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女行事出格,此时原本可大可小,在太子萧翰敬的压制之下,本来很快就该烟消云散,谁知就在此时,宫里又出了一件大事。
要说当今皇帝年过五十,当年为挣储位,没少与兄弟们勾心斗角。当他还是王爷时,他的原配王妃以及几个嫡庶子,都被害死了。那之后他一度消沉,几年不再婚娶。直到当上太子,这才在先皇的安排之下重新选秀。然而太子妃的人选刚定好,先皇就去了。皇上忙着登基,一年后才立了后。
也因此,他如今最大的儿子也才二十几岁,但他最大的女儿,却年近四十了。
皇帝有不少女儿,公主们从小到大跟在母亲身边,有些不受宠的,一年也见不到自家父皇几回。皇帝本人,可能也记不清自己的女儿们的长相。
但在皇帝面前再不受宠,拿出去也是皇女,是公主。
出云公主的事闹得沸沸扬扬,还没个结果,却另一位明娟公主,在宫里自杀,死了。
这位明娟公主年纪比出云公主还打一岁,今年已经十八。
与有着皇贵妃母亲和太子哥哥的出云公主不同,明娟公主的生母不过是个嫔。这位贵嫔很不受宠,皇上宠幸了几回便忘在了脑后。索性她居然有了身孕,后生下明娟公主,便安安分分守着女儿过日子了。
按道理明娟公主已经十八岁,她的婚事早该定下的。然而几年前,她年纪正好时,本该为公主们操心婚事的皇后,却因为原太子摔断了腿,一下子慌了神,光念着儿子其他什么都顾不上了。明娟公主的母亲在皇帝跟前说不上话,明娟公主的婚事也就耽搁了下来。左右她年纪也不算太大,那时还觉得还等得起。
到后来,太后因儿子失去太子之位开始一心念佛,宫里做主的变成了皇贵妃。皇贵妃到底不是皇后,没有义务为公主们婚事操心。再者皇贵妃那人很不好说话,妃子们就算要求,也不敢道她跟前去求。
原本皇帝皇后不管公主们,但宗室还在的。公主们上了十八九还没嫁出去,宗室自然会想办法。谁知明娟公主,却突然自杀了。
要说皇宫,那可能是这世上最富丽堂皇之地,也可能是这世上最黑暗冷漠之地。每年不知道有多少人默默地消失,不会引起任何人在意。不光是公主,就是皇子,一年死上好几个也是正常。
而明娟公主,之所以死得这般引人注目,实在是她的死法太过轰轰烈烈。
那是清晨早起清扫的太监最先发现的。
那太监负责殿外广场倾洒的低等太监,正准备像往常一样取来冷水往广场扫撒。却在晨光熹微中,发现了倒在地上的明娟公主。
她穿着大红的嫁衣,身上鲜血淋漓。而她面前,腾阳殿前巨大的太和广场上,密密麻麻全是血写的文字。
那是明娟公主划断了十根手指,甚至割破了大腿经脉,就着血写下的个人生平。
是的,个人生平。
明娟公主以血为墨,却并未怒斥上天不公,也并不是要表白冤屈。她只是用精绝的文字,斐然的文笔,写下自己短短十几年的生活。
从她出生,长大,死亡,一步一步一点一滴。
她所遇到的所那些人,地位卑微的母亲,以及与母亲命运相似的嫔妃们。还有命运各异的宫女太监,甚至冷宫清扫的宫嬷们。似乎一生所闻所见,全部记录其中。
文字并未有一点的愤恨委屈,她用如此惨烈的方式写下生平,不过是因为唯一所求不能如愿,心死无聊而已。她不想自己也与很多人一样默默地消失,连能证明她存在过的人都没有,所以耍个花招,吓人一跳。然而这种坦然无谓,平淡的语气,却更显得悲凉。
明娟公主死时,手中捧着自己掏出来的心脏,朝着太阳初升的方向,顶礼膜拜。
那洒扫太监被吓得当即得了失心疯,闻讯而来的掌事公公个骇得不轻,立刻去向总领太监禀报了。总领太监派了人去明娟公主的寝宫叫人,派去的人来回话,说整个宫里的太监宫女全部吞药自戕了。
此事太过巨大,想瞒也没有人敢瞒,很快就被总领太监禀到了乾明宫,告诉了皇上。
皇上闻讯楞了半晌,他果然不记得自己有个叫做明娟的女儿。
原本吩咐让人彻查,可那太监一说,明娟公主死得太过惨烈,根本没人敢上前去。而且公主死时留了遗书,那整个太和广场都是她写下的血书,没人敢动。
皇上一听女儿如此惨烈的方式留了血书,以为是有天大的冤屈。虽然他不记得自己有这样一个女儿,但到底是自己的孩子,于是亲自去了太和广场。
待看到女儿的死容,以及读完占了半个太和广场的血书后,年过五十的皇帝老泪纵横。
他贵为一国君主,子女无数,只有喜欢的那几个时常放在心上,其余子女很少在意过。如今看了明娟公主的血书,便如一卷宫中岁月记录册,无奈沧桑,岁月磨人,字字句句,尽在其中。便是那些久经风浪,在宫里翻手为云覆手雨的总管太监们,也不禁潸然泪下。
明娟公主不受宠,接触最多的永远是宫里那些无处不在的宫女太监们。要说她在宫里多受冷待,甚至被掌事的宫女太监们欺凌,也不会有人怀疑。然而明娟公主提到有关太监宫女们,也十分淡然,并未指责迁怒,仿佛早就看透人性。
皇帝伤心完毕,继而怒火中烧。叫来总领太监,道:“既是未有冤屈,为何自戕而亡?我儿可怜,说自己是唯一期望不能如愿,到底是什么心愿,立刻查来。”
总领太监只得派人去查。
皇帝受了这顿刺激,回去便病倒了,好在太医一剂药下去,总算缓和了些。
不久后,总领太监便将查到的明娟公主的事报告给了皇帝。
原来明娟公主的生母已于一年前过世,明娟公主本人天性灵透,小小年纪却早已看破生死。她唯一的执念,便是钦慕于王家公子。不久前,借着明宵节的机会出了宫,亲自向那位王公子表达恋慕之情。王家人大张旗鼓地接待了她,却也被王公子委婉却明确地拒绝了。王家公子说自己早有意中人,多谢公主美意。
公主回宫之后,亲自秀了嫁衣,待嫁衣绣完,便留书自陨了。
得知前因后果,皇帝怒不可遏,再问王家公子,竟然是贤妃母家外甥。
他虽知皇女私自出宫还亲自上男家门为自己求亲,实在不合体表。但一想到女儿死状,便心疼万分,将所有责难,全部提到了王家身上。
贤妃无故被罚,六皇子也受了责骂。
王大人在朝上好几日没得好脸色,干脆自觉地称病告了假。
皇家女惨烈自戕,此事短时间盖过了出云公主舍脸求夫的风头。原本也跟楚家没有什么关系,按道理过些日子,楚家便不再成为别人谈资了。谁知明娟公主葬礼刚过,京城突然又出了一件事。乃是两名书生,命讨论明娟公主一事当街大打出手,还被抓进了官府。
两个书生打架无伤大雅,偏偏,两人打架时说的那些话,引起了旁人注意。
那便是:皇女尊贵,还是世家女尊贵。
晋国世家氛围三个等级。
一等世家,便如王薛宁楚这样传承百年以上,且世代不曾离开政治权利中心的家族。
这些家族的女儿,哪怕是庶女,也高人一等,更别说嫡出的姑娘们。
而关键是,世家女从不入宫。公主们,却求世家子求而不得。
这其中,明娟公主和出云公主便成了代表。
总所周知,世家女不入宫,乃是皇家与世家之间的默契。皇家娶了世家女,母家势力太大,对皇室很不利。而世家足够尊贵,也根本不需要女儿入宫锦上添花,当然也舍不得女儿进宫吃那些苦头。
可是公主们,想要嫁个世家子而嫁不得,却不是什么默契,而是因为,世家看不上。
第一,公主嫁人之后,会有自己的公主府,不用侍奉公婆,连丈夫纳妾也不准。也就是说,如果公主无法生下嫡子或者嫡子不能成年,那么这一房便是断了后。
第二,也是最重要一点,驸马不可出仕。世家子弟从小被家族培养,花费心血何其多,为的就是支撑家族保全基业。要是成了驸马,那么等于前程全部断送。倘若公主看上的还是家族中最有出息的一个,那将是对这个家族一次严重打击。
第三,也就是阴谋论了,皇家世家相互合作又相互对立。公主进门,因其身份尊贵全部来自于皇家,自然会向着母家。那么,她会不会一开始便别有用心?有日日做贼没有日日防贼的。公主进门,弊大于利。
这是多少年来的惯例,大家嘴上不说,心中明白。可如今被明晃晃地扯出来,那就不一样了。
王家拒绝明娟公主,楚家避讳出云公主。是不是根本就是,看不起皇家?
第10章
皇家无小事,一点风吹草动就足够有心人借题发挥了。预谋大事的在背后推波助澜,借机出风头的在前头冲锋陷阵。皇城跟下,好不热闹。
顺和酒楼里,年轻书生们三五一群,也在为近日时事品头论足。他们有的出身寒门,有的家中小富,自然是不会站在世族一边的。说个不客气的话,哪日得了功名入了朝堂,他们还可能与世族对着干。而皇帝,才是他们的最大靠山。
因此,明娟公主便在他们口中,成了世间痴情好女子的典范。书生们或凭借自己的想象,或借鉴别处听来的流言,为明娟公主起了神女名号,并赋诗若干。
还有那赤肝烈胆的,居然跑上了王家们,逼迫王家迎娶明娟公主牌位,并要求王家公子允诺终身不娶。
王家门上闹得沸沸扬扬,楚家也不枉多让。明娟公主已死,但出云公主却还在的。安国府大门紧闭,守卫前所未有的严格。皆因这些天来,已有好几拨人上门,奉劝楚家四郎休妻另娶,甚至连宁氏娘家宁家,也有不少的酸腐儒生上门当说客,想要说服宁家人责令自家女儿主动和离,也好成全楚公子与出云公主这一对苦命鸳鸯。
也不是没有人替王家河楚家说话,认为公主即便身份高贵,其行为却实在不和体统。但也被一句人死为大堵了回去。
在这档口王家和楚家做什么说什么都是错,干脆一个闭门谢客,一个充耳不闻。
书生们找不到正主,只好三不五时聚在一起,对这些盘根错节的门阀们笔诛口伐。书生清谈,总要被人传颂才好,于是酒楼茶肆,便成了最好的地方。
他们爱说,旁人也爱听,有那几个口才了得的,短短几日,便借着几声感叹,拼出了名声。每每出现在公共场合,便被人围起来,互道一声久仰,然后开始交换新的感悟。连街上要饭的小乞丐,也被吸引来了,不顾店家驱赶,扒在窗上侧耳倾听。
皇家尊贵还是世族尊贵,虽之前两个书生为此大打出手,但这个问题,却是无人敢质疑的。世族便是如何势大,那也是不能与皇家相比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世家不过攀附其上的藤蔓耳。书生们下意识回避了这个问题,平日清谈,大多也是为明娟公主可惜,兼同情出云公主时运不济。
然而这日一书生发表完感叹之后,正待新友奉承,却见那粗鄙脏乱的小乞丐突然发声,质疑他道:“楞这书生名声屁响亮,听了半天是读书读傻了。说什么公主时运不济,分明是胡说八道。皇帝老爷是谁,这个天下都是皇帝老爷的,不过一个男人,那还不是想要就要来?
皇帝老爷和皇帝的儿子要找女人,全天下的女子都排开来要进宫选秀去。同是皇帝的闺女,那也当把天下男人们送进宫去给公主们挑选。公主看上哪个是哪个,看上几个是几个!皇帝老爷为什么坐天下?不就是为这么!你说那公主不能招楚家状元做驸马,我看是你们大逆不道,莫不是天下不是皇帝老爷的,要给公主挑个男人都不许?”
乞丐一席话,说的书生们面红耳赤。这小乞丐言语粗鄙,更是一口歪理。待他们要反驳,那乞丐却飞也似地跑了。跟在他后头的小孩子们也一哄而散,边跑边吆喝:皇帝开天选嫔妃,贵族家中无秀女。皇后娘娘是村姑,生了公主没人娶……
这打油诗编得朗朗上口,不几日就传遍了大街小巷。
皇帝听了耳报,气得又躺下了。
外面妄议皇家事,委实大逆不道。可把打油诗念一遍,他又觉得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
她的皇后虽然不是村姑,但也出身低门小户,唯一出身高贵的贤妃,还是先皇许了皇后之位才进了宫。有了贤妃的前车之鉴,世家女们就再没有愿意进宫的了,就连给太子选妃时,那几个世家期期艾艾,最大方的才出了一个庶女。
皇帝越想越不是滋味。他富有天下,他的女儿想嫁个可心的男人怎么了?难不成这些个世家,当真以为天下是他们的了?
皇帝心气儿一上来,马上做了决断。明娟公主已经死了,出云公主还在宫里以泪洗面。那是他最喜爱的公主,见了明娟公主的死状之后,他再也受不了出云公主再来这么一出。
于是皇帝老爷大手一挥,将此事交给了太子,出云公主是他亲妹妹,她的婚事,便由太子一手包办吧,必要她心满意足招得楚家四郎。
皇帝招来宗亲,让他们派人上楚家递话,让楚家处置了宁氏,这边也好下旨赐婚。
宗亲以为皇帝是意气用事,没敢当即答应,只说先做做准备,待找个恰当时机才好。
皇帝体弱身虚,将事情一交代出去,便抛在脑后了。皇帝放了手不再管,此事却为了解,所以朝堂上下如今都盯着太子,看他作何应对。
皇帝听得耳报,只得了一首打油诗,可外头世家听得,却是小乞丐那一席话。皇家富有天下,光选秀女还不知足,竟连驸马也得选一选了?那可是乱了伦常纲理的。
太子左右为难,一方面要让皇上满意,一方面不可逼迫世家。偏偏事件主角又是他同胞亲妹,实在难以决断。一番权衡之下,他终于是做了选择,决定听从父皇的吩咐,并且成全自己的妹妹。
被请出来的宗亲不久就上了楚家门,楚家也不硬抗,只道家中只有一庶子尚未成婚,若公主不嫌委屈,楚家定然求之不得。
那被推出来的宗亲乃是孝亲王的姑妈昭明郡主,此回上楚家门,也是厚着一张老脸。
本想着楚家上道,稍稍一提点,便知她的来意,熟料楚山栎软硬不吃,只一个劲儿的装傻。
明昭郡主无可奈何,只得把话说开了,弄得气氛十分尴尬,最后只能草草告辞。
楚域和楚垣听完了谈话,默默地从屏风后面出来。
父子三人相顾无言,楚山栎看着自己满眼愤怒的儿子,最后只能一声长叹。
皇帝铁了心要为难楚家,如果楚家联合起其他几个家族强硬周旋,也不是不能打消他们的盘算。可世上联合,无外乎利益相关,为着一个宁氏,只怕不划算。
楚域哪里不明白父亲的意思,可他实在觉得憋屈。
“父亲,难道咱们就要这样认了?”
“不然又如何?那是皇帝,我们是臣子。”楚山栎叹气:“如今只能尽量拖延,看看能不能某得一个两全之法。”
楚域恨恨地摔门走了出去,十八岁的新科状元,头一回感觉人生如此不尽人意。
第11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