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嫤刚在想什么?”
怎么饶了一圈又回到原点,看着晏衡眼中毫不掩饰的紧张,卫嫤心情有些复杂。
阿衡今年十六,这年纪放在后世还小,大概再活这么一轮,等到三十二才会考虑婚姻和生孩子的事。但是在大越,这已经是可以做家中顶梁柱的年纪了。她见过那几个晏家村同龄人,大多已经结婚,有几个十六七岁的已经是孩子他爹。
而晏衡看向那些还在吃奶的娃娃是,目光明显温和下来。不仅如此,比起一般人,他眼中还多了些情绪。虽然不能准确表达出那种情绪,但卫嫤明白他的想法。那是一种自己童年过得不幸,想迫切地在下一代身上弥补的情绪。
他是期待孩子的。
卫嫤不由摸了摸自己肚子,她才十五,离着二十岁还有五年,连带怀胎十月加起来差不多六年。漫长的六年,顶晏衡已过生命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他能等么?
一时间卫嫤不知说什么才好。
“阿嫤在担心什么?”
兴奋的晏衡情绪凝固下来,看着她抚摸着肚子的手。肚子,阿嫤葵水不是这几日,中午的冰皮月饼也不至于吃坏肚子,那她现在是怎么了?
“我……”
卫嫤心中天平剧烈挣扎,该不该说呢?
不过她向来不是优柔寡断之人。古代医疗水平这么落后,父母太过年轻生出来的孩子很容易夭折,即便活下来也大都体弱或有先天缺陷。当然也有人好好的,但概率太低且没有产检,她不能冒这个险。
生一个死一个熬坏身子,还是等几年生个健康的一家和乐,这很容易选。
不过这事该怎么说呢?
顿了顿,卫嫤开口:“阿衡很喜欢孩子?”
一瞬间晏衡看向卫嫤肚子的目光灼热起来,他毫不犹豫地点头。
卫嫤咬唇,这种情况该怎么办?相识以来,他是头一次露出如此热切的情绪,他的目光热情到能灼烧她的心,这让她根本没法开口。
“我只喜欢阿嫤生的孩子。”
见她皱眉,晏衡如此补充道。晏家村大多数人都不纳妾,晏百户算是其中的另类。见多了同一父母所生兄弟姐妹间的自在,他知道同父异母的孩子在同一家庭有多别扭。
为官之人都爱纳妾,说是面子问题,但实际还是贪.花.好.色。
但他不一样,他已经娶了全天下最好的阿嫤,其它女人再也入不了他眼。既然如此,他的孩子也只能由阿嫤来生。
“可……”
闭上眼,咬咬牙狠狠心,卫嫤颇为委屈地说道:“可我大概要让阿衡等好久。”
晏衡愣住了,一瞬间他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首先阿嫤不是不想生,她只是让他等;其次阿嫤也不是讨厌孩子,不说她对阿昀多好,就连晏家村那几个奶娃娃尿她身上,她都一点不介意;再然后他注意到,从他进屋后,阿嫤手便一直抚摸着肚子,面色十分为难。
想到这晏衡觉得自己真相了,阿嫤身体需要调理。
再看她纤细的身躯,明显身板不是那么结实,晏衡再次确定自己真相了。
走上前,他抱住卫嫤,十指封住她樱唇,声音中满是自责:“嘘,我都明白,这不怪阿嫤。西北这边的雪莲格外养身,蒙医也跟汉医有所不同,常练军拳也可以改善体质,咱们慢慢想办法。我们不着急,实在不行还有阿昀。”
这都哪跟哪?连过继兄弟孩子的想法都出来了。
她还什么都没说,他已经脑补出这么一大堆。卫嫤有些感动,往后靠靠贴在他怀里。
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五年后阿昀还不足十岁,生不出孩子给他们抱养。而此刻这种解释,也不会伤两人感情。
头顶顶着他下巴,卫嫤接着他的话说下去:“阿衡,其实也不一定不行,只是大夫说身子骨弱容易生出死胎。”
果然如此,晏衡更加心疼,阿嫤心里一直藏着这事,她得有多难过。
在她彻底养好之前,他一定不能让阿嫤有怀孕的机会。
☆、第70章 生意火爆
晏记小米彻底在京城火了。
嘱咐晏家族人把小米精包装,每包好一万袋,卫嫤就往京城里发一次。在官驿承载着样品和她的书信送达京城的两天后,第一批小米就出现在城西的卫记米铺。
卫嫤给卫妈妈的信中,详细写下了整个营销方案。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把价格抬到一个让众人咋舌,却又不至于买不起的程度。
一开始看完卫妈妈觉得这未免太坑人,但女儿的想法她不可能不支持。依照卫嫤所言,她吩咐米铺伙计将一个个牛皮纸袋摞成粮仓状,摆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
大越的米一般是装在麻袋里,卫嫤这种拿纸袋子简单包装下的,比起后世精印刷的硬纸壳过度包装虽然简陋,但放在现在无包装时代绝对是高大上的代名词。
大多数前来买米的人都得问一嘴,知道价格后撇撇嘴直接绕道走。偶尔有不太友善的顾客,甚至还会骂骂咧咧说他们太黑。
做久了生意,掌柜的什么人没见过,他压根没往心里去。他担心的是这些米的销量,不论外面这层纸,还是千里迢迢从西北运来,这批货都没少花钱。一旦滞销,留到年后成了陈米,那会可就真卖不出去了。
卫妈妈丝毫不介意,她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这么点损失还承受得起。做生意哪有不失败的,女儿有兴趣她不能过分阻拦。赚了那自然最好,赔了就当交学费。虽然卫妈妈觉得女儿这主意不错,但她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万一不成再补贴点银子好生安慰一番。
反正她不缺银子,拿出去哄女儿她高兴。
卫妈妈十分土豪地想着,而后霸气地命令掌柜:“就这么卖。”
一文钱都不许给她降!
好几个时辰过去,每个来米店的人都会问一番小米,但买的人却寥寥无几。卫妈妈虽然底气十足,掌柜却愁得直挠头。头顶本就稀疏的几根头发,又被他挠秃了几根。掌柜娘子看不过去,拍下他抓在头发上的爪子。掌柜一阵心烦,正想瞪眼的时候,又有新客上门。
虽然来人一副家丁打扮,可看到他胸口绣的“柳”字,掌柜的还是亲自迎出来。
来人正是柳家家丁,他奉自家夫人命令来买米。别人家缺钱,柳家却真不缺那个钱,家丁一口气买了一百袋。一百只牛皮纸袋整齐地码放在车上,满满当当引得路人侧目。马车上柳祭酒府的招牌更是招人,本来觉得一点米卖那么贵的百姓纷纷改了念头,买不起大批量的,但可以买一小袋回去尝尝鲜。
卫嫤订的价格十分合适,大概是一般米的五倍。大越太平盛世,米价本来就不高,即便五倍也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百姓们虽觉得这样不值得,但有柳家带着,纷纷想尝尝文曲星家用过的米是什么滋味,也就心疼地解开了自己荷包。
一传十十传百,本来滞销的小米,在柳家家丁走后,一下子走俏起来。
等到第二日,镇北侯府的新官家楚三前来,直接把剩下的米全部包圆。这样一来,当天买米回去熬粥,发现比起白米粥别有一番滋味的几个回头客,全都扑了个空。
晏记小米价格并不便宜,虽然味道新鲜些,熬出来的粥浓郁些,但那让人望而生畏的价格,足以让大多数平民百姓遏制住自己渴望。
眼见这波风潮就要下去,中秋京城的达官贵人送礼。先是柳家一反常态,五福临门彩盆罕见地用了栗米。每一粒米都很成,黄澄澄的颜色看着就喜庆。不仅如此,极富文采的柳祭酒,又说这米粒小而圆润,象征着多子多福家宅兴旺,一时间收到的人都对这米有了印象。
正在众家打算添点栗米粥尝尝鲜时,镇北侯府的中秋礼来了。在一应常规的金银财宝中,两只精巧的牛皮纸袋格外醒目。拆开一看,里面正是栗米。大户人家乍收到粮食做节礼,好奇之下拿那米熬粥。
粥出锅后,那滋味……
不对,栗米不是这个味!
醒悟过来的众人被告知,这时西北特意遴选的良种,叫小米。
这堆养尊处优的富贵之人悟了,咱们吃得是小米,味道好熬出来的粥格外香。这种米贵,滋味好,连太医都说了常吃五谷杂粮可以养生。
谁不想与众不同,谁又不关注健康。
晏记小米一下子火了,这些人家打听事还是很快的。很容易他们就知道,这种外包装都用文雅硬纸的小米,是城西卫记米铺独家出售。因为价格太贵无人问津,直到被镇北侯府发现买来给大家做节礼。
一时间,各家采买前往卫记米铺,却得知这米限量,第一批已被侯府包圆,下一批还得等几天。
限量?
这一定是好东西!
人心如此,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觉得一定是好东西。更别提这些人家早已尝过鲜,认定了这就是好东西。
买,等也要买,排队更要买。
随着第二批前来的晏记小米被城西的高门大户哄抢一空,晏记小米从城西火到城东。
一个柳祭酒家爱用算不了什么,这么多达官贵人都爱用,那肯定是好东西。怪不得人家卖得贵,好东西能不贵么?
城东住的人家虽比不得城西,但大都是些富裕人家,他们也能买得起米。
短短不到十天,晏记小米从无人问津,一下变得空前火爆。来一批卖一批,卫记米铺压根就存不下货。
数着一箱子一箱子的铜钱,卫妈妈笑得合不拢嘴。
她就说嘛,她生得女儿肯定是最好的。就算她没儿子又怎样,卫嫤嫁了大官又如此会赚钱。单她一个比生一打儿子都管用!
她亲自带人赶着马车去钱庄,把钱全部换成大额银票。换出来后见到那四千多两,她又添了几百两零头,凑了张整五千两的银票。
银票被她用个精致的铁盒装了起来,盒子上铁皮很厚,一般刀都劈不开。上有把铁锁,钥匙只有两把。一把在她这,另一把被她交给了卫嫤。在下次往凉州去家书时,她顺带将铁盒一并捎过去。
忙活完这件事,卫妈妈稍微闲下来,心里突然有点别样的失落。阿嫤真厉害,离开侯府也能赚这么多钱。女儿都这样了,她这做娘的岂能落于人后。
恰好卫记米铺旁边那家铺子,东家族中死了长辈,作为承重孙他要回乡丁忧,急于把铺子盘出去。点了点家中银子,卫妈妈直接找上门。多年邻居,铺子又做不同生意,两户人家处得极好。东家对自家铺子有感情,希望卖给个妥帖的下家。两者一拍即合,卫妈妈以极为合适的价格拿到了这间铺面。
拿到手后她并未着急打通,而是仔细规划一番。恰好丁有德在工部站稳脚跟,闲来无事参与进了规划。工部高大上的营缮司一出手,货架和招牌做出来后尽显大气。一番收拾后,隔壁这家店直接改头换面,成为了晏记小米专卖店。
当然这是后话,收到卫妈妈最新来信的时候,卫嫤正坐在凉州城的新宅子里苦恼。
中秋节过后修整几天,等她身体酸痛完全退去,连带着晏家读书人插到酒泉官府,几天内熟悉了周千户事后赔偿流程,他们便辞别陈伯,向凉州府赶去。
来凉州之前,晏衡已经火速买下了一处新宅子。宅子一点都不比酒泉城内与陈伯安合买那处小。更妙的是,宅子分东西两院,院中间以一处拱门想连。关上拱门,这便是完全隔绝的两处院子。
卫嫤想都没想,直接命人将韦家那些书搬进了西院中,她与晏衡住东边这三进。
韦舅舅有些过意不去,但他更识时务,知道自家那些家底,如果不是外甥照顾,在酒泉城内压根生存不了多久。于是他主动承担了“晏记小米”的提字工作。
说起提字,这是卫嫤新发明的升级款。牛皮纸袋上糊一张大红纸,红纸上用毛笔字呈“田”字形写“晏记小米”招牌,然后又标上各种吉利话。本来她还担心,自己那手仅仅算端庄的字会不会降低小米逼格,韦舅舅一出手,完全解决了这项问题。
当年韦相便以一手有风骨的毛笔字从科举中脱颖而出,他之所以升官那么快,就是因为先帝喜欢他的字,觉得自己金口玉言的圣旨由这手漂亮的字写出来格外有面子。当时韦相虽然多次外放,但在地方上呆不了几年,任期一满便会被召回京城写圣旨。
韦舅舅一手字完全继承自韦相,虽不及韦相那般好得登峰造极,但随便写写就很漂亮。
这会卫嫤跟前就摆着一大摞写好的红纸,看着上面的字卫嫤汗颜,同样的钩横撇那,有人写出来的字就是艺术品。
“谷雨,你说这么好的字贴在咱们随便糊的牛皮纸袋子上,是不是太委屈这字了?”
卫嫤苦恼道,谷雨瞅了瞅那字,然后不确定地说道:“好像……是有点。”
“谷雨……”卫嫤颓丧地喊出她名字。
“夫人有什么吩咐?”
“我……”是让你来安慰我。
这么厚脸皮的话卫嫤真说不出来,揉揉太阳穴,她问道:“我让你找凉州城内有名的大夫,打听出来了么?”
谷雨皱起眉头,神色间有些不解:“是药三分毒,夫人真要这么做?”
卫嫤鲜少有犹豫的时候,可这事犹豫了好些天,到现在她还没拿定主意。
中秋节那天,虽然歪打正着下晏衡同意了晚点要孩子,但她心里依旧挺不是滋味。尤其是一个个夜晚,但晏衡气喘吁吁,明明眼睛已经发绿了,但他宁愿冲冷水澡也不碰她。一次又一次下来,她越来越感动,也越来越难受。
卫嫤做人向来恩怨分明,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晏衡那么为她着想,她却隐瞒甚至误导他,这样算起来她总觉得过不了自己心里那一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