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嘉慕:“寒酸什么?试问全大燕,除了嘉言谁能在雅舍摆喜宴,这一个喜宴,就比谁都风光了。”
两人说着回了了安府,回来的时候,天色已黑了下来,刚进大门就见皓思皓玉两人跪在院子里,旁边是铁青着脸的嘉言,还有一脸焦急,不停围着两个孩子转的曼娘,因两人都穿着喜服,画面看上去颇有几分诡异,却也有一种难言的温馨。
嘉言一见大哥大嫂来了,也跪在地上,他一跪下,曼娘也跟着跪了下来:“大哥……”一句大哥叫出来,却再也说不下去了。
安嘉慕伸手扶起他:“你这是做什么,皓思皓玉还小,大姨娘又跟他们娘走的近,被那贱人哄了也怨不得他们,嘟嘟命中也该着有此一劫,好在有惊无险。”
皓玉跪了大半天,又饿又困,加上大伯一贯疼他们,忙道:“大伯,皓玉腿疼,能不能先起来。”却看见他爹眼的脸色,吓的一缩,住了声。
安嘉慕摇摇头,把皓玉抱了起来,撩开裤腿,见膝盖都青了,忙叫安远去请郎中来。
曼娘偷着瞄了嘉言一眼,低声道:“郎中在呢,是我叫人请来给皓思瞧伤的,只是……”说着抿着嘴不吭声了。
安嘉慕瞪了弟弟一眼:“多大的事儿,值当这么难为孩子,孩子知道什么,左右是大人做的孽罢了。”抱着皓玉牵着皓思进了里头,找郎中给两人瞧伤。
一时上了药,皓玉已经趴在曼娘怀里睡着了,皓思却重新跪在地上,低着头:“大伯,皓思错了 。”
安嘉慕看了他半晌:“可知错在哪儿?”
皓思抬起头:“皓思错在不该轻信外人,被她一番言语所动,没深想就把她带了进来,以致引狼入室,差点儿酿成大祸。”
安嘉慕点点头:“你大伯母说人性本善,这话我信,但人心却最是难测,哪怕人性本善,也会因各种遭遇变成恶念,故此,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却不可无,以后遇上事儿需三思后行,想想这个人跟你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对她有什么好处,就不会上当了。”
皓思点点头:“嗯,皓思明白了。”
安家慕颇安慰的摸了摸他的头:“惊吓了一天,快去睡吧。”
安嘉慕话音刚落,就听一阵咕噜咕噜的声音响起,皓思捂着自己的肚子,小脸通红。
安嘉慕这才想起,这孩子可是饿了一天,看向安然,安然笑道:“我去给皓思做些吃食吧。”
刚要走,却听曼娘道:“嫂子这一天又是忙活喜宴,又是去救孩子,想必已经很累了,曼娘厨艺虽粗,给孩子下碗面还成,嫂子还是快回去瞧瞧嘟嘟要紧,这边就交给曼娘便是。”
安然点了点头,看了嘉言一眼,拖着嘉慕往内宅去了。
进了屋,安然把嘟嘟抱过来喂了奶,小家伙才睡熟了,安然去厨房做饭,两口子从晌午到这会儿,可是什么都没吃。
夜了也没做太复杂的,就下了两碗面,端过来,两口子吃了,安然叫人收拾下去,捧了茶进来,却发现这么会儿功夫,安嘉慕又跑屋里瞧儿子去了。
安然走到门边,挑起帘子往里望了望,见平常对儿子多有抱怨的男人,这时候趴在床边儿,眼睛都不眨的盯着儿子,在小庙里救儿子时的冷静,刚教皓思时的稳重,此时全无踪迹,他的脸上都是心疼不舍,还有后怕。
此时的他再不是平常那个强大霸道的男人,他是一个最平常的父亲。
安然轻轻放下帘子,不打算打扰他,即便再坚强的男人,也有脆弱的时候,作为妻子,这时候就装不知道好了,不禁想起曼娘。
她才是嘉言的良配,或许她的新婚夜有些不伦不类,但安然相信,正因如此,嘉言更会对她心怀愧疚,而且,她对皓思皓玉的心,嘉言也会看在眼里,有前头的谢氏对比,想必嘉言对曼娘已经有了初步的好感,好感加上愧疚,很容易就会发展出感情,不得不说曼娘真是个聪明的女人。
安然猜的不错,看着曼娘端着热腾腾的面进来,嘉言有片刻恍惚,不知不觉目光就落在她身上,曼娘不算很美,但浑身的书卷气,却令她有一种独有的风华。
嘉言知道她是声名远播的才女,自己也曾看过她写的诗词,古人云,诗以言志,从她的诗词中便能看出,她是一个品品性高洁之人。
本来还以为她会持才傲物,目下无尘,可今儿却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
说起来,这件事跟她并无关系,她完全可以躲在新房中,不用掺和,更何况,照习俗,自己未进去掀开红盖头之前,她出来是不吉利的,她却并不在意,而且,对于跟两个孩子相处,分寸也拿捏的相当好。
明明知道她没成过婚,更不可能有孩子,可自己就是从她身上,看到了一个母亲的温柔,比谢氏更真的温柔。
她相当细心,不止给皓思下了面,还有自己的,除了面还拌了两个清爽的小菜,把面放到桌子上,把筷子递给爷俩:“曼娘厨艺不精,不能跟嫂子比,这是我在蜀地时学的担担面,你们爷俩将就着吃些吧。”
嘉言接过筷子顿了顿:“你怎么不吃?”
曼娘:“我刚陪着皓玉吃了几块点心,不饿呢。”
嘉言点点头,挑面吃了一口,倒是意外的美味,自然不能跟嫂子比,毕竟,天下也只有嫂子一个罢了,而这碗面在自己嘴里,也称得上佳肴了,面条精细,上头的浇头是香喷喷的肉酱卤,自己这碗有些辣,皓思的没有,可见用了心思。
皓思把一碗都吃了个精光,不禁道:“真好吃。”
曼娘笑了起来:“难得皓思喜欢。”
皓思看了她一眼,又看了看自己爹,站起身:“爹……”半晌,低声叫了声:“娘,我回屋去了。”
嘉言一愣,曼娘却红了脸,不好意思的别开头去。
嘉言咳嗽了一声:“去吧,把书抄十遍才能睡。”
皓思点头:“是,皓思告退。”
等他出去了,曼娘才道:“这么晚了还让孩子抄这么多书做什么?回头眼睛要坏了。”
嘉言看了她一眼,站了起来,往外走了几步,见她不动,不禁回头:“你是打算在这儿睡不成。”
安远家的忙道:“时候不早,老爷夫人也该安置了。“
一句话说的曼娘俏脸通红,虽能自在的面对皓思皓玉,毕竟是个未出阁的姑娘家,一提到这事儿,难免害臊,却也跟在了嘉言身后,两口子一前一后回了新房。
安远家的也机灵,虽说晚了,该有的仍是一样没落下,撒账子,念喜歌……所有环节都过去了,便恭喜了两位新人,把伺候的人从新房叫了出去,只留下两人相对而坐。
曼娘头上的盖头还未掀开,等了一会儿,不见他动手,忍不住透过红纱看了过去,见他定定望着自己,不知看什么呢,琢磨如今还要这劳什子规矩做什么,刚要伸手去揭自己的盖头,却不想嘉言先一步用秤杆儿挑了开去。
四目对视良久,嘉言略迟疑道:我们是不是在哪儿见过
曼娘:“你,想起来了。”
嘉言愣了愣:“我们当真见过?”
曼娘脸色微微暗了暗,自己挂念了这么多年的人,竟然把自己忘了,却又一想,当年不过一面之缘,他哪会记得这些,只瞧着自己眼熟,已是造化了,他不记得怕什么,自己记得不就成了。
想到此,开口道:“老爷可否还记得那年您进京赶考的时节,在珍宝斋附近,救过一对被地痞拦截调戏的主仆。”
她一说,嘉言倒是想了起来,当时自己天天都在家里攻读诗书,极少出去,那天是珍宝斋来了新书,大掌柜叫人给自己送信儿,让自己过去挑,这才出去,不想却遇上几个地痞调戏良家女子,自己怎能袖手旁观,出手帮了个忙。
想到此,不禁道:“莫非那位姑娘就是小姐。”
曼娘点点头:“正是曼娘。”
说着,脸越发红了起来,却仍道:“那日回府之后,便多放打听公子,想让父亲亲自登门道谢,不想,却没有公子的音讯,后来公子一举高中状元,跨马游街,曼娘远远瞧了一眼,方才认出,状元郎就是那日救曼娘的公子,更是安家的二老爷,正想禀告父亲,却又赶上公子跟谢家的大喜。”
说着,咬了咬唇。
嘉言再傻也听明白了,怪不得人家堂堂的尚书千金,会甘愿嫁给自己做小呢,原来有这段因果,也不禁暗叹造化弄人,若当日自己不娶谢氏,稍待时日,或许自己的妻子就是曼娘了,也不用现在委屈她做小。
想起她才名远播,这些年上门求亲的必然不少,却都被她一一推拒了,只因心里念着自己,作为男人,不得不为她一片痴心感动,伸手握住她的手:“对不住,辜负了你一片心意。”
曼娘摇摇头:“老爷说这些作甚,曼娘从来也不怨,若不是知道老爷夜夜孤灯相守,曼娘情愿把这份心永远瞒着,若老爷过得幸福安泰,纵然曼娘孤苦一生,又有何妨。”
望着她在灯下荡漾的眸光,如此温柔可亲,落在自己心里,涌动出一圈圈的涟漪,令他的一颗心忍不住怦然而动,望了她良久,低声道:“能得曼娘青睐,是嘉言的造化,你放心,嘉言会对你好的……”
外头的安远家的贴在窗户根儿,听了一会儿,不禁点点头笑了,虽说今儿出了这样的事儿,把两府弄得人仰马翻,到底没耽误了二老爷跟新夫人的喜事儿,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这一夜,一个是心怀愧疚,轻怜秘爱,一个是夙愿得偿,婉转承欢,夫妻相合,周公之礼,顺理成章,嘉言只觉怀里的女子,哪儿哪儿都是如此顺心合意,竟是从未有过的畅快淋漓,终于稍稍体会了大哥的感受,怪不得大哥对大嫂那般,原来这夫妻之间,若情投意合便是怎么都好。
两人不敢贪睡,一早起来梳洗打扮了,过来安府给大哥大嫂敬茶。
安然这个当嫂子的,自然少不了见面礼,叫仆妇拿过来一早预备好的小盒递给了曼娘。
曼娘打开,只瞧了一眼便极为喜欢,是一个兰花玉簪,晶莹剔透的和田籽玉,精妙的雕工,把兰花的雅洁之姿表现的淋漓尽致,果然,不愧是金家的兰花簪。
嘉言看了一眼,却愣了愣,心里顿时明白了大嫂的意思,是说视曼娘跟谢氏一般,自己还记得,当初谢氏收了这个簪子之后,虽震惊,却忍不住心怀嫉意,不信大嫂能拿出这样珍贵的簪子来。
从一开始,谢氏就没把大嫂放在眼里,应该说在她眼里除了银子家产,什么都没有,即便对自己这个丈夫,又何尝在意过,那些温柔,不过是表面的假象罢了,他相信,如果让谢氏自己选择,她宁愿选择回娘家显摆,她的贤良名声都是假的,谢氏其实是个比谁都要虚荣的女子,而且,格外愚蠢。
安然留他们夫妻吃了早上饭,知道人家新婚燕尔,不好多留,说了几句话,就放他们去了。
两口子从这边儿出来,嘉言瞧了眼曼娘手里的簪子,怕她不知这里的缘由,低声道:“这个兰花簪当日大嫂也给了谢氏一支。”
曼娘多聪明,嘉言一说就明白了,点点头:“你放心,我省的,不过,这金家的兰花簪如今市面上可见不着,怎么大嫂随手就拿能拿出两支来?”
嘉言笑了:“说起来,咱们大燕也只有嫂子能让金家那位老爷子出手了,听大哥说起过,当日金家老爷子吃了嫂子做的素斋,没几天就送了一支兰花簪来,也使得金家玉饰进雅舍售卖,老爷子也因此,跟江南名仕明月先生成了莫逆之交。
明月先生对嫂子颇为推崇,安记食单南菜篇,就是明月先生帮忙整理的,嫂子还写信过去让明月先生答应教授皓思念书,今年不送,明年也把皓思送去苏州,有明月先生这样的大儒亲身教导,是皓思的造化。只他刚启蒙,书念的一知半解,我公事又忙,没多少时间管他们。”
说着,顿了顿:“如今你来了,正好可以教教他们。”
曼娘道:“我一个妇道人家哪能当先生。”
嘉言却笑了:“你我夫妻,曼娘就不要谦虚了,你自来便有才名,你写的诗词,我也曾多次拜读,隽永清丽,读之满口噙香。”
曼娘给他夸得脸红了起来:“老爷自己去书房吧,我去瞧瞧皓思皓玉。”丢开嘉言转头跑了。
嘉言愕然片刻,暗道,莫非自己说错了什么,自己说的可都是肺腑之言啊,后头安远家的低声道:“二老爷,新夫人是害臊了呢。”
嘉言这才明白,不禁失笑,原来是害臊,自己还当是说错了话呢,自己虽官居高位,甜言蜜语却真不大会说,只说出来的都是实话。
转眼三朝回门,尚书府格外热闹,郭子善两口子,一下不止当了人家岳父岳母,还连带的成了外祖父外祖母,两口子之前连想都不敢想,尤其郭夫人,自打闺女嫁了就担心,加上成亲那天又出了那么档子事儿,真担心闺女应付不来。
可再担心,也不能跑去安府瞧,只得耐着性子在家盼着三朝回门的日子,一并问问闺女。
故此,这天一大早起来,就不停往外头瞧,直到婆子进来会说小姐姑爷,两位孙少爷来了的时候,郭夫人还当做梦呢,不禁看了自家老爷一眼:“两个孙少爷莫不是……”
郭子善点点头:“闺女既嫁了,这孩子就是你我的亲孙子。”说着捋了捋胡:“曼娘倒真是个聪明丫头,不枉我多年的教。”
说着,就见一家四口走了进来。
嘉言两口子先跪下磕头,然后又让皓思皓玉磕头,郭夫人忙搂了过去,瞧瞧这个,看看那个,心里头喜欢的不行,自己没儿没女,就收了曼娘这么一个闺女,如今刚成亲,就得了两个大孙子,且生的如此粉雕玉琢,哪能不欢喜,忙叫仆人拿点心糕饼过来给他们。
郭子善留心瞧了两个小家伙,见自己夫人给一块吃一块,没有露出丝毫嫌弃之色,便暗暗点头,跟着谢氏那样的娘,这俩孩子倒是教的不差。
两个孩子在安府里,吃惯了他们大伯母做的点心,自家的点心定然无法相比,如此不挑不捡,便可看出家教了。
说了会儿话,郭子善就带着两个孩子跟安嘉慕去后头的菜地去了,尚书府的花园就是一大片菜地,满京城没有不知道的,可平常他自己种就成了,如今还把两个孙子带过去,便叫郭夫人异常不瞒,刚要拦,被曼娘拽住:“娘,让他们跟爹去吧,大嫂说,小孩子不能总在屋子里闷着,多到外头跑跑跳跳的才好。”
郭夫人低声道:“可你爹把你女婿也叫过去了,说不得,就叫嘉言提水干活,嘉言可是吏部侍郎。”
曼娘扑哧一声乐了:“娘莫非忘了,爹还是礼部尚书呢,娘放心吧,嘉言应付的来。”
娘俩这才坐下,郭夫人拉着闺女的手上下打量一遭:“嘉言对你可好?大夫人那个人娘见过,是难得的善人,只你大伯那个人,听说极霸道,又爱护着兄弟,有没有为难你?”
“娘说的什么,大伯人也好着呢,您别听外头人胡说,我瞧大哥对大嫂千依百顺的,就没见过这么恩爱的夫妻。”
郭夫人道:“那嘉言呢,你还没告诉娘,嘉言对你好不好?”
曼娘脸一红,低下头,半晌儿才小声道:“嘉言对我也好,很是体贴……”
☆、第 99 章 毛血旺
过两天便是端午,今儿安府却格外热闹,一溜七八辆马车,在大门外一字排开,不大会儿功夫,安远家的领着仆妇,从里头搬了好些东西出来,大件的帐篷,也有小件的提篮,都放到后头一辆马车上,前头是几位主子小主子坐的。
安远家的其实真不能理解大夫人嘴里的野餐到底是什么,就是在外头吃饭吗?若如此,做什么不在府里,嫌屋里闷得慌,可以到花园啊,做什么非得出城到郊外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