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来祝贺的许家人,全部在云家安营扎寨。听说二房云培西不愿意全了他们女儿的名声,便一封信回去把事情告诉许家族人。接连三日,许家叔伯长辈姑娘婆姨都都陆陆续续上门了。
两边吵得不可开交,酒醒的云中被罚去山上守墓,安排在大太太处的许铭书成日以泪洗面,一没人看着,就要寻死觅活。
云起依旧低调,除非迫不得已,坚决不出南山斋一步。
眼看闹下去不是办法,老爷子无奈拍板,让云中悔婚迎娶许铭书。谁知这一发话,寻死觅活闹起来的,又加上了二房云培西两口子。二老爷和二太太直言,要是许铭书进门,他们便带着儿子一家十几口从核桃崖跳下去。
在他们口中,大半夜的不在自己屋子待着,一个人黑洞洞跑到外头,哪里像个守本分的千金小姐。必定是在等什么人,自己的儿子有婚约在身,可不愿意食言悔婚娶个跟情郎私会的破鞋。
由于云家跟许家世代联姻,许铭书的祖母,本就出自云家。听到自己的侄儿这样说自己的孙女,她哪里肯依?当即把所有人召集起来,一定要他们给许铭书一个清白。
然而二房铁了心,一口咬定许铭书大半夜的是在私会情郎。
许家人被气得呲牙咧嘴,把许铭书叫出来又是一顿审问。
问她大半夜在外头干什么,她打死也不说。有人提出她曾与云起有过婚约,私会的人必定是云起。可是那天夜里云起在老爷子处,自己有人证。云起被叫出来亲自辩解,直言自己从不知道自己曾经与许家定过亲,且从不曾与表姐有过私下来往。
众人这一回想,才发现果然如此。两家默认的亲事,但因为种种原因,从未正式被提出来。而且正如他所言,云起的确从未单独跟许铭书说过一句话。就连许铭书自己,回忆起来,也发现这个被她爱慕多年的少年,当真没有说过任何逾越哪怕一点的只言片语。就连见面,也多事在长辈,至少有兄弟姐妹在场的情况下。
那么,她心中他那深沉的对自己的爱恋是咋么回事?是什么时候拥有的错觉?
许铭书恐慌地发现,她找不到一丝一毫线索。
云起就那么淡然从容地洗脱了嫌疑。
等事情闹得越来越大,还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云起已经收拾行囊,带着下人浩浩荡荡地启程进京了。
临走前老太太仆氏一定要塞给他两个仆沣少女,说带在身边一路好服侍他的生活起居。
云起也没有推拒,一转头就把人交给了老夏,让他怎么处置自己随意。
老太太被她气个好歹,可又有什么办法?她根本左右不了任何人的决定。
经过一个月的颠簸,云起终于再次抵达京城。京中老宅已经翻修好,云起自己上京,身边没有跟一个长辈,但是该有的礼仪还是不能少,除了一直与云家有来往的几位世叔世伯之外,要亲自上门拜访的,又多了一个楚家。
安顿好的第二天,云起就差人上安国府递上拜帖,第三天有了回信,第四天,便带着早就准备好的礼物上门。
云起要来拜访,起先楚阳娿是不知道的。从徐州回来的路上她中了署,因为急着赶路并没有好利落,结果一回来就又病了。反反复复好些日子,现在才刚好起来没有多久。
她一直记着要跟自己订婚的云起,回来之后便悄悄地派人去打听云家的事。
不过文山离京城比较远,一来想到得到什么消息也不是那么容易,二来还不知道得到的消息是不是可靠。
正当她安慰自己相由心生,长得好人的人一般坏不到哪里去时,就听二管家来说,有个什么云家七郎上门拜访,四爷要亲自接待。
楚阳娿这才知道云起居然这么快就上京了。
可是作为一个未出阁的女孩,她是不能出去见人的。楚阳娿纠结了一会,又派人去打听,得知云起短时间内不会回文山,会在京城待很长时间,才终于高兴了。
在京城,想要观察到他的人品性格,就容易的多了。
她不是不相信爹爹看人的眼光,还是那句话,他们之间有代沟。
丁嬷嬷在见了云起一面之后,可高兴的不得了,忍不住在楚阳娿耳边念叨:“那云七郎,当真是一表人才。听说学问上也不错,四爷喜欢得很,还要推荐他去凉山书院。哎呀,可好了,咱们姐儿的头等大事,可算是定下来了。”
楚阳娿好笑,她丝毫不觉得亲事定下来就万事大吉了。相反,她觉得这战斗才刚刚开始呢。
没过多久,二管家就过来了,手里捧着一个小盒子,告诉楚阳娿道:“十二姑娘,这是云家七郎送来的礼物,听闻姑娘路途颠簸大病刚愈,便送来一对钟山玉。此玉随身携带,冬暖夏凉,想来姑娘不必那般容易中暑了。”
“这话是他说的?”楚阳娿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是一对温润剔透的碧玉配件。光看品相,就知道十分难得。
二管家见他喜欢,便回答说:“是,云家七郎的确是这么说的。”
没想到嘴巴还挺甜。
二管家功成身退,楚阳娿拿着玉佩赏玩。见丁嬷嬷狭促,于是正色:“这好话都会说,可是一个玉佩,哪里真有冬暖夏凉的效果,可见是在说瞎话。”
“是,云家七郎居然敢对咱们姐儿说瞎话,当真该打。”
楚阳娿:“……”
丁嬷嬷调侃一句便罢了,过了一会,突然想到什么一般,跟她说道:“如今素姐儿成了京城有名的才女,缪先生时常带着她参加各色诗会。缪先生德高望重,没有人说什么,可看眼看她渐渐大了,再抛头露面,怕是不好。”
十岁以前,还可以说是年幼,可以不设男女大防,可过了十岁,就不好再在男人堆里混了。
楚阳娿点点头:“我会提醒她的。”
王氏眼馋楚素阳名气,很不愿意管她的事。四房没有大人,这种事还是得自己注意。
四房的未来女婿上了门,这可是个大新闻,王氏得了信儿便打发人去看。
那婆子一回来,马上疯言疯语地把云家七郎夸上了天,惹得王氏又是一阵郁闷。
她的郁闷是有缘由的。
如今丹阳总算嫁了,可下头还有个楚天阳和一个楚琴阳。
楚天阳硬要说什么先立业后成家,死活不愿意把亲事定下来。
看在他将来要成为一家之主,多挑两年挑个顶好的姑娘也是应该。
可没有想到,这楚琴阳也有样学样。哥哥不定亲还有个由头,她一小姑娘,对自己的亲事也不热络。
好吧,就算旁人家对自己亲事热络的姑娘也不好意思表现出来,可好歹也得上心呀。
楚琴阳倒好,挑这个她嫌弃人家丑,说那个她鄙视人家穷。好不容易挑个家世好相貌好各方面也都不错的,他开始挑剔人家父母有问题,祖辈有问题,从上往下十八代都有问题。
气得王氏不知如何是好。
现在连小她两三岁的楚阳娿的亲事都快定下来了,她还没有着落,实在是让人心气不顺。
“琴姐儿呢?让她好好在屋里绣花,她又干什么去了。”
嬷嬷道:“在天哥儿屋里呢,说那边凉快。”
“这丫头真是,胆子越来越大了,天哥儿从外头回来,发现她把屋里弄得乱七八糟,又该说她了。”
“哪里的话。”嬷嬷笑说:“太太又不是不知道,天哥儿宠琴姐儿,宠得什么一样,哪里会说她。”
说起这个,王氏又更要叹气了。楚天阳对妹妹很是宠爱,每次琴阳惹了她生气,她想说她几句,都被儿子给劝了。现在她的亲事定不下来,他那个当哥哥也不着急,还说什么成亲乃是人生大事,理当情投意合方是良配。反而弄得她里外不是人了。
“带会她出来,把刚才夸人家的那些话,当着她的面说一遍。我就不信她不着急。”王氏气道:“这回我瞧了薛家哥儿,人品容貌都很不错,琴姐儿若还不愿意,就由不得她了,她是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最关键的是,京中青年才俊,就那么多。一家的亲事说不成,就得换另一家,可又有多少人家愿意让她们挑来挑去?再挑下去,反而好的都被别人给挑去了。
楚家女孩众多,除了楚琴阳之外,二房还有好几个女孩子年龄到了。不光二房,借住楚家的王心怡和钱昔灵,总也要相看一户好人家。这些都要她来掌眼,为了琴阳的亲事,她已经操了太多的心。
晚饭时候,楚琴阳终于从楚天阳院子里回来。
嬷嬷有王氏的暗示,当真将楚阳娿定下的云家七郎夸的天上有地下无的。
楚琴阳听完,白眼一翻,鄙视道:“说的再天花乱坠又如何?还不是定了十二妹妹,就算我觉得好,也抢不过来。”
王氏终于发现自己太生气,脑子都给气丢了。居然当着女儿的面夸她妹妹的未婚夫好人才。
正要补救,却听楚琴阳又道:“再说,那云家七郎,当真有你们说的那样好?既然如此,为何还不曾听他得了什么先生夸奖,做了什么好文章,或者直接科考,得了什么好功名。他的年纪和跟哥哥差不多大,哥哥可已经是探花郎了呢,这世上再好的男儿,能好的过哥哥?”
楚天阳一年前参加科考,跟当年的楚域有过之而无不及,奈何皇帝宗室都忌讳世家,硬生生将个能得状元的楚天阳压成了探花郎。不过十六岁的探花也是佳话了,楚家,尤其是王氏,十分满意。
要是按照楚天阳的标准照女婿,那还真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王氏终于无话可说了。
可……
“可那终究是你哥哥呀,他再好也没办法把你娶进门,咱们把标准放低一些,你说你到底喜欢什么样儿的,娘就是上天下地,必定给你找来。”
“我喜欢……哥哥那样儿的。”楚琴阳喃喃出声,悄悄红了脸。
第67章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
入夜时明明晴空万里,半夜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
丁嬷嬷觉浅,听见雨声,便披着衣裳起了床。打开窗户一看,风吹雨斜,台阶上都湿了。那冷风挤着窗缝儿吹进来,冷的人忍不住打个哆嗦。
白天闷热,屋里全都上了冰,这时候雨一下来,肯定就要凉了。丁嬷嬷叫醒清风,道:“天凉了,我去瞧瞧姐儿蹬被子没有,你把屋里的冰盆都撤了。”
“知道了,嬷嬷快去吧。”
清风打着哈欠起来穿了衣裳,然后去撤冰盆。
因为楚阳娿怕热,屋里角落满满放了好些冰,这会儿在盆里化了好些水,剩下还没有化完的冰块,都漂浮在水面上。
清风抬着盆子出去,连着冰和水全部泼进雨中。
泼到最后一盆时,突然看见走廊那边有什么影子在动。清风吓得软了腿,没敢出声。
轻手轻脚回了屋来关好门,然后隔着门缝往外看。
果然,黑洞洞的夜里,走廊上一盏红灯笼在半空里漂浮着。
“莫不是鬼影?”
清风平日里清闲时,总是喜欢跟府里的老嬷子们闲聊。那些上了年纪的女人们,一聊起来能从中午的红烧鱼扯到三十年前的饥荒。有小女孩们说要听故事,更少不了讲些山村野鬼之类来吓人。
清风一向自诩胆子大,但这半夜三更的,看见个半空中飘着的红灯笼,还是吓得心里一跳,忍不住往鬼影那边想了。毕竟她可是听不少嬷嬷说过,这安国府后宅,前前后后死了不少人,大都是大半夜的,在狂风大作,或者大雨瓢泼的夜里,莫名其妙就没了。
丁嬷嬷掐瞧了楚阳娿出来,看见她鬼鬼祟祟趴在门口,莫名其妙地问:“你这是在做什么?”
清风呼啦一下转过身站端了,而后指指门外,不说话。
“大惊小怪的。”丁嬷嬷瞪了她一看,上前开了门,也看见那一盏漂浮半空的红灯笼。
不过她可不想清风那样胆小害怕,她双手一叉腰,厉声问:“是谁在那里?”
“嬷嬷,是我。”
红灯笼飘到眼前,丁嬷嬷才看清,提着灯笼的,是楚佩阳。
清风听见楚佩阳的声音,知道不是什么鬼影了,大舒一口气。暗道自己又没干亏心事,下回也再不敢胡思乱想了。
这时候楚佩阳已经到了门口,丁嬷嬷问她:“是十四姑娘呀,你这大半夜的不睡觉,跑到这里来做什么?”
“嬷嬷,这雨太大了,流溪阁的人来说,母亲那边屋子漏了雨,我想找姐姐要钥匙,给娘换个不漏雨的屋子。”
流溪阁,萧氏被囚禁的地方。自从她被关起来,楚佩阳从来没有死心过。她总是找到一切机会,想把萧氏放出来。作为儿女,她的做法算是情有可原,但作为宁氏身边的老人,丁嬷嬷就越加厌恶楚佩阳的做派,好似她们母女,在安国府受了多大委屈似得。
作为下人,丁嬷嬷不会跟她正面对上,但是她说的流溪阁,那可是整个安国府最牢固的房屋之一了。下点小雨,怎么可能就漏雨了呢?再说,就算漏雨了,那么大的屋子,总不至于就让她淋湿了。
这借口找得搪塞,丁嬷嬷扯着笑脸说:“姐儿睡着了,有事等明天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