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精细包装
晏族长的确是来给她送钱的,卫嫤看着后院平板车上满满当当的粮食。一麻袋一麻袋的小米高高地码起来,一直码到一个让她胆颤心惊的高度。
晏族长在旁边解释道:“栗米脱壳比较麻烦,时间有些紧,族人们就弄出了这一点。”
这一点……
卫嫤想成京城自家米铺的规模,就小小的一间门店,之所以卖的多,全因京城人口太多需求量大。但栗米属于新品种,百姓认可度不够高,一开始想打开市场,就得走点别的路子。
打开其中一袋,卫嫤抓一把看看。族长果然很认真,米粒很饱满也很干净,即便还没煮粥,就泛着一股米香。
“第一批这些差不多就够了,对了族长,日后这种米不能叫栗米,要叫小米。”
族长疑惑道:“小米?”
“恩,晏家村地处西北,整个夏季日照充足。我们这出的栗米,是享受了充分日照,营养更为丰富的小米。”
一块拉粮车过来的晏家村小伙颇为不解:“就是普通地里长出来的栗米,能有什么区别,咱们不能骗人。”
卫嫤扶额,这人也太实诚了点。
绞尽脑汁后,她抬起头:“那你觉得,晏家村地里打出来的米好吃,还是从米铺里买来的好吃。”
小伙继续反驳:“那不一样,酒泉米铺都被周家把持,年年把粮仓中的陈米弄出来卖,肯定不如咱这新米好吃。”
卫嫤顺着他说下去:“那周家卖往京城的栗米,也应该是陈米,你说哪个好吃?”
小伙哑声了。
完胜!
比个剪刀手,卫嫤昂首挺胸挑挑眉,那模样要多得意有多得意,气得小伙直抻脖子。
最后他还是忍不住,小声冲着晏族长反驳:“族长,明明就是栗米,干嘛要改名。”
族长刚刮完周家家丁一层皮,他知道周家很富,但没想到这么富。有了被扒光之人前车之鉴,其余家丁老实下来,不用他们上手麻溜地讨银子。有人身上没带散碎银子,交上来的大额银票,晏族长照单全收拒不找零。这样下来,五十来号人他收了尽千两银子。连银票带碎银满满一匣子,压得他胳膊有点酸。
虽然银子不是他的,但欺负周家人的感觉分外舒爽。这会他正高兴着,见族人这么没脸色,近几天颇有越老越精神之状的晏族长,抬手给他个爆栗子。
“蠢货,夫人这么说,自然有她的道理。”
卫嫤注意到晏族长对她称呼,已经从“衡哥儿媳妇”改为“夫人”。加上刚才宅门前对上周家家丁时他凶悍的反应,看来他已认清晏衡地位,并且在短短时间内迅速摆正自己位置。
先前在晏家村时,她还想改口喊族长二爷爷。现在看来,她还是安心当高高在上的夫人吧。
至于晏族长,的确是个值得尊重的人才。怪不得晏百户背靠周家都没能当上族长,论心计论能力,他都被晏族长甩八百条街。
卫嫤喜欢跟聪明人共事,对上这样的晏族长,她也不吝啬多讲几句。
“物依稀为贵,同样是土,民间小窑厂烧制的茶碗几文钱一个,景德镇精制的陶瓷要上百两纹银,两者的差别真就有那么大?景德镇陶瓷,卖得是精工细作,卖得更是名气。”
说到这她停下来,给众人思考的时间,而她目光则大多数放在晏族长身上。
若有所思后,晏族长先是恍然大悟,而后有些不可置信:“夫人是说,咱们的栗米也……”
卫嫤坚定地点头:“晏家村精挑细选出来的栗米,就是小米。”
双手环胸,她目光看向远方。蓝山咖啡、哈瓦那雪茄、挪威三文鱼、日本和牛,前世多少这样的东西,只要把牌子打出去了,标注独家产地,身价立刻成倍地往上翻。
这些她都吃过,就拿日本和牛来说,很普通的也要1500块钱一斤,真吃起来其实跟她家小区菜市场30块钱一斤的国产牛肉没多大区别。若说区别真大,那也是因为原材料贵,烹饪时厨师一般选最好的,厨师技术差别拉大了那点细微的差距。
但这就是市场,越是贵的东西,越有人抢破头去买。甚至有好多人辛苦攒好几个月工资,就为体味一次高档消费的感觉。
“这些小米先入库,晏家村其它小米也别轻易卖出去。”
族长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急忙点头答应。一般指挥人搬小米入库,他耳边隐约传来凄厉的呼喊声。敲敲旁边一道跟来忙着扛麻袋的儿子,他皱眉问道:
“我好像听到……”他听着像晏十三的声音,但他很快反应过来,此事问这事不妥。
“爹,你听到啥?”
“没事。”
憨厚的汉子却当亲爹吓到了,放下麻袋安慰道:“爹你不用害怕,那里面关的什么人我知道。”
“你知道?”
晏族长眯眼,刚想嘱咐儿子不要瞎说,就听一贯老实的儿子解释道:
“爹,我刚听旁边看热闹的人说的。上次周千户来闹事,说衡哥儿藏起了十三弟和周氏。衡哥儿让他们进院子找人,一窝蜂侍卫进去,最后揪出来俩瓦剌乞丐。那俩乞丐你也见过,就是往常咱们在酒泉互市上见过的。衡哥儿后院关着的,应该就是这俩乞丐。”
真的是乞丐?就在刚才他还听到了周氏的声音,多年邻居,晏族长觉得他不会听错。
但见长子信誓旦旦,甚至往声音来源处踹一脚,隔着墙威胁道:“叫什么叫,再叫割掉你舌头。”
晏族长背上出一身冷汗,他确定了,后院关押的就是乞丐。不管他们曾经是谁,日后只能是俩瓦剌乞丐。
小米全部卸下来,整齐地码放在仓库中,旁边是要运往各地的其他东西。卫嫤领着谷雨和立秋来给族人们送水,看到满满当当但不显丝毫凌乱的库房,满意之下暗自点头。晏家这些人,不管曾经对阿衡是冷漠还是真无力,最起码现在他们很配合,交给他们的活全都不掺水分的干完。
“大家歇歇脚,还有另外的活要麻烦你们。”
打算上午麻溜干完,下午回去忙秋收的众族人看向她,还有啥事?
“这些小米,还得麻烦大家分装下。”
分装?拆开每个字他们都能听懂,但合起来就有些陌生。见此卫嫤没多解释,她朝院外拍拍手,陈伯带着另外两个小厮,赶着一辆平板车进来,车上鼓囊囊地放着些黄色的纸张。众人一头雾水,家中有人读书识字的族长却认识,这是凉州城一家文房四宝店,做纸张时过滤纸浆后余出来的废纸。
这些废纸写字太过粗糙,糊窗户又太过粗糙,用不了,扔了又怪可惜,几年来一直押在那文房四宝店的仓库里喂虫子,急得那家掌柜不得了。
晏族长瞥一眼卫嫤,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连晏族长都没察觉到,现在遇到常理无法解释的怪异之事,他第一反应不是瞪大眼直呼“你这不在胡闹”,而是下意识地去想卫氏要做什么。这种转变看似细微,实际上他渐渐将卫嫤放在与晏衡同等的地位上。
有了这种认知,日后卫嫤就不再是“衡哥儿媳妇”或“镇抚夫人”这样一个带有浓浓附庸意味的符号。以她这个单独个体所发出来的命令,都足以让晏家族人信服。
当然现在卫嫤还没察觉到这一点,即便她察觉到这一点,也会一笑置之。在她心里,她与晏衡的地位从来都是平等的,她待晏衡没有那种男尊女卑的谦卑,从来只有平等。她这种态度曾遭卫妈妈诟病,说她太过强势,白瞎了这张男人见了就会怜惜的脸。但幸运的是,晏衡从一开始便适应良好,见此卫妈妈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当然这会她没心思想这些,她满脑子都是那一车牛皮纸。
这是她那天傍晚从晏家回来,路过文房四宝店买纸张做账册时,偶然在店铺一角发现的废料。当时她只随口问了一句,店家实诚,将这纸的来源和盘托出。直言他家卖的纸之所以结实,全因工艺不同,熬纸浆时里面加了一种胶。但这种工艺所出废纸浆特别多,这些废品没地方扔,没办法他只能简单地做成这个。
卫嫤听完心下赞了店家一声环保先锋,好人果然有好报,店家不随便排污,反而歪打正着做出了划时代的牛皮纸。
高兴之下她多买了些纸带回来,直到第二日晏衡处理石头家的事,她心神不宁看账册打发时间,偶然发现西北与京城不同粮食间的巨大差价。物以稀为贵,在西北遍地都是的栗米,运到京城便成了稀罕物。而在京城随运河运上来的普通大米,放到西北又成了一般人家觉得贵的好东西。
人吃五谷杂粮,一顿不吃饿得慌,不用往深里想,她就知道这是桩多赚钱的买卖。前世本能仍在,她迅速脑补了一份《大越东西部常见农作物互换企划书》,更是顺手确定了品牌推广计划。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穿越,前世那么多成功的广告案例,现在她可以随便拿来用。即便隔得远了记不清楚,东拼西凑整合后人智慧结晶,也不愁她不成功。
做品牌,除去真材实料外,最重要的就是包装。
想起包装,奢侈品品牌常用的纸袋浮上心头。本来她还愁大越的纸太软太薄,但在这西北边陲之地,掌柜偶然研发出来的牛皮纸,却划时代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摩挲着纸张,卫嫤从回忆中醒来。看着早已牛饮完茶水,目光灼灼地看向她的晏家族人,卫嫤朝他们投去稍安勿躁的笑容,然后抽出最上面的一层纸。
纸是长方形的,大概一米长半米宽。卫嫤在长边对折一下,一边四十厘米左右,底边留出十厘米的宽度,另一边折上去正好长出十厘米。接过谷雨手里剪,在预留的宽边上剪一下,然后她刷上浆糊,将侧边粘起来,一个35*40的大口纸袋出现在手上。再剪两下上面伸出来的十厘米,折下来恰好能封口。
“就这样,用牛皮纸做这种小袋子,然后把小米分装好。一小袋,大概能装……”
这问题还真把卫嫤给难住了,以前她一直是电子称,这种估重的活,她真的完全是生手。
围着她一圈,众人脸上泛起笑意,族长报出个约数:“五斤的话太少,十斤又太多,六到八斤吧。六斤和八斤最好,吉利,米也不容易吃陈了。”
被所有人一起嘲笑,卫嫤却丝毫没往心里去,她被晏族长的话吸引住了。
六斤、八斤,对啊她怎么没想到呢?一个品牌不一定有一种产品,以前人家卖粽子的还有什么花好月圆、五福临门组合,她这边花样也要多点。
说改咱就改,当即她往左边指指:“你们,按我刚才糊纸袋子的法子,装八斤的小米。至于称米的秤,陈伯……”
没等陈伯点头,对面晏族长已经代表所有人发话:“夫人,用不着秤。”
“那怎么称?”
晏家族人脸上笑意更浓,一个小伙子忍不住说道:“夫人,咱们生下来就跟粮食打交道,轻点重点一掂量就能出来。”
被她这么一说,卫嫤想起她见过的许多屠户。尤其是那种经年的老屠户,买肉时跟他说要二斤,人家闭着眼睛随便割一块,往电子称上一扔,绝不会出现二斤一两或者一斤九两的情况。
不过那是老屠户,看着面前青涩的少年,她还是有些不信:“你也行?”
晏族长横了族人一眼:“他当然不行,不过我行。等会我掂量着先弄出几袋,给他们一人发一袋,他们左右手比划着来,大差不差。”
见晏家众人点头,卫嫤惊呆了,看晏族长的眼神,活像看一台人肉电子称。
果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那她也要加把劲,心里一口气提起来,她指着另一波人道:“至于你们,则用另一种规格的纸袋,往里面装六斤的小米。纸袋如何做,等会我一块告诉你们。”
说完她缓口气,凌厉地目光扫过全场:“我知道大家忙于秋收,今天下午留你们在这,是为让你们熟悉下整个过程。一开始做纸袋,没有人会做得很好,但我不求数量只求质量。做的最好的,我会提拔他为监工。咱们晏家村出的小米,是要卖往京城,出现在大户人家饭桌上的,所以每一袋子,都要经过好几道检查,确保万无一失。不然万一哪一点出了问题,就会招来想象不到的□□烦,比周家还厉害的麻烦。”
严厉的语气震住了在场每一个人,甚至连跟在她身边最久、最有脸面的谷雨也噤若寒蝉。
卫嫤屏住呼吸,见所有人脸色都郑重起来,她突然缓和下表情:“我也不会让你们白干,待过两个月晏记小米卖出去后,我会分一成利润给大家。”
一听有钱赚,原本觉得她太过严苛的晏家族人纷纷舒展面庞,个个干劲十足地上前领牛皮纸,拍胸脯保证自己专注这些体力活多年,一双手最是灵巧。
见此卫嫤长舒一口气,供货问题解决了,那剩下的就是如何打开销路。
☆、第63章 京中反应
京城
洗完脸坐在梳妆镜前,在一整匣子样式各异的梳子中,卫妈妈准确地拿起唯一一把牛角梳。边梳头,她无意识地往窗外树梢上看去,前几日还在鸟巢探头往外看的雏鸟,一整个夜晚消失不见。
固定好发髻,扭头往边上看,她却只看到黑漆漆的桌椅板凳。从小到大眼巴巴守在那的女儿,现在早已随夫君赴任西北。
幼童跟雏鸟一样,终有一日会长大,会飞走。
只是这样一来,为他们准备的巢穴便会空下来,整个房子里空的厉害。
“伯娘,我回来了。”
幼童声音从院内传来,由远及近,卫妈妈收掉那丝怅然。唇角含笑,看着小小的身躯一路飞快奔跑,几乎让人担忧他会一头撞到门板上。
晏昀在门前一个急刹车,连带卫嫤与晏衡成亲前,他在京城已经呆了两个月。这两个月来,他每天吃香香的、热气腾腾的食物,穿精致的袍子,睡软软的被褥,日子过得跟在天堂一样。精致的照料下,他小脸白了起来,脸上也长了点肉,配合着极为精致的五官,任谁看到都想稀罕一番。
这不,昨日沂山居士就以自己过寿为名,硬把他留在了府上。
阿昀尊敬师傅,当天表现得很好,不过他始终挂念着对他极好的卫家伯娘。一大早醒来,他便以每旬休沐为名,坚定地要回卫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