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儿醒了?”
楚阳娿在床上滚了几滚,听见声响的丫鬟便从隔间过来了。
春日困乏,楚阳娿本打算再睡一会,外头鸟儿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让她想睡也睡不着了。
只好打着哈欠坐起身,任由明夜给她穿衣裳。
“姐儿今天穿这件粉的,还是这件浅绿色儿的?”
楚阳娿闭着眼睛随便指了一指,明夜便拿起粉色的给她穿起来。
这一件苏绣的白蝶惜花裙,是今春刚刚新做的。出自家中供养多年的裁缝之手。这位裁缝最会为小年纪的姐儿哥儿们做衣裳,楚阳娿这件,更是今春的代表。它用了柳州送上来的雕丝细绸,裁剪的宽容又不失庄重,衬着楚阳娿这样年纪的女孩,更显得活泼中带着一点尊贵。裙摆上头用白线绣了上百只大小不一的六眼蝴蝶,寓意春生日暖。而上身,却是用绸缎同色丝线绣上的百草图,只有真正懂行的才能看懂其中的精致华美。
楚阳娿皮肤白嫩,被这粉嫩嫩的颜色一衬,更显玉雪可爱。而她的容貌,继承了楚域的俊秀与宁氏的温婉,稍一作装扮,便格外灵秀动人了。
楚域五年一直没有回来,钱氏思念儿子,瞧着她像极了楚域的面孔,更是喜欢的紧。先前楚阳娿日日听他们说自己长得像极了楚域,把她惊骇的不轻。她那爹爹的确长得俊美无双,可那模样是放在男人身上。她一个姑娘家要是生的英气过人那可就不妙了。好在后来她发现,只要在楚家,那些人便说她长得像楚域。而只要在宁家,人们便说她生的像宁氏,楚阳娿这才算松了一口气。虽然重获一世捡了一样条命已然幸十分运,但作为一个女性,她还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小美人的。
从穿越到现在,五年之前转瞬即过。她已经从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豆芽菜,长成了万恶封建社会制度之下的贵萝莉。
这个萝莉很贵,不仅生活日常精益求精,便是连呼吸,也仿佛与普通百姓隔离开来。楚阳娿被钱氏教导着,潜移默化地以接受时代思想的熏陶,也开始习惯用贵族的思维思考,用这个阶级的立场看待问题。
人的适应性是很强的,尽管她有时候还是觉得别扭。但五年之后的现在,她已经能够毫无负担地接受他人的服务。心安理得地指挥仆从。
她的父亲楚域,五年没有回京,但他的信件却是每个月会被送到家里。楚阳娿启蒙之后,也时不时用歪歪扭扭的简单文字加上图画与他通信,以保证这位要在天涯的父亲不要忘记自己。
至于宁氏,她得到的信息就少了,唯一所知便是她还在武夷山,生活的清苦,但是简单。楚阳娿也曾有了写信的想法,只是这个时代通信十分不便,再者家中还有一位名义上的母亲,让她不得不家装对她遗忘。
萧幂云很是忌讳有人提起宁氏,若是让她得知母亲的消息,那对她们是很不利的。
五年过后的现在,京城有了新的状元郎,也有了新的美誉京城的美男子。有关当年那些旧事,早已不再是人家的茶饭谈资。人们偶尔会讳莫如深地提起一句,然后很快被岔开话题。楚阳娿却一直记着宁氏的样子,她希望自己快开长大,能够寻找机会将她接回来,不说让她安享清福,只求全了今生母女缘分,能够为她养老送终。
明夜为楚阳娿穿好了衣裳鞋袜,发现自家主子还坐在床上发呆,不由笑道:“姐儿快醒来吧,老太太等着你去用膳。”
楚阳娿这才回神,顺着明夜站起来,往外走去。
王氏与月氏刚给老太太请了安,正从门里出去。老太太不留她们用饭,她们也乐得不用伺候婆婆,自然皆大欢喜。
楚阳娿出来时,钱氏正在与琼嬷嬷说话,见她起来,十分高兴地说道:“姐儿醒了,怎么不多睡一会?”
“太阳都晒屁股了,再醒来就晚了。”
老太太呵呵笑:“赶紧的,我们官姐儿饿了,快把饭食摆出来。”
嬷嬷笑着下去,楚阳娿被钱氏抱在怀里亲亲热热地说话。
楚阳娿内里是个二十几岁的成年人,表皮上还年轻的很。为了获得家里人的宠爱,这几年她耍蠢卖乖,做足了贴心小棉袄。当然,时不时也撒个娇耍个赖皮,老太太还觉得十分乐呵。
楚家早膳简单,钱氏去年刚过五十大寿,虽听着不老,但在这个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岁的时代,确实已经不算年轻了。家里惯会养生,钱氏吃的清淡,楚阳娿也跟着清淡着来。
没有外人在场,祖孙两人也不讲究什么食不言,老太太一边喝着粥,一遍问楚阳娿可把老爷子昨日教的字都学会了。
“自然是学会了,孙女待会便写给您看。”楚阳娿别的不说,写字画画还是有自信的。这个时代虽然用的不是简体字,但繁体方块字,对她这么伪萝莉,还是没有多大的问题。她基本写一遍就能记住,就是腕力不够,毛笔字写得丑而已。
老太太心中安稳,颔首笑说:“这便好,你爹爹也是三岁启蒙,你这年纪,便能作诗答对了呢。你可要好生用功,待你爹爹回来,也好让他欢喜一场。”说完又道:“对了,今天下午人牙子又要来府上,前两回让你挑几个看得顺眼的丫头,你挑来挑去一个也没有挑上,今天可要仔细了。”
“恩,我知道了祖母。”楚阳娿有些苦恼地说:“贴身丫鬟选定了,不出意外怕是要跟我相处十几二十年。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我可不能马虎了,要是太着急选错了人,那可不好。”
钱氏轻笑:“你这丫头,你挑过了,之后还要让嬷嬷调教些日子才放到你身边来,错不错眼大人看的清,你担心什么。”
“我不是怕我看错人了,最后伤心么。”楚阳娿嬉皮笑脸。
他虚岁才刚五岁,按照楚家的标准,她这样的嫡生女,应有一等大丫鬟四人,二等到三等的小丫鬟十二到十八人。加上宁氏以前留下的人,总共不下三四十人。这些人不干别的,全是用来伺候楚阳娿的。
作为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长在红旗下的四好少年,她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这五年来,尽管她已经习惯了凡事不用自己动手的生活。可照顾她的,都是老太太的人,要么就是以前伺候过她娘亲宁氏留下来的人。但她要跳出来的,她们将属于她,是她的私人财产。
楚阳娿能接受一匹马作为私人财产,接受起人作为财产来,的确还有些无所适从。而且就算她怎么入乡随俗,也到底不是土着。在挑人时,总是下意识地拿挑选朋友的标准和心意来选。于是,人牙子门上跑了四五趟,其他姐姐妹妹们把差额补得差不多了,她连一个都还没有选下来。
第16章
月氏听说管家安排的人牙子又上门了,吃惊得很。
“这都第几回了,府上到底缺多少下人?”
楚家上下主子二三十人,不算外头农庄上,光府里使唤的丫头婆子小厮伙计们加起来就有几百人。
这些人有两种来历,一种是家生子,大部分是从外头买来的。
府里上下要用这么多人,主子轻微一个发落,这位子就空出来了。楚家不可能日日叫了人牙子上门来,刚买来的人也不放心立马就用。
京城里像楚家这样的大户,大多都有专门的教养嬷嬷。她们寻了可靠的人牙子,将那些来路清白的小丫头小男娃买下来,放在外头庄子上调教着。等八九个月一年半载也就出来了,到府上要用人时,就有现成的送上去。
原本楚家也不缺人使唤,府上自大姑娘降生,便早早买了女孩子调教。然而这回,待那教养嬷嬷将手下的孩子带了来之后,却遇到个难题。其他姑娘都很快选好了人,只有楚阳娿,硬是没一个看得上。
老太太无法,只得叫人找人牙子再去买来。想着楚阳娿今年五岁,处处还有她照料着。等买来的丫头调教上个一两年,正好能用。为了不让教养嬷嬷白忙活一场,干脆让她自己挑,这才有了人牙子三不五时上门这一回事。
殷嬷嬷见月氏奇怪,把她打听来的消息跟她说了:“听说不是府上缺人,是之前带来的人官姑娘没看上的,这才让人牙子带着底下丫头们上门,好让官姑娘自己挑。”
“哦?走,瞧瞧去。”
月氏这些日子心情还是颇好的。她的丈夫楚圳是楚家庶子,生母是老太太的隔房表妹,来楚家做客时爬上了老爷子的床,不仅坏了规矩,还惹得老太爷动了怒。待她生下楚圳之后,楚家虽认了儿子,却将他生母打发走了。
钱氏本是高门出身,对这碍眼的庶子虽说不喜,但也并未如何责难,顶多也就是漠视罢了。楚圳在读书上没有天分,偏骨气高的很。十几岁上跟着他生母的娘家人碰了头,说要自己闯出名堂来,干脆离了京城出门闯荡了。
虽说儿子不得心,但到底是自己的种,楚山栎人在京城,故旧却遍布天下。待儿子去了江南,他还是接连送了几封信给当年的故交,让他们担待一二。
楚圳这便在江南扎下根来,就连成婚,也只给家里来了一封信告知而已。
这态度惹得楚山栎当即大怒,正准备好生给他点教训,谁知还没等到老爷子发威,楚圳便遇上意外,死了。
人死债消,原本对他的气愤,也因他的死亡而变成了遗憾。
待月氏母女被接回楚家,更无人提起旧事了。
楚燕阳作为楚圳唯一的女儿,很是被优待,吃穿用度与其他姑娘同一标准。便是在近日,楚燕阳身边,也添了十二个使唤丫头。
月氏自进了安国府,方才晓得什么叫做仆从如云。她从前一直眼热,明里暗里在王氏跟前提了几回,却到底没好意思明白着说出口。
她不明说,王氏也干脆装傻充愣。
月氏来京时,身边待了四个丫鬟并一个嬷嬷,是远在江南时便伺候她的。进府之后,老太太让她住进了楚圳原先的院子,又为她调了三四个人手过去,本页够用。但与王氏相比较起来,便显得寒酸了。
不过就在近前,她闺女楚燕阳身边,终于也添了十二个丫鬟。每每看到女儿那端庄富贵的气势,月氏便打心底里得意。她家姐妹多少?因她死了丈夫,受了多少奚落嘲笑,如今到要看看,她们的闺女,哪个能与她的燕姐儿比。
月氏心里盘算着何时回娘家在姐妹们面前显摆一回,一边款步从花园绕了一圈,正要往老太太处去,却见白夜湖上一群人浩浩荡荡往湖中凉亭里去。
那不是别人,正是楚家四子楚域的夫人萧氏,以及她的两个女儿楚素阳以及楚佩阳。
楚素阳与楚佩阳是一对双生女,比楚阳娿小一岁,如今也四岁了。楚佩阳天性明丽活泼,月氏常见她到处玩耍。到是楚素阳因天生有残缺,很少在外露面。此次母女三人一同出来采风,也算是少有的了。月氏看着她们,在意的却不是别的,她头一看去注意到的,反而是人家的排场。
萧氏身边的嬷嬷丫鬟不少,月氏是早就晓得的,跟在楚素阳和楚佩阳身边那些小丫鬟,却看得出来,是跟她女儿一样不久前才分过去的。
月氏眯着眼睛数了数,发现人数不少。待人都走了,她方才皱着眉回头。
到了静水堂外,果然看见二管家正领着人牙子往出走。
月氏停了往正堂去的脚步,问二管家道:“官姐儿这回可是挑中了人?”
二管家含笑点头:“是的三太太,十二姑娘是个精细人儿,这回总算挑中一个可心的。”
“哦。”月氏扫了人牙子身后那些低眉顺眼的小丫头们,突然笑道:“说起来我们燕姐儿身边的人也不够用,我看着这几个也还不错,不如就轻省些,随便再留两个吧。”
听了她话的小丫头们眼睛一亮,因刚才没有被选上而低落的心马上雀跃起来。又碍着来时牙婆子的话,不敢轻易抬头看人。至于只好紧着手指,希望这贵太太能把自己留下做小姐的贴身丫鬟。
然而二管家却迟疑起来,“我记得记录上有留笔,八姑娘的十二个丫头是留够了的。”
“哎哟,瞧你说的,仿佛我不晓得似得。刚才过路时我可看得清,素姐儿和佩姐儿身边可不止十二个呢。府上虽规格是小姐们只得十二个丫头,但也不能厚此薄彼。”
二管家闻言,总算明白眼前这位的来意了,原来是看见别人闺女的丫鬟多,她心里不平衡。
好在她早就清楚面前这位是什么性子,月氏既然要人,她也不好不给就是。
于是二管家道:“三太太说的没错,十三姑娘和十四姑娘身边的丫头是多些。听说是府上分派了人之后,宫里贵妃娘娘也赏下来好些呢,自然比其他姑娘多一些。三太太想为八姑娘再添些人,也是应该。只是之前已经留了十二个,此次再挑,却不能超过十八个,再多可就逾制了。”
月氏一听她抬出皇贵妃来,便咽了声儿。再听她说可以再留人,心里又高兴了。暗道老太太好生刻薄,明明最高可用十八人,却只准留闺十二个。
二管家瞧着月氏,正当她乜着眼要挑人时,突然说:“待三太太挑好了,便拟个名单来。十八个丫头里,除开规定的十二个,其余哪些是不走公中的要有记录,我也好给账房哪里上册。”
“不走公中?这是什么意思?”月氏果断抓住话中重点,惊疑地问。
二管家好言好语地解释:“回三太太的话。每位小姐是十二个使唤丫头,这是府上旧例。十八个是最高限度。多出去的,便要各房自己出月钱,是不从公中走账的。”
“你!这是哪来的规矩!”月氏气的不轻,她愿意仆从如云,却舍不得银子出月钱。
二管家道:“这是老太爷在时定下的规矩,这么些年从未变过,要是三太太有疑虑,可以去问问老爷。”
月氏哪有胆量问道老爷子跟前去。
要是真的从自己私库里出钱,她可舍不得。这样一想,又觉得十二个丫头足够使唤了。她长这么大,都还没有使唤过那么多人呢。
可刚才话已经说了出去,要是此时不挑人了,显然连人牙子都认为她舍不得银子。万般无奈之下,月氏只好硬着头皮挑剔一番,最后留下了一个八九岁的小丫头。她装的镇定,但二管家什么人没见过,哪里不知道她的心思。月氏心虚,感觉二管家朝自己笑,都像是在笑话她。
在回来的路上,她暗暗埋怨,都是楚阳娿那丫头事多,要不是她来来回回老是挑不中人,惹得人牙子不得不三番五次上门,她也不会丢了这一回丑。
又想到楚阳娿是养在老太太跟前的,多余的人手需要自己掏腰包,可要是楚阳娿多要了人,肯定是老太太帮着出银子。
明明都是孙女儿,老太太的心可偏道胳肢窝里头去了。
楚阳娿如今五岁,她的燕姐儿却已经六岁了。按理来说去年就应该给她闺女挑丫头,却硬是被拖到了今年与楚阳娿楚素阳她们一起,显然是不看重她们。
月氏心里酸的没有办法,一回头看见小心翼翼跟在自己身后的小丫头也不顺眼了。
楚燕阳正从学堂回来,看见亲娘一脸不高兴,便问:“娘,你怎么了?看上去不高兴,是身上不舒服?”
“娘身上好着呢,就是心里不好。”
“恩?娘您在说什么?”楚燕阳坐到她身边,月氏将人打发出去,而后握着女儿的手道:“往后你可要精灵些了,咱们母女相依为命,无依无靠的在这里生活。现在府里从上到下都轻视我们,老太太也偏心的很。连使唤个丫头,都分成三六九等。现在还只是小事,要是等你长大了说亲时又怎么得了?更不会给你说上好人家了。”
楚燕阳到底年纪小,一听道说什么亲事,立刻脸红的不成。
月氏又说:“安国府可不是平常人家,咱们不灵敏些人家当我们是傻子呢。”
楚燕阳被她说的有几分惶恐,紧紧抓着月氏的手,问:“那……娘,女儿该怎么做呢?”
月氏摸摸她的头发,说:“以后你闲着无事,就去频英阁找你佩阳妹妹玩。你四婶婶身份高贵,要是你得了她的喜欢,肯定会有你的好处。记着,跟你佩阳妹妹玩的时候要让着她,顺着她,凡事忍耐,千万不要跟她争吵,知道了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