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家要办满月酒,头天夜里便在街外穿城河上搭起了台子,请来了戏班唱起来。
整条街上都挂起了红灯笼。安国府门口转门有小厮守着,见人来便散糖果,得了糖果的孩子大人说几句吉祥话,又跑回去叫别人来要糖。
到了第二日,楚域更是起了个大早,一骑马跑到山上去,从东山寺后头的竹林里抓了几对锦鸡。说宁氏出了月子,不再忌口了,定要吃些新鲜可口的。
王氏听了下头来的话,笑完之后又叹气。当年她生下丹姐儿时,丈夫到是欢心了几日,但也没有像老四这样黏糊。等她生了琴姐儿时,更是看了一眼便算了。宁氏生了个女儿,到像是生在楚域的命根子上了。
“四爷少年心性,头一回当爹觉着新鲜也是有的。不过听说,那孩子至今也没睁过眼,哭也不会哭,饿了都不晓得闹两声儿……”
小孩子一生下来,再迟的几天也开眼了,哭闹不说,身边更是离不了人。四房新生的那孩子倒好,生下来这都一个月了,愣是没听见闹过一声儿。旁人心里早就觉着那孩子怕是养不好,只有老四夫妻两个还成日欢天喜地的。
主仆两人在房里叹完,出门自然要喜庆起来。今日做满月,还得要她上心着,老太太两只眼睛盯着她,是一点错都不能出的。
大太太这边安排宴客,四房那边也在准备了。
今日锣鼓喧天,各家太太们也早就提着礼物上了门。四爷一家子换了喜庆的大红衣裳,只等着与父亲一道先去祠堂给祖宗上香。
楚阳娿睡的正好,被抱来抱去颠簸的不成,一会又各种声音吵得她睡不安稳。本来就谁不完觉,这会硬生生给她弄醒了。
万般气愤地睁开眼睛,正想发一发脾气。谁知睁开眼过后,却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她记得自己之前是上了手术台的,所以也以为自己这会儿应该还在医院里恢复伤口。
谁知道一睁眼,发现眼前景色全变了,哪里还是那一遍纯白的医院。
空气中没有消毒水的味道,到是有一股鞭炮爆炸过后的硫磺味儿。
楚阳娿脑子里混乱成一团,瞪着眼睛看身边的一切,发现什么都显得那么光怪陆离。
作为一个心脏病人,楚阳娿一向不能参加剧烈的活动,所以闲暇时打发时间,就靠书本和电视。
然而无论看过多少电视,在大小银幕上对那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以及人们的衣着打扮有多么熟悉,也无法体会那种身处其境的感觉。
就好像,做了一场梦一般。
楚阳娿身上发软,一点力气也没有。打个哈欠,困意又一次袭来,然而此时她硬是忍住了不睡。
她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自己究竟在哪里。
宁氏正在跟老太太说话,没有注意女儿已经醒了,反而是刚进门的楚域,一眼就看到他闺女瞪着大眼睛发愣。
他喜得连跟老太太行礼都忘了,两步跨到妻女跟前,一把将孩子从宁氏怀里抱过来,惊喜道:“官姐儿醒了,母亲快看,她醒了。”说完也不顾旁人怎么想,自顾自抱着女儿傻笑着起来。
楚阳娿被这突然跑来的男人一顿揉搓,心里很是不快。
可惜张了张口,她发现自己不仅不会说话,连牙都没有。无可奈何,只好拿唯一的武器——眼睛,狠狠瞪他:“帅哥,你谁呀?”
楚域被女儿一瞪,骨头酥得都要飘起来,赶紧乐呵呵地自我介绍:“乖宝贝,我是爹爹,来,跟爹爹叫:de—yi_ye-die,diedie……”
楚阳娿:( ̄。 ̄)
“嬷嬷,快把这丢人现眼的弄出去,叫人笑话。”
琼嬷嬷好笑地从楚域手里接过孩子,嗔道:“四少爷也真是,姐儿才刚满月,哪里就能说话叫爹爹了?牙都没长起来呢。”
“嘿嘿,我不过是先给她教教,嬷嬷你看她眼睛可真亮。”说完又窜到宁氏跟前,炫耀道:“我说咱们官姐儿聪明绝顶吧,你还说她只知道睡。看,她今日知道要给自己办满月了,可不就醒了。别人家的孩子可没这么聪明。”
哈!
楚阳娿简直震惊了。
眼前这十几岁看上去跟高中生差不多的小青年,就是她这辈子的老爸?
好吧,现在他变小了,可这么‘年轻’的一个爹还是让人很需要适应好吧?
楚阳娿震惊的表情,萌煞了楚域夫妻两人。宁氏心热地想要抱抱女儿。但现在在婆婆面前,孩子又被琼嬷嬷抱着,她也不好直接要,只好眼巴巴地望着。
她的视线太过热烈,楚阳娿哪能感觉不到,待看到她的表情,楚阳娿很快有个不好的预感,这个高中生版美少女,就是她妈妈?
她使劲地摇了摇头,身体能控制,这里的一切感觉都是真的的。这么说来,自己真的没能或者从手术台上下来?
原来的她已经死了?然后莫名其妙地到了这里?
楚阳娿心里有点乱,任何人得到自己已经死去的消息,心里都不会好过。她想到爸爸妈妈,在自己死去之后,不知道会怎么伤心。可是又一想,她那样的身体,他们恐怕早就有了心里准备。而且她的死亡对她和她的家人来说,可能都是一种解脱。
即便想通了,但还是心情低落。楚阳娿转过头,看着笑呵呵逗自己的嬷嬷,实在是五味陈杂。
不一会,丫鬟来报,说宁家人都到了。
楚阳娿该被抱出去见人了。
钱氏起身,为小孙女整了整衣帽,然后说:“宁氏,跟我把孩子抱出去,楚域去书房找你父亲,把官姐儿的大名请来,今日来了许多亲戚,总要把名字公布出去。”
“是,母亲我这就去。”
楚域早有了打算,要是老爹起的名字不合他的心意,他就跟他闹。
楚阳娿被宁氏抱回去,才明白现在自己改名字了,这些人叫自己官姐儿。应该是小名,等一会还要给她起一个大名呢。
突然换了名字,她还真不太习惯,楚阳娿只希望新的名字不要叫什么春什么花就好了。
第4章
楚域找父亲时,父亲正在跟大哥谈话,他在书房外等了一会才进去。
“父亲,儿子来请您给您的孙女儿赐名。”
楚域一脸笑容灿烂,自有了孩子这些天来,他一直这样,乐呵呵的像个大傻子。楚山栎瞧他这模样,又想起他在外头人五人六的样子,心中又好笑又好气。都说好男儿当成家立业,他这混账倒好,好不容易得了好功名考上状元,却成日守在妻女身旁寸步不离,深怕她们被狼叼了去。
为这老妻已经抱怨过两回,还说那样喜欢孩子,不如纳些通房小妾一年多生几个叫他欢喜个够。好在妻子只是气话,被他呵斥一顿也就罢了。
如今看他这样,他也觉得这儿子黏黏糊糊,儿女情长不像个成事的人。
楚山栎捋了捋胡须,沉着脸问:“老四,听说你这几日日日用功读书?”
楚域脸上一讪,如今全家都晓得自女儿降生以来,他根本没有进过书房,便是给女而取乳名,也是抱着诗集离骚蹲在卧房不动弹,哪里还记得什么圣人文章。被父亲一说,只好支支吾吾眼睛四处飘。
楚山栎冷脸:“如今你虽科考有功,但不可骄傲生惰。”
“父亲教训的是。”
楚域认错认得真诚,楚山栎这才满意地点头。然后提起笔准备为新生的嫡孙女儿赐名。
楚家世代书香,楚家子弟个个写的一手好字。楚山栎三岁启蒙,在书法上,更是颇有造诣。
今早起来神清气爽,他突然兴至,干脆一头扎进书房临起了书圣乔孟之的帖子。
此时案牍上展开着一副已经完成的作品,正是他早晨抄录的诗句。
上书:
凰鸟唱南坡,
婉转且娿娜。
扶摇云霄去,
熠熠满身辉
楚山栎提了笔,在‘娿’上画了一个圈。
楚域心中一动,而后嬉皮笑脸地朝父亲卖乖:“爹爹,您的书法造诣又进了一步了,譬如这一副字中,熠熠生辉的熠字更是独具一格,风骨天成。”
“你这泼皮,可是不满意为父赐下的字?”对于大儿子,楚山栎一向要求严格,但对这个小儿子,他却十分溺爱。这也造成了楚域在他面前没大没小,总是不十分怕他。如今为了女儿的名字,更是连他赐得字都嫌弃上了。
楚域哪敢承认,赶紧腆着脸陪不是:“哪里,爹爹想多了,孩儿是夸您字写得好。您看看,这一笔一划,一点一捺,如星火出永夜,似流光堕星空。想来过不了许久,咱们家便要出一名书圣,不,书圣已经有人了。爹爹便是书仙,儿子沾您的光便成了……”
“闭嘴,少在这里油嘴滑舌。”楚山栎对儿子的厚脸皮简直无法直视。但到底不能叫他不满。因而解释道:“楚家第三代的女孩,自大房那边起,便从了‘阳’字,阳者,火也,炽烈之物,锻钢融铁,其性正也。既从了阳字,便不能再生火光,熠字虽好,配了阳字,便似火上浇油,烈火添薪,太过炽目。过刚易折,女儿家,还是软和些的好。”
楚山栎拳拳爱护之心,楚域总算被说服了。终于惭愧地向父亲道了谢,而后拿着字帖出了门。
可走着走着,他又想,他哥哥家的那些侄女们,大姑娘叫丹阳,二姑娘叫琴阳,三哥家的独生女,取了个名字叫燕阳。听说徐州那边还有个生在九月初九,便叫了重阳。与她们名字放在一块,自己女儿的名字不仅不突出,道还显得弱了些。
娿阳?
不成,单看倒还罢了,放在姐姐妹妹们的名字一起,便丝毫体会不出他闺女的与众不同来。
楚域灵机一动,叫来小厮,让他把字拿出去,就说老爷子赐了一个娿字。
而他自己却转个身进了书房,研了磨,提了笔,将娿阳两字掉了个个儿。
楚阳娿。
楚域将这三个字在口中咂摸一番,又翻出典籍,为这两字找到一个圆满的解释,这才细细品味一番,堪堪满意了。
楚家嫡女满月酒,前来祝贺的人不少,添盆时家里准备了一个盆子没够用,后来又紧急加了一个。楚阳娿刚刚满月就收获了两盆子的金银财宝,这穿越一回还挺划得来。
钱氏正在厅里与亲家还有亲戚家的女眷们说话,丫鬟笑嘻嘻地进来逃喜钱,“恭喜老太太太太。”说完又转个身朝宁氏福了福身,道:“恭喜四太太和十二姑娘,老爷的字赐下来了,是个‘e’字。”
“‘e’?是那个字?”
老太太正要问,后头嬷嬷已经将老爷子的字幅呈了上来。老太太接过来看一看,直直道好:“咱们官姐儿也从‘阳’字,娿阳,恩,不错。”
“回老太太的话,四爷说了,十二姑娘从‘阳’字,却不叫娿阳,而是阳娿,说是老爷亲赐的字,要放在名尾以显尊重。”
钱氏一听便知道又是儿子乱拿主意,偏当着亲家的面,她也不好专专为了孙女的名字去呵斥一顿。
韦氏却没有在意她们说什么,她只接过字帖细看,发现是楚山栎亲笔字便暗暗点头。
都知道亲家那一手字千金难得,手上这一副,却是专门为外孙女儿所作,可见楚家对楚域的宠爱,对外孙女儿的看重。只这般态度,自己女儿在楚家的日子便不会难过,也不枉当初为女儿精挑细选,挑中了楚家。
韦氏心中满意,又将字帖递给其他人,让她们相互传看,而后收获许多赞美。
钱氏见字已经赐下来来,便对宁氏说:“亲家母难得过来,自你有孕在身,已经许久不见了,如今好容易有机会,你们母女便去说说体己话,亲戚这里,有你大嫂照应着。”
钱氏给脸,韦氏自然欢喜,与亲家告了别,便亲自抱着外孙女与宁氏回了频英阁。
这回楚阳娿满月,楚家老太太韦氏与宁氏两个嫂子都来了。
宁氏共有两名兄长,一个是同母所出的嫡亲兄弟,一个是大她三岁的庶兄。
嫡亲大哥娶了薛家嫡女,庶兄娶得是京城新贵朱家女儿。
薛氏进门时宁氏还在家里当姑娘,两人相处四年,一贯亲近。朱氏进门时宁氏已经备嫁了,她未曾与宁氏长久相处过,到是见识了宁氏出门时那摆成长街的十里红妆。
一进频英阁,朱氏便左右打量一番,而后笑呵呵地说:“妹妹真是好福气,看看这屋里的摆件,个个都是平日见不到的,姑爷定是事事向着妹妹。”
朱氏知道自己无法向嫂子似得一句话拐三个弯儿,所以她凡事都只捡好的说。
韦氏平日听她贫嘴很不在意,但听她说女儿的好话,心里却舒坦的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