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倒是不着急,因昨儿安福就跟她说了,大老爷若不宴客,寻常用不着大厨上灶,便大老爷在府里的时候,早上饭也极简单,二火三火加上大厨房的面案,足能应付过去,便交代安然不用天天这么早,话说的格外客气,仿佛还有些讨好的意思。
安然记得,就在自己第一天去的时候,安福还特意交代自己早些过去呢,如今却又说不用,若师傅没收自己当徒弟,恐怕安福的态度也不会如此。这就是大厨房,即便安福是大厨房的管事,又怎敢得罪曾为御厨的师傅呢。
忽想起昨儿二师兄说的那些话,师傅曾是天下第一厨,还有那个叫韩子章的厨师,虽被师傅喝止,却从那些只字片语中,安然也能大约猜到,估计当年有场顶级的厨艺之争,师傅因某种原因落败,而且断了腕骨,这才隐身在这安府之中。
其中恩怨恐不是一两句能说明白的,师傅既然不愿意提及,自然也有师傅的道理,虽只跟师傅待了一天,安然也差不多了解了师傅的性子,看似随和淡然,却极有性格,想想也是,能成为一位真正的顶级大厨,怎会没有性格。
不去大厨房,安然也没在自己屋里待着,而是去了师傅的小院,昨儿大约知道了师傅的作息,不会起的太早,便也不着急。
刚到院门外就见地上放着几个竹篓,有蔬菜,肉蛋,鸡鸭鱼,都是极新鲜的,便知是特意给师傅送来的,怪不得自己昨儿见灶房里的蔬菜都格外新鲜,原来是早上才送过来的。
安然把东西提了进去,果然,师傅跟两位师兄都未起来,安然也不去搅扰,直接进了小厨房,左右看了看,见地上有小半桶泡好的黄豆,又看了看那边儿的石磨,便明白是磨豆浆做豆腐使的。
师傅的口味安然还不大知道,但也绝不会像自己昨儿想的,早饭就吃猪大肠,昨儿估计是师傅特意来试自己,才让自己做了那道秘制七寸,那道菜不难,却因猪大肠不好清洗,颇为费时,最考验一个厨子的耐心,而耐心对于一个厨师来讲,却是必须具备的素质,当然,安然说的是一个真正的厨师。
师傅年纪大了,口味上应喜清淡,而且,清淡对于师傅的身体也大有裨益,养生之道最重食疗,安然记得,自己穿过来之前还跟林杏儿研究养生药膳呢,有自己的厨艺,林杏儿的医术,强强联合,打算开一个专卖药膳的馆子,名儿就想好了,叫安林斋,自己这一穿过来,这件事也就黄了。
安然把泡好的黄豆去皮,这样磨出的豆浆味道更醇厚,入石磨,估摸着用量,磨了一桶,用沙漏过滤了几遍,这样出来的豆浆更细致,避免有豆渣,倒入锅里煮开,分出一半来,地上的坛子里有现成熬好的卤水,想来是两位师兄熬出来点豆腐用的。
安然把卤水缓缓注入煮好的豆浆中,直到看见絮状结晶方停下,盖上盖子放到一边儿,不用管,一会儿就会是一桶雪白香甜嫩豆花。
豆花营养好吃,当早饭最为合适,一般南方喜食甜豆花,可以用蜂蜜调汁,但安然更喜欢传统的熬糖,虽比较复杂,但这样做出的甜豆花才地道。
北方喜食的咸豆花,稍微麻烦些,需打素卤,这素卤可讲究,可家常,讲究的可以放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菌菇,家常的只放木耳,花菜,香菇,再切些青瓜丁就成。
安然觉得,有时候太过复杂的做法,反而失去了料理真正的意义,做菜的目的,一开始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后开始重口味,再往后,便有些矫情了,所谓的山珍海味说穿了,吃的不过是自己的虚荣,越是这样的东西,其实越没味道,还需要最低等的鸡鸭猪骨等物来入味,费时费力不说,图什么?不如直接就吃鸡鸭,岂不更得真味。所以,在现代的时候,安然最不喜欢吃这些,与其吃燕窝鱼翅,还不如简单的炖一只鸡来吃。
而且,那些被某些大厨吹嘘的神乎其神的繁复手法,也不过是花架子罢了,爷爷说过,真正做一道好菜,只要用心即可,想着吃到这道菜人的心情,从一开始选料到最后的烹制,用心去做就能做好,何必吹嘘什么手法,。
故此,安然打算给打一个简单的素卤,木耳,花菜,几朵发好的小香菇剁碎,再切些青瓜丁,就可以了。
锅里入少许油,爆香葱花,把碎丁放进去翻炒,加酱油,倒入现成的鸡汤,加盐,少许糖,豆粉分三次勾芡,装入小砂锅放到小灶上微火温着,一道色香味齐全的素卤便成了。
再取净锅熬糖,熬糖相对简单,不用加油,不断翻炒,直至糖融化,入冷水不断搅拌至遇冷变硬的糖全部融化,甜豆花的糖水就做成了。
吃法也有很多,可加红糖红豆,也可加入水果,安然却喜欢花生碎,炒的香脆的花生碾碎,放入甜豆花中,花生的脆香伴着豆花糖水的清甜,吃上一碗,让人一天都能有个好心情。
至于主食,安然蒸了两笼小花卷,还怕两位师兄不喜吃豆花,熬了一锅米粥,拌了几个清爽的小菜,一顿简单的早饭就成了。
安然这儿收拾好了,瞧见师父屋里的窗子开了,便把备好的热水提了过去,迈进屋,果见两位师兄在师傅跟前,安然先给师傅师兄见了礼,拿了角落盆架上的洗脸盆出去兑好水,进来伺候师父洗脸。
之前这些活而都是两位师兄干的,如今见安然抄起来,两人便自觉的让到一边儿。师徒如父子,床前伺候跟尽孝是一样的,即便安然是女子也一样,更何况,小师妹心细,肯定比他们俩粗汉子要伺候的好,就看师傅那个笑眯眯惬意的表情就知道,
安然伺候师傅洗脸漱口,又给师傅梳好了发髻,仔细裹上头巾,虽是头一天伺候,却丝毫不觉生疏,也就头发费了些力气,其余都颇为顺手。
老爷子舒坦的捋了捋自己的胡子:“刚我还没起呢,就闻见香味了,说说给师傅做的什么好吃的?”
安然把床上的被褥整理好,略收拾了一下屋子,听见师傅说,笑了起来:“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豆花,不知道师傅喜欢吃咸的还是甜的,安然做了两种,再有,就蒸了两笼卷子,都是家常的吃食。”
老爷子笑道:“家常的才好,说起来啊,你师傅这辈子也算吃尽了天下美味,如今想来,到是小时候家里那些最平常的饭菜,让师傅惦记着。”
安然笑道:“这还不容易,等得空师傅回家乡一趟就是了。”
老爷子目光一暗:“物是人非,这么多年过去,莫说家里人都没了,便是那些旧年的老乡亲们,也不知还有几个在世的,便活着,也不一定还记得师傅了。”
安然知道勾起了师傅的伤心事,心里暗悔,忙岔开话题:“今儿安然头一回给师傅做饭,若不好,师傅也担待些,以后得了师傅指拨,安然定能做好。”
一句话说的老爷子笑了起来:“你这丫头一张嘴抹了蜜不成,行了,别谦虚了,不用瞧就光闻这股子味儿,师傅就知道,这豆花做的地道。”
爷俩说着走了出去,师傅的院子里有颗大槐树,树帽宽大,甚为茂密,正是初春,翠绿的树叶间,簪了一串串雪白的槐花,徐徐微风摇落一院子的槐花香,沁人心脾。
大师兄把桌子放到了槐树下,二师兄已经把饭摆了出来,师徒四个人坐在小板凳上吃早饭,豆花,两笼花卷,几样小菜,最家常的吃食,却也最为香甜。
吃完了,大师兄把师傅的紫砂手壶捧出来,递在师傅手里,二师兄扫院子,安然收拾了碗筷,便进屋去收拾师傅跟两位师兄的屋子。
这个小院不算大,屋子也不多,一名两暗的格局,东屋师傅住着,两位师兄住在西屋,莫说师傅,就是两位师兄如今都已是有名的大厨,待遇自然不差,却仍保留着简单的生活习惯, 被褥帐子都是最普通的粗布,衣裳也如此。
安然这一天都没出小院,把师傅跟两位师兄的被褥都拆洗了,就着太阳好,晒干重新缝起来,屋子里的桌子地面,都过了两遍水,该晒的都挪出去晒,做好了被褥就开始洗脏衣服,从早上一直忙活到了下半晌儿才干完了。
院子里二师兄栓了好几根绳子,安福进来的时候,还晒着一院子衣裳呢,愣了一下,差点儿以为走错地儿了,穿过层层晾晒的衣裳才看见师徒四个正坐在树下头喝茶聊天呢,那个亲近劲儿,不知道的,还真当是一家子了。
安福的目光不自禁落在安然身上,这丫头也不知是运气太好,还是怎么着,自打来了大厨房,一天一个样儿,如今自己见了她,也得客气讨好,即便还是府里的丫头,这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瞧见安福,大师兄笑眯眯的打招呼:“安管事怎么有空过来,赶是有什么吩咐?”
安福先给老爷子请了安,才道:“没有,没有,今儿过来是寻安然的。”
安然一愣,还没等说话,二师兄已经先一步开口:“莫非大姨娘又想让小师妹做什么吃食?回头你跟兰院里说,我小师妹还没出师呢,大姨娘想吃什么,只管寻我跟大师兄,便她想吃龙肝凤脑,我们哥俩也能做得出来。”
老爷子也哼了一声:“这话是,便他们俩不中用,还有我这个师傅呢。”
安福暗暗抹了把冷汗,心说,大姨娘这也是没做好梦啊,本来是想为难安然,不想却捅了老爷子这个马蜂窝,还当安然是过去那个糊涂丫头呢,人家如今可是御厨的关门弟子,若出去只报出老爷子的名号,那吃香喝辣一辈子都不用愁。
不过,说起来安福也想不明白,之前倒是也听说兰院有个丫头爬上大老爷床被大姨娘发落的事儿,却没跟安然联系在一块儿,以前这丫头虽在兰院伺候,自己却在大厨房,没怎么见过,便见过,也是一晃眼就过去了,府里这么多丫头,都记着,还不把他累死啊。
而且,安然那天一来大厨房,就露了那么一手,加上这丫头虽生了个好模样儿,却没有丝毫狐媚气,目光清亮,性子安稳,说话做事都极妥当,哪能想到就是之前的爬床丫头呢,便这会儿,安福也觉着不像一个人。
却见老爷子瞪着自己,吓的一激灵,忙一迭声道:“可不敢劳动您老,回头小的就传话过去,想来,往后兰院里不会再让安然做吃食了。”
二师兄没好气的道:“既然不是兰院,你来找小师妹做什么?”
安福也不敢再卖关子笑道:“却是件好事儿,主子开了恩,说念着府里下人辛苦,从今往后,不管是杂役丫头还是小厮管事,都一样,每月可有四天休息,有家的能回家瞧瞧老子娘,没家的就出去逛逛,瞧瞧咱们冀州府的热闹,买些自己使唤的小玩意,也省的天天在府里当差,怪没意思的。”
安然一愣,想起昨儿的安子和的话,不禁疑心上来,:“怎忽然有了这个恩典?”
安福笑道:“说起来啊,还得念着咱们安记酒楼大管事的好处,听说今儿一早,他来寻大老爷说的此事,说让当差事的下人有个盼头,才能更好当差,大老爷觉着有理,便应了,这个月如今已到月中,不如安然明儿就歇一天,料理料理自己的事儿也好,出去逛逛也成。”
安然仍不大信:“原来安记酒楼的管事说话如此顶用啊,一句话大老爷就降下这么大个恩典。”
安福:“你是不知道底细,安子和虽是酒楼的管事,却跟咱们大老爷沾着亲,小时候还在咱们府里跟三老爷一块儿念过书呢,说是管事,也相当于咱们府里的半个主子了,不是他非要自食其力,大老爷又怎会让他当什么酒楼的管事呢,不过是找借口留住他便了。”
安然暗暗点头,怪不得那家伙这么闲呢,成天没事儿就跑大厨房偷嘴吃,还没人管,估摸即便看见他,也只当没瞧见,睁只眼闭只眼的让他过去,人后头戳着大老爷呢,谁得罪的起啊。
不过,他这般做,难道是因自己昨儿那几句话,算了,不想了,安福说的是,不管如何,这的确是一件大好事,至少自己能有机会出去看看了,这大燕,这冀州到底是什么样儿,自己还真是异常好奇,一想到不用再跟个笼中鸟一样,在安府关着了,恨不能这会儿立刻就跑出去才好。
安福走了,安然的心也跟着飞了,老爷子好笑的挥挥手:“这么瞧着才像个小丫头样儿,得了,去吧,师傅没那么多规矩,你的孝心师傅明白,也不用天天在师傅跟前支应着,出去逛逛也能散散心,只你一个人却不妥,要不让你二师兄跟着吧。”
安然忙摆手:“不用麻烦二师兄了,安然认了个干娘,两个干哥哥都在外头当差呢,若要出去,让他们跟着就成了。”
老爷子点点头:“如此也好。”
安然把衣服收进去折好,才去了,没回自己的小院直接去了外厨房,这时候正是领晚饭的时辰,这一路撞见不少人,不管认不认识,见了她都上赶着来说话打招呼,用一种格外羡慕的目光看着她,估计自己已经成了励志的典型,丫头们努力的目标。安然倒觉这样挺好,当厨子总比爬老爷床要有追求的多。
进了外厨房,见正忙活着,本想帮忙,却被焦大娘拉倒一边儿坐着,死活不让她插手,安然觉着,不管焦大娘还是马大脚看自己的目光都跟过去不一样了,羡慕之外是下对上的敬重,还有些隐隐的惧怕,再没有当初的自在。
安然不禁叹息,地位的变化得到了好处,却也失去了很多,唯有德福跟刘喜儿两人还跟之前一样,尤其德福,憨憨的笑着给她端了碗开水过来:“师傅喝水。”然后有傻笑了一会儿道:“师傅您成了郑大厨的徒弟,那俺是不是几成了御厨的徒孙了?”
安然点点头:“自然。”德福眼睛一亮,刺溜一下跑了。
安然愣了愣,刘喜儿笑道:“姐姐是不知道,自打知道郑大厨收了姐姐当徒弟,这小子今儿一天把我的活都干了,高兴傻了呢。”
安然不禁笑了起来,却见刘喜儿眨眨眼张张嘴,半天才道:“姐姐您没忘当初跟俺说的话儿吧。”
安然好笑的看着他,倒是喜欢这样的刘喜儿,有什么说什么,不藏着掖着,也不会因为自己成了御厨的徒弟,就敬怕,笑着点点头:“放心吧,记着呢。”
刘喜高兴的蹦了个高儿:“那俺就放心了,姐姐坐着,俺干活了去了。”撂下话一溜烟跑了……
☆、第 23 章 大骨面
等着干娘忙活完,天也差不多黑了,安然跟着干娘在外厨房简单吃了晚上饭,娘俩回了安然的屋子。
安然把明儿自己休息,想出去逛逛的事儿说了,柳大娘听了,不禁欢喜的道:“可真是没有过的大恩典,娘在这府里干了大半辈子,到底赶上了一回,你是不知道,刚兴儿特意跑来跟娘说的这件事,见了娘那个客气劲儿,要不是眉眼鼻子还是兴儿,娘都以为换了个人呢,还把上次娘给他的那个银镯子,还了回来,说了不少客气话,这可是都拖了我闺女的福,娘才扬眉吐气了一回,过去那些娘上赶着过去,都不搭理娘的老姐妹儿,如今变着法儿的来寻娘套交情呢。”说着叹了口气:“这可真是世情冷暖,想想过去,娘这心里都不知是个什么滋味儿。”
安然靠近她怀里:“这是好事儿,娘叹什么气啊,您放心,有安然呢,往后都是好日子了。”
柳大娘笑了起来:“可是,有我闺女呢,我就等着享清福了,还是说说明儿事儿吧,你跟娘说说想去哪儿逛,可有个章程没有?”
柳大娘这么一问,安然才想起,除了安府的外厨房跟大厨房,自己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就知道是什么大燕,是冀州,具体什么样儿,她哪知道呢,又怎会知道去哪儿逛。
忽想起无论什么朝代,在哪儿,都是市集最为热闹,也最直接能了解到民俗民风饮食特点,便道:“安然想去逛逛市集。”
柳大娘点点头:“有个章程就好办多了,一会儿家去我就叫人给你大哥哥送信儿,让他明儿一早在角门外等着你,陪你好好逛逛去。”说着,从自己怀里掏出一串钱来塞给她,安然待要推辞,柳大娘不依:”你大哥哥身上虽也有几个钱,到底不知道女孩儿家的心思,好容易出去一趟,别省着,买些胭脂水粉,再买些头上戴的绢花,花骨朵一般的年纪,正该好好打扮呢,太素净了可不吉利。“
安然这才拿着,想着明儿就能出去逛,这一晚上都没睡踏实,一大早就起来了,收拾利落,天也亮了。
安然是府里买进来的丫头,不是自由身,要出去并不容易,便主子有了恩典,也得去管事哪儿登记,领出入的木牌才成,管着安然的自然是大厨房的管事安福。
安然去的时候,安福早等着她了,见她来了,便在一个册子上登了名儿,递给她一个木牌牌,正面刻着一个安字,反面写了她的名字安然,交代她回府的时辰,不可太晚,就放她去了。
安然一路到了角门,看门的仆妇只瞧了她的木牌一眼,便让她出去了,安然的两只脚踏出门的那一刻,真有种出狱的感觉,不,应该说是放风,没赎身之前,安府这个监狱自己还得回来,说到赎身,也不知自己这样的丫头需要多少赎身银子,回头得找个明白人扫听扫听。
安然没见过她干哥,可一出来就看见外头站着个憨头憨脑的汉子,年纪看上去二十上下,皮肤黝黑,五大三粗,眉眼儿间隐约有些干娘的影儿,便知是大哥周泰,走过去蹲身行礼:“小妹安然,可是大哥吗?”
汉子估计没想到自己娘说的干妹子是这么个漂亮的小美人,愣了一下,黑脸有些红,点点头:“俺,俺是周泰,娘说让俺来接妹子。”说着从那边儿牵过一头驴子:“妹子上来坐吧,虽说不远,也得走一段呢。”说着扶着安然坐上驴子。
安然还是有生以来头一回骑驴,很是新鲜,而且,比自己想的要安稳,干娘总说大哥性子憨傻,不会说话做事儿,安然却觉不然,就看着驴子上厚厚的褥子就知道,这个干哥是个细心的人,或许不会说不会道的,但心细,这样的男人,比那些能说会道的更踏实可信。
有这样靠谱的哥哥在,安然放心了不少,便开始打量四周,真给安府的气势惊了一下,在府里只感觉一层层院落,望不到头的廊子,到底多大却也没什么概念,这一出来就不一样了。
角门是专供下人进出的,之所以叫角门,就是因为在不起眼的侧面角落里,出了角门便是安府的院墙,沿着院墙走出去老远,方瞧见街口,回头望望,那绵延的院墙,仿佛没有尽头一般,远远瞧见那边安府的正门,朱红大门,大红灯笼,烫金的牌匾,高高的台阶,以及府门前两只威武的石狮子,对面颇有气势的石影壁,跟红楼梦里的贾府差不多了。
想想也是,安府大老爷管着买卖,二老爷是京城的大官,三老爷是江湖的侠客,这有钱有权还有江湖势力,这安府简直都占全了,有这么个气派的府门也不新鲜,人家靠山硬不怕树大招风,可这劲儿的炫呗,不然,那位大老爷也不可能成天这么胡天胡地的折腾,不过,最近几天倒真消停了不少,也不知是不是跑到外头去了,最好永远在外头,那么大厨房可算清静了。
出了街口,仍没什么人,两边的房子看上去也甚为齐整气派,安然正暗暗纳罕,就听周泰道:“这边住的都是冀州府的贵人,等过了前面那条街,就热闹多了。”
安然点点头,想起什么:“昨儿也没问娘,今儿让大哥陪我,可耽误了大哥的差事吗?”
周泰摇摇头:“俺在城外的庄子上喂牲口,活儿虽累了点儿,时候却不长,人也多,一共有四个人,谁有事儿也能互相照应着,妹子不用担心,耽误不了大哥的差事。”
安然点点头,哥俩这一路说着话儿,到了市集便熟悉多了,安然把柳大娘当成亲娘一样看待,周泰周和自然就当成亲哥哥了,便没见过,心里也格外亲近。
周泰更是个实诚汉子,既是自己娘认的闺女,也当成了亲妹子,到了市集扶着安然下来,周泰牵着驴,安然在旁边跟着,兄妹俩慢慢悠悠的往里逛去。
安然觉得这里有些像现代的那些古街,只不过现代是为了吸引游客故意做出来的,这里却原汁原味,两边的商铺字号,路边的挑担子兜售的货郎,以及跟货郎讲价的妇女们,都是如此真实,财迷油盐,老百姓日常必须的东西,才是最鲜活而真实的市井。
忽瞧见前头拐角处一个二层楼阁,远远看去都能看见二楼围栏里的杯盘交错的热闹,便指着问周泰:“那里什么什么地方,瞧着好热闹的样儿?”
周泰:“那是安记酒楼啊。”
安然一愣:“二哥哥可是在这儿当差?”
周泰摇摇头:“他在城南的安记酒楼里跑堂,这里是城东。”
安然疑惑的问:“大哥哥可知一共有多少家安记酒楼?”
周泰挠挠头:“这个俺可数不清,就知道咱们冀州府有四个,听周和说,京城有六家,别的州府便不知道了,其实不止酒楼,小妹瞧那字号,举凡字号上有这个安的都是安府的买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