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己或许潜意识觉得是为了儿子,为了给儿子得到更多的家产,为了儿子能永远过锦衣玉食的生活,说穿了,她是为了自己。
她嫁进安家这么多年,安然不信,她会不了解嘉慕的性子,以嘉慕的个性,对兄弟的友爱,对侄子的疼宠,即便谢氏不争不抢,也会锦衣玉食的过一辈子。
但谢氏仍然干出了这么令人发指的事情,是不满,是贪心,贪心的人往往容易走入误区,得了一点儿便宜之后,就开始算计更大的便宜,得了更大的便宜之后,便会瞄准全部,谢氏就是如此。
或许是娘家的遭遇,一个心理扭曲的母亲,让她变成了这样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贪心女人,但,造成她今天悲剧的最大因素就是不满足,她永远也不会满足,安然相信即便得到了安家所有家产之后,她也不会满足。
她不停的算计,不停的要,却吝于付出,明知丈夫的喜好,只要她下厨给丈夫做一顿最简单的吃食,以嘉言的脾性,也会记在心里。可她自持身份,不肯放下身段,她自己吝啬的不想付出,又怎能换来丈夫真心以待,无论爱情还是夫妻之情,没有凭空而生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日渐深厚。
而曼娘却正好相反,她不吝于付出而且从不想回报,她爱嘉言爱的真挚而义无反顾,堂堂的尚书千金宁愿做小,也要嫁给他,这不是任何一个女人都能做到的,她的心很真,对嘉言,对皓思皓玉,哪怕对嘉慕跟自己,都一样,自从嫁过来,她就用一份充满爱的胸怀去接受所有,爱屋及乌,只要是跟嘉言相关的,不管是他的儿子还是亲人,她都泰然接受。
并且,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婚姻,如此真心的付出,自然会有回报,所以,她在短短的日子里就拥有了谢氏数年不曾有过的幸福。哪怕是皓思皓玉,在心里也会觉得曼娘比他们的亲娘好。
安然正在出神,忽的皓玉靠了过来:“大伯母咱们什么时候包粽子啊?”
安然笑了,点了点他的小嘴:“我们皓玉馋粽子了吗,昨儿大伯母不是叫人给你送过去了吗。”
皓玉嘟嘟嘴:“娘不让皓玉多吃,只吃了一个小的。”说着控诉的看向曼娘。
皓思却道:“娘不让你多吃是怕你存食,而且,你哪是吃了一个,你吃了三个,别以为我不知道。”
皓玉脸一红,偷瞄了曼娘一眼,心虚的不行,瞪了皓思一眼:“爱告状的都是坏蛋。”
话音刚落,安嘉慕就走了进来,笑眯眯的道:“谁是坏蛋啊?”
皓玉仿佛看见了救星,一下扑了过去,安嘉慕抱起他打了个转才放下:“皓玉跟大伯说,谁是爱告状的坏蛋,是不是哥哥?大伯替你罚他好不好?”
皓玉一听要罚,吓了一跳,忙摆手:“不,不是哥哥,是皓玉胡说的。”松开大伯的手,过去拉着皓思跑了。
安然白了他一眼:“你逗孩子作甚,瞧皓玉吓的。”
曼娘道:“大嫂,大哥是教皓玉明白道理呢。”
安然:“才多大啊,就教这些,得了不说了,正好你回来,一起包粽子吧。”
曼娘倒吓了一跳,忙道:“大嫂,包粽子有曼娘呢,何必劳动大哥。”
安然笑了起来:“你嫁过来的日子短,不知底细,他的厨艺也不差呢,再有,凭什么他们男人就等着吃啊,有道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没有白吃粽子的理儿。”
曼娘愕然。
安嘉慕笑道:“既如此,今儿咱们不如效仿厨艺比试,在咱们府里也办一个包粽子比赛如何?下人都能参加,前三奖银子。”
安嘉慕一句话,两府可是乱了,人人都知道大老爷最是大方,既说前三奖银子,一准少不了,这可是想不到的横财,不到一会儿花园里聚集了两府好几十口人,仆妇,丫头,小厮车,把式,看大门的,除了当值走不开的,都跑了来。
皓思皓玉这个高兴啊,哪见过这么大的热闹啊,两人眼巴巴望着大伯,盼着大伯一声令下,看这些人包粽子。
偌大的水榭里已经摆了两大溜长案,上头有包粽子的各种食材,江米,小枣,蜜枣,蛋黄,火腿,肉丁……不分南北,只要是能包粽子的材料应有尽有。
曼娘心里也异常兴奋,在尚书府这么多年,过得都没在安家几天有趣,她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哥大嫂不乐意出门,天天腻在一起,感情反而越来越好,就算简单的柴米油盐也能过得这般有情趣,还出去做什么。
安远相当能干,很快就把男女分成了两组,毕竟让粗手粗脚的大老爷们跟一堆婆子丫头比,不用想,也知道结果,所以征求了大老爷的意思之后,分成了男女两组,男的一组有二十六个人,女的一组相对少些,只二十个人。
比赛的规则相当简单,就是谁包的多谁胜,不过,安远也提前说明了一下,不要求包的多像样儿,但也得差不多了,至少不能漏米。
男的一组先比,安远插上香,言明以一炷香为限,说了声开始,就见二十多个老少不一,一个个手指头都跟棒槌一般粗的汉子,捏着捏着粽子叶开始包了。
这些老爷们平常谁干过这样精细的活儿啊,即便年年都吃粽子,也是家里的婆娘闺女包的,用不着自己,本来还觉得老娘们干的活儿没啥,不就把米放粽子叶里,用绳子系住就成了,哪想这一上手才知道,比什么都难。在自己婆娘手里使唤的异常顺溜的粽子叶,倒了自己手里根本弄不成,别说包粽子了,就是把怎么折粽子叶都不知道,场面极其滑稽。
安然看不过去,叫来个婆子给他们包个做示范,婆子笑眯眯的上前,异常厚道的把步骤放的极慢,怎么弄折粽子叶,怎么装米,怎么放馅儿,连着包了三个。
这些汉子有聪明的也就记住了,慢慢的有几个包成了,虽说七扭八歪,瞧着根本不像个粽子样儿,好歹是包上了。
一炷香烧完,安远叫他们自己端着粽子上前来,曼娘一瞧那粽子,忍不住扑哧乐了,最后矬子里拔将军,选出了三个分别是一二三等奖。
二十几个汉子也不当回事,本来就是来凑热闹撞大运的,不得奖也没什么,嘻嘻哈哈说笑着,接着便是女子组。
安远喊了声开始,就见一双双手上下翻飞,很快一颗颗灵巧漂亮的粽子便包了出来,看的这些汉子眼睛都直了,琢磨怎么这些婆娘包起来这么容易呢,到了自己手里就玩不转了。
安远家的也在安然的怂恿之下,也下来凑了热闹,安远家的手巧,更是包粽子的能手,包的异常工整,没有丝毫偷工减料,皓思皓玉站在她旁边,替她数数,一个,两个……十个,二十个,三十个……
香烧完了,安远家的以三十个粽子高居榜首,而且,质量相当高,毫无争议的冠军,得了一百两银子。虽说是包粽子这样的小事,可瞧见这帮小子一脸羡慕的望着自己,安远一张老脸也觉分外有光,自己婆娘虽说不能生养,可这双巧手,真不是别人能比的。
皓思皓玉看的不过瘾,便拽着安嘉慕的衣摆:“大伯大伯,您还没比呢?”
安嘉慕挑眉看了安然一眼 :“大伯的水准太高,平常人比不过大伯,得你们大伯母上场才行。”
有几个胆子大的小子开始起哄:“大夫人,大夫人……”
安然笑了起来,看向安嘉慕:“你当真要跟我比?到时候若输的太惨,可是要丢脸的,要知道,至今为止敢跟我挑战的没有一个赢的。”
这话倒是,周围刚起哄的几个小子顿时偃旗息鼓,他们的心思其实不难猜,虽说觉得包粽子是老娘们该干的活儿,可这么输给了女子组,面子也有些下不来,自己不成,不还有大老爷吗。
大老爷在他们眼里,那可是无所不能的,包粽子算啥啊,一准能把老爷们的面子找回来,这才大着胆子起哄,却忘了大夫人天下第一厨的身份,这包粽子哪会输给大老爷,岂不是笑话吗。
仿佛知道这些小子的心思,安嘉慕笑了一声:“这可不一定,夫人不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吗,虽说夫人盛名在外,只为夫有必胜之心,胜负也难料。”
曼娘忍不住掩着嘴轻笑,这两口子倒真有趣。
安然笑眯眯的点头:“勇气可嘉,不过,既然比试总的有个彩头吧。”
安嘉慕想了想:“夫人说的是,若无彩头着实无趣,不如这样,今儿不是端午节吗,若是爷输了,就在京城最热闹的街上,搭起火灶,把今儿这些粽子都煮了,送与过往的百姓,如何?”
安然点点头:“如此甚好。”挽起袖子来,走了过去,几乎立刻,刚比试的那些人就分成了壁垒分明的两组,女子组站在安然这边,男的都站在安嘉慕一头。
皓思皓玉一开始站在安然旁边,不知是不是发现这边儿都是女的,也跑到了大伯旁边。
曼娘觉得分外有趣,亲自点燃了香,两人开始包了起来,安然包粽子的水平,不用想也能知道,目光便落在大伯子身上,心里十分好奇,对于安然说大伯子的厨艺不差,始终不大相信,在她的认知里,除了厨子,男人就没有下厨的,有道是君子远包厨,这可是圣人之言。
因此,瞧见安嘉慕熟练的包粽子,着实意外,男人们兴奋的不行,开始大声的数数,一个两个三个……而安然那边儿也不甘落后,也大声的数了起来。
一开始还好,后来男人的声音越来越小,女子的声音越来越大,只因数字太过悬殊,安嘉慕这边儿刚包了是十个,安然那边儿已经二十了,等这边儿包到二十的时候,那边儿喊得是四十一,等一炷香烧完,安嘉慕这边儿包了一共三十二个,其实已经相当不错,比安远家的还多两个呢,不过,对手是安然就只有输的份了,安然包了整整六十个粽子。
这还不算,关键人家包的格外好看,各式各样,而且馅儿料也足,鼓囊囊的小粽子瞧着就叫人稀罕。
虽说安嘉慕输了,却不妨碍这些小子们对他的崇拜,心里也着实佩服大老爷,暗道,怪不得大老爷能娶大夫人这样的媳妇儿呢,不说安家的买卖,就是包粽子也比别人强远了。
安嘉慕探头看了看自己媳妇儿包的粽子,笑了起来:“我输了,不过,输给天下第一厨,为夫虽败犹荣。”
说着拍了拍皓思,皓玉:“走跟大伯煮粽子去。”
因为安然两口子的赌局,这个本来有些清静的端午节,陡然热闹了起来,就在安记酒楼门口的大街上支起了几盘大灶,大锅里煮着都是从安府抬出来的粽子。
安然跟曼娘也过来帮忙,虽是赌局不过就是一家子玩乐罢了,哪能真让他自己一个人煮粽子呢,不止刚包的那些,剩下的馅儿料糯米,安然让安远家的带着人都包了出来,足足十大锅粽子。
谁不知安记酒楼是谁家的买卖,而且,安然往这儿一站,那就是最牛的金字招牌,一传十,十传百,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安府舍粽子的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京城。
这可是安家的粽子,说不,定就是出自安大厨之手,谁不上赶着来啊,粽子刚一出锅,眨眼的功夫就没了,抢着的,忙着吃了,心里这个舒坦啊,没抢着的遗憾的不行,也只能回家吃自己婆娘包的粽子了。
郭子善跟自己女婿嘉言被皇上招进御书房议事,两人本来便都是品格高洁之人,如今又成了翁婿,自然更为亲近。
虽说自己闺女没得正房的名份,可无论是嘉言还是安家,都未看轻曼娘,这个女婿也对自己异常恭谨,心里也就不怎么计较了,而且。心里对嘉言这个女婿,越发满意,以前是不好说什么,如今既是翁婿自然会时时提点,令嘉言受益良多。
翁婿的轿子一前一后正从这边过,却刚到街口就走不动了,郭子善问管事:“出了何事?”
管事忙道:“回老爷话,说是安府大老爷在前头舍粽子呢,大夫人跟咱们小姐也在。”
郭子善笑道:“怪不得呢,我说怎么来了这么多人,原来是安大厨舍粽子呢。”说着下了轿子,看了嘉言一眼,捋了捋胡子:“这天下第一厨包的粽子可是难得,咱们翁婿也去尝尝。”
管事忙道:“老爷,您老这会儿去可晚了,听说刚一出锅就抢没了。”
安嘉言道:“不妨事,旁人去了没有,岳父大人想吃多少有多少。”
郭子善笑了起来:“这话听着舒坦。”
翁婿两个拨开人群往里走,旁边的轿夫凑过来道:“都说咱们这位姑爷性子冷,不大会说话,如今看来,可做不得准,瞧咱们老爷乐的。”
管事踹了他一脚:“就知道瞎嚼舌头,让老爷听见,一顿板子打不死你,赶紧伺候着。”
翁婿两人到了跟前,郭子善倒站住了,瞧着那个忙活的丫头,正是自己闺女曼娘,虽说做着跟仆妇一样的活计,脸上的笑容却颇为动人,不禁侧头瞧了眼女婿,却发现女婿的目光正落在曼娘身上,柔柔的满是怜爱。
郭子善不禁点点头,到底曼娘有福,没错过这门好姻缘。
安平瞧见了郭子善,忙凑到安嘉慕跟前小声回禀:“大老爷,尚书大人来了。”
安嘉慕这才丢开手里的事,迎了过去:“想必是因嘉慕耽搁了大人回府,倒是嘉慕的罪过了。”
郭子善摇摇头,看了后头的安然一眼,打趣道:“若早知道安大厨舍粽子,老夫拼着抗旨也得来抢上一个尝尝。”
安然听见这话笑了起来:“亲家公这话可远了,您老若不着急回去,今儿就去家里,莫说一个粽子,便您老想吃什么都有。”
安然一句话倒勾起了郭子善的馋虫,想想名厨大塞,安然做的那道鸡豆花,御厨大比上那一道一道精致的美食,忍不住吞口水。
虽说如今成了亲家,可这没个明目,也不好去女婿府里蹭饭啊。雅舍也好,可太贵了,一顿饭吃掉自己一年的俸禄,家里还过不过了。
再说,雅舍的大厨他可是知道,不过是这丫头教了几个月的徒弟罢了,哪比得上师傅啊,安然一开口,正好给了郭子善台阶,瞧着安然笑道:“满京城都知道我郭子善是个实心眼儿,你这丫头既说了,我可就当了真,到时候别嫌老夫去你府里蹭吃蹭喝。”
安然扑哧笑了:“瞧您老说的,您老可是请都请不来的贵客呢,安远,叫人去尚书府把亲家母一起接过来,咱们两家子一块儿过节才热闹呢。”
安远应了一声忙叫人去接,一行人回了安府。
因天有些热宴,席便摆在了花园里的水榭中,徐徐清风,半池粉荷既,有景又凉快,往水榭中一坐,说不出的惬意。
说起来,这还是郭子善头一回正式来安府,这才知道,怪不得都说安家有钱,随便一处的景儿,都如此别致,再瞧摆设,无一不精,随便一把椅子都是出自名家,倒让郭子善想起了雅舍。
举凡有眼力的,只进去一回就知道雅舍里有多少好东西,若不懂行的进去,真瞧不出来,这就是那些豪富商贾打破头都想进去的原因。
这富人也分多少种,寻常那些土财主,即便有银子,却愚钝无知,一味讲究金银,俗不可耐。
他就曾经去过一个山西土财主在京里的宅子,一进去金光闪闪,晃的人眼疼,就连窗户上镂空的花纹都是金元宝,俗成这般,偏还沾沾自喜。
瞧人安府,都知道安家家财万贯有的是银子,也奢华,可奢华的有品位,这是极难得的。
曼娘端了茶进来瞧见自己爹正对着椅子发呆,知道爹的心思,低声道:“这些家具都是那些商家硬送过来的,嫂子不喜欢,便叫搁在了水榭里,嫂子说,这些东西,都是摆着瞧的,真使唤还得实用的才成。”
郭子善愕然,半晌笑了起来:“这话叫外人听见,真要活活气死了。”接过女儿手里的茶碗一揭开,便闻一股清冽的梅香,低头一瞧不禁笑道:“也就在安府能吃到这样的茶。”
安嘉慕笑了起来:“这有什么,亲家公喜欢,一会儿回去的时候,捎一坛子回去,去年冬底下,安然弄了许多。”
郭子善也不推辞:“如此,老夫可有口福了。”
曼娘上了茶就去厨房帮忙了,郭子善坐在水榭里跟安家哥俩说话儿,忽瞧见有个两个小子下了荷塘,不禁愣了愣:“他们怎么下去了?”
嘉言:“这片荷塘是去年才种下的,之前的碗莲好看是好看,却没大用,大哥便叫人挖了,种上莲藕,去年秋才种上,才头一年就长得这般好,供着我们两府里吃都富余。”
郭子善摇摇头:“如今才端午,不是挖藕的时候啊。”
嘉慕:“不是挖藕挖的是藕梢子,如今正是嫩的时候,说起来,这边儿到底不如江南,江南到这时候,可是遍地时鲜儿,谁拿藕梢子当好的啊,在咱们这儿,倒成了难得的好东西,我记得松月楼崔家有一道招牌菜叫溜藕丝,就是用这藕梢子做的。”
提起崔家,嘉言倒是想起了什么,开口道:“大哥,有件事儿我忘了跟您说,崔诚之去年外派去晋州,任七品知县,虽官位不高,却是个要紧的县,可见皇上是器重他的,却,这才不到一年,晋州上下官员联名上折子参他贪污受贿,皇上最恨贪官,龙颜大怒,下了旨意剥了他的官位,进京候审,崔诚之在京时,我与他有过数面之缘,此人虽有些清傲,却是个极中正的性子,且他崔家也并不贫寒,若说旁人贪银子我还信,只这崔诚之真不可能 。”
郭子善:“这位探花郎的性子,老夫也知道些,是有些不大圆滑,若说贪墨,也不大可能,以老夫猜测,他耿直不知变通的性子,不定是得罪了上司,成了眼中钉,这才有了联名参他之事,他一个人在晋州,别人若想陷害他,还不是易如反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