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继任者,必须大权在握,绝不能是那种傀儡皇帝。而想要做到这点,必须得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心力,这种闲事不管的性子绝对掌控不了朝堂。
怎么办?
很好办!他不是只管份内之事么?那就多给他派点事。
眼见着江南官场要整治,朝中马上又要出现官员缺口。上次西北查处贪腐,还是他命太子主持加开恩科。那批进士取上来后立刻被他派到空缺的州县任职,两年下来吏部考评还不错。既然法子可行,那就继续用。
想到这他大笔一挥写下圣旨:命端王负责本年江南科举。
江南不仅风景好,美食也特别多。撑一杆长篙在乌篷船上,边欣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边饮用两杯杏花酒,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
有这样的愿景勾引着,端王处理起贪腐来更加卖力。他本就聪慧,淑妃又教得他极懂人情世故,江南官场就算再复杂,但他一顶亲王帽子压下来,一力降十会,任凭那些老狐狸有百般武艺也使不出来。
度过最初几天的生涩后,他很快驾轻就熟。本人亲自上阵,拉出叔王谨王在前面应付总督之类的几条大鱼,然后让不起眼的平王暗中核算账目。平王虽然生有哑疾,但其它地方却优于常人,尤其精通术数。来之前在户部锻炼了几个月,这会他处理起江南账册来更是熟稔。其娴熟程度,让一直经商极为擅长整理账目的卫嫤都目瞪口呆。
有平王在,没几天就核查出账目蹊跷。
江南官员也不是全傻的,自知大祸临头,他们只能一边拖着主事的端王,一边给京城递来橄榄枝的武王和魏王回复,试图寻求一线生机。见端王果然被他们拖着,众人还有些沾沾自喜。眼见几天过去八百里加急的信函应该已经送往京城,他们稍稍放心。
可他们放心的太早了,没过几日京城传来圣旨:命端王主持江南科举。
开科取士,平民百姓都知道科举是干嘛的。可如今朝廷明明不缺官员,此时此刻开科举的意义又在哪?
虽然梅雨季节早已过去,但江南官员却觉得,沉闷抑郁的气氛始终未曾散去。
提心吊胆的日子过了没多久,平地一声雷:两江总督被下旨收押。
先不说这些时日端王一直由他们陪着吃喝玩乐,有没有功夫查出事实真相。就算他真的查出来,京城距江南千里,等消息传到皇上耳中,再由满朝文武商讨定夺,然后旨意再传回来,最快也要半个月。可如今过去才几天,两江总督当即表示了疑惑。
“这圣旨是真是假还未可说!”
两江总督斩钉截铁地反驳,可还没等他尾音消失,端王就从另一只袖子中拿出了份一模一样的圣旨。同样的金线缎面,同样的玉玺,不同的是这张圣旨是空白的。
“这种圣旨父皇那多得是,出京前父皇随便拿了点给本王。不多,也就这么一小箱吧。”
端王伸手比划下箱子大小,一脸不在乎。
他不在于,在场其他江南官员却在乎到不行。那可是圣旨,寻常人家接到一张就得小心放在祠堂里,每日香火茶果不断,当成祖宗似得供奉起来。而在端王这,竟然跟帛段随便扎成捆放箱子里。
但他们能说什么?人家亲爹是皇帝,这圣旨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皇帝都愿意给,显然意思很明白,端王可以全权处置他们。
如果说先前江南官员还心存侥幸,想借助京城势力逃过这一劫的话,现在看到这一箱圣旨后,他们已经没有了丝毫侥幸心理。即便想困兽犹斗,可面对四十年来将军权牢牢掌握在手心的庆隆帝,他们拿什么斗?
“诸位,父皇也并非赶尽杀绝之辈。过往有贪腐行径者,只要诚心改过,本王定会帮你们向父皇求情。”端王严肃地说道,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诚心改过”这四个字就很微妙了,到底怎么才算心诚?前两年因贪污被查处,侥幸得以保全的官员给了他们很好的借鉴。不要耍心眼想着转移家产,青龙卫无孔不入,敢藏匿的话绝对吃不了兜着走。然后想想谁作恶最多,推几个替罪羊出去平息上面的怒火,同时积极检举也能将功补过。
话虽这么说,可谁舍得万贯家财和大好前程。再者他们为官多年、早已习惯了受人尊敬,要对着端王那么个毛都没长齐的孩子坦诚,一时半会他们还真拉不下老脸。
抱着这种心思双方陷入僵持,直到端王打破沉默。利用抗倭时整编好的府兵和水匪新编的水师,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查抄了两江总督府邸。不仅明面上的官衙、别庄,总督暗中那些居所也没放过,甚至连外室宅邸都被找了出来。如果说这一项证明了青龙卫无孔不入的话,接下来的江南布政使被捕则彻底让所有人吓破了胆。
端王是真的查出来了!他们精心抹平的那些账面,全都被他查个底朝天。
他们还能怎么办?
招吧,最起码招了还能保住性命。
最先扛不住的是最底下的官员,他们这些微官末吏,平日即便想贪污也没多少门道。偶尔跟着上峰掺和些事,肉都被上面拿去,他们顶多也就喝点肉汤。如果现在不招,保不齐等最后被上峰推出来当替罪羊。
在第一个县令忍不住敲响端王暂居行宫的门,上缴贪墨银两,安然无恙地走出来后,听到风声的官员蜂拥而上。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微末官吏平日看起来不打眼,每个人知道的事都不算多。可当这些只言片语变多,东拼西凑,上面那些人本以为天衣无缝的一些事,就轻而易举地大白于人前。
而在端王忙碌之事,养胎的卫嫤也没闲着。通过与西北和京城保持联络,她一直在观察着朝野局势。
江南这么明显的镀金之旅,庆隆帝为什么会派端王过来,难道他心中属意的人并非武王和魏王?这种猜测盘桓在心头,直到端王亮出那一箱子圣旨后,她终于下定决心。
“阿衡,端王殿下此来江南实在辛苦,你我要全力襄佐他才是。”
☆、第190章 二王奸计
“阿嫤的意思,可是看好端王?”
精致到仿佛天上人间的江南园林中,晏衡笃定地看向窗前赏花的卫嫤。她今日穿着高腰天蚕纱长裙,浅黄色内衬上用稍深的颜色绣着点细碎的花纹。花纹透过半透明的纱布,星星点点像极了入夜后林间的萤火虫。
高腰纱裙遮挡了日渐隆起的肚子,乍看起来她整个人跟怀孕前毫无二致。不仅风姿丝毫不减,甚至因为有孕脸上添了丝恰到好处的丰腴和红润,如三月桃花让人移不开眼。
被他灼热的目光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卫嫤移开眼看向窗外,离最近的小厮正站在园门边。稍稍放下心来,她又看着旁边的晏衡。要说武艺高强的好处,除了借此建功立业、常年身体康健、床笫间更多欢愉之外,还有一点那边是耳聪目明,等闲人听不得壁角。
不过她还是压低声音,说道:“按常理来说,武王和魏王有文武百官支持,成年后又多在六部历练,想来是更合适的人选,大多数人也这样认为。可他们忘了,如今龙椅上那位并非一般的天子。皇上在位四十年,军心稳固、乾纲独断,即便如今年迈理由不带,可但凡上位者,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卫嫤有这番见解不过是旁观者清,她不似封建时代土生土长的女主,对皇权、规矩体统之事有铭刻在骨子里的恐惧。
可这番话听到晏衡心里就不一样了,阿嫤真是生有七窍玲珑心,明明身在后宅,却往往看得比身处前朝、亲身经历官场倾轧的他还要清楚。
任凭心下千般感慨,凭着他一身少说多做的武将做派,也说不出太多溢美之词,只点头道:“阿嫤所言有理。”
这是听进去了,虽然成婚以来他一直尊重她的意见,可此时此刻卫嫤还是忍不住感慨。夺嫡,这可是关乎整个家族兴旺的大事。莫说他如今是正三品的封疆大吏,就算是个七品芝麻官,也不会任由后宅妇人插手这等大事。
想到这她还是解释一二:“先前我也与阿衡合计过,若此次前来的是武王或魏王,我们便让些功劳。一来缓和与这些人的关系,二来少些功劳阿衡也能少些打眼。不过天不遂人愿,没想到皇上派来的是端王。”
顿了顿,她一双水眸温情脉脉地看向面前伟岸的夫婿:“见着端王虽然有些遗憾,但我心中更多的则是窃喜。阿衡凭借自身才智,不辞辛劳风里来雨里去赚得的功劳,凭何让给外人,而且还是那么个不对付的外人。”
晏衡却是看懂了她温情之下的心疼。阿嫤与他心意相通,自是直到他受尽了被上峰贪墨军功之苦。
倾身将她整个人环进怀里,稍一用力提起,两个人再宽大的圈椅上坐下,他缓缓说道:“大丈夫容人所不容,方成大器。武王与魏王势大,如今朝堂之上谁不小心巴结着,阿嫤前面那般思量也是人之常情。
只不过众人皆如此,我们这样做难免泯然于众,到时只怕二王好处照收,该动手时也不心软。既然如此,还不如一开始就以平常心待之。如曾外祖父那般为官为人坦坦荡荡,就算到时候奸佞有心刻薄,也找不出丝毫罪责。”
卫嫤恍然大悟,抚摸着腹部略显后悔地一笑,说道:“是我太过患得患失,钻进了死胡同。自打有孕后,总忍不住多想。”
“阿嫤每每所思皆有过人之处,为夫倒盼着你多想一些。”
晏衡抚弄着她乌黑油亮的发丝,想着昨日晚宴时端王调侃,说他如今铁血之名响彻大越,有小儿止啼之效。想必如今他的名声比她这头青丝还要黑。还好他娶了这样一位奇女子,她不计较这些,而且如今腹中已经有了两人共同的骨血。
骨血,单是想到这个词他便心神一震激荡,忍不住再努力些,再往上爬一点,让她和他们的孩儿一生荣华富贵受人敬仰。
名声黑了也好,正好趁此做些什么。
===—
京城
江南来求助信如雪片般地飘进武王府和魏王府,连带捎来着一块捎来的奇珍异宝,在库房中堆成了金山银山。库门一开宝光冲天,活脱脱京中近年流行的万紫千红宝石盆景的放大放大再方法版。
然而两位凤子龙孙如今却无暇关注这些,他们的目光全都集中在端王身上。这位不显山不露水的皇弟,竟然在江南抗倭中取得了如此大的功绩。也不知他走了哪门子狗屎运,竟然连肆虐江南多年的水匪都一块招安,还编成了江南水师。
江南水师,说好听点是朝廷的另一股新军,但这股新军听谁的简直不言而喻。
文人造反三年不成,支撑着皇权的归根到底还是军权。父皇为何能顶住压力惩治贪腐,短短两年半壁江山的官员几乎被换个遍。难道那些为官之人都是傻的,不知反抗?还不是他们手中没有军权。
没想到四弟仅仅去端王走个过场,便得到这般大的好处。不说江南府兵和水师尽归掌控,甚至父皇龙颜大悦,命他主持江南科举。江南多才子,江南科举占了整个大越科举的半壁江山,江南所出官员也品貌才学出众极易在官场站稳跟脚。
江南科举,论重要程度甚至不亚于废太子两年前主持的恩科。
父皇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他属意端王?乍看下来端王醉心口腹之欲,于朝政毫不关心,几个月前去礼部任职整个人如丧考妣。可若是往深处想想,端王外家是绵延三朝的史官世家,淑妃入宫二十余年盛宠不衰,而九公主更是京城世家大族子弟竞相追逐的对象。就连他即将娶的王妃,也是父皇极为敬仰的韦相家后人。
这般细数下来,端王整个人竟毫无短板。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事可不少见,可别他们千辛万苦损毁太子名声终于让他倒台,结果却让这么个不起眼的端王摘了桃子。
想到这两王后背皆出了一身冷汗,自打太子被废后暗中别着劲的两人这会却是难得先行握手言和。商讨再三他们很快想出主意,在翌日早朝时齐齐上奏。
“贪官污吏犹如硕鼠,不除不足以平民愤、正乾坤。只是因着先前吴尚书案,如今刑部大牢早已拥挤不堪,熙熙攘攘无立锥之地。恰逢端王在江南主持科举,此举乃是为大越择栋梁。儿臣算着科举放榜之时,也差不多是秋决之时。不若让端王就地处决,平江南多年受苦的百姓民愤,同时亦惊醒中举之人。”
高坐龙椅上的庆隆帝揉揉有些酸涩的眼睛,看着下面正前排的武王和魏王,只觉眼前一片模糊。
这两个孽障用心当真险恶,厚熙可是他们的亲兄弟,岂能背上如此铁血的名声。
可下面满朝文武齐刷刷的附议之声,却让他有些难以开口。尤其还有人拿他的空白圣旨说事,言明他如此作为,已经是默认了端王的生杀大权。
这就是他的好臣子!他还没死呢,他们一个个就已经找好了下家。庆隆帝无限庆幸当日他狠下心肃清贪腐,如若不然,等他百年过后,新皇岂能弹压住这些倚老卖老的老油条。想到这庆隆帝一阵气血上涌,眼前越发模糊,竟是一头瘫倒在了御案上。
顾不得父皇龙体,两王心下满是骇然。本以为不过是捕风捉影,可如今稍稍提起父皇反应便如此强烈,他心中想的果然是端王?
无论如何端王这名声也得毁掉!
大越律规定,当君王身体有恙不便主持朝议时,朝中要务可由内阁与宗室协商,便宜行事。
堆积在王府内的金山银山这会发挥了大作用,流水般的银子使出去,很快宗室与内阁一致通过决定:由端王殿下就地处理江南贪腐之事,只将首恶两江总督押运至京便可。
江南官员怎能都没想到,他们从多年搜刮民脂民膏中尽心挑选送去京城的奇珍异宝,竟会成为最后一道催命符。
待两日后庆隆帝醒来,加盖玉玺的圣旨已经快马加鞭发往江南。见着病床前黑眼圈颇重、整个人仿佛清减许多的淑妃,庆隆帝别提有多愧疚。
“爱妃莫急,朕这便命暗卫快马加鞭拦下旨意,朕绝不会委屈了你们娘俩。”
强打起精神,淑妃一反常态地拦下了他,跪在龙床跟前说道:“皇上的心意妾身与厚熙都明白,只不过皇上事关江山社稷,圣旨已加盖玉玺,贸然追回岂不是朝令夕改。事已至此,妾身相信厚熙会处理妥当,为他的父皇分忧,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庆隆帝很快恢复理智,可他对淑妃的愧疚之心却越发浓厚。面色如常地见过前来探病的几位皇子后,当晚他便夜宿翊坤宫,同时将装有传国玉玺的匣子带了过来。
此时他不知道的是,在江南的晏衡自动向端王请缨,愿为马前卒替朝廷逮捕贪官污吏。
晏衡的想法很简单。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反正他名声已经黑的不能再黑,手上再多沾点鲜血又如何。再者这等惩治贪官污吏之事,虽然旁人看来有伤天和,但在他看来却是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大功德。
☆、191.二龙并立
晏衡主动请缨带头查处贪官污吏府邸,虽自问问心无愧,可他唯一担心的便是阿嫤。
鬼神之说虽不可尽信,但有时也不可不信。他孤身一人倒没什么,但如今娶了娇妻,且娇妻正是快要临盆的紧要之时,他不得不慎重再慎重。
太过小心之下,有时他会想干脆不趟这趟浑水。左右几年经营下来,西北军势力尽入他手。只要恪尽职守,日后无论登顶大位者是何人,他总归能全身而退。可这念头刚升起来,还未待说出口,便被阿嫤猜个透彻进而打断。
“人生在世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等寄情山水的悠闲日子,你我前不久在湖边渔村刚经历过。那等田间小院,乍住起来新鲜,可久居起来哪有宽窄广厦来得舒坦。归根结底,人只有爬到那个高度,才能肆意地享受人生。再者,阿衡是世间难得的伟丈夫,岂能因我一妇人安危自折双翼,硬生生断了搏击苍穹的宏愿。”
说前面几句时阿嫤始终低着头,露出一截白皙优雅的脖颈,单那莹白如玉的肌肤就让他生不起丝毫反抗念头。待到最后一句时,她突然抬起头,有孕后越发温和的水眸定定地看着她,里面蕴含的深情让他心神为之颤抖。
在凉州时,同僚酒醉后也常调侃他畏妻如虎。只有他清楚,自己是得了这世间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其他鱼眼珠子也就再难入眼。
心下终究忐忑,于是在查抄完两江总督宅邸,将一应赃物规整好,连带将总督本人一道五花大绑押上囚车,江南的事情告一段落后,他带着阿嫤去了江南一带久负盛名的天元寺。
天元寺是与京城报恩寺齐名的大越名寺,与报恩寺因太-祖为悼念生母所建,集皇家之力而香火不断不同,报恩寺则依托于南方信佛气息浓厚千年香火不断而闻名。真正比起来,天元寺比起报恩寺还要隆重得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