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言可不敢笑,触怒大哥可不是玩的。
要说这些接近安然的男人里,安嘉慕对谁的醋味最大,就的属崔诚之了,钱世臣虽也曾对安然有过贼心,好在自己及时阻止,并把钱世臣弄到了御膳房去,他再有贼心也没用了。
而且,他也知道小媳妇儿对钱世臣一点儿意思都没有,可崔诚之不一样,虽说心里知道,两人统共没见过几回,可自己心里总有疙瘩。
当日在冀州别院的时候,崔诚之对安然的维护,如今还历历在目,更何况,钱世臣之前便定下了一门亲事,而崔诚之却至今仍未娶妻,跟前连个伺候的女人也没有,干净的有些过分,加上又是松月楼的少当家,虽不是厨子对于菜品的了解却比一个顶级大厨都要厉害,这份见识是安然最为欣赏的。
更何况,崔诚之生的极为清俊儒雅,这正是安然喜欢的类型,他可没忘,当初这丫头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儿,不是被自己的外表所惑,以她的聪明怎会让自己骗了那么久。
本来以安嘉慕的心思,崔诚之这辈子也别出现在安然面前才好,不想,却出了这样儿的事,当日,他媳妇儿去苏州跟王品荣比厨艺,不就是记得当年崔诚之帮她说了几句话的情份,才去帮松月楼吗。
松月楼都是如此,若知道这件事,以他媳妇儿的性子,怎会不伸手,与其让自己媳妇儿伸手,倒不如自己先出手,在这件事还没闹大之前,让崔诚之回去当他的少东家。
想到此,对着郭子善躬身一礼:“崔诚之曾帮过内子,瞧着他被人陷害,着实不忍,此事既惊动了晋州十几位官员联名上奏,皇上必会让大人跟大理寺一起审理此案,若果真如此,万望大人帮忙,即便不能还他清白,至少保住性命。”
安嘉言愕然看着自己大哥,顿时升起一种陌生的感觉,这还是自己的大哥吗,以大哥对大嫂的在意,怎会如此帮崔诚之,心里头应该窃喜才是吧。
他承认自己大哥有能力,有水准,可也得必须承认,大哥的心眼儿小的事实,尤其,沾上大嫂的事儿,更是小上加小,绝不可能如此大度。
郭子善倒是颇欣赏安嘉慕,点点头:“即便大老爷不说,若此案皇上让我助审,也要审个水落石出,晋州官场混乱,贪墨恒生,不是一两年的事儿了,皇上之所以未理会,是没顾上,他们倒好,越发变本加厉,敢结党营私,诬陷朝廷命官,这是连自己身家老小的性命都不顾了吗。”
对于郭子善的操守,嘉慕个人极为佩服,官至尚书就相当于宰相了,手握大权,却仍能守住操守,安于清贫,这样的人几乎可以与圣人媲美。
人的贪念是很难抵抗的,也正因如此,自古以来真正清廉的官员,简直凤毛麟角。
有道是水至清则无鱼,朝廷的俸禄就那么多,身在官场,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不是每个人都像郭子善一样,而郭子善之所以能一路做到尚书的位置,安嘉慕觉得真是撞了大运。
而且,这老头别看固执,却也有其圆滑的一面,不然,结果大概跟崔诚之毫无差别,俸禄不多,花销太大,入不敷出,家有恒产的还好,可大燕的这些新进的官员,大都是科举出身,科举出身的清贫之家居多。
之所以寒窗苦读为的可不是嘴里说忧国忧民,十个有八个都是为了荣华富贵,若是当了官,还更过去一样受穷,费这劲儿干啥,回家种地多好。
这个道理皇上比谁都清楚,皇上也并不希望满朝文武都变成郭子善这样的清官,真如此,反倒是大麻烦,官贪了才会让皇上捏住把柄,想办你就办你。
小贪的时候,皇上不理会,等你贪多了,皇上就该下手了,削官罢职,抄家灭族,贪官死了,老百姓会感念皇上的恩德,皇上既得了民心国库又添了一笔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在皇上眼里,底下这些贪官就如同一只只肥羊,也可以说,是皇上的活动钱庄,一旦哪儿闹灾缺银子了 ,就会杀几个肥的。
真要是杀尽了天下的贪官,谁帮着皇上敛财啊,不过,像郭子善跟自己兄弟这样的官也必须有,这是给百姓希望,也是让那些贪官因为忌惮,而有所收敛,皇上还能作为榜样,彰显吏治清明,治国有方,这是平衡之术,也是帝王术。
正说着郭夫人来了,安远家的把郭夫人让到了旁边不远的小亭中,这是安然的主意,虽说自己不觉得,吃饭还得分开有什么必要,但考虑到郭子善夫妻,也只能入乡随俗。
先端上来的就是郭子善曾经吃过的鸡豆花,这道菜因极费工夫,安然很少做,外头的馆子,便是雅舍都没这道菜,倒是自己府里的私厨江余做过一次,只可惜,形似而已,至于味道却差了一些。
郭子善只吃了一口,就不禁点点头:“这厨艺高低真不是用嘴说的,同样的配料,做同样的菜,只因为厨子不一样,味道便能千差万别。”
“怪不得我府里的江余说,此生都追不上安大厨呢,今儿老夫才知道,这厨艺的高低,不是烹饪技巧,用江余的话说,安大厨赋予菜品的是灵魂,故此,每一道菜肴经过安然的手,都会变成绝品佳肴。”
嘉慕笑了起来:“这倒是,早在冀州的时候,安然就曾跟我说过,每一道菜都有它自己的灵魂,一个厨子做菜的过程,就是把菜肴本身的灵魂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并赋予新的生命,才是一位成功的大厨。”
嘉言:“原来做菜有这么多学问啊。”
郭子善点点头:“饮食之道传承数千年,自然不会只是单纯的果腹,就如同味有酸甜苦辣咸,五味综合,均衡方好,过犹不及,这正是我们为人的道理。”
曼娘提了酒壶过来,听见自己爹这一番高论,不禁笑道:“这菜每一道都是嫂子亲手做的,爹爹还不赶紧尝尝,若想说话儿,一会儿有的是时候呢。”
一句话提醒了郭子善,可不嘛,自己还说什么,今儿这样一桌可是比雅舍最顶级的席面都金贵,如今外头捧着银子想让这丫头出手做菜的,不知有多少呢,可惜人家不稀罕。
曼娘亲自执壶把酒满上,酒一落杯香气四溢,低头一瞧,见酒色清澈碧翠,不禁道:“这,这莫不是古籍中记载的新丰酒。”
曼娘点点头:“嫂子说,她偶得一方,去年抽空酿来试试,怕酿不出美酒,只酿了不多的几坛子,大都在冀州,京里这儿只带了两坛子过来,埋在花园那从翠竹下头,一直没舍得吃,刚嫂子叫人去掘出来的给爹爹尝尝,说爹是个懂行的,尝尝可地道?”
郭子善摇摇头:“这丫头倒还真瞧得起老夫,老夫也只是听说过罢了,何曾尝过。”说着抿了一口,眼睛一亮,叹道:“诗人储光羲在《新丰主人》一诗中写道满酌香含北彻花,楹樽色泛南轩竹,这酒色呈碧绿,酒香彻骨,若不是古籍中所载新丰酒,老夫倒不知新丰酒是何种样子了,这样的美酒老夫吃过这一回,此生也无憾了。”
嘉慕摇头失笑:“大人不必如此,安然去年只是试试,如今成了,往后大人想吃多少没有。”
郭子善愣了愣,看向自己闺女,忽道:“曼娘啊,亏了你嫁了过来,不然,你爹的新丰酒都没找落了。”
一句话说的大家都笑了起来,那边郭夫人听了不禁笑骂了一句:“可真是吃多了酒,满嘴里胡说什么呢……
☆、第 101 章 马蹄糕
这顿饭吃的可算宾主尽欢,一直到皓月当空,才散了。送着岳父母上了轿子,嘉言两口子方回来。
嘉言习惯睡前看书,曼娘便去两个孩子屋里瞧了瞧,皓玉已经睡的香甜,皓思却仍在窗前读书,曼娘进来,不禁道:“晚上看书伤眼睛,你跟你爹不同,你爹是大人,你还小,而且,我如今越发觉得你大伯母的话有道理,小孩子不该关在屋子里,应该多去外头跑跑,外头的世界远比书里要精彩的多,以后多出去玩耍玩耍吧,别总闷在屋子里,你还小,不用这么着急用功的。”
皓思抬头看着她,心里虽仍有些想念自己的亲娘,却也知道眼前的后娘对自己跟皓玉真好,比他们的亲娘还要好,亲娘只会在爹爹跟前温柔一些,爹爹不再的时候,总是不断的嘱咐自己要用功读书,要争气,将来要跟他爹爹一样考状元。
还总说自己跟弟弟不同,弟弟将来只要管安家的生意就好,念书不用功也没关系,自己却不然等等……
以前,自己一直不明白娘为什么说,安家的生意不该是大伯的吗,将来大伯娶了大伯母,生了小堂弟,自然该交给小堂弟,怎会让皓玉管?
如今想起他娘说过的这些,才明白她娘早就打算好了,为了这个,他娘甚至不惜毒害了自己两个堂哥。
虽然有些惦记娘,却也有些怕这样的娘,以前在娘跟前的自己,从不敢说心事,可眼前的娘不一样,即便她才来没多久,但是皓玉喜欢她,自己也喜欢她,她很温柔,从来不会勉强自己跟皓玉做什么,也会教他们道理,这样的娘,让他想跟她说自己的心事。
曼娘见他看着自己,不禁道:“怎么了,有什么事要跟娘说吗?”
皓思低下头半晌儿,又抬起头来:“我,我有些怕。”
曼娘愣了愣:“皓思怕什么?”
“怕明月先不收我,听爹爹说,明月先生是有大学问的人,皇上都曾亲自登门求教。”
曼娘看着他:“皓思告诉娘,你想不想拜明月先生这个师傅?”
皓思忙道:“想,皓思想,就是怕明月先生嫌我笨。”
曼娘点点头:“所以,你最近才这般努力读书对不对?”
皓思点点头。
曼娘摸了摸他的头:“我们皓思一点儿都不笨,你大伯母今儿还夸你聪明呢。”
小家伙眼睛一亮:“大伯母?真的吗?”
曼娘点点头:“皓思喜欢大伯母吗?”
皓思大力点点头:“大伯母是皓思见过的最聪明的人,会做最好吃的点心,什么都懂,还会带着我跟皓玉出去玩,爹爹说,明月先生本来是不收弟子的,可是大伯母写了一封信送过去,先生就答应了。”
说完,意识到眼前才是自己娘,低声道:“娘也很厉害,学问最好。”
曼娘不禁失笑:“行了,小马屁精,不用你拍娘的马屁,你说的是,大伯母很聪明,比娘,比所有的人都聪明,但是大伯母也说了,这些不是书里学来的,而且明月先生既然应了,就不会不收你,我们皓思这么聪明,明月先生见了肯定喜欢,所以,就听你大伯母的好不好,劳逸结合,书白天再念,不急于一时,晚上就该睡觉,小孩子睡的多了才能长高,长壮。”
皓思听话的点点头:“嗯,皓思现在就睡。”
曼娘把婆子叫进来,看着他洗漱,躺在炕上睡得安稳了,方才放下帐子,嘱咐了值夜的婆子几句,回了书房。
一进来就见丈夫仍埋在案头看书,不禁道:“真是爷俩儿,竟一个样儿。”
嘉言放下手里书,抬头看着她:“怎么,皓思还在看书?”
曼娘接过婆子手里的茶递到丈夫手里:“可不嘛,才多大的孩子,天天这么白天晚上的念书,都成书呆子了。”
嘉言挑眉看着她:“我以为夫人该喜欢用功念书的。”
曼娘点点头:“以往是这么觉着,如今反倒觉得大嫂的话对,孩子就该像个孩子,想想我们小时候,不也不喜欢天天闷在屋子里念书吗。”
嘉言分外好奇的道:“我以为夫人从小就喜欢念书,难道不是?”
曼娘扑哧一声乐了:“这世上哪有真喜欢念书的孩子呢,我小时候也淘气呢,那时候,我爹还在蜀地,府衙后头就是山,又常下雨,雨后山林里会长出许多蘑菇来,我就偷着跑出去,跟那些孩子们去山里头采蘑菇,把我娘急的,还以为让拍花子的拐了呢。”
嘉言忍不住笑了出来:“真没瞧出来,你是这个这般淘气的。”
曼娘也跟着笑:“后来跟父亲回了京城,天天待在府里,差点儿闷坏了。”
嘉言目光温软:“故此,你才趁着给岳父大人准备寿礼的机会跑了出来。”
曼娘脸一红:“我是待的闷了,却也是为了给父亲置办寿礼,不想,遇上了地痞无赖……”说着顿了顿,有些羞涩:“还遇上了你……”
嘉言只觉,这一刻灯下的妻子美得不可方物,这张红透的小脸比任何时候都动人,忍不住伸手握住她的手:“曼娘,此生有你夫复何求。”
曼娘脸更红,却也低声道:“曼娘也是。”
嘉言到底是端方君子,又是在书房,虽心悸荡漾却并不会过分逾矩,放开曼娘,却想起今儿的事儿:“我大哥今儿有些古怪。”便跟妻子说了崔诚之的事儿:“以我大哥对大嫂的在意,按理说,断不会帮崔诚之的,你也知我大哥是个格外骄傲的人,难得求人,今儿却搭了这么大的人情,求了岳丈大人,我越想越古怪。”
曼娘倒是愣了愣:“那大嫂跟这位探花郎……”
嘉言忙摇头:“倒是听嘉树提起过,当初在冀州别院的时候,上官义的女儿对大哥有意,故此,寻衅刁难大嫂,崔诚之正好在,站出来帮大嫂说了两句话,仅此而已,后来,大嫂去苏州跟王品荣比厨艺,一是为了厨行,却也有还这份人情的心思,不过,大嫂虽是女子,却是最为磊落光明,若真对崔诚之有什么,怕也轮不上大哥了,而且,两人满打满算也没见过几面,说点头之交都有些勉强,哪有什么,是我大哥太在乎嫂子,想的多些罢了。”
曼娘笑道:“这也怨不得大哥,是大嫂太好了,哪个男人得了大嫂这样的妻子,能不紧张呢,就连我嫁过来没多少日子,每天一起来就想过去,跟大嫂说说话也好,看着大嫂做几样小菜也罢,只要一想到大嫂这个人,就从心里头高兴。
我娘总说两口子过日子就是柴米油盐这些琐碎事,可在大嫂眼里,这些琐碎事儿也变得格外有趣,令人期待。
我都如此,更何况大哥天天都跟大嫂在一处,自然感触更深。而且,大哥这么做,大概是不想嫂子知道此事,大哥极了解大嫂的性子,知道嫂子即便跟探花郎没什么,若知道此事,也会帮忙,与其嫂子知道之后帮忙,不如大哥亲自出手。”
说着,不禁笑道:“大哥还真是老谋深算呢,怪不得大嫂这么聪明的人,最后还是嫁了大哥,听说大嫂当初离开冀州就是想跟大哥一刀两断的。”
嘉言点了点她:“不许胡说。”曼娘吐了吐舌头。
嘉言自己也笑了起来:“我大哥虽有些霸道,但对大嫂却是真心实意,为了大嫂吃了不少苦,以前,我都觉得那个人不是我认识的大哥了,怎么能为了一个女子,做到那般,隐瞒身份,患得患失,甚至,就连跟大嫂成婚的时候,也不是在安家,不是以安家大老爷的身份,而是甘愿顶着一个下人的身份,就连我跟嘉树都能露面,嘉树为此对大嫂颇为不满。”
曼娘不禁道:“那你呢?你当时可有不满?”
嘉言点点头:“作为亲兄弟,不能参加自己大哥的婚礼,我当时也觉大哥太过分,心里隐隐认定大嫂是红颜祸水,只是后来,我站在齐州安记酒楼上,望着街上热闹无比的长街喜宴,就知道自己是错的,若不是亲眼所见,谁也无法想象当时的情景,那些人并不是用银子买的,也不是畏惧谁的势力不得不做,而是完全自愿,主动的摆下长街喜宴,为大哥大嫂添喜。
那些厨子,伙计,乃至掌柜,东家,一个个脸上的笑都是发自于心,真心祝福大哥大嫂,并无丝毫作伪,这份心何等难得,你想,一个能让这么多人心服口服的女子,怎会是我认为的红颜祸水,即便不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大嫂也该是位了不起的女子的奇女子,这样的女子值得我大哥如此,也只有大嫂才配得上大哥。”
说着,顿了顿:“谢氏自持出身世族,用尽心机难为大嫂,殊不知,大嫂是不想跟她计较罢了,也是为了顾全我们兄弟之间的情份,却不想,谢氏竟然做了这么多恶毒之事,而我,竟然稀里糊涂的什么都不知道,害了我两个侄儿不说,还差点儿害的大哥断子绝孙,有时我总想,一个出身世族的女子,就算有个机关算尽的娘亲,可作为人最基本的良知,难道也没有吗,何至于对两个无辜的孩子下毒手。”
他的神色并没有多少气愤,反而是凄楚与悲凉,曼娘忽然想起大嫂说过,因为公婆早丧,他们兄弟相依为命,情份比旁的兄弟要亲厚许多。
更何况,从那天逍遥郡王的话来看,大哥是难得大才,并非自己之前所知只是个商人,可见当年大哥经商也是出于无奈,毕竟公婆去了,丢下他们三兄弟,小叔还小,嘉言又是个书生,作为长兄也别无选择。
而对于嘉言跟小叔来说,大哥不仅是长兄,更相当于父亲,大哥一个人顶起了整个安家,挡住了外头的风雨,让两个兄弟可以照着自己的爱好,念书的念书,习武的习武,因为大哥才有今日的嘉言。
嘉言心里除了敬重之外还有深深的愧疚与感激,他觉得,自己把安家的担子交给大哥,已经对不住大哥了,偏偏皓思皓玉的娘,还做下如此恶毒之事,这让他情何以堪。
曼娘走过去,把丈夫圈在怀里,低声道:“大哥不会在意,大嫂也不会,我们是一家人,以后和和美美的在一起,比什么都强。”
嘉言抬起头来:“曼娘,我更对不住你,让你嫁过来做小。”
曼娘摇摇头:“我不在意,真的,本以为与君无缘,却不想还有如今的圆满,曼娘无时无刻不再感谢老天的眷顾,只不过,我还是想让皓思皓玉常去庄子上看看他们的娘,毕竟生养他们的亲娘,即便年纪小也不该忘了。”
嘉言:“不成,你忘了上次的事儿,若不是冯三爷帮忙,嘟嘟有个闪失,我如何对得住大哥。”
曼娘:“这是两回事儿,而且你放心吧,以后再去,我跟皓思皓玉一起去。”
见嘉言皱眉忙道:“我不进去,就在外头等着皓思皓玉。”
嘉言叹了口气:“你这又是何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