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侍奉勾着唇,“娘娘福气重,再等些日子便好了。”
禾青不等言语,姜侍奉便福身离去。步伐匆匆,身姿依旧从容,看得禾青心头一动。姜侍奉这么和她拉了半天的话,只怕这才是要过来说的话。
没有让禾青再等过久,两位大臣便散了。
案桌前叠摞的折子置放,禾青进去的时候,只觉得雍正都埋在了里头。好在雍正对自己向来苛刻,身子挺直只被遮到胸前的。禾青福身请安,雍正瓮声瓮气的叫了起。
禾青好笑的换了一碗热茶,“怎么听着四爷的声色有些哑了?”
“嗯,”雍正含着嘴抿了干涩,接过热茶,“一个个都是溜须拍马顶厉害,真叫他做什么反而束手束脚,话都说不出来。”说白了,都是白养活这些官员。
禾青可以想象方才这养心殿中,雍正又该是暴躁指骂起来。圣祖就有这个毛病,雍正这样,禾青还真不觉得出其,“那四爷大可请那些谏官一众来,倒也少些怒气,免去口舌。”
雍正略一沉思,随后否决,“官官相护,皆不过面上一层纱子,不肯责骂过去。”便是责骂了,都不如自己亲口说出去的爽快,莫不然自己在一侧握紧拳头暗自使劲,反而难耐。
禾青含糊的嗯了一声,心不在焉的逡了四周一眼,而后自主的研墨,“四爷是何时知晓,弘昰这孩子要出去的?”
“这孩子眼里都野,你不晓得?”雍正睨了禾青一眼。
禾青不甚情愿应了,略有些焦躁,“怪道四爷忙不迭的让我一心料理果新,原是在这处等着呢。”
雍正满是笑意的看着禾青后知后觉,反手拿了请安的折子,闲暇着看,“养孩子又不是养一辈子,等果新养够了又有孙子。保准养到你烦了,就是。”
禾青手一顿,“不养了。”
养孩子那是投缘,是情分。是血脉。又不是为了养家糊口饲养的鸡鸭一同,拿到银子就欢喜的能耐,也太眼皮子浅了。想此,禾青颇为不善的瞧着雍正,“合着四爷就欺负我,拿着我这辛勤料理的孩子拿出去替你赚来风风光光的名声?”
“爷风光了,你还不风光?”雍正不敢苟同的瞥了禾青一眼。
话是这么说,禾青叹了口气,知道自己是一时瞧不过雍正怡然自得的模样,有些钻死脑筋了。禾青懊悔的抚着额头,总觉得心头说不出的糟乱。
雍正把笔放下,反手在案桌上敲了敲,“园里更清净,你向来也喜欢,过几日你陪爷去吧。”
“岂不是麻烦?”禾青当即断言,毕竟雍正不必圣祖,事事节俭简洁,连着宫中嫔妃日常吃用都顺着紧了一些,不必原来那样余的四处铺张。何况去了园子,上朝面见大臣,又是一番安排和功夫。
只是,圣祖原就是这一面的熟手,许多事情的章程早已刻下成形,雍正轻笑,“不是舟车劳顿下江南,上蒙古,便是轻巧的。”
禾青说不出的松快,点点头,“也好。园里春意盎然,内务府的人精心伺候,若是搁置当真是可惜了。”
“皇后在宫中掌管,此行就我二人吧。”雍正淡淡的道。
第212章 助母女性情渐淡
</script>禾青等弘昰领着明面的差事,马不停蹄的后脚跟着阿古达木出京后,这才移到园中。禾青依旧落住荷稥居中,叫奴才去了怡亲王府一趟后,便闭上院门,修身养性。
虽说清净点,但本来不是自来长大的地方,也没个熟络年岁相近的同伴。果新并无太多不舍和纠结,欢欢喜喜的收拾了行李出宫,一同入住。
兆佳氏来谢恩时,见禾青眉目疏阔,待人温和有礼,笑容更添矜持。说不清道不明,总觉得气质愈发上层,却有些近而不亲的味道,不由小心推敲询问一番。
禾青大气的让果新过来请安,并不介意只推说身子犯懒,趁此躲闲罢了。
如此三两回,兆佳氏不来,禾青也总会叫兆佳氏一声。回回都有果新在前,兆佳氏见禾青待果新不如初始那般热情稀罕,但也窥见禾青的用心体贴,处处照料周全。更大方的让她母女相聚,兆佳氏心里松了口气,又是感激又是难言。
兆佳氏行径之上难免小心,但思量其中缘故,禾青也并不奇怪。本来□□岁就是有小主意的时候,何况不是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亲疏有别,更不如自己孩子自在。生怕自己有一点差池疏漏,日日都要多盯着。
时日长了,便是兆佳氏和果新承情,自己也不定有这份心思。
兆佳氏顺势也搬到了别院,三五不时的送点东西。直到天气热了起来,禾青也不想兆佳氏顶着酷暑奔波,索性让奴才跟着果新送去怡亲王府。
阖家团聚,才是最好。
雍正住在九洲清宴,也并无旁人所想的那样闲情逸致。禾青住了大半个月,也不过是见了三面。倒也说不上什么失落,反而怡然自得的把后院逛了干净,又自己注意修身养性,日常吃食起居也有了不少的变化。便说往日都是奴才近身叫起,禾青来了圆明园后,反而精神百倍,觉得哪里都情景舒畅,一夜天亮自然就醒了。
禾青自觉性的,雍正见她自己调理的好,也就兀自的忙活起来。直到宫里送些夏季的瓜果来,禾青才略回过味来,切果放盘,往九洲清宴去。
春末初夏,天气暖暖的。禾青眼见着几个小丫头打着哈欠,露出水汪汪的大眼来,不由好笑。奴才见自己懈怠如此,在贵妃面前还露出十分无礼的行径,不由后怕的垂头勾腰。镜儿见此兴致跃跃的,退了半步。
“这丫头可算是寻着事做了。”禾青莞尔。
三儿回头看了一眼,笑道,“镜儿办事稳妥,性子始终开朗,到哪儿都能打成一片,就让她去打点也好。”
镜儿不过是个二等宫女,但胜在得脸不倨傲,过去顶多就是虚张声势的说两句罢了。宫里奴才都摸着上面的主子脾气走,自然而然的得脸的奴才也相对熟络许多,三儿对此很是放心。
“娘娘金安。”苏培盛拂袖上前。
禾青一顿,“可是打扰了?”
“哪里打扰,皇上才提起奴才们精心伺候娘娘,免得娘娘有半分不如意的!”苏培盛呵呵笑着,侧身让禾青进门去,“娘娘来,正好劝劝皇上。皇上近日废寝忘食,挑灯度夜,通宵达旦的哪里守得住?奴才人微言轻,只能仪仗娘娘金口相劝。”
禾青嫣然一笑,戏谑挑眼瞧着苏培盛,“谙达跟在皇上跟前数十年,这嘴皮子的功夫,可真是让人望尘莫及。”
好好的话,还非要奉承她几句。怪道人人都想当人上人,被人追捧哪里不好?只是自家爷却很是清醒,便是奏折上也严令那些殷勤无用的字词,否则更触怒不喜。只是身边人玩惯了这道道,反而有些奇异了。
苏培盛哎呦一声,打了两嘴巴子,笑道,“奴才见是娘娘,这才忍不住说上两句。奴才这就掌嘴,再没有下回了。”
皇上跟前的谙达,便是皇后都要给三分薄面,何况自己?只是苏培盛跟着雍正,常常进出禾青的院落,这些年来早就熟络许多,哪里能受这点言语迷惑?禾青好笑的看着苏培盛这动作,也不阻拦只是径直的往里走。
奴才把门帘打开,禾青入门便道,“这时候该热了,四爷这门帘也该换换了。”
雍正正歪坐在榻上,手里卷了一本经文,想来是难得清闲,“那就劳烦娘娘再添点心思,换换也好。”
禾青进门福身,嗔道,“四爷又打趣了。”
“娘娘进门就淘汰门帘厚重,岂敢岂敢!”雍正哂笑,言语却说得平波无奇,似乎很是确真。
禾青上前就坐到了雍正跟前,伸手戳了雍正两下,“还说四爷有多忙,原就是通宵达旦的忙着参经,平白让人担了那些风言风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