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到了晌午,肚子便有些饿,安然就琢磨在哪儿解决晌午饭,左右看看还没找着合适的地儿,忽听一个带着笑意的声音响起:“还真是你这丫头啊,远远瞧着像,我还当自己眼花认差了呢,原来真是你。”
安然回头,果然是安子和,倒真是巧,周泰一见有男人跟自己妹子搭讪,忙迈步挡在安然前头,戒备的道:“你是谁?”
安子和见蹦出来个黑脸小子,微一皱眉打量周泰半晌,语气颇有些冷:“倒是没看出来,你这丫头还有个相好的,这一出来就忙着会情郎呢。”
周泰黑脸一红:“你胡说啥呢,这是俺妹子。”
你妹子?安子和的目光在周泰黑黢黢的脸上扫了一圈:“长得可不怎么像。”
周泰磕磕巴巴的道:“不像也是俺妹子。”
安然知道周泰是老实人,哪是安子和这个刁嘴男的对手,拍拍周泰:“大哥这是我认识的人,是安府的管事。”周泰一听是安府的管事,才闪到一边儿。
安子和的目光却仍在他身上停留片刻,方移到安然身上,笑了笑:“你不说你是安府的卖身丫头,不能出府的吗?怎么会在这儿?”
安然心说,这家伙不是明知故问吗,瞥了他一眼:“我可记得有人还欠我一顿饭呢,怎么,莫非安管事想赖账不成。”
安子和笑了起来:“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何来赖账之说,更何况,若真想赖账,刚何必来招呼你,便看见你只当没瞧见不就是了。”
安然也笑了:“算你有理,那你打算还账了。”
安子和手里的扇子一摆:“有何不可,只不过,你从没出过安府,又知道什么好馆子?”
安然摇摇手:“你可别忘了我是厨子,便没出来过,哪有好吃的,也瞒不过我,就哪儿如何?”伸手一指前头不远的面摊子。
安子和不禁轻笑起来:“果真好鼻子,老赵家的汤头在咱们冀州府都是数得着的。”被他这么一说,不觉有些得意,安然眯着眼笑了起来,唤着周泰,三人去了前面的面摊儿吃面。
还未到晌午,几张桌子已经做得满满当当,寻不见一个空位了,安然正觉遗憾,就见灶前煮面的老汉看见安子和,忙放下手里的活儿,跑了过来,极为熟络的跟安子和打招呼:“您今儿怎么得空过来,小三子快着在那边儿树底的阴凉下放桌子。”
安子和:“今儿可不是我来,是这丫头鼻子灵,闻见了你家汤头的香味儿,点名要吃你家的面。”老人打量安然两眼笑道:“不是我赵老汉夸口,我这面的汤头,可是祖上传下来的,到了我手上都有上百年了呢,姑娘当真是个识货的。”
安子和笑道:“行了,别吹你家的汤头了,利落的给我们下三碗面过来,另外,你家那个小酱瓜装半碗。”
“得咧,这就来。”让着三人坐在树底下,就去忙活煮面去了 。
老两口加上一个十五六的小子,一家三口忙活一个面摊子,还有些忙不过来,可见生意多好,那小子就是刚老赵头嘴里的小三子,手底下利落,人也机灵,三人刚坐下,就托了个大盘子上来,撂下三碗面汤,浓浓的面汤,喝一口,顿觉浑身都舒坦,
安然忍不住闭了闭眼,睁开却发现对面的安子和直直望着自己,没好气的道:“你不喝面汤看我干什么?”
安子和微微挑眉:“你不看我,怎知我看你呢。”说着也低头喝了一口面汤。
安然白了他一眼,这家伙白瞎了还是个读书人,又长了这么个唬人的模样儿,简直就是一个没正行又刁嘴的痞子,便不再看他,去瞧那边儿往外搭猪骨的赵老汉。
骨头搭出来放到一边儿冷水里,眼瞅锅里的高汤剩下半锅,把旁边灶上温着的高汤兑了进去,刚搭出来的骨头放到空了的锅里,兑上半桶水,盖上锅盖熬着,做这些的时候不时四处望望。
却听安子和道:“不用瞧了,老赵家的汤头死也不外传的,别人想学也学不会。”安然抿着嘴笑了一声。
安子和端详她一会儿:“莫非你这一瞧就看出门道来了不成。”正巧老赵头的儿子小三端面上来,听见这话惊了一下,有些紧张的看向安然。
安然咳嗽了一声:“人家的祖传秘方,哪是我能瞧出来的,吃面吧。”小三子明显松了口气,心说这可是俺家指望着糊口的手艺,若是让别人学去,可完了。
安然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糊口不易,自古吃食这一行就被称为勤行,因为必须勤,手勤,身子勤,脑子勤,不可有丝毫懒惰,才能卖吃食。
这面摊子虽小,却是人家一家子活命的指望,自然要格外谨慎,这汤头说到底不过就几种,毛汤,奶汤,清汤。
毛汤最为简单,多用于普通烹调使唤,鸡鸭,猪骨,碎肉,猪皮都可,并无特别要求.冷水煮开,撇去浮沫,入葱姜料酒,小火炖几个小时便成,出汤率高,一般是原料的三到五倍。
奶汤稍微复杂些,原料需选用鸡鸭猪骨,猪爪,猪肘等部位,汤白是因为脂肪酸,这些部位脂肪酸的含量高,熬出的烫浓稠易成奶白色,故称奶汤,出汤率一般是原料一到二倍。
最复杂也最讲究的当属清汤,清汤又分为普通清汤与精致清汤,普通清汤相对容易,只需选用自然放养的老母鸡配瘦猪肉,最要紧是火候的掌握,煮开,撇去浮沫之后,转为小火,以汤面微开,翻细小水泡为佳,火大则易熬成奶汤,火小则鲜味不足。
而精致清汤又上汤顶汤,需取用普通清汤,用细纱布细细过滤,再取鸡肉茸,放葱姜酒清水浸泡,入清汤内旺火加热搅拌,煮开转小火,必须注意的是不能让汤翻滚,需让上面的鸡肉茸吸取汤中浑浊的漂浮物,撇去鸡肉茸,得到的汤汁清澈鲜香,烹调鱼翅海参等高档菜肴,常用这样的顶汤。
老赵家这面用的便是第二种,奶汤,刚老赵从锅里搭出大骨又放到旁边锅里熬汤,八成是做幌子给别人看的,他这汤里,必然放了猪爪,猪肘,不然,绝不可能如此浓郁粘稠。
在小摊子上有这样的汤头佐面,也算相当难得了,尤其,他家这小酱瓜腌的着实入味,就着面吃正好,只可惜面条擀的有些软,若再劲道些,或许更好。
吃了面,安然生怕耽误了周泰的差事,便想回去,却听安子和道:“今儿我也需回府,不如再逛一会儿,前头还有几家书铺子,落晚跟我一道回去,岂不正好。”
周泰看向安然,他看得出来,自己妹子跟这位管事颇为相熟,而且,两人在一起也有话说,若是这位管事能陪着妹子逛,倒是比自己更合适,且也是府里的人,不会出什么事。
安然好容易出来一趟,也实在不想这么早就回去,既然安子和要送她,那正好,便点点头,让周泰先回去了。
看着周泰走了,安然才跟着安子和往他说的书铺子方向走,拐个弯街上便清静多了,这边显然属于比较高档的商业区域,店铺门面都颇为精致,大都是卖古董字画书籍,间或有一两间茶楼穿插其间,想来是为了客人逛累了正好可以休息。
安子和侧头道:“你想瞧什么书?”
安然道:“自然是跟做菜有关系的了,可有吗?”
安子和笑了一声:“你还真想一辈子当厨娘啊,一个女孩儿家,天天烟熏火燎的,既不能穿漂亮衣裳,也不能戴好看的首饰,有什么意思?”
安然摇头失笑,不怪他这么说,厨子在许多人眼里的确如此,只不过其中乐趣,又岂是他一个外行人能知道的呢,想到此,微微笑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子和瞧见她唇间那抹清淡而满足的笑意,着实惊艳了一下,暗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吗这丫头当真是个古怪的。
☆、第 24 章 槐花饭
安子和看来像冀州府的地头蛇,对这里异常熟悉,安然本来以为他说的是最平常的书铺子,却不想过门不入,眼瞅几家卖书的铺面过去了,安然不禁道:“怎不进去?”
却见安子和笑了一声:“这几间书铺子才有几本书,跟我来就是,管保不会让你失望。”说着,一扭身钻进了旁边一条小胡同里。
安然愣了愣,也只能跟了过去,胡同有些长,并无住家,两边的墙颇高,显得这个胡同有些狭窄,地上铺了青石板,风雨侵蚀岁月悠长,青石板已经变得坑坑洼洼,配上两旁斑驳的墙,倒更添了几分别样的味道,很静,只听得见两人的脚步声,或轻或重,时急时缓。
安然不禁看向前面走的男人,一袭青衫,手捏折扇,仍是自己前两次见他的样子,白天瞧他却又有不同,清俊之外,有种说不出的神秘感,书卷气有之,举手投足却又透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洒脱倜傥。安然觉得,这样的人实在不该是个酒楼管事,那他该是什么?安然又想不出。
正出神呢,忽听安子和道:“你这么死盯着我瞧,说不定我会误会你对我有意了。”
安然回神撇了撇嘴:“尽管放一百二十个心,我对你没这种心思。”
安子和却挑挑眉:“何以见得?莫非我还入不了你这小丫头的眼,你倒是说说,我哪儿不合你的心思?”
安然上下打量他一遭:“实话说了,你可别恼,哪儿都不合。”说着,便不再提这个话题,看了看眼前的小院,两扇院门紧闭着:“这里就是你说的书铺子?瞧着可不像做买卖的,倒像谁家的私宅。”
安子和笑道:“谁说是做买卖的了,这里是我一个朋友在冀州的居所。”安然一愣,不禁皱眉:“你带我来你朋友家作什么,这般登门不妥,还是去刚的书铺子好了。”说着就要往回走,却不想这家伙已经上去叩门,几乎立刻,门便开了一扇,从里头探出个小脑袋来,是个十二三的小子,生的眉眼清秀,颇为机灵,。
看见安子和,忙打开门见礼:“墨童给爷请安。”
安子和冲安然招招手,安然也只能走了过去,那叫墨童的小子看了安然一眼,惊讶在眼里一闪隐了下去,躬身摆手:“姑娘请。”
安然颇有些不自在,不禁瞪了安子和一眼,好端端带自己来别人家里做什么,却听安子和道:“你不用如此拘束,这里虽是朋友家,如今他却不在,我这朋友平生除了爱书再无旁的嗜好,这里虽是他的居所,却也是他的藏书之地,所藏之书,足有万卷,他的性子却也极大方爽快,只要不损坏,此中书籍任人借阅观看,便是那传世孤本也舍得示人。”
安然却更觉不妥,若人家主人在家,他们贸然拜访,便有不妥。好歹也算说的过得去,如今主人不在,他们进来看人家的书,这太无礼了些,看来这家伙自来熟的毛病也不光是对自己,当他的的朋友也真够倒霉的。
而且,这家伙进来的自在劲儿,简直就像进自己家一样,熟门熟路的穿廊过屋,直奔人家后院来了。
这处宅子不算大,只两进,过了前头的穿堂,便是主人住的院子,一进来安然就不禁愣了,不说四面的屋里有多少书,便是院子里也都是,大概是看日头好,院子里铺了席子,正有两个青衣短褂的小厮,跪在席子上摊开书晾晒呢,看见安子和起来请了安,便仍接着干活。
安然注意看了看,还真是什么书都有,安然待要弯腰细看,却听安子和道:“这么找到天黑也找不到你要的。”跟墨童吩咐道:“把有关吃食菜谱类的拿过来。”
墨童听话的应了一声去了,安然愕然看着他,这位也太拿自己不当外人了吧,趁人家主人不再,闯进来还罢了,还使唤人家的小厮跟自己的一样,应该说,安子和完全把这儿当成了他家了,直接登堂入室进了屋。
安然抬头看了他一眼,这家伙从进屋就跟到了自己家似的,自来熟到了极点,如今正享受非常的靠在窗下的小榻上喝茶,安然不免怀疑起来:“这里不会就是你家吧?”
安子和笑了:“何以见得?”
安然不禁翻了个白眼:“你到别人家这么着,早被人打出去了,还能让你这么熨帖的吃茶啊。”
安子和没点头却也没摇头,只问了句:“这里如何?”
安然听了这话,不禁看向窗外,春日晴好,和风熏暖,碧纱窗支开,整个小院尽收眼底,院子不大却极精巧,种了两颗西府海棠,如今正是花期,翠叶间层层叠叠盛开的海棠花,如云似锦,俯仰错落,浓淡有致,日光下美不胜收。
更兼这满院书香,静谧院落,令人一踏入进来,便生出一种忘俗忘忧之感,还有这屋子,虽只桌椅炕几,瞧着极为简单,却处处皆有墨香,不禁点点头:“若能在此花前烹茶,月下读书,也不枉此生了。”说着看向他:“你还没说这是不是你家?”
安子和:“是与不是有什么干系,以后只你想来,来便是了,我保证不会让你吃闭门羹,也不会有人把你赶出去。”
这话安然理解成是肯定的意思,倒暗暗松了口气,主人不在,自己在这里待着总不自在,既是他的地方,又是他邀自己进来的,便不算失礼了。
墨童进来,搬了一摞书放到安然跟前的桌子上:“姑娘看看这些可是您想找的?”
安然谢了他,拿起翻了翻,从中找到了《易牙遗意》与《饮膳正要》这两本现代的时候,自己也曾看过,却跟这里的不大一样,经过校正多次刊印便已有了出入,更因校正之人不一定懂得膳食,有些地方以为无用删减了,有些地方白话翻译过来便失去了原本的真意,故此,安然现代的时候最喜欢逛的地方便是旧书市。
跟林杏儿两人从早上起来就过去,能逛一天都不累,徜徉在旧书堆里,翻找自己想要的,每每找着一本有用的老书,都有一种淘到宝贝的感觉,很令人惊喜,很多难得的假日,她跟林杏儿都耗在了旧书市,如今想来,竟仿佛一场梦,也不知自己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回去了。
正出神,忽听安子和道:“你,识字?”
安然心里一惊,是啊,怎么解释自己认识字呢 ?之前的安然是从人牙子手里买到安府的,哪会认识字,师傅收了自己当徒弟,这一身厨艺勉强能解释,可这识字怎么解释?难道继续用糊弄干娘的理由,安然暗暗摇头,那样理由在安子和这儿恐怕行不通。
她更不可能像那天见到师傅一样,冲动之下,全说出来,安子和不是师傅,也不是师兄,师傅师兄让安然有种直觉莫名的亲近,她直觉师傅师兄不会把自己当成妖怪,哪怕不信也一样,而安子和不成,而且,这种事冲动了一次,还能好端端在这儿看书,绝对是逆天的运气,既然逆天就绝不会有第二次。
更何况,自己跟安子和算上今天也不过只见过三次罢了,彼此只能勉强算认识,连朋友也称不上,说这个岂不有点儿交浅言深。
这么想着,倒有了个注意,对啊,自己何必跟他解释这些,两人也没什么关系,想到此,也学他的样子,挑挑眉:“怎么,不行吗?谁规定丫头就不能识字来着。”
安然这一决定耍赖,便有了底气,本来就是,自己就说一早就念过书又如何, 便之前在兰院当丫头,难道大姨娘还会考究自己念书识字的学问不成,恐怕那位大姨娘都是不识字的,而安然进府之前,虽在人牙子手里,谁又说得准没有识字的机会呢,这种事无从查证,自己硬说一开始就会的,他便不信能如何。
安子和果然失笑,瞧着她道:“原还说是个老实丫头,不想竟也是个嘴刁的。”
安然不禁道,:“没有你刁,这两本书可否借给我看些日子?”
安子和倒也大方:“只你记得到时候换回来就成。“安然谢了他,拿出带出来的包袱皮仔细裹好书抱在怀里站起来道:“搅扰了半日,也该回去了,再晚怕要错过回府的时辰呢。”
安子和侧头看了看,日头已渐渐偏西,墨童几个已经在收拾院子里的书,这一下午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不禁看了这丫头一眼,倒真是一点儿留恋的意思都没有,已经往外走了。
安子和不得不跟了出去,交代墨童几句,随安然出了大门,安然回头看了一眼,不禁道:“你这小院虽好,若是我却待不住的。”
安子和:“何有此言?”
安然笑道:“你忘了吗,我又不是读书人,我是厨子啊,厨子自然离不开厨房,厨房又少不得火灶,而你这院子里有万卷珍贵的藏书,最怕炭火,若我所料不错,你这院子冬天是不住人的吧。”刚安然就已经注意到了,屋里没有盘火炕,甚至连灯也找不到一盏,想来天一黑,那院子就不许人进来了,自然也就没必要点灯。
而且,也无丝毫人气,想来这里即便是他的居所,安子和却并不在此留宿,这么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段,这个小院应该价值不菲,却只用来藏书,何等奢侈,可见真如安福说的一般,这安子和虽是安记酒楼的管事,却也算安府的半个主子,不然,他一个管事,哪会如此讲究,便有此心,恐也没处弄这么多银子去。
现代的时候,安然也曾跟几个知名的文人接触过,到过那些人所谓的蜗居,虽称蜗居,却处处都透着不寻常 ,看似简单的陈设,仔细瞧来,哪怕是桌上的一个最不起眼的笔洗镇纸,都大有来历,拿到拍卖会上,估计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所谓的蜗居,不过是文人自以为是的矫情心态罢了,若真跟孔乙己一般三餐不继,吃几颗茴香豆都要赊账,哪还有讲究这些的心思呢。
就如饮食一道,随着社会发展,百姓富足,食材越用越珍贵,做法越来越繁复,久而久之,连她们厨师都开始一味追究珍惜难寻的食材,考究的技法,却忘了菜肴真正的意义,不是为了讲究更不是为了炫富,而只是简单的吃饱,吃好而已。
想着这些,回去的一路安然都没怎么说话,两人是走路回去的,安子和本来说要找马车,被安然拒绝了,她不过是安府的一个小丫头,做着管事的马车回去,岂不太招摇了吗。
更何况,安子和还不是一般的管事,今天之后,或许自己该跟他保持距离,之前想的太简单了,自己跟他地位差别太大,是绝不可能成为朋友的,而且,她有种直觉,安子和虽看起来脾气随和,却并不是她能招惹的人,为了避免以后麻烦,还是跟他保持距离的好。
有了这番心思,远远瞧见安府的时候,安然便站住了,虽不舍还是把怀里的书还给了他,安子和一愣:“你不是说要借去瞧吗,又还给我做甚?”
安然目光闪了闪:“忽然想起来,我如今在大厨房当差,从早到晚都不得闲儿,等回去的时候,恨不能立时躺下睡觉,哪有看书的功夫,而且,我住的地方人多繁杂,也怕弄丢了,我可赔不起。”
见安子和脸色有些冷,安然笑了一声道:“你别多想,也不是还给你,只是先放在你哪儿,等我下次休息的时候,出府去你哪儿看,岂不更好。”
安子和听了这话,脸色方缓和下来:“你住的地方不好吗,上次见你往外厨房那边儿走,怎不住在大厨房这边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