舅母的动手能力很不一般,在他们驻扎幽州面圣的一个多月中,她在凉州城闲来无事,已经召集几个手艺好的同村老姐妹,彻底完成了那件活计。据留在凉州的晏族长来报,韦舅母送来的挂件特别精巧,每一件都能看出用了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