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两项本事的人,放哪都是人才。在这事上卫嫤不得不佩服韦家选人的眼光,给韦舅舅选得村妇媳妇都是百里挑一。至于晏衡娘亲,虽然晏百户是个不折不扣的渣,但他能从普通族人熬到跟族长平起平坐的百户,本人应该也不缺本事。
认可了韦舅母能力,她也好用人。这些天看到幽州城一步步建设,她找到了些女人能干的活。比如石头运输中需要先装到箩筐里,然后有身强力壮的军汉人力背下山。
“背石头?”听她这样提议,韦舅母手叉在胸前,连连摇头:“幽州石头不比凉州那些风一吹就哗啦啦往下掉沙子的,这边石头纹理硬,一小块就死沉。盖房子用的石头都那么大块,咱们女人可背不动。”
卫嫤笑道:“舅母想哪儿去了,咱们这又不是修长城,您也不是那孟姜女,不用亲自去做徭役。我说的是背石头时用的箩筐,那石头死沉,箩筐坏的也格外快。舅母手巧,编点这个卖给官府就是。”
卫舅母长舒一口气:“吓我一跳,箩筐那东西简单,酒泉往西那些盐碱地里生的荆条砍下来,掐掉多余的杂枝,几下子编起来就很耐用。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找人编点送给官府就是。”
果然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提这个建议时,卫嫤还在想着原料调配问题,如今幽州城最缺的就是木材。大到做门窗用的木头,小到烧火做饭用的草全都是大问题。没想到韦舅母一开口,便解决了最麻烦的原材料。
“哪能送,平常舅母冬日闲着那不也是好好歇歇。现在歇不上,该给的钱也得给。”
见她这么说,韦舅母也答应下来。
“衡哥儿媳妇这主意真好,咱们村里那些军户有个习俗,生一个娃便去西边多垦一亩田。田跟着娃长大,等娃长到能下地,再盐碱的田也能变成熟田。本来那片荆条地没人愿意动,如今正好趁这功夫全都开出来。”
还有这回事!听她将着,卫嫤边点头边感叹自己无知,关于农事她只知道庄稼春播秋种,其余没经历过全是两眼一抹黑。
“那就全靠舅母。”
满脸感激地说道,在韦舅母连连摇头中,她话锋一转:“对了,我还有另一件事想拜托舅母。”
“一家人说什么拜托,有什么事衡哥儿媳妇吩咐就行。”
“是这样,前些时日朝廷旨意下来,任命一些蒙古人为官,这其中还有几位贵妇。但那几位蒙古女官不懂汉话,跟咱们大越汉人官员沟通时有很大问题,我想叫阿彤过去帮下忙。”
韦舅母二话不说答应下来:“这事阿彤能行,他们姓韦的脑子好使。阿彤别的我不敢说,但瓦剌那边好多话她都会说,甚至连人家方言她都学得很溜。”
这是完全没想到女子做官那方面去,卫嫤心下一松。见韦舅母这般客气,她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将事情和盘托出。
“其实我还多想了点,舅母,这事我只跟你说,舅舅你也先瞒着他点。”
见韦舅母一脸郑重,卫嫤说道:“朝廷任命的蒙古女官,跟阿衡他们那些汉人官员其实一样,可以坐在官衙里管正事。官衙里也有会说蒙古话的汉人,虽然都是男子,但蒙古人不是很讲究男女大防,偶尔充当下翻译也没什么。”
没等她说完,就见韦舅母一脸喜悦:“衡哥儿媳妇这是想让阿彤去当官?”
竟然被猜出来了!怔愣之下卫嫤点头,就见对面韦舅母一拍大腿,笑得露出一口略微泛黄的牙。
“这实在是太好了!”
这下轮到卫嫤心下觉得不对,怎么回事?她原先还担心,以大越男尊女卑的大环境,让女子出来做官会被认为惊世骇俗,进而受到强烈反对。但面前这情况,韦舅母怎么恨不得举双手双脚赞成。
“舅母,你是认真的么?”
“认真,怎么不认真。衡哥儿媳妇对我们阿彤真是没的说,当官啊,那是多大的荣耀。你舅舅祖上是当官的,但他本人那么多年不也都是个平民老百姓。阿彤这才多大,阿嫤竟然能让她当上官,跟那帮不可一世的男人们平起平坐,这简直太给我长脸了。”
“你不怕她抛头露面,跟男人们在一起坏了名声?”
“什么坏不坏名声,咱们西北没那么多穷讲究。”
见她那样兴奋,卫嫤原先准备好的一肚子说辞全无用武之地。这会她才明白,西北这边民风开放到了什么程度,而这开放的民风对于她帮助有多大。
“那今天就这两件事,舅母帮忙找人编箩筐,阿彤去衙门做事。”
韦舅母拍着胸脯:“衡哥儿媳妇放心,都包我身上。”
见她如此痛快,放下心头大石,一身轻松的卫嫤生平第一次起了痛快一场的念头。吩咐谷雨去做下酒菜,她取出卫妈妈从京城特意运来的两坛好酒。
“舅母把舅舅也一块叫来,咱们好生庆祝一下。”
满满一大桌丰盛的菜肴上桌,晏衡也从前面忙活回来。正好钱夫人收到她消息,得知陈伯安来信后,也带着阿罗快马加鞭从凉州赶过来。这次贪腐案钱同知也受波及,虽然最终没有抄家夺官,但面对同一条街道上相熟的邻居十不存三,他整个人如惊弓之鸟,再也不敢耍官威。风水轮流转,与卫嫤关系格外亲厚的钱夫人,也因靠上了凉州如今最大的靠山而真正当家做主。
连带着丁有德,九人围着桌子满满当当坐一圈。举杯痛饮,就着热腾腾的酒菜吃一个酣畅淋漓。
☆、第135章 新年茶会
爆竹声中一岁除,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耳边,穿着火狐狸皮的袍子,卫嫤梳着端庄的发髻,给前来拜年的小娃娃们发红包。
虽然满打满算才十六岁,就算虚长两岁也远远不到二十,但谁叫晏衡官大呢?官场是个很现实的地方,论资排辈,辈分再大也得被资历压在下面。尽管晏衡的指挥使下面还添着个“代”字,但几个月下来他已在西北军中树立了足够威望,尤其是今年过年西北军破天荒发福利,实实在在的米面粮油领回家,更是让他在军中威望达到顶峰。
所以如今大年初一,所有官员都拖家带口到晏府拜年。
卫嫤也没瞎忙活,一应瓜子、果脯她都是从如意楼订的。
说起这一出,还得扯到几个月前的接风宴。在幽州结冰暂缓城池建设后,晏衡与她回凉州时,按照例行规矩新官上任必须得有接风宴。升镇抚那次因为与上峰不和,被当地官员以迎接圣驾为名搪塞过去。两次加在一起,接风宴更加郑重。当时刚搬回来忙乱不堪的卫嫤,干脆从如意楼订了席面。有钱夫人那层关系在,席面准备的那叫一个周到,不仅菜色足,连带服务也是十分周到。
用过接风宴的凉州属官都很满意,加之有买她面子的成分在,自那之后每逢家中大小事务,需要开宴时,都会直接在如意楼订席面。
上流社会吃穿用度,向来为一般人所追捧。君不见后世,随便一个东西神神叨叨地扣上个什么大不列颠王室专用、古代宫廷秘方,销量都会一瞬间爆棚。古代也同样如此,看当官的都在如意楼用膳,凉州城内那些不差钱的皮毛商人们有事也喜欢上如意楼。
连卫嫤都没料到,一个小小的接风宴,竟然会给如意楼带来如此红火的生意。苍天为证,她真的是犯懒图省事来着。
钱夫人笑得合不拢嘴,大手一挥收益继续四六分,卫嫤又狠狠赚了一笔。数着库房内一箱箱白花花的银子,她暗暗咋舌。果然民以食为天,再精美的衣服也不会每天都要买,但饭却是一天三顿都要吃。高端餐饮市场,做好了简直是在抢钱。
见钱夫人生意做得好,卫嫤越发不甘人后,晏记小米新春特别版也跟上。全新的包装,喜庆的红色牛皮纸包,第一批运到京城后两天内销售一空。紧急追加一批货秒抢完。一批又一批,差点把凉州金秋收获的栗米全都掏空,但依旧是供不应求。不仅京城,甚至许多年终进京汇报政务的外地官员,从同僚京官口中得知此物后,直接以百袋为一单位,一车一车的往老家拉。
小米倒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但如和氏璧那种旷世奇珍,注定不能被一般人所拥有。然而像晏记小米这样平凡无奇,每顿饭都要吃的东西,对于那些经济稍微宽裕但又没到那般尊贵地位的人家来说,却能极好地展示他们生活品味。
当初定价时,卫嫤想到的就是这一点。她多方调查了大越物价,定下的价格一般人能出得起,但又稍微有些肉疼,买的时候需要咬咬牙。而这样得到的东西,往往是最能让人珍惜的。精美的包装,更是让买家觉得有面子。
总之,经过这次春节大促销,晏记小米的名头彻底在大越大江南北打响。
晏记小米一车有一车的拉出去,很难不引起有心之人的注意,而钱夫人便是其中佼佼者。
询问过她后,钱夫人另辟蹊径,瞄准了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买的蜜饯果脯。凉州本地不怎么生产水果,她直接派人送外地进上好的干果,包装成小份装,用丝带系上蝴蝶结、同心结等各种精美的结,然后兜售给官家和不差钱的商家。
先不说果脯如何受欢迎,单是包装纸和丝带打的结,就需要许多巧手妇人。
接着这股东风,卫嫤的技校开了起来。托庆隆帝的福,贪官污吏被抄家后,官衙这条街上空着好多宅院。这些宅子先前都是官家所住,修缮的极好不说,场地也足够大。作为晏代指挥使最大的关系户,言听计从的媳妇,卫嫤枕边风一吹,直接将吴指挥使先前的宅子要过来。收拾下桌椅板凳,一所现成的技校就这么办成。
她也没打什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之类的口号,而是直接实实在在的问凉州百姓:大冬天闲着没事,你们想赚钱么?
当然想!
无论什么时代,都没有人会嫌弃银子。
既然想赚钱,那就来官衙旁边先学一门手艺。你若是细心,可以学用丝线编各种造型;若是手不够巧,可以学柳编;若是天生没那方面天赋,那照葫芦画瓢糊个纸包装盒你总会吧?
还不会?难道是跟晏夫人一样的手残?
压根就没这种可能,这些来做工补贴家用的平民百姓,春夏秋三季都得种地。从播种到拔草,这些都是需要动手的活计。他们从上下来到现在,培养最多的便是手艺基本功。
当然干活的都是些农民或匠人,官家出身的人目前还放不下身段。卫嫤也没打算让他们深入一线,这些官家千金文化素养高,若是有人向来帮忙,她会安排他们做些记数、核算工钱等脑力活。
官家姑娘一生下来,就是朝着管家夫人方向培养的,主持中馈使是他们的必修课。如今这点简单的账目,压根就难不倒他们。
几乎不用算盘,几位姑娘就能把算盘打理好。然而打理好是一回事,看到院子里的平民百姓那般辛苦干一天,才赚那么七八个铜钱,这些从小锦衣玉食,买对镯子花几十两白银连眼皮子都不眨下的官家姑娘心里颇不是滋味。
于是送自家姑娘来的人家,突然发现他们家姑娘懂事了、稳重了、为人节俭了。
知晓变化原因后,原本因楚刺史夫人和吴指挥使夫人带动,而对卫嫤一直有所偏见的凉州众官家夫人,彻底改变了对她的印象。晏夫人是商户女又怎么了,人家眼光那么好,嫁个夫婿年纪轻轻就管在他们头上。不仅如此,晏夫人本尊还御夫有术兼之生财有道,慧眼识珠最早跟着她的钱夫人,今年冬天头面上的珍珠又大了一圈不说,在家里也是说一不二。
现实的利益摆在眼前,再次面对晏夫人时,众家夫人也殷勤起来。
得宜于有仇一般当场就报的好习惯,卫嫤压根不讨厌他们。见他们殷勤,她也接受这份好意,平日做好自己指挥使夫人的本分。至于再多的比如说关照什么,她表示自己这不是开善堂的,不会平白无故对每个人都好。
无功不受禄,将心比心,若是你什么都没做,而领导却无缘无故对你好到掏心掏肺,大多数人都会有点其它心思,少部分坦然接受以为自己是万人迷的就另当别论。卫嫤这种态度反倒让大家坦然,在几个月后的今天,她与凉州城这些官家夫人已经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同在一片屋檐下共事,大家相处起来会很舒服。
这也是卫嫤想要的结果。这些官家夫人让她舒服了几个月,投桃报李,趁着过年她也让大家过舒服些。
她不仅从如意楼订了蜜饯果脯,还拜托卫妈妈请京城的工匠打造了一批十二生肖金银锞子。每一份都装在锦盒里,各家有小孩子来拜年时,不拘官职、不拘男女,每人各有一份。
当然这其中也有差别待遇,嫡出子女她送纯金的,庶出子女她送银的。没办法,虽然知道庶子庶女也是无辜,但如果因为他们的无辜便要跟嫡出子女一视同仁,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铤而走险去爬床。毕竟只要十月怀胎生下一子半女,便能享一辈子富贵,用十个月来换日后一生,这份买卖实在太诱人。
“过年好。”
又是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团子,颤颤巍巍地走上来拜年,大眼睛眨巴眨巴地看着她。
这次不用她问,后面带着孩子前来的官家夫人已经出声解释:“这是我们家大哥儿,后面两个是姨娘所出。”
卫嫤抱起小团子,谷雨适时递上一套锦盒。
“我们宝贝真乖,这是姨姨给你,过年好。”
拆开礼盒,看着里面金灿灿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小团子眼睛亮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扭头,眼巴巴地看着身后娘亲。
书吏夫人面露难色:“晏夫人,这未免也太贵重了。”
“过年不就图个喜庆,大家都有单咱们大哥儿没有像什么话。其实我倒不在乎这点身为之物,只要转过年来诸位能好生协助家中夫婿,跟我家阿衡一道办好差,也就算我这远道从京城打的金银锞子没白麻烦。”
这下不仅书吏夫人,坐在两旁的所有夫人都连连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不辜负晏夫人期待。
“大家不用这么严肃,该吃吃、该喝喝,在我这随便点就行。”
说完卫嫤带头,喂起了抱在怀中的小团子。
晏夫人这人,只要你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违法乱纪,其余闲事她一概不管。刚开始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相处时间长了大家都觉得这样挺好。众人若有所感,也跟着一道放松下来。
☆、第136章 州学初办
入冬时卫嫤技校开得红红火火,可一等转过年来就没了人。
一来编花型、箩筐、糊纸盒子等事很简单,性格再愚钝的人多学几遍,熟能生巧下也就会了。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等开春冰化了,军户就要准备这一年的耕种。这会他们正忙着选种、打磨农具。有天大的正事干着,他们自然不会大老远来技校浪费时间。
好在卫嫤早已预料到此点,一整个冬天她都在督促谷雨等丫鬟读书识字,片刻都不曾落下。学习是水滴石穿的事,即便每天只认五个字,一百天下来就五百个字,而常用汉字不就那千把个。一个冬天下来,到如今谷雨三字经已经认个全乎。
得知此点后卫嫤放下心,然后请晏衡向全州发官文,召集各家孩子前来读书识字。
在这之前,她已经做足了铺垫。庆隆帝虽然从幽州紧急调配官员过来,但大清洗过后,凉州官吏还是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匮乏,尤其是最层书吏。这种不入流的官,怎么都轮不到朝廷科举取仕的进士老爷来屈才。
别人手下人手她不管,晏衡指挥使手下所需书吏,全部公开招录。
招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得益于有个好曾外祖父韦相,他老人家当年曾办过这一出,出过一整本备选题目。考的不是军国大事,也不是谁能做锦绣文章,而是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题目。地理、农业、算数皆在此列。虽然时隔多年许多事情已经改变,但稍微改动下依旧能用。
而且卫嫤还发现此类试卷的好处——不怕泄露试题。有拟好的题干,稍微改个别数字、内容便是一份全新的试卷。就算有人提前知道,背过答案,现场也不一定能做对。
公告张贴出去,一开始还有人不信。谁不知道想做官先托关系,有个亲叔在衙门里,就算侄子再不学无术也能当上衙役大人。如今公开考试?不就是给关系户挡上块遮羞布?
看在公告下晏衡亲自签名的面上,终于有书生抱着“反正考试也不交钱,慢慢试试呗”这种心思报上了名。等张榜结果出来,所有人惊奇地发现,按名次排列的复试榜上,名列前茅的皆是凉州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而传言中给当官的塞了银票,保证一定当选的不学无术之辈,毫无疑问地名落孙山。
这下因偏见而没报名的读书人毁到肠子都青了。
而稍后的一出更是让众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复试由晏指挥使亲自坐镇,而他最终圈定的几人,全是大家公认有才能、办事妥帖之人。
这下所有人都心服口服,晏指挥使是真的本着挑几个有用之人,组织的这次招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