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子夜灯火
简介:
高冷腹黑寒门首辅x清冷理智美貌世家女
【1】
蒋明菀出身钟鸣鼎食之家,受尽万千宠爱,但是及笄那年,却嫁给了寒门学子徐中行。
哪怕徐中行是大周朝最年轻的状元郎,风姿卓然,清高傲岸。
人人也都说她是低嫁,人人都替她不值。
但是蒋明菀却看到了徐中行的价值。
她知道徐中行有野心有手腕有才华,她相信自己,只要与徐中行联手,后半辈子就能安享荣华。
哪怕这个人似乎另有所爱,日日在书房看一幅女子画像。
最后,蒋明菀到底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一生荣华富贵,尊享安逸,只是死的有点早,四十出头就没了。
本以为自己这一死,徐中行应该会欣喜若狂。
但是没想到,当她死的时候,却看到永远矜持淡然的首辅大人徐中行,拉着她的手眼眶发红。
看在自己上辈子死前徐中行这么难过的份上,蒋明菀重生后决定做点好事。
蒋明菀:夫君,你要是实在喜欢你书房画上的那位姑娘,咱们就把她抬回来纳进门。
徐中行:不必了,已经进门了。
蒋明菀:?
【2】
徐中行人生的前二十年,克己复礼,君子端方。
可是在他二十岁那年见到蒋明菀之后,这一切都毁了。
她是他的朱砂痣,她是他的白月光,她是他日思夜想也要得到的人。
后来,他终于忍不住使出手段将她娶回家,可是娶回家的第一天,他就从她口中听到,她并不喜欢他,只是觉得他冷淡的模样,以后可以相敬如宾,少些麻烦。
徐中行自此以后,再不敢表露自己的真情,只敢在她的画前表露相思,因为他真的怕,怕她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从此再不理他。
可是徐中行没想到的是,某一天那轮高高在上的明月,竟也会主动靠近他。
而他也终于可以,揽明月入怀。
? 内容标签: 宫廷侯爵 宅斗 重生 甜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蒋明菀 ┃ 配角:徐中行 ┃ 其它:
一句话简介:老房子着火,一发不可收拾
立意:齐心协力,共创美好家园
作品简评:蒋明菀出身高门,却嫁给了寒门状元徐中行。虽然低嫁,但她知道徐中行并非池中之物,迟早会出人头地。后来她果然一生富贵无忧,只是死的有点早。本以为自己一死,徐中行会高兴。但是没想到,高高在上的首辅大人,却拉着她的手眼眶发红。
本文从女主重生后的婚后生活出发,描写了一个先婚后爱的故事,其中有男主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也有男女主之间感情线上的温馨日常。剧情波澜起伏,叙事流畅,娓娓道来,人物塑造丰满,故事趣味浓厚。
第1章 、重生
蒋明菀站在廊下,看着这略显的有些萧索的园子,又忍不住深深叹了口气。
跟前的丫鬟海棠以为她是忧心日后,忍不住劝她:“太太别难受,虽然出了京城,但是这延宁府也不算太过荒凉,等日后咱们住的久了,想来也就习惯了。”
这话海棠说的心里也发虚,延宁府地处东南,民风剽悍,与在北方的京城风物截然相反,她们来了这儿几日,都被这边的湿热气候折腾的夜不能寐,更不必说以后了。
可是蒋明菀此时想着的,却不是这个,她摇了摇头:“徐中行回来了吗?”
海棠被吓了一跳,急忙拉住了她的袖子:“姑娘,您可不能……”
这一着急,太太也不喊了,直接带出了闺阁里的称呼。
蒋明菀沉默了一瞬,这才又叹了口气道:“我也是说顺嘴了,以后不会了,老爷回来了吗?”
海棠摇了摇头:“老爷一大早就被知府大人叫走了,我听老爷跟前的平安说,说是省城派下来一个什么佥事,说是要来我们这儿分巡,知府大人那儿急的不成呢。”
蒋明菀听了这话,心里约莫有数了,知道今儿徐中行只怕不会回来的太早了。
她重生回来好几天,一开始心里还是有些郁闷的,本来她享尽荣华富贵最后寿尽而终,除了活的短了点,这辈子也不算白来。
但是没成想再一睁眼,她竟然又回到了徐中行最落魄的时候。
那段日子,她如今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那地方不好,她的长子徐惟扬就是在这儿受了伤,生了一场重病,后来身体也变得不好,连科举都无法参加。
想着这些,蒋明菀又忍不住问了问儿子的状况:“扬哥儿可还好?”
海棠有些疑惑,这几天以来,太太几乎每天都要问好几回大少爷的状况,仿佛是在担心什么似得,不过这话她到底不敢说,只老老实实点头:“都好呢,一大早用了早膳,便去学里了。”
蒋明菀点了点头,心里又忍不住有些心疼儿子,若是在京里,她早就将儿子打发到娘家开设的私塾里念书了,那里头名师不少,在京中那样的地界也颇负盛名,便是许多朝中重臣,也常遣子弟过来进学。
可是到了这个地方,最多也只能借着徐中行七品推官的名头,进地方书院或者官学。
不过事情也不算太坏,七品的官,虽然听着小,但是在这地方上,倒也足够用了。
正想着,蒋明菀开口道:“这几日只怕府城不会太过安宁,待会儿你去前头,让福安去接扬哥儿回来用午膳。”
福安和平安是兄弟,都是徐中行跟前得用的小厮,只是徐中行习惯将平安带在身边,将福安留在家里给她使唤。
海棠老实的点了点头,她知道,这几日太太可是十分着紧大爷呢。
吩咐完这些话,蒋明菀也没心思在这儿伤春悲秋了,只吩咐好好收拾收拾园子,就回了屋。
虽然回到这个时候,她一时还有些不适应,但是有些事儿却也让她感到高兴,比如,如今惟扬的身子还好好的,蓁姐儿也好好的,或许她这辈子,能比上辈子更圆满些。
这般想着,蒋明菀便吩咐另一个丫鬟玉兰,让她告诉蓁姐儿一声,下了闺学之后,就来她这儿用膳。
蓁姐儿大名叫徐惟蓁,是蒋明菀和徐中行的第一个孩子,当时这孩子刚生出来,徐中行高兴的喝了一壶酒,还给醉倒了,这也是他为数不多失态的时候。
后来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就随了男孩的字辈。
如今蓁姐儿也有十一岁了,算得上是个大姑娘,现在念着闺学,这闺学的老师,自然是从京里带过来的,儿子的学业,有徐中行在,蒋明菀并不担心。
但是女儿家的教养,蒋明菀可不敢松懈,无论如何,也克服万难请了一位闺学先生过来。
玉兰尊了令之后就出去了,而蒋明菀这儿则是吩咐海棠去准备午膳,不过却没有准备徐中行的。
海棠有些疑惑的看着蒋明菀,蒋明菀倒是有心解释了一句:“省城派下了巡道过来,知府大人只怕已经火烧眉毛了,没这么快放人的。”
海棠听了这话面上露出担忧的神情。
如今这位知府大人,那可是他家老爷的同门,当时徐中行在京中因为得罪上司,再加上他的老师被政敌斗倒冤杀,无人为他做主,甚至求告也无门。
毕竟可没人敢为了一个小小的翰林院修撰得罪翰林院学士,甚至是当朝首辅。
当时人都以为他会被发配到什么边疆小镇了此一生。
最后还是蒋明菀的娘家出手,从中转圜,再加上他一个小小翰林,在那位大人的门生中不算显眼,这才被贬斥到了延宁府当推官,好歹有个同门为庇护。
而现在,这位同门看起来麻烦也不小,海棠虽为丫鬟,也不免为主家忧心,毕竟当时在京中的凄凉情形,她可也是看在眼里的。
不过蒋明菀倒是看着很淡定,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一遍的她,自然知道徐中行的能耐,这点小事,不仅不会对他有什么影响,还会成为他青云直上的垫脚石。
因此她不仅不担忧,中午的午膳还多用了半碗,直把边上的海棠看的直担忧,心说姑娘这也太不把老爷放在心上了,要是让老爷知道,只怕又要不好。
倒是一边的蓁姐儿看着母亲用饭用的香,笑着道:“母亲前几日神思不属,女儿也一直忧心,如今看着母亲这般,女儿也能松口气了。”
听着女儿这话,蒋明菀心疼的摸了摸她的头,她的蓁姐儿自来孝顺懂事,从小到大就没让她操过什么心,可是后来就是这样好的蓁姐儿,却因为那些诡谲伎俩,差点被害了终身。
想着这个,蒋明菀神色冷了冷,想来如今这情形,那些人也该出场了吧。
母女俩正说话呢,外头的福安正好回来了,蒋明菀打发女儿进了里屋,传了福安进来回话。
福安这一看就是一路小跑回来了,面上还带着汗,不过他自来做事小心,回话也是一丝不苟,一丝一毫都不落下。
“大少爷让小的和太太回话,他今儿中午和同窗商议好了去府城的酒楼用饭,就不回来了,下午他自己个能回来,不让小的在跟前伺候。”
蒋明菀皱了皱眉,扬哥儿只比蓁姐儿小了一岁多一点,今年也不过刚刚十岁。
可是这性子,却不见得多听话温顺,真真是像极了她娘家的二哥,最是个桀骜不驯的人,也自来不喜束缚,有时候连徐中行的话都不一定能听得进去,这样的孩子,你要真一日三遍的在他跟前念叨,只怕他会越发倒行其事。
想到这儿,蒋明菀点了点头:“既如此,那你也就不必往跟前去了,只是咱们刚来延宁府,许多事情还没能周全,外头的情形也不了解,我也怕他有个万一,你找几个眼生的,在酒楼外头盯着点,不要叫他出事。”
福安点了点头,恭敬应下,便退了出去。
等到福安走了,海棠才有些疑惑道:“太太是担心谁吗?”
蒋明菀想着一个名字,但是到底没有说出口,只淡淡道:“倒不是担心谁,只是如今这个情形,还是要以谨慎为上。”
海棠觉得这话也对,便点了点头,没有多言。
蒋明菀用完了午膳,又和女儿说了几句话便打发了闺女去歇晌,而自己则是坐在正房东次间的书桌前翻账本。
说是账本,其实也不单单是账本,她这人做事有个习惯,什么大事小情的,都喜欢记上一笔,哪怕只是简单的一两句话,但是这些年过来,也是积攒了不少。
她骤然回到这个时候,许多事都记得模模糊糊的,也需要通过这东西来找回一些记忆。
看着刚到延宁府的时候,徐中行支取了五百两银子,蒋明菀就知道,这钱约莫是拿去打点了他那被冤杀的老师的家眷。
那位老大人也是凄凉,原本也是一国首辅,后来却被小人暗害,自己身死不说,连家人也没了庇护,长子被流放,次子和妻女回了原籍之后也被当地豪强欺凌,得亏还有这些门生在,这才能勉强庇护住。
不过这事儿蒋明菀也就是在脑子里转了转,很快就放下了,开始看别的记录。
大多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但是也让蒋明菀多少了解了一下目前府中的状况。
推官是知府的佐贰官,是没有府衙的,所以他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也是在本地新置的宅子,据说原先住的是本地一个富商,只是因着生意做大了,去了省城,这才将宅子腾了出来。
当时也是十分抢手的,只是知府大人知道自己的师弟要来,便抢先帮他们置下了,后来徐中行要给知府还钱,人家也是一文没收,事情办得十分敞亮。
因此徐中行一到地方,延宁府上下一干人等就都知道了,他们是知府的亲信。
徐中行似乎也并不抗拒这个身份,和知府关系十分紧密。
蒋明菀又翻了一页,看着自己最近一次的落笔,神情顿了顿。
正在这时,玉兰从外头进来,笑着禀报:“太太,白家大太太来了。”
蒋明菀一抬头,眼里带出几丝锋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