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她话音落下的还有背后突然出现的童子军,经过十几天紧急培训,他们的军拳已经有一定水平。如今他们统一穿着州学校服,拿着刀枪棍棒出现在人群中。
一位当娘的认出自家孩子,当即冲出来呼天抢地。
“你怎么在这,赶紧回家躲起来。”
面对娘亲的劝阻,那个在州学当班长的孩子一脸无奈。
“娘,我们还能躲到哪儿去呢?夫人说得对,凉州是我们的家,我已经这么大了,要保护妹妹。”
对啊还有女儿,妇人急忙搜寻着人群,焦急道:“你妹妹呢?”
“妹妹被夫人保护起来了,她现在很安全,娘你放心。”边说着他边劝着旁边人:“我们既然有余力,就站起来把瓦剌人赶回去,只有这样日后才有好日子过。”
差不多的对话在下面上演,一帮半大不小的孩子都有这志向,大人们受到的震撼可想而知。各家青壮回去拎起菜刀,而妇孺看到城墙上瘦削的晏夫人时,也升起来了勇气。
午夜、月升到最高处,坚守十余日的城门终于在瓦剌人连绵不断的攻势下被撞开,骑兵如流水般冲进来时,就看到一堆手握菜刀的平民混在官兵们中间,看着他们面露凶狠之色。
☆、第146章 竟然是她
没有经历过真刀实枪拼杀的人,永远都不会了解战争的残酷。尤其是在枪还没有发明之前,交战双方必须贴身肉搏。每看到一处,地方身上喷薄出的鲜血带着腥味直接挂到你脸上,那股黏腻、恶心以及其带来的恐惧之感,足以激起一个受过专业训练兵卒内心深处的血性。
以及,摧毁大多数人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心理防线。
在如今的凉州,大多数人的反应皆是后者。平民百姓一来本就是硬着头皮提着菜刀上,二来他们的身体素质没法跟日日受训的兵卒比。
交战双方本就属于下风,瓦剌人残忍的手段露出来,大多数人选择的反应是逃。
逃、不顾一切的逃。
卫嫤想象中的画面很美好,但本以为数倍于敌军的平民联合起来,加之有晏衡从旁只会,这场仗定能胜利。可现实却给了她当头棒喝,战争是有学院的,想从这所学院毕业,变为一个英勇无畏的战士,绝不是短期速成班可以做到。
平民的反抗反倒激起了瓦剌人的斗志,此消彼长之下,整座凉州城成为了狩猎的乐园。
逃,逃到死胡同,眼睁睁看地方染血的刀刃落到自己头顶。生死一瞬间再想反抗,可命运哪会再给他们机会。
凉州城一片哀鸿遍野,晏衡看着身边越来越少的兵卒,再看看身后拿着她佩刀,神色始终坚定的卫嫤。面露不舍,心下却是很容易地下了最后一个决定。
“阿嫤。”
“我不会走。”
多亏了这一年来与晏衡喂招,风雨无阻的锻炼的确很艰苦很困难,但收效也是显而易见。如今的卫嫤依然瘦削,可她身材却越发匀称。白皙肌肤下紧实的肌肉蕴含着比一年前强数倍的能量,同时她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也有所增加。
吴指挥使收集了各种兵刃,抄家时全便宜了晏衡,卫嫤从中挑选出的是种类似于武士刀的狭长刀刃,握在手里轻盈不说,锋利的刀刃也很有杀伤力。在她一心想要血战到底时,体内潜能被无限激发,这把刀也是斩敌无数。
“我有身孕了。”
捂着肚子,坚定的面色变得稍显温柔。
而这句话却以堪比核弹的威力,炸的晏衡一瞬间失去了思考能力。下一瞬间,他下意识地提到朝卫嫤身边扑来。刀刃擦着她耳尖过去,身后扬起一股鲜血,目露凶光的瓦剌人死不瞑目。
“去州学。”
心中原本坚定的想法因这一句话彻底改变,晏衡很明白,如果单阿嫤一个人,现在逃了凭借修书可能逃脱责罚。但如果在加上孩子,朝廷前段时间抄家时刚抓了一批童丁,以此为前提,她肚子里的孩子肯定逃不过,除非孩子没了。
可后一种也是唯一一种办法是他所绝不能接受的,扬起刀带人杀出一条血路,晏衡一路往州学门口冲去。
只要躲进地窖,那就安全了。
卫嫤的手悄悄松开腹部,脸上露出得逞的笑容,握紧长刀她与晏衡背贴着背。入夜前吃的那顿饱饭这会已经不太顶用,舔舔唇角,血腥味让她保持清醒,同时也让她稍稍兴奋。
又是一把弯刀砍过来,举起长刀,两刀在空中对碰激起火花。卫嫤手腕一酸,就着火光看着几乎折成锯齿状的刀刃。一路抵抗,州学终于近在咫尺。
更近在咫尺的还有州学门口不断攻击的瓦剌人,想到地窖里那些孩子,疲惫的身躯一下有了斗志。
“差不多到最后了。”
“恩。”
晏衡本能地将卫嫤护在身后,可身边敌人实在太多了,即便他艺高人胆大,如今平坦开阔的地形也没他发挥的优势。身边人一个个倒下,防线很快被突破,在她身后的卫嫤左右抵挡,终于在力竭之后跌倒在地。
刀尖还在流血的刀刃砍下来,寒光逼近,反射出挥刀之人那双冷漠的冰蓝色眼珠。心脏似乎被冻结住了,卫嫤闭上眼。
“夫人。”
熟悉而陌生的声音传来,身上压下一股重量,预料中的疼痛并未到来。
同时在他后方传来熟悉的号角声,操西北口音的兵卒冲过来,瓦剌人望风而逃。
援军终于到了。
虽然此时此刻谁都搞不明白这堆援军是从哪儿冲出来的,但结果比过程重要。望着抱拳站在身前的西北军千户,满脸血的晏衡神色冰寒。望着城中处处火光,还有脚下死不瞑目的百姓,他冷声下令:
“全力追击,不留活口,俘虏一:一、个、不、要。”
攻城半夜的瓦剌人,哪是这些全盛状态西北军的对手。此刻的凉州城依旧是狩猎的乐园,不过狩猎者和猎物双方发生了根本逆转。大街小巷内,西北军追击着丢盔弃甲的瓦剌人,每追到一个,锐利的刀刃直接朝要害招呼。
不是汉人天生作战不勇猛,而是占据优势的汉人有仁慈的资本。在伤人性命有伤天和的思想体系下,一般时候汉人处于上风时都不会下死手,而且俘虏敌军后也会优待战俘。当然这些战俘,最后在赎回去时会为大越带来无数的金银财宝。
然而如今晏衡却一反常态,他不再仁慈。
凉州城的满面疮痍刺激着在场每一个人,顺风形势下,原先被压迫的拼命国民百姓重新拿起菜刀。
报仇,为死去的爹娘、孩子、媳妇、邻里报仇。
今夜我们都是一家人。
有新生力量的加入,东方出现鱼肚白时,在瓦剌人包围下坚守近半个月的凉州城,终于在破城之际绝地反击。残余敌军彻底退去,街边房子噼里啪啦在烧,偶尔不见火苗的黑漆漆门窗,手指轻轻一戳便化为飞灰。
轻声嘱咐卫嫤回家洗个澡好好歇息,劳累半个月的晏衡开始马不停蹄地安排救火救灾。
目送她离开,卫嫤满脸肃穆地望着盖着白布中的人。无论如何她都想不到,在她一生中最危难的时刻,竟然是这人出来救了她。
掀开白布,首先入目的是乱糟糟的头发还有脏兮兮的脸,乍看上去这就是个普通乞丐。可跟她有过接触卫嫤却能认出来,这人正是初到酒泉是,试图勾搭晏衡,还好赖不分偏帮周氏与晏百户,招得周千户上门来惹事的立夏。
当时她毫不犹豫地把立夏赶出去,而后她不知怎么想的,竟然潜入周家帮她打探消息。
周千户伏法后,其家产被没收,家眷全部回到乡下祖宅。不在跟前看不着,日渐忙碌的卫嫤也渐渐忘了有这么个人存在。以至于后来周老夫人婆媳被有心人利用,造成幽州火灾,最后周家九族连诛时,因为有凉州城一众官员大清洗的消息,她没有过多关注,连带着也从未想起还有立夏这么一号人。
她不知道立夏中间经历了什么,才成为如今这衣衫褴褛的小乞丐。
但她却清楚地记得,临死前立夏最后一句话是:“夫人……是对我最好的人。”
虽然早已清楚立夏那副贱骨头,可当别人为救她付出生命代价时,她没有丝毫立场去谴责这种性格是如何如何的不好。半是感叹半是感恩,此时此刻她由衷希望下辈子立夏能投胎到一个富足之家,有能给她足够爱的家人,让她真正明白那些人才是值得交付真心真诚的。
“一路走好。”
沉重而感激地走上前,她亲自给立夏合上眼睛,嘱咐旁边一脸伤感的立秋。
“找几个人给她洗干净,换身好衣裳。葬礼的话……陪葬品就算了,徒惹宵小之辈打扰她安宁,多烧点给她。”
办丧事的不只卫嫤一个,杀戮一晚的普通百姓,第一件事便是为自己死去的家人入殓。沉浸在家人逝去的悲哀中,他们唯一的安慰大概是从州学回来,毫发无伤的孩子。
钱老夫人也在昨夜破城之时不幸死于乱刀之下,倒不是钱夫人不管她,而是人家先管自己的一双儿女。钱家一部分护院被派去参与守城,剩余那些大部分先护着后院,等后院平静下来再去前院时,见到的便是瓦剌人闯进钱老夫人富丽堂皇的院落。
所以如今面对钱同知的指责,钱夫人什么都没说了,而是直接指指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院落。钱老夫人多年来从她那扣去的钱,造就了这座钱家后院最奢靡的院落。瓦剌人也不傻,看到这样的院子能不抢?
不管怎么样,她还是开始给钱老夫人张罗葬礼。钱家好歹是官家,葬礼主色调是黑。见城内因办丧事之人太多而造成白布紧俏,她二话没说直接开仓放布。不论棉布麻布,刚织出来的原始布料大都是白色,后续还得经过一道染色工艺,故而钱记绸缎庄中囤货最多的便是这种料子。
钱夫人没有因奇货可居而哄抬物价,相反她反倒压低价格,只以成本价出售。再后来遇到那种城外全身补丁,一看就很穷困的人来买布,她只意思意思收那么几个铜板,所需布料一应全送。
卫嫤那边则做得更直接,她不仅经营晏记小米,还以京城的卫记米铺为依托,押运小米的人从京城雇佣车队往这边运粮。她在州学跟前搭个粥棚,大米熬成浓粥免费发放。在她带动下,城内好些有余力的官家和商家都做起了善事。
☆、第147章 铁血手腕
卫嫤也是后来才知道,这帮及时雨的援军是在如何艰难的环境下挤出来的。
相比于凉州城的兵临城下,幽州城虽然只有小股瓦剌军队。但依托于行宫下面的密道,他们与幽州守军打起了游击。敌暗我明,常常巡逻的西北军看到哪儿起了火,急匆匆赶过去只看到一地死尸,而始作俑者早已不知通过密道溜到了哪个角落。
这样的前提下,幽州防守难度可想而知。
尽管如此,坐镇幽州的袁总督还是与韦舅舅再三合计,尽量精简了守城兵力,而后派剩下的向凉州进发。且因为此次瓦剌人突然进犯,行踪中明显有泄密之人的影子,袁总督不敢大肆声张,西北军是绕小道秘密过来,连带着派出去的斥候也被瞒下来。
千钧一发之际凉州城最终守住,而幽州城却陷入了水深火热。
布置完救火工作,连续半个月没休息的晏衡甚至没来得及回家看一眼,马不停蹄带人前往幽州。
卫嫤一个人呆在凉州,恢复州学、生意之余,也负责了一部分赈灾工作。虽然瓦剌人攻城那晚,看到自家孩子被她训练成兵卒拿起刀抵抗时,城内百姓心里有些不舒服。然而当敌军退散,藏在地窖里的自家孩子平安回来时,所有人也都感激起了她的作为。
这一点也算是无心插柳,因为卫嫤强行规定州学招生,每家报名必须得是一男一女。龙凤胎的概率微乎其微,故而每家前来念书的孩子一般差那么两三岁。而这点年龄差,也就造成了两人中普遍有一个能躲进地窖。
在这种巧合下,基本上每户人家都受益。看到神色依旧天真,浑然不觉这些时日发生过什么的自家幼子,各家爹娘心中百感交集。明明有那么安全的地方,晏夫人自己却没躲进去,反倒跟晏指挥使站在一处共同迎敌。人家都这样了,咱们再指责是不是说不过去。
尤其当后来,卫嫤在州学前的粥铺支起来后。喝着她的粥、啃着她的馍,普通老百姓更是念着她的好。
“晏夫人是大好人。”
“对啊,州学还是她一手办的。我家儿子在那念了一年,整个人懂事了好多。”
“懂不懂事先别说,我家孩子身上的新棉袄还是人家送的。”
大难过后,亲自经历过瓦剌人的恶劣后,先前卫嫤那些严苛规定比起来已经不能再温柔。人是健忘的动物,忘记那些不愉快后,众人发现原来不知不觉间,晏夫人为他们做了那么多。
一直在忙活的卫嫤发现,她突然成了万人迷。
但凡她出门,迎面走过来的百姓总是一脸感激笑容。轻者朝她笑着打招呼,各种礼貌地问她吃饭了没;再进一步的,总会把手边拿着的青菜、鸡蛋、粗布手绢等物递给她,让她尝尝鲜;更要命的是,每次她出现在粥棚时都会引来众人围观,那些领好粥的人也不走,而是直接围在那边喝边朝她笑。
对着随身携带的小水银镜照照,她那张脸虽然好看,但还跟以前一样,脸上没开出一朵花。
“这是怎么回事?”她被这些人搞糊涂了。
捧着一满怀百姓送来的东西,其中不乏有浓郁凉州风情的小东西,谷雨笑道:“大家感激大人和夫人,如今大人去了幽州一般人感谢不着,这不就都对着夫人来了。”
她不说还好,说完卫嫤更是一头雾水。
“我有什么好感谢的?”
谷雨一脸惊讶:“夫人办州学、保护孩子、开设粥棚、组织凉州城的官员富商赈灾,大人更是半个月几乎不眠不休,在兵力绝对悬殊的情况下救下了凉州城,难道这不该感谢?”
“站在常人的角度,好像都挺值得感谢。”
然而卫嫤却完全不这样想,或许是她所受教育不同,看待许多事的角度也比较奇葩。如果非要详细说的话,在她心中人要常怀感恩之心,不要把别人的好当成理所当然。但感谢之情与感恩之心不同,想要感谢的话必须得别人真真正正多做了许多。
在她看来,晏衡与她皆是大越官员。官员无论是权利还是俸禄都来自于百姓,那为百姓办事、守一方安宁也是份内之事。换言之,在卫嫤所受教育中没有官老爷这一说,有的只是人民公仆。官与民是平等的,大家做好份内之事就好,没必要谁感谢谁,谁又送谁东西。
“这怎么可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