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舅舅知晓此事,不会随意给阿彤定亲。而如今的阿彤既然能让淑妃娘娘满意,自然也不需要特意去准备什么,至此九公主嘱托也算彻底完成。
将此事放在一边,卫嫤全心协助起了晏衡公务。
不同于以往她只是旁敲侧击,给予他一点建议,如今她却是主动参与进来。原因无它,庆隆帝几张旨意彻底改变了西北官场格局。明面上是幽州城在重建,实际上整个西北的势力都在重组。
历史教育我们,大的变革发生时,也是新生利益集团兴起时。
卫嫤一直在寻求一种方法,改变大越的妇女地位。一开始她想得是兴办技校,让所有女人都有一技之长,赚得钱不比天生有体力优势的男人少。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会她正在一点点做,可眼见一年半载不会出现好方法。
此次西北官职调动,让她看到了另一处时机。她向晏衡建议,在幽州和凉州设立蒙古人的官职,专门管辖蒙古人事物。这点她借鉴的赤党,港人治港、民族自治,只要不造反你们自己人的事自己去管,到时候出问题也不关我们这边什么事。
她的建议晏衡向来十分尊重,贪官污吏皆被圣驾押解入京,如今西北最大的官员便是升任总督的袁刺史,再然后便是晏衡。重视之下,晏衡不仅将这法子说与袁刺史,而且说得过程中他还百般游说。
再说袁刺史,他知道朝廷选人的规矩,想做京官最起码相貌得在平均线以上,毕竟那代表着泱泱大越的门面。以他这一坨肉的体型以及其貌不扬的外表,升到地方官的极致刺史后,这辈子也没大有机会再往上升。但他这人生平一不贪财二不贪色,对待政务兢兢业业,唯一的缺点就是有官瘾。他想做官为皇上为百姓办差,在同一位置呆久了,那点政务驾轻就熟后,他就想去更高的位置办更大的事。故而他从不因自己外表而自卑,上天虽然没给他副好皮囊,但却给了他无比聪慧的大脑,这很公平。
先前在楚刺史与晏衡的博弈中偏帮后者,就是因为他看出了晏衡潜力,想着借由他走近圣上眼中,冲击下做京官的可能。
没成想到头来他没做成京官,反倒再升一级成为了西北总督。即便做不成京官,这也把他高兴坏了。西北总督,一下子掌管那么大地片,这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旁边监查虎视眈眈,如悬在头顶的利剑,但他身正不怕影子歪。更何况韦监查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跟他目标一致:都想将政事做到尽善尽美,简直是他知音!
心情一好,这会袁总督看谁都顺眼,看着助他升官的晏衡更是顺眼到不行。虽然碍于庆隆帝心思他未与晏衡这位武将走得太近,但这并不妨碍他愿意接受晏衡提议。
“用蒙古人做官?这主意好。”
袁总督一脸赞同:“我这就给皇上写折子,晏兄可有合适人选,我也好将其生平一道报予陛下。”
晏衡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书,双手递过去。
“还请总督大人过目。”
接过来袁总督翻了下,第一位是叫巴雅尔的蒙古汉子,他的名字翻译成汉语是大喜的意思,而他的履历让人看着也很高兴。祖上率蒙古人归顺大越,本人身为贵族,也是蒙汉互市的积极推动者。
“巴雅尔不错。”
连续看了几人,袁总督连连点头,直到下一位看得他皱眉。
“乌日娜,这好像是个女人名字,看这上面写的,还真是个女人。不行不行,朝廷命官哪能由女人来当。”
果然是这样,晏衡想起他看到这份折子,看到这也曾有过疑惑。不仅是大越朝,再往前数许多代,即便是唐朝那位女皇在位时,虽然后宫有专门负责为皇后办事的女官,但他们也没有堂而皇之地立足朝堂。
然而阿嫤却说服了他,如今他直接用这理由来说服袁总督。
“依下官鄙见,我们如今选蒙古人治理草原之事,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更是因为他们更了解本族人一些习惯。蒙人与汉人不同,在蒙古部落中也有女首领。既然他们习惯如此,但我们也该尊重一二。再者,不过是他们民族内部的一些微末官吏,又管不到咱们汉人之事,选个女人又何妨。”
道理还真是这样,顺着他的说辞袁总督点头。
“那好,我也把这句解释加上去。省得到时候,朝中那些看咱们不顺眼的人抓住把柄。”
晏衡小捧他一句:“还是总督大人您想得周到。”
袁总督笑容更真切了些:“这些都是小事,为官之人干两年谁都会。在这我也多嘴说一句,咱们上折子的事后,宁愿多费点笔墨把事写详细了,也千万不要贪图一时省事含糊不清。一旦留下把柄,那可是后悔一辈子的事。”
这都是袁总督混迹官场多年总结的经验,认真记在心底,晏衡微微欠身。
“下官受教。”
眼见时辰差不多,晏衡从袁总督处走出来。随着圣驾离开,少部分未被牵连的凉州官员,连带幽州暂时分拨过去支援的属官皆原路返回。他本应跟着一道回去,但幽州城重建需要西北军支援。
开山凿石、和泥挂瓦,这些正值青壮常年接受训练的西北军都是一把好手。大半个月的救火下来,晏衡这个代指挥使成功与兵卒打成一片。如今虽然要停下来干活,但听晏衡承诺日后军饷会按时足量发放,并且将朝廷规定的发放标准张贴告示后,看到陡然高了近十倍的军饷,官兵们欢天喜地。力气又不值钱,一点体力活他们都抢着干,而且经此一事他们对晏指挥使的认可度更高。
晏衡也不是从一开始就对他们这般好,虽然按时足量发放军饷,但先前吴家所定下的每旬交饭钱、冬衣和盔甲要自己买,这些规定他暂时没动。升米恩斗米仇,阿嫤这样告诉过他,而这道理他也懂。他在心里列了个计划,先是改善大锅饭质量,不管味道先要真材实料让大家吃得饱;然后一步步来,慢慢削减饭钱、军衣、盔甲所需缴纳银钱。这样隔一段时间推行点新优惠,一点点慢慢来。兵卒源源不断从他这得到好处,也会逐渐忠心于他。
当然做这一点之前,他曾上奏折禀报过皇上。多收上来的钱他不贪,而是用于抚恤在征战中伤亡的军卒。朱批亲自回复的奏折被他妥善收好,日后不论出了何时,他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在军饷一事上他刷了点心眼,但涨军饷一事就足够兵卒门欢喜。
当然也不是所有兵卒都高兴,比如先前归顺吴家那些精兵们。他们不但待遇被削,而且还要跟普通兵卒干一样的重活,这些人理所当然的不满。对于这种人晏衡一点都不姑息,抓到后直接以军法处置,一顿军棍打下去全身血肉模糊,连亲妈都认不出来。杀鸡儆猴,一连打了好几次军棍后,这些人也都老实下来。
看到不远处官道上,大冷天打着赤膊忙于扛石头的兵卒。看到他走来,忙碌中他们点头,笑容灿烂的打招呼。
“晏大人。”
“二才、有良、德茂……”
听晏衡一个个准确喊出他们名字,搬石头建城的西北军脚上都轻了三分。
笑着回道自家,昨日他们终于搬出了毡帐,住进了临时搭建好的石头房。
这是幽州新城规划中的一部分,为防火灾,先前费工费料的木头房子全都改成石头房。幽州城新址背靠大山,工部工匠用过年时放烟火的□□配制出炸药,巨大的响声后炸开的山稍加打磨就是现成的石料。
皇上临走前嘱咐过,行宫他一时半会住不上,官员们的房屋修起来费时费力,所有的人力物力要集中起来先给百姓修缮房屋。
如今他们所住的石头房,便是跟百姓们统一样式。第一批修好的本该给老弱妇孺去住,但这个当口阿嫤却突然发起了高烧,昨日一整天都在昏睡。帐子里漏风撒气,再吹下去病情只会更重。正好这时候,有受过他关照的兵卒提议自己搬去邻家,将房子腾出来给他们住。顾不了那么多,他只能从第一批中抢了套小房子先住进去。
这会石头房边,谷雨正在拿着蒲扇扇炉子,炉子上砂锅里冒着药香。
“夫人今日怎么样?”
边问着晏衡边拿起旁边扇子,跟着谷雨一道扇过去。娘生前都是他在熬药,如今很是娴熟。
“烧已经差不多退了,郎中刚来把过脉,说病差不多好了。”
终于退下去了,长舒一口气晏衡吩咐道:“这药我来就是,你先进去照顾着夫人。”
☆、第132章 来势汹汹
许久不生病的人,一场小病就很容易要了老命。卫嫤便是如此,刚穿过来那会伤那么重,她硬是没有任何发烧感染症状,该吃吃该睡睡,平日注意下坐姿,安然无恙地把病彻底养好。
然而如今她不过是因季节交替偶感风寒,却感觉几乎要了死了。
昨晚入睡前她有些昏昏沉沉,还特地多加了一条被褥。没想到早上起来,整个人连起身的力气都没了。躺在帐子里昏昏沉沉,面对担忧的晏衡她脑子里想得很清楚,说要他不必担心,话到嘴边却完全变了调,说出来的意思连她都听不懂。
还好韦舅舅懂医术,开了几个清热降火的方子。一剂药喝下去,捂在厚厚的被子里将自己裹成个球,到中午她总算稍微恢复点神智。想起上午那种灵魂飘在半空中的感觉,她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而后她做得第一件事,便是赶晏衡前去衙门。
如今的幽州百废待兴,作为西北军在此地的负责人,晏衡每天大大小小的事几乎忙不完。在她身上耗半天,偌大一座城池得耽误多少事。
她不是那种不懂事的人,虽然她现在很难受想要人陪,但多个人陪着她也不会一瞬间变活蹦乱跳。
一步三回头地走出帐子,没多久晏衡回来,将她裹个严严实实塞进马车,然后她住进了幽州城新修好的房子内。暖融融的土炕烧起来,她总算能少盖两层被子。物质上的直接慰藉,比一点精神鼓励要管用得多,这下她更是毫无心理负担地赶晏衡出去办正事。
待她出去后,药效袭来她沉沉睡去。直到门外他与谷雨的交谈声隐约传来,看看日头天还早。
刚纳闷着,谷雨推门轻手轻脚地走进来,见她醒来面露惊喜。
“夫人这会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
顺着谷雨递过来的枕头,被她扶着斜倚在炕头上,卫嫤看向门外的晏衡。
药炉边他拿着扇子一下下扇着火,神情认真,仿佛砂锅中那药是上百克拉钻石般光彩夺目,能吸引全世界瞩目的珍贵东西。
“我睡了一整天,可有什么事?”
兑好温水伺候她小口喝着,谷雨一件件报给她。阿彤依旧在教丫鬟们识字;听说她病了以袁总督夫人为首,许多人家都来询问;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各种零碎但不经脑子就能明白的小事。
谷雨叽叽咕咕地说着,她小鸡啄米般点头。别人生病了都喜欢安静,要是有人像苍蝇般在耳边一直叨叨,都恨不得一巴掌拍死。为卫嫤却截然不同,她性子闲不下来,即便病了脑子里也绝不能空着。
“谷雨如今也能独当一面。”
听到她夸奖,谷雨颇不好意思:“负责这些事我都提心吊胆。”
“你这不做得挺好。”
卫嫤这话不单纯是为鼓励,虽然他们身在幽州住的简单,可条件简陋之下,想要保持生活质量,需要准备的东西更多更杂。尤其是方才他们还搬家一次,那么多事碰到一起谷雨都能处理的井井有条,这水平已经可以出师。
谷雨这次没谦虚:“其实也就那样。”
看到这样的谷雨,想起几个月前还因卫妈妈宠爱而与她闹别扭的小丫鬟,卫嫤心下感慨。人都是需要锻炼的,许多事不去尝试永远不清楚自己能不能做到。而一旦尝试后,潜能便会被激发出来。
正感慨着,一阵风吹进来,晏衡端着药碗进来。
“阿嫤,药好了。”
谷雨识趣地退下,晏衡坐在她床边,手里拿着两只药碗来回倒腾,没几个来回冒热气的药汁变得温热不烫口。
“来,阿嫤张嘴。”
刚才退下的谷雨走进来,手里托着盘子,盘子上放着瓷勺。
“大人,勺子在这。”
低头闻闻药汁,再看勺子尺寸,晏衡皱眉:“京里习惯用勺子喝药?”
“啊?”
怎么问到这事,京城用不用勺子喝药卫嫤不知道,但她看好多古装剧中,都是虚弱苍白的女主倚在拔步床上,温柔深情的男主舀一勺药吹凉,小心翼翼地喂给女主。
“大户人家……大概是吧。”
不确定地说道,卫嫤心道古装剧好歹请了专业的历史专家,经过专家考证的东西总比她那点臆想要准确。
“好吧。”
任命地点头,晏衡重复着方才她想象中的一幕。睫毛下垂,温柔地吹干药汁,瓷勺朝着她嘴边递来。一瞬间卫嫤有些了然,这种温柔细致的方式确很让人感动。然而内心深处感动这种间接魔法攻击,远没有药味刺激这种直观物理攻击来得强烈。
还没等她张嘴,鼻尖闻到一股苦涩中带着腥臭的味道。想都没想,她别过头躲开勺子,一手捏着鼻子,另一只手抓过药碗,以烈士英勇就义般大无畏表情,一口闷下整碗药。
“水。”
她虚弱地喊道。这哪是中药,明明是化学武器。中药她也不是没接触过,有些清热败火的药材如金银花、莲子心,味道虽然苦了点,但绝没有这种下水道污水与化工厂废气混合起来的奇葩味道。
清水端来,整整灌下三大杯依然冲不淡那股子药味。正当她一脸苦恼时,晏衡从袖中掏出一小枚纸包。
“这是?”
纸包打开,里面露出几块饴糖。拈起一块对到她嘴边,晏衡柔声道:“啊。”
“你从哪找来的?”
“凉州送粮草的到达,刚好被我碰个正着。想到你晚上这第三剂药,我便顺道拿了一小包糖。”
顺着吞下糖的功夫,卫嫤调皮地舔舔他手指。察觉到他眼中火苗,她飞快地倾身,在他唇上落下一吻。
“苦不苦?”
“没尝出来。”
……
正准备进房收拾药碗的谷雨听到房内嬉笑声,连忙对周围打了个嘘声,自己也识趣地退下。大人和夫人都太忙了,难得今日大人回来得早,他们这些下人还是不要再多打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