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掌控的另外一面,就是绝不允许任何人贸然挑战他权威。
圣驾一步步前行,最终停在幽州城门前。前方是与夕阳连成一片的熊熊火焰,透过御辇帘子看到跪地迎接的西北官员,庆隆帝的脸都是黑的。城内一阵风吹来,带来烧焦的味道,他本来就黑的脸这会更是黑个彻底。
“气大伤身,父皇不如先问清楚情况再说。”
一直坐在御辇上的九公主递过一碗名心静气的苦丁茶,此刻她已经没有了平日的娇憨,这位淑妃嫡出的天之骄女,如今眉目温柔,脸上满是能感染人的平和。
这一变化被庆隆帝敏锐地察觉到,刚想生气,当他锐利的眼察觉到女儿眸中毫不掩饰的担忧时,多疑被窝心所取代。宫里孩子又有哪个真正全然天真,不多几个心眼,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消失在不为人知的角落。
活了这么久,庆隆帝比谁都了解人性之复杂。就算阿怡的孝心中夹杂着刻意,但剜去三分刻意,剩余七分也大都是真心。而其他人,只怕是连三分真心都做不到。
虽然多疑,但庆隆帝为人很会换位思考。他有那么多妃嫔,妃嫔又生出那么多子女,他注定给不了淑妃独宠,给不了厚熙和阿怡全部父爱。如果真按照比例量化,他们母子三人在他身上投注的真心,远比他给予的要多。
这样他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接过茶一饮而尽,苦涩的味道由舌尖蔓延至全身,庆隆帝心神清明很多。
“三思。”
御辇外太监总管隔着门回应:“奴才在。”
“传贺国公、陈国公、武王、端王、魏王……等人上前。”
一连报出二十多号大臣,皆是此次随圣驾西巡的朝中重臣。庆隆帝起身,九公主忙赶眼力见地收起棋盘。手上一个不稳,棋盘落在地上,棋子噼里啪啦散落一地。
九公主稳重不在,难为情地吐吐舌头:“父皇,阿怡腿麻了。”
余光一扫她面露惊奇,翻转过来的棋盘背面,竟然画着一副舆图。
“这棋盘……”
“是你皇祖父留下来的。”
说完庆隆帝亲自弯腰捡起棋盘,面色却是九公主从未见过的奇怪。
母妃说过,在父皇身边要多听少说。插科打诨的无关之言可以多说点,但重要的话一定不要随便问。九公主一直将这条记得清清楚楚。回神拿起装棋盘的绒布套,就着庆隆帝的手,她撑开将棋盘仔细装好,小心放回原处。
“阿怡真的长大了。”
虽然外面还有很重要的事,但庆隆帝还是分出了片刻去感慨。本来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出落的亭亭玉立,人也分外懂事,为人父的应该很骄傲。可到此刻他才发现,他还是比较希望阿怡永远是那个三头身的小娃娃,在他歇在翊坤宫时,米分雕玉琢的小身子一拱一拱,爬到他肚子上娇笑着胡作非为。
偶尔回忆起来,那是他身为皇子又当上皇帝,无比尊贵的一生中,最为放松的时光。
“等回去后,阿怡也该选驸马了。看上谁就跟父皇说,端王不顶用,父皇亲自去调-教他。”
边说着庆隆帝边点头,他最宠的孩子便是阿怡。本朝驸马不得参政,眼见没好处,那些人家就拿纨绔子弟来应付事。纨绔子弟也不是全无好处,最起码有很多时间来陪伴公主,有很多花样来讨公主欢心。抱着这种想法,别的女儿他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指婚。
但阿怡不行,他务必得给阿怡选一个模样俊俏、品性周正、手腕强悍又知冷知热的名门之后。
英国公家的世子好像就不错,还有陈阁老嫡孙……
居高临下站在御辇前,看着百丈开外跪的西北官员,庆隆帝脸上满是帝王威仪,心思早已跑偏十万八千里。
这都哪跟哪啊!
陪伴在父皇身后,九公主听完后跺脚:“等会要面对那么多官员,人家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学母妃那样,扮一次淑女。刚酝酿好气氛,全被父皇给搅合了。”
原来方才阿怡是在紧张。见她此刻与往常如出一辙的娇憨,庆隆帝满腔慈父心肠受到了安慰。
“阿怡是父皇的公主,你怎样他们都说不出不是。”
武王在一堆重臣中打头走到御辇前面时,刚好听到庆隆帝这句话,顿时他心里一咯噔。趁着跪拜余光飞快地瞥向四弟,见他正挑眉对着九公主挤眉弄眼,一时间他心头阴云更重。
虽然不论从哪看端王都不会构成威胁,但直觉告诉他:端王才是最大的威胁。
“拜见父皇(皇上)。”
“起吧。”
庆隆帝语调平缓地说着,让人丝毫听不出喜怒。
九公主扶着庆隆帝下了御辇,跪在前面的重臣如摩西分海般,让出中间早已铺设好的金黄色羊毛地毯。
走过武王跟前时,九公主稍微顿了顿,关切地问道:“大哥怎么了,手上青筋都露出来了。”
先她半步的庆隆帝扭头一瞥,刚好看到长子望向阿怡探究的目光。冷哼一声,沿着地毯他继续往前走。
没走几步,地毯尽头早已跪好的乌压压一大片乌纱帽悉数跪地,山呼万岁。
“万岁?”
热浪扑面而来,在北地略显寒冷的深秋,温度算不上灼热。忽略空气中那股怪味,反倒隐隐有些舒适。
“西北官员还真是热情。”
袁刺史微微抬头,脸上满是自责:“城内失火是臣失察,臣罪该万死。然而火势来势汹汹,情况万分危急,还请圣上保重龙体,暂且移驾它处。”
随着袁刺史带头,西北官员皆跪地请求。
耳边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卫嫤跪在人群中,透过缝隙看到最前方的楚刺史。同样是一州之长,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一个带头承担罪责,另一个却是千方百计将责任推脱给下属。
心绪烦乱间,旁边阿彤戳戳她的袖子,面色焦急地指着旁边。顺着她手指看过去,原本带着病的韦舅舅,在连番折腾后撑不住,眼看就要晕倒在地。
皇上就在距离她不到五十步的地方,西北官员全都跪着,现在不论韦舅舅突然晕倒,还是马上被架走,势必会非常打眼。
这可如何是好?一瞬间卫嫤好想地上有个坑让她钻进去。
卫嫤一直低着头,而且淹没在人群中,她丝毫没有察觉到,在一大堆藏青色藏蓝色的官袍中,她与阿彤身上这两抹鲜嫩的颜色是多么醒目,即便跪的位置已经很靠后,也很容易让人注意到。
尤其是耳聪目明的九公主。虽然只见过卫嫤一面,但活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有人那么和她胃口,更何况还有裸妆米分每日在提醒她。这次一路来凉州,她便一直期待着能见到卫嫤。
这会终于见到,一瞬间她就人认出了人。
“父皇,大哥老瞪我,我先换个不碍眼的地方。”
毫不犹豫地给武王扣个大黑锅,在庆隆帝跟前向来随意的九公主脚底抹油。绕路走到西北官员后面,对准熟悉的发髻,她调皮地拍拍那人左肩,身子灵巧地绕到右边。
一大早由着谷雨收拾好发髻的阿彤扭头没看见人,疑惑地换另一边,就见陌生少女调皮地朝她眨眼。少女一身米分色宫装,整个人如春日桃花般娇艳。
见到是她,原本笑盈盈的少女一时间面露尴尬:“不好意思,我认错人了。”
听到动静地卫嫤扭头,目光有些不可置信:“阿怡。”
☆、第99章 卫嫤面圣
武王从来都不是什么胸襟宽广的人,这从他底下谋士说话要小心翼翼,很简单的事也要旁敲侧击转好几道弯就能看出来。
不管年纪再大,有些人依旧不会被生活磨练的淡然和豁达。
他就是这种人,在他心里,自己是儿子又是长子,论地位怎么都该甩九公主十八条街。然而现实却是,多年来九公主一直是父皇的掌上明珠,而他这个连太子之位都没争过同样是庶出的二弟的皇子是一根杂草。
本来按这剧情他最嫉恨的人应该是九公主,然而自幼被贺才人,也就是现在的贺婕妤带大,受其影响,他鄙视一切因出身好而得到高位的妃嫔,顺带着鄙视那些妃嫔所出子女。母妃出身高、本人又受宠,九公主两样占全了,理所当然成了武王眼中钉。
自下御辇到接受朝拜,九公主连续挤兑他两次,武王那颗争强好胜的心再也受不了了。
“父皇,当着西北所有重臣面,九公主就这样随意跑过去,未免有失礼仪。”
听完庆隆帝皱眉,长子打小就心胸狭隘,这也是立太子时他选次子的原因。这么多年带兵打仗下来,他还是没一点长进。
端王虽然平日老欺负九公主,但面对外人时他向来知道胳膊肘该往哪边拐。
“九妹可是被大哥吓跑的,大哥对着西北兵卒时那样严厉也就罢了,阿怡自幼长在深宫,可没经历过太多风霜刀剑。你那套使出来,可不就吓着她。”
武王反驳道:“九妹连父皇天子之威都不怕,还能怕我?”
“大哥怎么能跟父皇比?”
“四弟怎么老是曲解我意思。”
大喘气后,端王一脸混不吝的模样。在一般人脸上流氓的姿态,换到他俊美的脸上却有种风流的雅痞之姿。
“大哥先听我说完,我意思是说,父皇对咱们是一腔慈父心肠,政事是政事,政事的严肃不会带到家里。而大哥方才也承认了,你是拿军中那一套对着九妹。”
“你……”
武王抻着脖子,后面一直老神在在的贺国公终于忍不住,老胳膊老腿费力抬起狠狠踢了他一脚。
怎么会有这么蠢的皇子,贺国公生平最大的遗憾,便是助同族宫妃所出的武王夺嫡。贺婕妤虽是个掐尖好强的,好歹呆在后宫掀不起什么风浪。武王早已开衙建府,供养了一批幕僚,能捅得篓子可就大了。
“像什么话!”
庆隆帝皱眉,武王面露喜色,他注意到父皇说这话时,目光是直视前方九妹所在之处。
“三思,你去把九公主带回来。”
果然父皇不满意九妹,正当武王彻底笃定时,庆隆帝抛出一句彻底让人没头没脑的话:“顺便把阿怡身边的人也带过来。”
所有人都注意到,庆隆帝喊的九公主闺名,显然没怎么生气。不仅没生气,反而还在给九公主脸面。庆隆帝西巡每到一处,最先见的基本是当地刺史和指挥使。这次却见九公主身边两个女子,这不是给她脸面又能是什么。
三思领命,挥着拂尘快步朝西北官员走去。
离着三十步开外,西北官员完全听不清庆隆帝在说什么。见圣驾旁有人走来,楚刺史脸上升起一抹期待。
上次圣驾来西北时,还是十五年前,正是那次后,本还能勉力支撑在西北强势的楚家彻底被打压到抬不起头。而他也从堂堂天之骄子,沦落到需要看吴家那种泥腿子脸色的境地。
等了十五年,终于等到一个晏衡。凉州其它属官不信密旨是要查探西北军近况,他却是相信。因为他完完全全经历过一遍西北权势变迁,朝廷无法容忍同一家族一直掌握如此强盛的军权。吴家注定败落,而这将是恢复楚家荣光的最好时机。
当然前提是晏衡必须不能抬头。
楚刺史太了解庆隆帝习惯了,不知受谁影响,他非常不喜有权有势的世家,反倒十分钟情寒门出身毫无根基的青年才俊。
寒门出身、毫无根基、青年才俊,当年的吴良雍便是如此。如今的晏衡,论家世,吴良雍世袭千户,他连百户都袭不上只能算个兵卒;论根基,吴家向来护短,吴良雍是被全族鼎力支持的一个,而晏衡则为晏百户所不喜;论才学,以大越如今国运之昌盛,绝对的优势下只要不是太蠢都能打胜仗,吴良雍顶多算是好运。然而晏衡却不同,六月底那次西北大捷,他单枪匹马闯进野狼谷,不知用什么法子歼敌数百,彻底封住谷口让西北军瓮中捉鳖,这是完全以一己之力扭转整个战局。向来敌强我弱易出将才,而敌弱我强之下他依旧能如此出彩,论才华别说是吴良雍,整个凉州恐怕都没人能比得上他。
这样一个晏衡,竟像是卡着庆隆帝心思量身打造般。
不用有任何怀疑,庆隆帝一定会重用他。
从得知皇上亲自下旨给凉州卫任命一个镇抚起,查明晏衡出身背景,楚刺史就有这种预感。如果按照他本意,宁愿再寻时机扳倒吴家,也不愿放任晏衡成长起来。所以他暗许了吴指挥使调动瓦剌俘虏,半路给予伏击的计划。
可惜那次没能成,他只能临时改变计划,拉拢晏衡,让这位受庆隆帝看重的明日之星,折在吴家刀枪不入的盾上。
如今,时机到了!
望着太监一步步从圣驾处走来,吴指挥使抓在地上的手隐隐有些颤抖。
五步、四步、三步、两步、一步……来人影子投在他跟前,然后停住。
就是这一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