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咱们要真在县城里,老三家那边还不知道怎么闹腾,嫌弃咱家抢生意。再说咱们县城才多少人?大城市多少人?那边不仅靠近个大学学院,住宅小区也多。咱到那边早上中午买菜卖肉,下午支摊子卖小吃,苦个几年孩子大些在做打算。”
不说夫妻俩商量的怎样,刘卓天拉着有些呆愣的妹妹,去找拿着零食出门玩去的弟弟。父母的苦心打算刘卓天感动的同时,又深怕自己承受不住父母的苦心和期待。而刘月靑真正的吃惊,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是前世的老爸,肯定不会做这种决定。
看来刘月娟的重生,不仅改变她自己一家,也刺激了自己爸妈,未来已经拐了一个弯。刘月靑明白,只要按照她爸的想法做事,生意肯定不会差。
在刘月靑期待矛盾的纠结中,刘家夫妇第二天就把家里喂养的两头猪给卖了,地里的黄豆也快收成,刘德文这趟回来本就打算忙家里的秋收。在秋收之后,留了些大豆准备做油外,剩余的全部卖掉还能多些本钱。
刘月靑家里五口人四口人的地,每口人一亩三分地。现在租地可没有租金,都是说好给多少粮食多少豆子。六亩多地被刘月靑爷奶主动接过种,给粮食豆子提都不用提,当父母的不张口说给多少,刘月靑爹妈也张不开口要,被模糊过去的问题也就这样了。
爷奶种的地多,还要负责刘月娟兄妹三人的午饭,还有小叔家的小堂妹,加上刘月靑兄妹三人奶奶根本就照顾不来。刘月娟姐弟几个只在那边吃饭,三叔三婶天天都回来不需要操心太多。最后三兄妹由离家躲计划生育,偷生二胎的二舅和二舅妈顺便照看。
和前世相同也不相同,相同的是二舅和二舅妈为生儿子躲在刘月靑家,不同的是刘月靑兄妹两人已经读四年级了,刘卓阳也读二年级了,父母去n市也不同前世一样。
父母不在的日子,虽说有二舅和二舅妈,以及姥姥姥爷表姐三不五的来看看,但刘月靑还是觉得她老哥比以前懂事了很多。做力所能及的活,不给怀孕的舅妈多找事。照看弟弟,看着弟弟写作业,帮弟弟辅导功课,大哥范十足。
94年农村家家户户连固定电话都没有普及,刘家村只有三部固定电话,学校旁的小店一部,三叔家一部另一位是村东头的人家。刘家夫妻走后,一个月也就打一两次电话到刘月靑三叔家,有时三叔刘德文家里没人还不一定接得到。
刘月靑爸妈打电话没说过挣多少,但刘月靑每次听她老爸豪迈的讲要给他们兄妹三个买什么什么的,她老妈话语里也带着自信,刘月靑知道她爸妈那边生意肯定不错。十月里二舅妈也终于如愿的生了个儿子,月子也是在刘月靑家过的,姥姥和已经缀学的表姐魏玲来伺候二舅妈月子,二舅从住进刘月靑家,就一直在县城的工地做瓦匠。
农村里过月子都会请客,只不过现在计划生育特别紧,不论头胎是男女,都不准在生二胎。只不过上有上策下有对策,农村可深信多子多福,哪家不是两三个孩子,躲着偷生的人多得是。月子里待客酒席省去了,不过顶实的亲戚见到小孩会补上见面礼。
刘月靑老妈那边很忙,只打了电话解释也没特别赶回来,反正过年肯定要回家,见面的礼钱到时再给也没关系。除了月子没几天,姥姥和表姐就回家了,二舅妈因为二舅的瓦匠活年底才发工资,准备年底再回去,到时孩子也大些经得起出门见风。
腊月二十三那天,二舅和二舅妈要到工钱,就带着小表弟回家去了,小年一般都要在自己家里过。只不过刘月靑爸妈太忙,说还要几天才能回来。没人做饭,刘月靑也不高兴大冬天的做饭,刘月靑兄妹三个就回老房子那边吃几天饭。
三叔刘德文两口子也还在县城里忙乎着,他们家这两年里除了卖小吃,去年在学校对面,花了一万多买了一间三十平左右的门面,一个村的没少羡慕他们家。两口子外加经常过去的刘月娟,卖文具卖小吃两不误,赚了不少钱,不到过年肯定不舍得关门。
腊月二十四这天,兄妹三个在床上磨蹭半天才恋恋不舍的起床,梳洗过后刘卓天带着刘月靑和刘卓阳去奶奶家。老房子原本的土房早就换成了砖瓦房,四间坐北朝南的堂屋两两一套,左右各两间厢房留作厨房和杂物间。
刘月靑一家和三叔一家分出去后,现在只住小叔小婶和爷爷奶奶两家,大爹一家也不是年年都回来过年,所以很是宽敞。虽说小叔和奶奶他们住一个院子,但一起久了也有很多摩擦,早就分家各自吃饭,也就过年一起过,省事也显得有孝心。
到老屋时已经快中午,刘月靑奶奶和小婶正在厨房忙着炸麻花丸子,三叔家的孩子已经到了,小孩子嘴巴馋又爱胡说,农村炸东西都非常讲究,所以都被赶到堂屋里去看小叔家的电视。刘卓天兄妹打过招呼,手上拿着小婶笑着塞过来的麻花也去了堂屋看电视。
梅子和她弟弟还有小叔家不到两岁的小丫头,都眼睛也不眨一下的盯着电视看电视连续剧。这年头《渴望》《年轮》可是特火的电视剧。《年轮》还好,很有时代青春的特色感,可《渴望》就是狗血情节电视剧,刘月靑前世小时候也非常爱看,只是重生后再看,就只想吐槽剧情君。
刘月娟笑眯眯的率先打了个招呼,推了推梅子她们挪点空,刘月靑挤了过去,刘卓阳坐到刘卓天搬来的凳子上,吃着麻花看着电视剧,一会就看到入迷。车祸、入赘、继父继女的重口味梗,母女成情敌的狗血梗。。。。。
“青妮,都快过年了二爹二娘什么时候回来?他们那边生意怎么样?”
刘月靑给刘月梅分了些麻花,正喂着小叔家的堂妹,闻言扭头看了看刘月娟。钱是挣不完的,刘月靑也不怕三叔一家人也去n市做生意,总归是一家人,虽然有矛盾但对外还是很有利。只是,刘月靑真的不知道啊。
“我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前几天打电话说人多车不好坐,年底肯定能回来。”
至于生意怎么样,刘月靑知道肯定挣钱了,挣多少她爸妈也不会跟他们小孩子数。大爹或许有些数吧,毕竟是他最先提的建议,离的也近知道些也正常。
“他们忙活的生意是啥我们都不知道,我妈她也没说。”
这就是小孩子的悲哀啊,刘月靑觉得就是刘月靑虽然参与了他们家的生意,但最多也就是手里零花钱多些,其他的肯定都是三叔收着。三婶虽然很信刘月娟,但她根本就做不了三叔的主。
小孩子的年龄伤不起啊!
第12章
腊月二十八下半夜,也就是腊月二十几早上两点多,刘德武夫妻两个才踩着积雪抹黑回来了。半夜门从里面锁着,两夫妻只能在门口喊门。刘月靑兄妹也都被吵醒。听到父母的声音,刘卓天赶紧拉开灯,外套也没披就穿着拖鞋跑去开大门。
刘月靑也醒了,听到老哥跑去开门动静,摸到床头的开挂,打开自己西屋里的灯,坐在床上捂着被子眼睛也往外看情形。半年没见父母,别说是早就缠过去的刘卓阳,刘月靑也很想她爸妈。前世初中毕业打工后,基本就很少打电话,等自己做父母了,才明白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道理。
“妈,你说给我买的带音乐的花灯呢?我要带音乐的花灯。”
刘月靑爸妈直接提着行李到刘月靑屋里,刘妈放下行李包,还没坐稳刘卓阳就在她怀里扭麻花。把刘卓阳放到刘月靑床上,给捂上棉被弯腰去拉行李包,从里面掏出三个包装盒,龙虎兔三属像花灯,刚好兄妹三人一人一个。刘月靑接过她的米分色兔子花灯,看了看没啥兴趣的递给合不拢嘴的弟弟玩。
“妈,你们咋回来这么晚?过了年还要走吗?”
刘月靑顺嘴的问了一句,在她妈拿灯笼时,瞅了眼包里没见到她爸妈自己的衣服。
“去,咋不去,初二去你姥姥家后,初三一早就走。你们过了十五才开学,也跟着去那边玩几天,小学上课晚,你们开学也不急着正式上课,正月二十再送你们回来也不迟。反正你们人小也不用车费,到了那边想玩,还可以去你大爹家跟你姐他们玩,也不耽搁我跟你爸挣钱。”
刘卓天也脱了鞋子,爬到刘月靑床上,只穿秋衣可真冷,还是被窝里暖和。听到能跟爸妈一起去n市玩,刘卓天也忍不住高兴的咧着嘴傻笑。刘家兄妹三个,现在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去县城。现在这个年代里,大城市在小孩子如同朝圣的圣地一般,充满神秘和高贵。
“来,看看给你们买的新衣服。天娃和三子的是黄蓝拼色的,青妮的是大红色,喜庆又厚实。明个都穿上去你奶奶家,给你爷奶送衣服去,今年咱们都在你爷奶家过年。明年正月底你二舅两口子才会来,也不耽搁啥。过了年青妮也九岁了,女娃也得学着做家务,洗衣服煮饭也都能学。在家都要乖乖听话,天娃是老大,记得要多照顾弟弟妹妹。”
刘月靑点头,不大乐意,好想念洗衣机,洗衣机普及的时代里,除了内衣和袜子,有几个人还用手洗啊。拉拉杂杂的聊了很久,刘卓天和刘卓阳情绪亢奋,根本就睡不着,跟着爸妈去东屋里去了。刘月靑关上灯蒙上被子,迷迷瞪瞪的继续美容觉。
第二天一早刘月靑父母和刘卓天刘卓阳一大早就起了,根本看不出昨晚熬夜。刘月靑打了个哈欠,抹了抹眼角的生理泪,泪泉太发达了非常烦,情绪上来或者一点刺激眼泪就不停。搞的跟个泪娃娃一样,天天都是泪汪汪的,前世也没有这样夸张啊。
梳洗好后,一家人一起去爷奶家。刘月靑老妈提着给爷奶的衣服,老爸提着一包熏肉咸鸡和桂花鸭,刘卓天和刘卓阳提着灯笼,穿着新衣服跑在前面,着急着去显摆。刘月靑双手插在新棉衣的口袋里,慢蹭蹭的跟在老妈一旁。
到老房子时,奶奶和小叔一家还没吃饭。刘月靑老妈拿出新衣服给爷爷奶奶,然后就和小婶进了厨房,一边聊家常一边准备早饭。刘月靑奶奶摸着枣红色的长款棉袄,高兴的合不拢嘴,在两个儿子的劝说下,脱了身上的藏青色旧棉袄,把新衣服穿上试了试。
胖瘦刚好合身,丝棉的轻柔舒适让奶奶不停的称赞,不过老人家不舍得穿好衣服,试穿了一会,还是不舍的脱了下来。农村家里家外的事情多,很容易就弄脏了,而且在奶奶看来,这样好的衣服没什么正事,老太太也不舍得穿出来。
早饭吃完后,刘月靑也跟着刘卓天他们一起出去溜达了,现在雪还没有融化,出去玩雪还是很有意思,尤其是这么冷的天除了冷些还腰不酸腿不疼,简直不能再好了。安排家里的那些琐碎事,有她老爸老妈在,也用不到她操心。
可不是所有人都像刘月娟那样,家里家外的什么事情都要管都要过问,明显的掌控欲太强。或许因为前世的经历,让她不自觉的就不肯信任别人,总觉得事事都要自己去办才更放心。刘月靑都纳闷她堂姐操心那么多事,也不担心未老先衰,活的那么累有什么乐趣。
刘月靑自己就是一懒人,她现在就是一个小孩子,考虑多了自己还头疼,索性什么都不理会,全心当个小孩子就好。
95年过年,四家人合在一起过的,人多好干活,当然人多也吃饭多。刘月靑一家五口,三叔家五口,小叔没接回在大姑家偷生养着的堂弟,一家三口和爷奶一起也是五口人,十五口人吃饭跟吃食堂一样。幸好大爹一家五口还没有回来,不然整天光忙着做饭就够累的。
新年习俗年初一大拜年,年初二走姥姥家,年初三走老亲,年初四回娘家。刘月靑一家在年初二就全家一起去姥姥家,除了年礼外,还有给姥姥姥爷的新衣服。刘月靑兄妹一圈喊人下来,收了三份压岁钱。等大人都进堂屋里坐着说话,刘月靑装好压岁钱,跟着哥哥还有表姐一起去商店。
年前下的雪化了不少,土路上泥泞巴巴,刘月靑挑着未融化的雪走,沉默的跟在后面,内心却跟泥泞的土路一样。自从上学后,刘月靑来她姥姥家的时间就很少,重生到现在就见过李易峰一次。这年月的人,虽然不是老古板,可也没开放多少,刘月靑根本就没有借口去找李易峰,两人现在只是陌生人,唯一的联系也就是刘月靑的表姨。
可表姨虽然跟李易峰一个村,但现在刘月靑家和表姨家很少往来,刘月靑现在一个小孩子,不可能撇开两毫无人情来往,凸凹的去表姨家。即便是厚着脸去了又如何,她又要如何找借口去李易峰家?虽然前世是表姨给两人牵的线,但表姨和李易峰家从前可是有不少矛盾,也就是说两家现在应该关系就不咋地。
人活在当下,只有遵守当下的秩序,才能被接受被认可。别说刘月靑才九岁,就是只有三岁,如果没有个可信的借口,就直咧咧的跑他家里,跟他套近乎谈未来,不出一天十里八村能传个遍,底细也能被揭的一丝不剩,不被她爸妈打残,光是唾沫星子都能淹死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